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松江一中
鐢ㄦ埛鍚嶏細
瀵嗙爜锛�
楠岃瘉鐮侊細

校园霸凌举报信箱
网上选课 问卷
信息公开
发表文章
百度搜索
管理平台
联系我们交通指南友情链接
学校地址:上海市松江区松汇中路601号
学校邮编:201600
联系电话:(021)57822996
电子邮箱:sjyz@sjedu.cn
学校网址:www.sjyz.sjedu.cn
* 校长信箱* 支部信箱
关于本站网站地图版权申明更新缓存
 


折叠
左侧用户区
读书征文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打印此文
 松江一中.net > 教学探索 > 师德建设 > 读书征文 >> 正文
让教师成为学生的“自我对象”
更新时间:2008/4/1  作者:松江一中 杨林慧  阅读:4910次  
 
寒假期间,我阅读了华东师范大学李晓文博士的《学生自我发展之心理学探索》,我之所以读这本书,是因为该书的主题吸引了我,主要阐述的是有关“自我发展”的问题。
现在我们经常提到如何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在各学科的学习上我们也强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而且当今社会也日益强调个人在社会中要具有健康自我和自主发展的意识与能力,所以我在思考提出这些观点和要求的心理学依据是什么。
我想实现自主发展关键是要具有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而要形成自我调节能力关键是要有一个强大的“自我”。在心理学上,“自我”是整个人格的核心,人的心理活动是由自我构建的,因此每个人的行为表现、身心健康和发展状况都受到自我的制约。
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实际上也是形成学生的自我对象关系的过程。学生在师生关系中获得镜像性和理想性自我对象的支持,然后形成自我独立调节的力量。在教师营造的镜像性环境里,学生依赖具有同感性的教师反应,可以形成自我评价和调节的能力。
对教师而言,学生丰富多样的生活形态和言行举止既给我们带来了喜悦和兴奋,也给我们带来了不少的烦恼与困惑。如果我们希望能够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必须理解他们,懂得健康成长到底意味着什么。而通过对个体自我发展状态的分析,有助于从整体上认识学生的内心世界,从发展的角度去理解他们成长过程中错综复杂的诸多现象,从而提高对他们的教育、引导能力。当然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说,不仅仅是学生,其实每个人都存在着自我发展的问题,当我们在关注这些问题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我们了解自己。
所以,无论是工作需要还是个人的兴趣,我都觉得这本书值得一读。
这本书里涉及的问题很多,有些观点很能引起我的共鸣,有些观点理解起来还颇费了一些周折,所以我读这本书的过程中可谓是“喜忧参半”。下面我就这本书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谈谈自己的想法。
书中有这样一个观点:教师要成为学生的“自我对象”。在自我心理学中,自我对象是指与个体建立了情感联系,能够提供同感作用的人。所谓同感,简单地说就是能够与别人有同样的感受,是指能够理解对方的需要、情感和思想,通俗的讲就是设身处地的为对方着想。所以,教师要成为学生的“自我对象”简单的说就是指教师要能够从学生的角度去理解学生,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刚看到这句话我也觉得没有什么,因为我们似乎也是力求这么做的,也经常说要理解学生,但在看了作者的分析之后,我觉得教师要成为学生的“自我对象”也并非想象中的那么简单,教师也可能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出现自我对象关系模糊或错位的情形,有时不能清晰意识到是学生需要我们的关注、强化和指点,反而让学生扶持我们自己的自我形象。比如在教学中,尤其上公开课时,有意无意的将学生视作获得良好自我形象的配合者,关注点就可能放在自己身上,专注于自己的教学形象,忽视倾听学生的发言和观察学生的情感的状态。教师还可能因为怕学生影响自己的声誉和工作业绩的评价,作出不利甚至严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举动。例如,为了提高考试的平均分,教师可能给学生一些硬性规定,有意无意的抑制学生的创造性;为了在学校的评比中获得好成绩,会将一些可能拉后腿的学生排除在外。教师自身的自我力量不够强大往往是出现偏差的一个主要原因。由于没有足够自我力量的支持,教师会在可能有损自我评价的情况下,希望学生支撑起自我形象的门面。
把学生真正看作是一个发展中的人,是教师处理好与学生关系的关键。在学校里,学生进入了一个对自己和他人同样进行全面了解的世界,并且学习着逐步脱离父母的帮助靠自己的力量完成任务,学习着与人交往的本领。环境的改变,向发展中的个体提出了新的挑战,也提供了走向独立的新的条件。真诚的理解这些发展中的生命,能够使学生在学校环境里实现独立性的进一步发展是教师的神圣职责。在这类实践中,成功的教师都深切感受过学生进步的快乐,经历过学生对自己的真挚的情感。眼见谈吐不畅的学生变的口齿伶俐起来,胆小羞怯的学生变的落落大方起来,天真无知的学生变的成熟智慧起来……有多少教师不为之自我陶醉?不感到踌躇满志?耳闻学生亲热的话语,身临学生天真诚挚而透着机灵的表达情感的情境,有多少教师不为之动容?不充溢着淋漓尽致的惬意?这些是教师的自我价值感的真正来源——在一群蓬勃生长的生命中感受到自己的生命意义。如果不受限于一时的外在评价,而是热情的关注于学生的成长,就会在学生的积极变化中感受到自我的价值。教师就会在工作中发展起自我的力量,与学生一起成熟起来。




  • 对不起,只有注册用户才能发表评论!请登录
  • 身心若空灵 读书方有成——记松江一中白丁读书沙龙第一…
    2011暑假读书活动
    智慧,引领成长
    图 书 馆 简 报(二) :读书改变人生, 共建和美校园
    岁月如歌,跨越美丽
    阅读使课堂更精彩
    孩子早期的德行塑造
    利用心理学知识化解学生心中难题
    师爱与智慧并存才是真正的教育
    教育·成长·感悟
    新闻日历 
    ------1
    2345678
    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
    23242526272829
    30------

    沪教Z2-20100035号
    沪ICP备11030667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3786号
    执行时间:93.99 毫秒 | 查询数据库:14 次   
     

    招生信息



    专题网站



    信息公开



    新闻直播



    视频资源



    小剧场直播



    101直播



    电子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