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松江一中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校园霸凌举报信箱
网上选课 问卷
信息公开
发表文章
百度搜索
管理平台
联系我们交通指南友情链接
学校地址:上海市松江区松汇中路601号
学校邮编:201600
联系电话:(021)57822996
电子邮箱:sjyz@sjedu.cn
学校网址:www.sjyz.sjedu.cn
* 校长信箱* 支部信箱
关于本站网站地图版权申明更新缓存
 


折叠
左侧用户区
课题研究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打印此文
 松江一中.net > 教学探索 > 教科研 > 课题研究 >> 正文
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学各学科整合的理论与实践探究
更新时间:2003/3/9  作者: (课题报告组)  阅读:5666次  

一、问题的提出:
现代信息技术已成为新世纪国家和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目标和经济发展的制高点。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指出:“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将占主导地位,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将越来越取决于教育发展,科学技术和知识创新的水平。”
人类已经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微电子和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信息化手段越来越高,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越来越快;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特征的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越来越大。信息素养和信息处理能力已成为新世纪新型人才的基本素质。
教育部长陈至立同志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上说:“我们要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认识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宣布:“我国将用五至十年时间,在全国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
信息科技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既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内容,又是教育教改的动力,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传统的教与学的模式正在酝酿重大的突破,教育面临史无前例的最为深刻的变革。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将导致现有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的更新;导致现代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的改变;导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改变;导致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学习方法的更新。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普通中学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当时,不少中学建成了校园网,多媒体设备,软件制作,达到一定的水平,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越来越多的显现出来,受到学生的欢迎。但是,不能简单地认为:先进的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就算是教育现代化了,它所涉及的理论、实践仍处于启蒙状态之中。尚缺乏系统的全面的科学的理论指导。就大部分学校而言,使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仍是零星,局部的,不系统的,且带有主观性的,缺少系统的、全局的和整体教学环境;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运用,仅限于少数学科,少数教师,少数教室;现有的教学软件,仅限于学校管理系统,教师备课系统,学生自学系统,缺少运用于普通课堂的教学系统。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为加快信息技术教育与其它课程的整合,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学科的学习中,有必要开展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全方位应用的理论与探索。
二、研究的目标与方法:
1.研究目标:
①优化教学内容、手段、过程、建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班级管理和教育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获取筛选信息能力,从根本上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②培养一批能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
③为高等学校输送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
2.研究方法:
①行动研究法:
根据计划,逐步实施,边研究、边观察,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探讨、因地制宜,不断调整充实计划。
②调查法:
三、研究成果:
(一)大胆探索,勇于实践:
三年前,人类跨入21世纪。以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为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已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工作与学习方式。
面对这样的机遇与挑战,作为一所区重点中学该怎么办?校领导组织教师学习和讨论,首先组织中层干部和教研组长进行学习,在统一思想基础上让全校教师中展开讨论,一致认为:以信息技术和教学设计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发生变革的突破口,是当今信息社会及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我校已建校园网,又有一批教师通过了计算机能力考核,在这样的形势下,进一步加快信息技术和学科的整合,构建开放式的学习环境,进行新的教学摸索和教学策略的改革是十分必要的。
这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学校决定先行试点,在2000年秋季招收两个实验教学班。以计算机为主要教学手段,语、数、外、理、化、生、历、地、政等各门学科,都运用计算机进行教学;以应用软件为载体,全方位的把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之中,信息教育过程是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也是学生的一个创造过程,学生利用计算机,在学习过程中开动脑筋,大胆想象,自己动手,既开拓视野,又锻炼能力,发展智力。
1、网络班的基本情况:
①生源差:共有学生60人,分为两个班。当年录取线为413分,低于我校录取线40分。有的学生分数甚至是全市高中录取最低线370分。
