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个性化教育实施品质,加快教学数字化转型
—王美玲老师区级公开课展示及评课交流
10月28日下午,上海市松江一中建校120周年庆典系列教学展示活动与上海市松江区教育学院高中物理教研活动联合开展。松江一中王美玲老师开设主题为“牛顿第三定律”的高一物理公开课。本次活动邀请了物理特级教师陆丁龙老师和松江区高中物理教师,我校物理教研组全体教师出席。活动主要包括以下两个环节:
01课堂展示——牛顿第三定律
王美玲老师进行了《牛顿第三定律》的公开课展示。她以两个学生拔河的情境入手,从中发现和提炼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分析两人之间的作用力。本节课共有三个环节,分别为“情景引入,建立概念”、“实验探究,寻求规律”和“归纳小结,应用提升”。利用两根橡皮筋互拉、两个弹簧测力计互拉、DIS演示实验来探究一对相互作用力的特点。在通过小组讨论,对拔河获胜方进行受力分析,比较一对相互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异同,最后进行课堂总结。整堂课环环紧扣,逻辑清晰,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很好地落实了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在学研过程中充分运动到智慧笔,加快教学数字化转型,再塑“学研课堂”新样态。
02评课交流——物理课堂永无止境
评课交流环节,王美玲老师首先对教学设计进行了详细说明。她凭借自身的教学经验,选择在完成摩擦力一课后,接着教授牛顿第三定律,这一创新的尝试体现了她对知识结构的深刻理解与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此举不仅展示了她的勇气和专业素养,也为学生提供了更为连贯的学习体验。
在本节课结束后,松江区的各位教师积极进行了思考交流与分享。老师们各抒己见,提出了诸多宝贵建议,如补充实验证明、确保情境相关性以及探讨牛顿第三定律在日常生活场景中的应用。此外,讨论中还强调了提问的有效性,以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深度。
最后是专家点评。上海市松江一中副校长、特级教师沈志辉老师强调课堂应具备“表现力”和“亲和力”,并从主线架构、时间分配及建立支架三个方面对王老师的授课进行了积极评析。同时,上海市金山中学教学副校长、特级教师陆丁龙老师指出王老师在学科育人方面的重视,并建议其在语言过渡及概念引出时应更加自然,以提升课堂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