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松江一中
鐢ㄦ埛鍚嶏細
瀵嗙爜锛�
楠岃瘉鐮侊細

校园霸凌举报信箱
网上选课 问卷
信息公开
发表文章
百度搜索
管理平台
联系我们交通指南友情链接
学校地址:上海市松江区松汇中路601号
学校邮编:201600
联系电话:(021)57822996
电子邮箱:sjyz@sjedu.cn
学校网址:www.sjyz.sjedu.cn
* 校长信箱* 支部信箱
关于本站网站地图版权申明更新缓存
 


折叠
左侧用户区
《校友》刊物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打印此文
 松江一中.net > 校友家园 > 《校友》刊物 >> 正文
《校友》第14期
更新时间:2004/5/12  作者:松江一中   阅读:3039次  


贺信

松一中全体老师、同学:

值此母校七十华诞的时刻,我们南京校友分会的全体学生,向你们致以由衷的热烈的祝贺和崇高的敬意。

青少年是人生旅途中的关键时刻,是树立人生观和打好知识基础的重要阶段,我们为能在母校的怀抱中,在老师们的教诲下度过这美好的时光而庆幸、骄傲。七十年来,母校为我们伟大的祖国培训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

回忆起我们在校求学期间,老师的谆谆教导,犹存耳际,老师的慈祥和蔼的笑容浮现眼前;同学间的团结互助、友爱关怀,欢声笑语……一切的一切,给我们的人生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由于或工作一时不能离身,或健康等原因,许多校友不能前来祝贺,只能委派代表到校表达我们的心意,但是我们的心都遥念着你们,并默默地祝愿亲爱的母校以更辉煌的成就展现在人们面前。

在母校七十大寿的喜庆时刻,我们再次向为一代又一代莘莘学子的成长而辛勤耕耘的全体教职员工,致以衷心的感谢和祝愿;祝愿你们健康长寿;向在校勤奋学习的同学祝愿;祝愿你们在母校的怀抱里健康地成长,把自己培养成律相体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

松一中校友会南京分会全体校友

一九九四年十月十四日于南京


光辉的节日 隆重的庆典

这是光辉的节日,这是隆重的庆典!

10月16日,一中校园处处张灯结彩,丛丛鲜花盛开,师生员工和各地校友满怀激情,

共同欢庆建校七十周年!

绿草如茵的大草坪上,竖立着一座庄严玲珑的雕塑,学校创始人之一的赵祖康先生亲笔为雕塑题了词;松江一中建校七十周年纪念。上午九时半雕塑揭幕,当神采奕奕、展翅凌云的海鸥雕像展现在千百名校友眼前时,校园里顿时群情振奋,一片欢腾!

十时半,庆祝大会在新饭厅举行。“热烈庆祝松江一中建校七十周年!”“欢迎您一一亲爱的校友!”醒目的横幅、缤纷的彩旗鲜花和欢快的鼓乐为庆典增添了喜庆、温馨和振奋的气氛。大会由王仪副校长主持,沈效良县长、季永洲老校长分别代表县四套班子和前辈师长向全体师生表示热烈祝贺和亲切慰问;张金泉理事长向全体校友报告了校友会理事会的工作;祝继尧校长代表全校师生员工表示,决不辜负全县人民、社会各界和广大校友的期望,继续开拓前进,努力开创新局面,把一中办得更加出色!校庆期间,来宾和校友饶有兴趣地观赏了著名画家徐震时、程自良校友画展,观看了校庆图片展。或寻师访友叙旧,或觅旧踪寻新景,合影留念。高中60届丙班校友乍聚即散,意犹未尽,公推昔日班干部陆增云、徐月英牵头,为纪念毕业35周年,明年再搞一次班庆;众多校友都十分珍惜这次校庆,纷纷筹划以昔日班级为单位频频开展活动,联络一中子弟的感情,表达对一中母校的情怀!:



贺电选载

七十春秋培育英才,廿一世纪富强中华。

北京校友分会敬贺

值此母校70周年校庆之际,让我们代表远隔千里之外的沈阳校友们向敬爱的母校和尊敬的老师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热烈的祝贺,并祝愿母校兴旺昌盛,桃李满天下,英才遍中华。

沈阳校友分会 张纪勋 庄佩康



祝贺七十周年校庆,祝愿母校繁荣昌盛。 徐晋昶 (59届)



欣逢70周年校庆,祝母校繁荣昌盛。 王允德



值此母校70周年校庆之际,向母校及老师致崇高敬意,祝同窗学友健康,祝校庆圆满成功。

殷海权 (56届)



祝母校腾飞。 吴 达 戴叶双



任凭冬去春来无论身在何处,对于母校,我们总是怀着感谢!七十校庆之际,谨向坚守岗位的老师们致以诚挚的敬意! 47届陈淑君、盛继润于北京



祝母校繁荣昌盛。 张尚豪(60届)


寻觅青春

——校庆活动采访小记

在我面前的是一位老者,须眉已白,几十番春风秋雨,岁月已在他瘦削的脸上刻下苍老的痕迹。这是一个普通得再普通不过的老人。尽管鱼尾纹爬满了随着嘴角的皱纹展开去,掩不住他内心的喜悦和快乐。

阳光下,他的笑容是如此的安详和静谧,散发着祥和的光芒。这种笑吸引着我,使我不由自主地走上去和他交谈。

在交谈中,我知道他叫“雷其寿”,是松江县中32届的毕业生。当他回忆起当年的老校舍时,深有感触:“当年我们的校址并不在这里,而是在红楼宾馆附近,学校也没有这么大,更没有这么漂亮。”当谈及当年的老师时,他很兴奋,自豪之情溢于言表:“那时我的一位老师叫施挚存,是上海著名的诗人,当时他的名气可响啦!现在大概也有90多岁了……”他抽出笔,找不见白纸,便在校友活动安排表上写下恩师的名字,那一笔一划,颤颤巍巍,却端端正正。颤动的手指间倾泻着一种积聚了60年的敬意和感激。他还自豪地告诉我他的儿子也是一中的毕业生。那种骄傲的神情,使我由衷地感到身为一中的学子是何其光荣。

当我问他是否找到当年的同学,他摇着头,有些失望。是啊,60年光阴飞逝,却去哪里找吾师,觅吾同窗?但他乐观地告诉我:“看一眼母校,了却我60年的心愿……”

这是一个极其普通的老人,是一个平凡而值得尊敬的老人。60年物换星移,沧海桑田,举目四顾,人去楼空,物非人也非,可是60年埋藏心底的深情不变。

他走远了,绿荫深处,是一群风尘仆仆,从全国各地赶来参加|校庆的历届毕业生,一个接一个,不久便延长成一支长长的队伍,我也兴致勃勃地跟了进去……。

随着人群,来到教学大楼,当我跨进80——81届的校友接待室时,我一眼就瞧见了我们的数学老师罗明和体育教师俞峰。课堂上的严师竟也是自己的校友,自然十分兴奋,这一对教师伉俪在他们的同学中兴奋地交谈着。当我去采访他们的时候,却又笑着推辞。课堂上的循循善诱和才思敏捷不见了,代之以欣喜的笑。沉默吗?可是我懂,当他们循循善诱的话再次回响于耳际,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再次浮现眼前的时候,我懂了,他们对母校的深情都已倾注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呕心沥血,为母校的教育事业奉献着自己的一份力。

人群流动,脚步纷沓,不同届别的校友用自己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深情,无论是60年的深情不变,还是大学毕业回来为母校工作,或是不远千里,风尘仆仆赶赴学校,或是身在异乡,心念母校的学子,他们都有着同一种情感;情系母校。我恨我的笔太笨,纸太短,无法记下每一个生动的场面、每一份诚挚的敬意,但是一滴水见太阳,这一些便已反映出万千校友对母校的情深意长。

学生记者胡清华


启事

《校庆纪念画册》及《校友通讯录》尚有存书,每份25元,需邮购者可汇款校友会秘书处,免收邮资。 松江一中校友会


吴杰教授来信

松江一中:

