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松江一中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校园霸凌举报信箱
网上选课 问卷
信息公开
发表文章
百度搜索
管理平台
联系我们交通指南友情链接
学校地址:上海市松江区松汇中路601号
学校邮编:201600
联系电话:(021)57822996
电子邮箱:sjyz@sjedu.cn
学校网址:www.sjyz.sjedu.cn
* 校长信箱* 支部信箱
关于本站网站地图版权申明更新缓存
 


折叠
左侧用户区
课题研究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打印此文
 松江一中.net > 教学探索 > 教科研 > 课题研究 >> 正文
英语课堂教学的三个追求
更新时间:2003/12/31  作者: 朱小玲  阅读:6401次  

摘要:本文从追求英语课堂教学的趣、实、活三个方面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并通过实例说明课堂教学活动有趣、有味、有奇、有惑,营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挖掘学生潜能,引导学生主体以积极的态度,参与智慧的挑战,主动走向教材,探索教材,开拓教材,启发积极思维,鼓励大胆创新,使每位学生主体得到充分的发展。
关键词:课堂教学,主体,灵活,趣味,实效,
如何使学习与快乐相伴,同时又使学习的效果变得显著,这是教育的一个永恒命题,也是教育无止境的一个追求。“创造适合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教育,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不仅是上海市二期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也是二十一世纪教育“以全面发展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素质为本”的实践。因此,外语教学的重点将从关注教法转变为关注学法,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从注重语言本身转变为注重语言习得。然而,要使学生真正达到学习与快乐相伴,使每一位学生主动发展,笔者认为课堂教学设计应追求“趣、实、活”。
课堂教学的三个追求“趣、实、活” 是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利用教学中最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容,挖掘和利用学生自身的知识与经验,应学生的实际需要,灵活使用教材,努力营造人性化的教学环境,提倡学生积极参与,强调学习过程中的学生自主性,指导和组织学生共同设计各种课堂活动,调度课堂情感气氛,使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讨论、表达等积极、主动地进行愉快而有效的英语学习。
诱发兴趣,增强信心
教学心理学告诉我们,只有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学生才会积极地开动脑筋认真思考,并以最简捷、最有效的方法去获得最必要的知识。正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的那样:“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愿望”。课堂教学应尽力使学生在一堂课的课头、课中及课尾三个环节感到“有趣、有味、有奇、有惑”。
有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一书中说:学习最好的激励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直接影响到学习效果,浓厚的学习兴趣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迪其智力潜能。所谓的有趣,就是使学生愉快,感到有意思,有吸引力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活动,从而对他们产生兴趣。学生便会对教师所教内容兴致勃勃地去学。
有味  安德森ANDERSON, J. R指出:“新的语言信息的学习和存贮需要大量有关理解和应用语言的智慧技能,以往习得信息的提取深深地影响着新的语言信息的学习。学习信息所提供的线索激活得时间越长,这种激活作用扩散到一个命题网络的其它项目的效果就越好。”好课的设计讲究一个坚强有力、发人深思的结尾,课末设计得余味无穷,可以直接推动学生继续求知的心理动力,把教学推向高潮,并延伸至课后,直至课外。
有奇 教师的教学新颖有创见,使学生感到新奇,觉得出乎意外,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受好奇心的驱使,对探究未知的知识就会表现出兴趣。教师充分挖掘教材的内在魅力,将课文内容的特定情景、画面制作成多媒体或网络课件,用生动的语言、声像和动画引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自由联想的能力;系统关闭声音,由学生扮演课文中的对话角色读出相应的句子,或当场进行配音解说等,点燃学生求知的欲火,增强信心,体验学习的乐趣。
有惑 教师讲解既有启迪又留有余地,使学生听讲后,自己提出问题,从而产生继续探索的求知欲。教师用学生期待研究的问题激励学生继续学习,可使学生感到“学无止境”。
发展思维,学有实效
《上海中小学英语学科课程标准》指出,英语教育不但要为学生的眼前(即在校学习)着眼,更要为他们的未来,乃至终身着想。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大多数甚至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相当程度上实现有效的学习,将知识、能力、习惯、方法以及学生积累的情感、价值观融为一体,使学生在掌握语言形式的同时,学会自我培养语言功能的能力,形成学习策略,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以适应学习化社会的需要。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1)帮助学生明确目的端正态度
英语是上海的第一外语,已成为现代公民终身发展的基本条件,衡量现代公民素质重要标志。二期课程改革把传统的第三级教学目标“态度与价值观”摆在首位,突出了人的主体意识的重要性。“学”是学生的一种独立、主动的活动,它像人们吃东西时的吞咽动作,任何人是替代不了的。学生如果自己不学、不想学或不认真学,教师是无法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的。课堂上教师重视引导学生懂得为什么学习,以什么态度学习,把自己的教学意图变成学生的学习愿望。让他们认识到只有学习才能使自己在身心方面得到健康的发展和成长;只有学习,才能使自己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性、强烈的责任感和勤奋愉快的精神,不断克服学习上的困难。课堂教学中做到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有利于学生积极态度的形成。
(2)促成学生课堂上的有效学习
