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历史教研组苗颖老师和王志文老师进行了《新文化运动》的同课异构的公开课展示,全体历史老师现场聆听,并参加了评课与教研活动。
苗老师的课从一首《教我如何不想她》娓娓道来,通过对“她”这个女性第三人称的代词的解读导入《新文化运动》一课。本课内容共分为三个篇章:名与实——新文化运动概念和史实,主要是针对旧知的复习,请同学对新文化运动下定义的同时旨在考察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的理解程度,通过猜一猜新文化主要人物的方式检视学生对新文化运动主将的了解程度,通过一副新文化运动的油画《宽容》考察学生对于图片史料价值的分析。第二篇章源与流——新文化运动源起和流向的透视,通过对近代史思想解放潮流的反思与发展,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与创新,对民主与科学的口号与旗帜三个维度的思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认识。第三篇章昔与今——新文化运动昨天和今天的审视,引领学生学史思今,完成与新文化运动的对话。苗老师的课立意高远,内容丰富,思维含量极高,通过师生对话问答一次次带领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
“北京大学有许多东西方大师的雕塑,却没有孔子的雕塑。北大校园为什么没有孔子像,其背后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由此悬念王老师自然导入了《新文化运动》一课。王老师的课分为四个篇章,按照学生理解的逻辑顺序分为:新旧冲突——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新意盎然——新文化运动的兴起;除旧布新——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万象更新——新文化运动的影响。王老师该课设计精巧,同时在每一个篇章的学习中既有知识,亦有基于知识的思考,同时还有当堂的题目考察,板块清晰,层层深入。
5月24日下午教研活动时间,全体历史教师继续就两节公开课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在高度认可两位老师的同时,也站在不同的角度上表达了各自的想法。另外,就学习指导手册的修订和使用情况也各抒己见并达成共识。此外,教研组肯定了此前模拟考考卷分类整体的工作和方法,进一步进行了新的分类分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