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松江一中
校园霸凌举报信箱
网上选课 问卷
信息公开
发表文章
百度搜索
管理平台
联系我们交通指南友情链接
学校地址:上海市松江区松汇中路601号
学校邮编:201600
联系电话:(021)57822996
电子邮箱:sjyz@sjedu.cn
学校网址:www.sjyz.sjedu.cn
* 校长信箱* 支部信箱
关于本站网站地图版权申明更新缓存
 


折叠
左侧用户区
展开
左侧用户区
《校友》刊物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打印此文
 松江一中.net > 校友家园 > 《校友》刊物 >> 正文
《校友》第33期
更新时间:2004/5/12  作者:松江一中   阅读:6141次  


松江一中新一轮的发展将从今天开始

十一月十一日,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朱开轩同志回母校视察、指导工作。一同前来我校的还有教育部港澳台办司副司长丁雨秋,市教委主任张伟江,区委书记潘龙清,区人大主任涨金泉。副区长山兆辉,区教育局书记王勉、局长盛小盈等领导同志。

在四楼贵宾室,王仪校长向各位领导汇报了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及青午教师的培养、引进与成长等情况,并用多媒体展示了校区建设现状和发展规划,具体介绍了学生餐厅、信息大楼、体育馆、400米塑胶跑道、学生宿舍楼等建设设想。

潘龙清书记在分析、展望了全区教育发展的形势之后,表示了对我校发展的关心和支持、他指出从现在开始,一中的硬件建设应该加快步伐,争取在明年年底前完成几项工程,使一中面貌有较大的改观。

张伟江主任、张金泉主任、山兆辉副区长等领导也都先后讲了话,表示了对我校的工作的肯定,及对我校工作的重视和支持。

朱开轩同志深情回顾了53年前在母校的学习生活,在听了王仪校长关于松江一中继承发扬优良传统,大力开展素质教育,在全市率先创办了电脑班,近年来高考录取率一直很高的成绩汇报之后,笑容可掬地说;“母校今非昔比,学子感到骄傲。”

会上,大家就在松江一中筹建逸夫楼.、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等问题进行磋商,并取得了一致意见。

如此高规格的关注,在我校的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这对我们全校师生是一个极大的精神激励,也必将对我校的发展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同窗晃如昨日事 一朝聚首已白头

——55届部分校友首次相聚石头城


洋彦

相互久久凝视着。当封闭已久的记忆闸门渐渐开启,终于记起了:“原来是你!你变多了,如果在街上见着我是不敢认的。”“除了些许白发,你没有大变,你还是你。”

这是五五届部分校友今年10月 13日至15日在古城金陵相聚的情景。46年各奔东西,一朝聚首已白头!其情其景令人感慨万千,喷嘘不已。

这次聚会虽然到会的不足20人,可能还不到五五届毕业生的1/4,但已是这届校友几十年来相聚人数最多的一次。为了这次聚会,毕业后一直在松江工作的朱时俊、谢姜恩两位校友经过近半年的筹划、联络、组织,在南京的葛丽华、方一亭、赵用中、赵妙强、张其福等校友的大力支持、精心策划安排下,进行得极为顺利。大家谒拜了中山陵,畅游了明孝陵,饱览了秦淮河、夫子庙的风光,还专门赴扬州,泛舟瘦西湖。短短3天,校友们不仅游览了名胜古迹,更畅叙了几十年来的别后情怀。

55年是高校院系调整后,按当时的苏联模式实行全国统一高考的第一年。当时五五届获准参加高考的毕业生,全部考取了北京、上海、南京、山东等各大重点院校,为松一中争得了第一个100%高校录取率的美名。

55年也是一个令人难忘的年代。那时左倾之风已吹遍了大江南北。五五届校友几乎饱尝了极左路线所带来的种种苦难。有的尚末离校。就被以莫须有的罪名取消了高考资格,为数不少的校友进了大学却被打成了右派,甚至被迫害致死。至于以后的大跃进、三面红旗、反右倾、三年困难、社教运动,直到文化大革命,更是人人都被脱去几层皮。什么理想、朝气、才华、事业、友情,都被淹没冲散了。真是不堪回首!这也许就是这次聚会原本约定有三四十人参加,最后到会只有不足20人的原因之一。

在这次聚会中,最引起大家关注的是甲班的赵锡华,他就是46年前因所谓反标“沉船灭猪毛”被取消高考资格的校友之一。其实那完全是无中生有捕风捉影的事。事实的真相是,当时学校的伙食搞得不好,大家对总务处的程传明老师有意见,赵锡华他们就在黑板上写了那样几个字。“沉船灭”是程传明的谐音;“猪毛”是上海话“疵毛”(意即无能)的谐音。本来是件很简单的事,却人为地上钢上线闹得满城风雨,甚至动用了公安刑侦人员。可见当时有的人“警惕性”之高。赵锡华被取消高考资格后,第二年考取了武汉的一所中专,以后这所中专又升格为大专,他又自学了大学本科的课程。以后他一直在黑龙江经济管理学院工作,是经济管理方面的教授,并被聘为硕士生导师。

在这次聚会中,大家最怀念的是对他们成长以至一生都有着重大影响的杨延祚、汪孝文两位班主任老师。这两位老师在五五届同学离校不久,就双双被打成右派,并被抓起来关进牢房。59年杨老师被发配江西,不到一年就因菌痢死于劳改农场,时年只有36岁,抛下了只有25岁的妻子和三个都不到上学年龄的女儿,令人惨不忍“思”。汪老师命运略好一些,被发配到安徽劳改后,终于苦熬到“‘天亮”。平反后被调到安徽阜阳师范学院当教师直至退休。回忆起两位老师当年对自己的教诲,言犹在耳,历历在目。想起老师的悲惨遭遇,大家心潮难乎。所幸这一切都已过去。

