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松江一中.net > 教学探索 > 教科研 > 课题研究 >> 正文 |
对中学英语教学的信息传递和课堂教学控制的探索
|
更新时间:2003/3/1 作者: 张 蓬 阅读:2426次 |
|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社会对外语专业人才和非外语专业对人才的外语修养及外语的大众普及情况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要求。传统的外语应试教育逐渐露出它的一些弊端,外语素质教育恰恰是为满足社会的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外语教育形式。下面从了解外语课堂教学结构,灵活驾驭外语课堂教学几个方面给予初步探讨。
◆ 张 蓬
只有了解外语课堂教学结构,才能根据具体情况驾驭课堂而不被课堂所左右,才能从经验型外语教学逐渐提升为理论型外语教学。
一、外语课堂教学的信息传递
1、外语教师向学生的信息传递。外语课堂教学的传递以教师向学生的传递为主。主要表现为三种信息的传递,即外语语法信息、外语语义信息及外语语用信息。外语语法信息不是指学生获取的关于外语对象(单词或句子)的形式化关系信息。一方面是词汇(单词、词组等句子的基本单位)的构成及规则。如动词RISE ROSE RISEN, 分别是动词的三种形式;另一方面是句子的构成。如:IT MUST HAVE RAINED LAST NIGHT. 是一个简单的陈述句。外语语法信息是相对比较固定的信息,具有较小的自由度。外语语义信息是指学生获取的外语对象的含义。外语语义信息相对比较灵活,同一单词在不同句子中具有不同含义,如单词LIE 有多种含义,躺、说谎、位于等等;同一句子在不同上下文也有不同含义,如:IT IS GOOD FOR HIM TO DO THAT. 可有两种意思。(1) 这样做,对他有好处;(2) 他这样做是件好事。这时译者必须根据上下文来推断,选用一种合乎逻辑的译法。外语语义信息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在课堂教学中应给予足够重视。单词有基本含义,可能还有转义,也可能根据上下文有意译。外语语用信息是指学生获取的外语对象的效用。如动词不定式,在句子中可做主语、宾语、表语、定语、状语等,其应用非常灵活,是学生难掌握的外语信息。比较而言外语语用信息的自由度最大,外语单词及句子的运用至少可以分为两个层次,其一是基本层次的运用,其二是灵活层次的运用。所以外语教学决不是仅仅记忆单词的语法规则,要尽可能最佳的体现语言的整体效应。外语教学应该灵活地体现出语言的内在生机。
2、学生向外语教师的信息的传递。外语课堂教学是以外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外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主控作用,但必须要考虑到学生接受信息之后所出现的反馈信息。外语教师正是根据外语课堂上学生的反馈信息,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以实现教学目标。因此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不可取。教师的信息传递应有相应的信息反馈以检验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如虚拟语气,它既可构成规则,又有一定的含义,还有不同情况下的不同作用。如BUT FOR BRAIL, THE BLIND WOULDN’T HAVE SUCH A BETTER SYSTEM OF READING. 这些信息往往要经过多次传递、反馈、调节,才能达到教学目标。反馈信息存在滞后性特征,因此,在制定教学策略过程中,要用前馈和后馈信息。前馈是指在输出信息未给之前,控制部分即发出控制信息以纠正即将发生的偏差。外语课堂教学的前馈信息主要来源有作业信息,以往对学生的了解,教师的经验。前馈信息越丰富,课堂教学越周密、有效。没有足够的前馈信息,外语课堂教学将变得形式而机械。
二、学生学习外语的过程
学生学习外语的过程主要表现为外语知识结构的建立和外语认识结构的建立。这两种关系相互促进,在外语教学中,处理好两者的关系非常重要。
1、外语知识结构。外语知识结构是由词汇及词汇按语法规则组成的句子等及联系而构成的有机知识体系。主要表现为外语知识块的获取及联系的建立。学生外语知识结构的建立有两个主要过程,一是外语知识块信息的获取。二是外语知识块的巩固。这个巩固过程使学生对外语知识的认识升华,单纯的巩固即课后练习、单元练习、期末复习及高考复习是较常用的方法。但继续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对旧知识的回顾,也是一种更有效的方法。
2、外语认知结构。这是学生通过外语知识的学习而建立起来的心理结构。它有如下三个组成部分,操作部分、动力部分和控制部分。操作主要表现为外语信息的提取、加工、输出。提取信息主要有三个来源。(1)知识库(2)听取的信息 (3)看到的信息。这就要求良好的知识库便于提取;具有一定的听取外语信息的能力——听力;具有视取外语信息的能力——阅读能力。外语信息只对外部的外语信息及内部提取的外语信息进行综合处理的过程,也就是识别、领悟、理解、分析、综合评价等一系列过程。外语信息的输出主要有三个途径,一是放入长期存储;二是通过口头输出;三是通过手输出。这就要求学生有规律地记忆;有一定的表达能力;具有书写能力。
三、外语课堂教学的控制
外语课堂教学的控制是外语教师根据反馈信息为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及手段,分为两大类,一是程序控制,二是随机控制。
1、程序控制。外语教学的程序控制是指按课前所制定的教学策略的程序所实施的控制,如果没有意外情况,整个外语教学课堂将在外语教师的主控下顺利完成,这种控制需在课前进行周密思考,其特点是教学进程流畅。
2、随机控制。这是指外语课堂教学中的突发事件或教学产生的某种联想而进行的控制。随机控制要掌握好尺度,要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这就即要考虑教学目标的实现,又要把突发问题处理得令人满意。这往往体现一名外语教师的经验和应变能力。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