促成学生课堂上的有效学习,不仅有利于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而且涉及学生一生,意义深远。在教学中,教师贯彻“教学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本,应该为每一个学生的不同发展服务”的原则,提供给学生明确、真实的语言信息,语言情景,使学生在一种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景中感悟语言,帮助克服语言障碍,利用各种机会用英语进行真实交际。引导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养成“专心”的学习习惯,指导学生正确运用记忆的规律,着力指导学生通过对感兴趣的事物的背景知识了解和相关知识的梳理,以方法为指导,提出有意义的和值得探究的问题。指导学生合理有效利用图书馆、计算机网络等资源获得更广泛的英语信息,扩展所学知识。
(3)挖掘学生潜能满足情感体验
有效的语言学习不是教育传授性的,而是经历性的。生活经验也告诉我们:语言的“习得”过程是在自然交际环境中使用语言的潜意识过程,是一个不知不觉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学生具有很大的潜能,教师构建、营造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气氛,根据学生已知与未知,学生的认知与情感发展需求,精心设计学生的学习任务,并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切实有效的指导与帮助,包容可能出现的不同情况,让学生主动走进教材。学生自始至终通过合作完成具体的与自己生活经历有关的任务学习语言,去获得和积累相应的学习经验,这既可以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又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里真正获得益处。
(4)关注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是把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向深层次发展的重要标志。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主渠道, 教学中教师在分析教材内容的基础上,从整体出发,提高教学目标的层次。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设计开放性和富有挑战的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和生活实际问题。组织学生探究教材,让学生丰富想象,在集体思辨、争论、探索过程中,进一步开拓教材。创设新的情景,让学生把教材内容运用于学生真实的生活实践,从而实现从技能层次到能力层次的转化。实现《标准》“学中用,用中学”的目标理念,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增进学生的创新能力。
主动灵活、健康愉悦
语言学家克拉申认为:“学习的情感因素会阻碍或加速语言的习得。只有在最佳情感条件下,才会产生真正的习得。”学生具备了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心理的满足就会转化成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思路才能活起来,思维才能快起来,课堂气氛才能生动活泼,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始终的教师灵活的课堂组织形式,教材、教法的灵活运用,师生融洽的关系等都影响着学生活跃的思维和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
自由组合座位。教师可根据课的特点和教学内容需要,把学生分2人小组,4人小组,6人小组不等,桌椅摆设多样化,(梅花形、方块形或金字塔形),并具有动态性。既营造宽松,活跃的课堂气氛,同时又为合作学习提供方便。
人人参与活动。课堂的真正活力来自于教师与学生之间心心相印,达到一种默契,这种默契能协调教学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使其形成一种合力。师生共同设计贴近生活、学习经历和社会实际的课堂活动,活动更能体现学生自我,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并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欲望,使学生有内容可说,有语言可说。如:在学习现在进行时BE DOING时,同学们设计一项 “奇妙的组合”活动。
步骤:1、每位同学拿出三张小纸,在第一张纸上,每位同学写上自己的名字;在第二张纸上,写上一个动作;在第三张纸上,写上一个地点。
2、分别将第一、第二和第三张纸放在讲台上对应的盒子里。
3、请每位同学在盒子中各抽出一张,用BE DOING句式表达出来。
按需调整顺序。在学习FRANCE IS CALLING时同学们由法国ONE OF THE LANDMARKS—THE EIFFEL TOWER联系到上海的THE ORIENTAL PEARL RADIO AND TV TOWER,意大利的THE LEANING TOWER OF PISA,笔者就及时把14页的内容调整到第6页LISTENING后进行学习。
创造使用教材。教师突破教材对教学的限制,设置一些与课文内容有关但有适度开放的教学活动。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和情感需求,并把内容和情感有机地结合起来。只有当学生感到所教内容与他们的需要和身心状况相吻合时,这种内容才是最容易被吸取和内化的。以8A NUMBERS: EVERYONE’S LANGUAGE为例。笔者在教授该课时,本打算让学生讨论以下问题之后再独立完成全篇课文的阅读。
1.HOW CAN WE COUNT THINGS? DO YOU KNOW HOW MANY WAYS THERE ARE?
2.DO YOU KNOW ANY MEANS OF CALCULATION? WHAT ARE THEY?
3.WHICH IS BETTER, A COMPUTER OR A HUMAN BRAIN?
一开始,学生就各抒己见,谈了很多基于课文又超越课文的信息。课堂上同学们积极地参与了讨论,与同学交流了自己的见解。讨论拓宽和加深了对课文的了解。
适时开放课堂。教学不仅仅只限于教室,也可走向课外,以兴趣小组为单位,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走入社会,对社会上的焦点问题,热点问题进行分析,引导他们寻求解



  • 对不起,只有注册用户才能发表评论!请登录
  • 市级课题《地域文化视域下“B-S-I”课程资源开发的实践…
    市级课题《地域文化视域下“B-S-I”课程资源开发的实践…
    《“三题一作”范式下读写一体化的实践策略研究》开题…
    “自养养性”课题研究深入开展
    松江一中2010年教育科研课题申报通知
    构建有效的师生互动
    抓科研 促教研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天地
    数学应用题解题策略分析
    研究性学习的价值实现模式及其绩效标准
    新闻日历 
    ------1
    2345678
    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
    23242526272829
    30------

    沪教Z2-20100035号
    沪ICP备11030667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3786号
    执行时间:1,140.63 毫秒 | 查询数据库:13 次   
     

    招生信息



    专题网站



    信息公开



    新闻直播



    视频资源



    小剧场直播



    101直播



    电子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