55届校友现在大都在65岁上下,改革开放时也才四十三、四岁。他们吃尽了“左”的苦头,也尝到了改革开放的甜头。与会的近20位校友,现在有的是海洋研究、航空航天医学、电子学等方面的专家。有的是上海交大、南京邮电学院。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等著名院校的教授,有高级记者、高级教师,有宝山钢铁公司的创业者、海洋石油渤海公司总工程师,还有民营企业的先行者。他们都是改革开放的参与者、实践者,是承前启后的一代,是各自所在单位的中坚、骨干,当然,他们也享受到了改革开放的成果。现在他们虽已年过花甲,但不少人还不辞辛苦四处奔波,辛勤耕耘。这也是许多校友这次不能与会的另一个原因。

这次活动采取校友聚会和自费旅游相结合的办法,花钱不多,一举两得,经济上完全可以承受。这是今后继续举行类似聚会可以仿效的。


友谊天长地久

每年的九月二十二日是我们七o届同学难以忘怀的日子。三十年前。一群风华正茂的青年响应“上山下乡”的号召,奔赴云南思茅地区“五七”农场,在那块红泥土的山沟里,我们摔打滚爬八年,结下了天长地久的友谊和情结。

农场三连124位战友,都是母校松江一中七o届一至九班的同学,也是“五七”农场九个连队唯一全部健在的连队。三十年的风风雨雨,三十年的春夏秋冬,三十年的喜怒哀乐,一我们经历了动荡和凄凉,我们经历了磨难和锤炼,我们经历了坎坎坷坷,如今我们都已步入了半百之年,为此,我们感到非常幸慰,大家互贺岁岁平安,年年快乐。

为了那段抹不去的友谊和情结,我们三连的战友。在十多位热心同学的努力下,组织了“二十年”、“二十五年”、“三十年”三次纪念活动、并且编撰了一本精美的通讯册,留下了许多珍贵的照片,创作了一首体现八年生活的散文诗。在此,我们把这首诗献给母校留作纪念。

公元一九七一年九月二十二日,

一个终身难忘的日子,

一个人生征途的转折。

一群风华正茂的青年,

怀着战天斗地的革命大志,

从浦江之滨——一

奔赴西南边陲,

由此结下一段纯洁的友谊。



八年磨难,携手相挽,

共同走过人生的艰难时刻;

八年锤炼,幻想消逝,

只留下真诚的友谊。

曾记百:

春播夏耘。

一起付出劳作的艰辛;

秋收冬藏,

共同享受收获的喜悦。

鲜血,滋润了贫脊的土地,

汗水,洗涤了火红的灵魂,

劳动,创造了多彩的生活。

我们面对人生,

我们无悔青春。



我们曾经:

在操场上立正稍息,

在草棚里早请示晚汇报,

“三个不准”、“九个统一”。

一群俯首听话的小羊羔,

“反帝反修”、“批林批孔”,

要把我们的思想改造,

革命、革命,

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继续革命

一领领汗渍斑斑的衣衫,

一顶顶挡雨遮阳的笠帽,

一把把闪闪程亮的板锄,

一阵阵不完不了的说教,

要我们把曼昔坝的群山改貌,

同时也把自己的人生塑造。

君不见,

为抢收,

在脱粒机前已分不出汗水、雨水、泥水,

为抢种,

在大田里插秧已直不起腰,

艰苦的生活,

我们的意志没有消退,因为它正培育着友谊与真情;

相互关心已无性别之分,

同舟共济已是大家心愿。



艰苦吗?并不可怕,

我们一起在沙漠中寻找绿洲,

我们一起在莽原上踏勘清泉;

我们,在迷茫中有友谊相伴,

我们,在苦难中有真情相拥。

生活是一部教科书,

它教会我们做人;

生活是一块试金石。

它检验我们为人。



有位心理学家说:

真正的友谊

“在二十岁左右建立。”

它不会随时间推移而变迁,

因为它没有功利掺杂,

它美好而纯洁。

三十年过去了,

任事如云,挥之而去,

吃友谊长存,

今天我们已近天命之年,

倍感友谊之珍贵。



你好,亲爱的战友,

我们又重逢了,

我们又回到了从前,

曼昔坝的生活作媒,

曼昔坝的山水作证,

我们的友谊天长地久,

让我们期待下一次的重逢。


相聚

(61届高三乙班)

金秋十月,天气高爽。10月6日这天,61届高三(乙)二十多位同学在松江醉白地团聚。

上午九时正,这来自四面八方的二十多位同学来到醉白地。他们离开母校后走南闯北,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他们中间有的自61年毕业后四十年来第一次相见。

进人醉白池,沿着公园小路,一边走一边回忆当年修建醉白地、挖鱼塘时的情景。看到由我们付出的劳动,增添公园的景色,心中由衷的高兴。在茶室中同学们一边品着清香的龙井茶,一边畅叙着高中毕业分别以后各自的经历;回



  • 对不起,只有注册用户才能发表评论!请登录
  • >> 查看所有评论

        没有任何评论

    《校友》第42期
    《校友》第41期
    《校友》第40期
    《校友》第39期
    《校友》第38期
    《校友》第37期
    《校友》第36期
    《校友》第35期
    《校友》第34期
    《校友》第32期

    沪教Z2-20100035号
    沪ICP备11030667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3786号
    执行时间:110.11 毫秒 | 查询数据库:14 次   
     

    招生信息



    专题网站



    信息公开



    新闻直播



    视频资源



    小剧场直播



    101直播



    电子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