在母校七十大庆的日子,我恭敬地向我精神和学术上的母亲表示衷心的、热烈的祝贺。

回想过去,我1929年入学不久,就听说学校创始人侯绍装是在1927年被蒋介石在南京残酷杀害的。这件事给我深刻的教育。那一年,沈联璧校长正在克服困难,大力创新。看得出,他不是单纯为办学而办学,他有着远大的抱负。老师们也不是只为教书而教书,是共同为着伟大的事业。象教图画的洪野老师,原在上海大学教书,他画的码头工和农民的巨幅画像具体说明了他的倾向。母校是有着革命传统的。我永远不忘记母校给我升学的机会,|我永远感激母校对我的培育之恩。

解放后,母校在党的领导下有了很大的发展。四十五年,母校为国家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材。作为校友,我也感到光荣。

我因病不能回到母校参加校庆,谨在此向母校领导、向老师们、向校友们、向同学们敬表祝贺,并希望力争在新世纪办成一所全国一流、世界一流的中学,作出更大的贡献。

l933届毕业生 吴 杰


四十年难忘母校情

(59届)陆寄萍

我不能回来,希望此信能在欢庆的日子里赶到,能和大家在一起,带去远在成部的我那一片真诚的问候,祝大家身体健康,节日愉快!在欢歌笑语中度过这美好的时光!也祝母校;青春常驻,蒸蒸日上!

我53年进松一中.59年毕业,在松一中留下了我一生中的花季岁月,同样那年代的许许多多也留在我的心里,终身难忘。有件事说起来也真有意思,那是考进一中的第一堂地理课,金明老师提问到我,我答不上来,他批评说:"入学考试时考不出来,到现在还不知道是‘苏北灌溉总渠’?"倔强的我想起来当时肯定会给他一个脸色,因为我翻过教材,找不到答案。第二堂课照样又提问我.:第三堂还是我,要我到讲台上,拿着教鞭,在挂图上从太行山一直到喜马拉雅山脉,统统指了一遍。这件事,班上同学还有谁记得?可我记了一辈子!一直到我自己当上了教师,金老师的良苦用心才真正理解。

我庆幸我自己能进入一所好中学,有那么好的老师,使我成了家中唯一的大学生(弟弟陆寄远因参军未参加高考;妹妹碰上文革)。有些事记忆犹新,当时的班主任是王回苏老师,他的淘气儿子王炳南也在我们班里。几何老师夏婉珠,板书条理清清楚楚,我的思路总是紧跟她的粉笔走,我听懂了,乃至于课间十分钟可以大体上把作业做完。当时我们并不知道她有一个病孩,精神负担那么重,可她上课却是那么认真,一丝不苟! 76年在县医院遇上她,我看了她许久,她变化不大;我想她的学生那么多,我离开她20多年了,从一个孩子到中年人,她怎么能认识我!可她居然仍然记得我,我真是太高兴了!

还有那一年周锦华老师分配来校,她比我们大不了多少,梳着长长的辫子,活泼开朗,快言快语,很受同学喜欢,她教我们物理,后来还是我儿子袁翔的老师。我来成都后知道厂办的子弟校几年才出一个大学生,所以赶快把儿子送回家乡进母校就读,才使他也成了上海科技大学的一名本科生,这是第二代,我怎能不从心底里



  • 对不起,只有注册用户才能发表评论!请登录
  • 《校友》第42期
    《校友》第41期
    《校友》第40期
    《校友》第39期
    《校友》第38期
    《校友》第37期
    《校友》第36期
    《校友》第35期
    《校友》第34期
    《校友》第33期
    新闻日历 
    ------1
    2345678
    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
    23242526272829
    30------

    沪教Z2-20100035号
    沪ICP备11030667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3786号
    执行时间:125.00 毫秒 | 查询数据库:13 次   
     

    招生信息



    专题网站



    信息公开



    新闻直播



    视频资源



    小剧场直播



    101直播



    电子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