②装备了两间专用教室,每间教室配有教师计算机一台,投影仪一台,空调一台,学生每人自带一台笔记本电脑。
③选派一支热情高、创意强、能熟练使用计算机的青年教师担任实验班的教学工作。
2、学生欢迎实验班:
创办实验班,是一个新生事物,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效果如何呢?为此,我们于2001年初,对实验班进行了首次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同学们对实验班教学感到基本满意,学习的积极性空前提高,尤其是计算机操作,上了新的台阶。
2.实施的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绘制多媒体课件
担任计算机班的老师,从2000年暑期就开始培训,花了大量精力制作多媒体课件,课件色彩明亮,文字音响充实,画面结构精致是课件三大特色。
开学后的实践告诉我们:这样做其实是改,而不是“革”,屏幕代替了板书,电子图象代替了挂图,电化课堂代替了口头满堂灌,学生仍然是被动地接收知识。
(2)第二阶段——变被动为主动
通过第一阶段的总结和反思,教师从自己设计制作课件中摆脱出来,引导学生学会从网上去寻找、保存、积累所需要的资料。这是一种主动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主体意识、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增强的表现。为此,我们在校园网上开辟了七个适合中学生浏览和下载信息的网站,开辟电子阅览室,鼓励学生上网。
半个学期过去了,同学们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运用信息能力增强了。请看语文教师周菊妹同志的一堂拓展阅读课《走进名园,走进洛阳》(见子课题)
教师分六个环节:
A.温故:复习课《书〈洛阳名园记〉后》
B.导入:拓展阅读——走进名园,走进洛阳
C.交流:学生创作的六个专题的课件相互交流
D.知新:对故都洛阳历史、文化有了生动、形象的了解
E.感悟:对祖国的历史文化遗产,更加热爱、珍惜。
F.阅读:当代散文佳作《洛阳诗韵》。
这堂课,气氛热烈,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主动。大家知道,教学活动应让师生双方共同参与,并随时产生交互作用。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积极能动的参与者。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全面的发展,是二期课改的重要目标。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就能创设一种宽松的教学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充分学习,学会学习、主动发展。上海师范大学黄人龙教授评价这堂课时说:“学生制作的课件达到了三个统一: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的统一;智商与情商的统一;个人和集体合作的和谐统一。”
上海市教改副主任、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普教研究所教育政策研究室主任朱亦华说:“听了这堂课,我有一种感受,三句话:没有想到,大吃一惊,非常欣赏。”
(3)第三阶段:
采用“未来教育”的理念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推动教师选取信息技术与课堂数学最佳的结合点作突破口,提供一些学生感兴趣并可以具体操作的课题,根据学生的爱好自主选择专题,确立研究方向,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动机,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现问题。如高二(9)班结合鲁迅先生诞辰120周年,认真翻阅中学语文教材中15篇鲁迅作品,制作《鲁迅研究》网页,学习课文《悼念玛丽•居里夫人》,从网上搜集到我国著名科学家关文信、袁隆平资料,设计制作了《人格高尚科学家》网页,学生制作研究性网页作品,有单件性的,也有综合性的,有思辩性的,也有实践性的,这些研究闪烁青年学生智慧的火花。
3.初见成效
①实验班同学的计算机运用能力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2000年12月高一(9)班张磊(女)荣获上海市东海杯多媒体制作一等奖;
高一(10)班张磊(男)荣获上海市东海杯网页制作三等奖;
高一(10)班顾卓越君荣获区“六一”电脑赛动画制作三等奖;
高一(9)班陆茸杰获区青少年节应用大创作三等奖;
高一(9)班徐译侠获2001“电信杯”松江青少年 节应用大创作三等奖和岳阳青年网页设计大赛优胜奖。
②班主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班会课进行有机地整合,由于基础差,部分同学精神不振,有畏难情绪。班会课上,引导同学在网上搜查了华罗庚等一些科学家成才的事迹,使同学们树立了信心;部分同学家庭条件较好,娇气十足,班主任引导同学们搜查雷锋、焦裕禄等名人的事迹,养成节俭、助人为乐的品德。经过一个学期努力,初步形成了良好的班风。
③同学们的文化素质有了长足的进步。
在刚入校时两个班班的基础很差,为全校十个班倒数第一。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不但使同学们的计算机能力大大加强,而且促进了学习成绩的提高,全班57人(后转学2人,留级1人)全部毕业。在今年的高考中,有 5人考上一本,其中陈蕾考入上海外贸学院;蒋雯和周菁哲考入上海戏剧学院美术系,9人考取二本,此外,有26人考入大专、高职, 另外17人到济光等学院读书,有的则选择再复读一年。
(二)以点带面,全面开花
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最大的特色是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态度,提高了教师的创新能力,随着网络班的实验步伐,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已在我校全面展开。各年级各学科最大限度的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三年的实践证明,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视听感觉,参与学习,激发学习兴趣。现代信息技术是有图形、图象、声音和三维立体动画的特点,强化了学习过程中的形象性、直观性,使学生全身投入到教学内容中去体验,去领会,去融通。学生在愉悦和满足的同时,吸收知识,开启智力。
数学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密度,图文并茂的视觉形象增强了学生对课堂学习的方式,突破了难点,化抽象为具体。如“新基础教育”中的“圆心角”,高一的“解斜三角形”。多角度地将信息快速传递给学生,加强对知识的见解。又使枯燥乏味



  • 对不起,只有注册用户才能发表评论!请登录
  • 市级课题《地域文化视域下“B-S-I”课程资源开发的实践…
    市级课题《地域文化视域下“B-S-I”课程资源开发的实践…
    《“三题一作”范式下读写一体化的实践策略研究》开题…
    “自养养性”课题研究深入开展
    松江一中2010年教育科研课题申报通知
    构建有效的师生互动
    抓科研 促教研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天地
    数学应用题解题策略分析
    研究性学习的价值实现模式及其绩效标准
    新闻日历 
    ------1
    2345678
    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
    23242526272829
    30------

    沪教Z2-20100035号
    沪ICP备11030667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3786号
    执行时间:117.19 毫秒 | 查询数据库:13 次   
     

    招生信息



    专题网站



    信息公开



    新闻直播



    视频资源



    小剧场直播



    101直播



    电子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