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在于,探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运用人格塑造的有关心理学理论,探索男孩男子汉性格养成的基本规律和有效方法,对课题组所在学校的男生进行性格、意志品质塑造,开发男孩的男性潜能,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研究内容主要是尝试校园文化及德育教育的对男生男子汉精神、性格培养的有效性,探索新的有效手段。采取以理论指导为前提,调查研究与教育活动交替进行的方式,即调查—活动、实践—观察、分析、调整—调查——分析的过程。本课题的题目即为研究的关键问题,因为课题的研究指向不是一少部分学生,而是相当大一部分人,甚至可以说是一代学生。
我们将在课题要求的时间内完成如下工作:
一、2012年3月——2012年5月,强化课题组的理论知识基础,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心理学有关性格养成的理论,完成整个课题组成员理论水平的补差,为以后的研究工作及实际教育工作打好理论基础;完成造成“男孩危机”诸因素的调查分析,完成全校范围内“男孩危机”的基本表现,为课题组的后续工作打好理论基础并预先做好前期准备。
二、2012年5月——2013年3月,将这一课题作为一项“工程”(简称为“塑型工程”)来实施。在无法突出性别差异教育的前提下,实现校园文化情境的基本建设,形成男孩的男子汉性格塑型环境。利用读书报告、专题讲座、学校宣传栏等,弘扬远大理想,提倡宽广心胸,打造勇于担当的男子汉精神品质,形成大环境。注重男生整体教育的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从学生的生理、心理、言谈、举止、打扮等多个角度,促进男生男子汉个性的培养。并以个例发展塑型为范例,推动整个学校男生的男子汉塑型。课题组要在这一时间段中期,做出阶段性的工作总结并展示学生的变化,展示学生接受课题指导后精神面貌的改观。
四、2013年1月——3月,在取得阶段性成果之后,逐步分析总结课题组研究实验积累的活动经验、案例,有针对性地对总结课题组的工作和学生工作的实际效果,写出较为真实、科学的调查报告,为以后时机成熟,真正实现“因性施教”积累经验。
本课题组将以我校学生为研究对象展开课题的实验研究。客观条件是,我校身处中国最大的都市上海,可以说是“男孩危机”的“重灾区”,因此我们的研究具有典型意义和实用价值。本课题突出的难点是,目前“男孩危机”现象是一个普遍的现象,是一个人们不以为然的现象,甚至是个别媒体认可或者欣赏的现象(如电影《恋爱33天》王小贱形象、电视剧《男人帮》中顾小白等),我们要克服现代化(包括都市化)给我们带来的媚俗和偏见将任重道远。毫无疑问,课题实施是整个课题研究的关键,如何运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发挥学校教育的重要作用,使我们要积极探索的。本课题的创新之处莫过于,及时发现新的历史条件下学生教育的新问题,并及时探讨解决之路。值得思考的是,我们这个社会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的课题只是小“工程”,是局部的,细微的,如何影响教育的改革和社会观念的改变将是长期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