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堂展示与教学主张阐述
何振华老师围绕 “关注几何特征,强化结合意识”这一学科主题,执教了《“几何特征”在解析几何中的运用》一课。作为高三一轮复习课,何老师关注学情,精选问题,精心磨课,借助智慧笔和平台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工具,了解学生对于解析几何问题解决的几类方法和策略,以两个典型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课堂生成自然,师生、生生互动性强,课堂氛围民主轻松,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领下比较解析几何问题中的几何法与代数法的优劣性,并能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探索适合自己的方法,是个性化教育在课堂教学中落实的生动体现。
课后,何振华老师结合本节课阐述了个人教学主张——自然、自由、自主。他认为数学教学,知识的呈现要自然,知识的生成要自然,数学思想的渗透要自然;学生要能在课堂实现自由地思考、自由地表达、自由地交流、自由地展示,教师的引导要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需要,要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自然和自主的学习氛围下,学生才能形成学习的自主性,学会自主提出问题、自主解决问题、自主反思升华。而本节课的自如呈现正是其教学主张贯穿课堂教学、落实个性化教育的最有力体现。
二、微报告
随后,上师附外的李响老师做了题为《代数的理性与几何的直观》的微报告,他指出解析几何重点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直观想象、数学运算等学科素养,结合数学史梳理了几何学、代数学的发展脉络,系统介绍数学家笛卡尔的数学观,通过试题分析阐述数形结合思想在高考真题中的具体体现,几何的直观想象与代数的理性入微相得益彰,很好地回应与深化了此次教学展示的主题。
三、评课研讨
评课环节,三位教师代表从不同视角对本节课进行了充分研讨。松江二中李雪峰老师用“素养导向、深入本质、构建体系 、基础扎实、落实到位、促进发展”24字,对本节课给予了高度评价。上外云间苏有马老师认为,本节课直击高考热点,直击学生心灵,直击学科素养,三个“直击”引出用几何与代数方法进行解题策略优化的思考。华二松江赵建刚老师谈到本节课取材于热门选题,突出了“几何直观”,从学生实际出发准确把握重难点。特别指出,数学中的向量、复数这两类研究对象是数形结合思想的集中体现,可以帮助学生多角度优化解析几何问题解决的方法。数学教研组长董顶国老师做简要总结,阐述了本节课设计的内在逻辑,强调解析几何问题要回归本质,进行方法优化,同时对各位老师的高质量评课与研讨表示感谢。
四、专家点评
松江区学科名师张忠旺老师用“展示”、“交流”、“优化”、“比较”四个词概括本节课。从特殊到一般,引导学生观察和捕捉题干信息,用特殊化思想将未知的问题化归成易知的问题,通过比较几何与代数两类数学思维的难度与深度,突出解析几何简化代数运算的必要性,同时强化根据定义回归问题的几何属性,帮助学生自然地寻找适合自身的问题解决方法,自然地形成问题解决的通性通法,探索巧法,避免方法的固化和程式化,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灵活性。
静安区高中数学教研员、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任升录老师充分肯定了此次研修活动,从前期选题、精心磨课,到课堂展示,研讨交流,各个环节都实实在在,体现出老师们对教学研究的真情实感。本节课,何振华老师顺应学生成长的节奏,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引导学生获得学习方法,在民主、自由、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自然地碰撞出数学问题探究的火花。
任老师进一步指出,高三一轮复习的核心要义就是要确保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与应用。要以知识为载体,引导学生在知识的理解、掌握、应用的过程中获得别样的学习体验,发展学科核心素养。新高考形势下,解析几何问题的考查形式已逐渐显性化,并趋于稳定。如何帮助学生做好一轮复习?关键在于“评价”。将复习课的课堂学习由单向的知识传授转变成方法交流、思维碰撞的有效路径。通过具体问题的不同解题策略比较,引发学生对于解题方法的评价,过程书写的评价,生生互评,师生互动,这正是在教学实践中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体现。
从老师们的频频点头和沉思笔记中,可以看出此次研修活动的高质高效。松江一中数学组将一如既往,踏实教学,扎实教研,全情投入一线教学,持续提升“双新”实施水平,弘扬创校精神、时代主题,以新型质量观念为牵引,抓实个性化教育,奋力书写个性化教育的课堂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