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松江一中
校园霸凌举报信箱
网上选课 问卷
信息公开
发表文章
网上阅卷(外)
百度搜索
管理平台
联系我们交通指南友情链接
学校地址:上海市松江区松汇中路601号
学校邮编:201600
联系电话:(021)57822996
电子邮箱:sjyz@sjedu.cn
学校网址:www.sjyz.sjedu.cn
* 校长信箱* 支部信箱
关于本站网站地图版权申明更新缓存
 


折叠
左侧用户区
展开
左侧用户区
读书征文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打印此文
 松江一中.net > 教学探索 > 师德建设 > 读书征文 >> 正文
阅读使课堂更精彩
更新时间:2008/4/1  作者:松江一中 周菊妹  阅读:4709次  
 
我很有感于中央台著名主持人白岩松的这段感慨:“走进孤岛我会带上哪一本书?我将带上孤岛的是一本厚厚的《鲁迅全集》……详细地通读鲁迅,是自己长久以来的心愿,虽然断断续续读过许多,但系统地一字不拉却未曾读过,这一直是自己心中的一处痛。”作为一个高中语文教师,也算是个小知识分子了吧,每学期又都要教到鲁迅的作品,可我也未曾通读过鲁迅,每次想到这点,心中就很不安。因为对于中国的知识分子来说,鲁迅是一个无法逾越的名字,虽然鲁迅这个名字在不同的时代被打上不同的颜色,但只有静下心来,走进鲁迅的文字中,你就很快知道,鲁迅是永远属于中国的。
还记得北大教授钱理群先生曾说过:“在西方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一些原创性的,能够成为这个民族的思想源泉的大学者、大文学家。当这个民族在现实生活中遇到问题的时候,常常能够到这些凝结了民族精神源泉的大家那里汲取精神的养料,然后面对他们所要面对的现实。每个国家都有这几个人,可以说家喻户晓,渗透到一个民族每一个人的心灵深处。比如说英国的莎士比亚,俄国的托尔斯泰,法国的雨果,德国的歌德,美国的惠特曼,等等。”虽然鲁迅去世距今已经七十年了,但是对我们而言,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鲁迅永远是我们的“民族魂”。他的思想与精神,应该渗透到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深处,成为我们民族不竭的思想源泉与精神坐标。
的确,在我们中学语文课本中也选了不少鲁迅先生的文章,体裁多种多样,有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大都是作为重点课文。可学生普遍反映鲁迅先生的作品不易读懂,甚至还认为鲁迅很刻薄,不喜欢等。其实读不懂鲁迅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与中学生的阅历、历史知识、认知水平有关,对于这群 “快餐文化”、“浅阅读”、“动漫”熏染中长大的中学生来说,让他们理解并且喜欢鲁迅的作品,并非是件易事,正如鲁迅先生自己所言:“拿我的那些书给不到二十岁的青年看,是不相宜的,要上三十岁才很容易看懂”。其次,也因为鲁迅先生的作品距离今天的时代较远,鲁迅先生的文章多为“时”而作,有“感”而发。如果对当时社会背景不了解,对鲁迅的“感”就不易读懂,甚至还会读偏读错。鲁迅先生当时处在白色恐怖下,他在与专制统治及其反动文人的斗争时要讲究斗争策略。他的文章是匕首,是投枪,但有些时候、有些情况下又不能直截了当地表达,何况鲁迅在文章中表达了他极为深刻的思想和丰富复杂的感情,这就增加了我们今天阅读的困难。再次,在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鲁迅文章的意义阐释常常局限于“战斗性”和“革命性”,教师往往以思想意义的阐述掩盖对其形象性内容的感知,也很少涉及作品中具有的人间温情、深长意味和动人情趣。这种以思想替代形象的解读法和当代中学生的心理要求、语言风格差距太大,致使部分学生不喜欢、不接受鲁迅作品,语文课堂也不会精彩。
要扭转这种现状,使课堂精彩起来,老师就要带领学生走近鲁迅、理解并热爱鲁迅。于是在去年我尝试引领学生开展了一个语文综合活动,引导学生拓展阅读鲁迅作品。去年又恰逢鲁迅去世70周年,为了缅怀和纪念这位伟人,一开学我就开设了拓展性课程“让我们走近鲁迅”,成立了研究课题:鲁迅笔下“看客”形象之探究。我们分四个小组分别从散文、小说、杂文的角度进行探究。为了把课题做实做深,我们从《鲁迅全集》中精心挑选了一些经典作品来丰富阅读、开阔视野。如:《药》、《狂人日记》、《阿Q正传》、《祝福》、《灯下漫笔》、《拿来主义》、《最先与最后》、《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聪明人和傻子》等,以及人教版中有关鲁迅的作品,还阅读一些纪念鲁迅先生的文章,如:《鲁迅不应离我们远去》、《70年的离别、70年的热爱与怀念》、《我还不能“忘记”您》、《我们需要“鲁迅年”》、《回到鲁迅》等。我们开展课前演讲、出语文小报、写阅读笔记、朗诵鲁迅名言等活动,激发学生阅读鲁迅作品的兴趣。我也真切希望通过这样一个综合学习能多读一些鲁迅的文章,走近先生的心灵世界,感受其思想的深邃与精神的永恒,从而让我们积淀起丰厚的人文底蕴,学习他崇高的报国之志、爱国之举。
当然,作为语文教师还应从文化的高度,重视鲁迅的价值;以文化的自觉,引领学生走近鲁迅。我以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把鲁迅精神扎根在孩子们心上”,应该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的天职。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必须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唯其如此,方可培养未来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所以我在设计教学目标时也力求从培养人的角度设置目标,做到三个纬度的结合,努力追求三个方面的综合发展。我认为,我们的教学活动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在重视知识的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在教学重点难点上也凸显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鲁迅先生“立国先立人”的大情大爱,深入理解鲁迅的思想和精神。教学过程重在突出学生的体验,以学生交流研究心得为主,交流步骤大致分为六个环节:导入、温故、交流、知新、感悟、作业。在这个语文综合学习活动中,小组代表交流“研究一得” 这一环节很精彩。通过交流,学生真切的认识到,鲁迅先生对看客的态度,主要还是源于他对中华民族深沉而热烈的爱,爱之深,憎之切,对看客的愤激之情蕴涵了他渴盼民族振兴的大情大爱,是“立国先立人”的深沉而炽热的爱国情感。
这堂课也获得了听课老师和专家的一致好评。课后,上外附中的一位听课老师发了一份电子邮件给教研员杨敏老师,题为《流泪听完的一节语文课》,“听周老师的这堂课,让我从头到尾满眼是泪,并且直到三天以后,我才能尝试着来表达自己的心境……看着眼前这几位依次走上讲台对看客心理进行透辟分析侃侃而谈的学生,他们不仅能够从鲁迅的散文、杂文、小说中归纳总结出先生对这样一种国民性存在的沉痛心理,还能从先生的文字中读出先生对理想人性的呼唤,意识到作为一个青年应该具有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从他们越来越高亢的声音当中,从他们越来越激奋的昂扬情绪中,我都能看到他们思想被牵引,灵魂被震撼后所产生的净化效果,我的泪水又夺眶而出……耳畔传来一个个学生献给先生的一句话:‘先生的精神化作一株胡杨,屹立三百年不死,死了三百年不倒,倒了三百年不朽!’‘孩子需要您,——救救孩子!’我正为这些话的文采所折服,周老师说出了‘讽愚刺恶, 骨头最硬;悲天悯人,心地最善。铁肩担道义,热血荐轩辕。’这些话似强烈的电流一样撞击在我的心坎上,我知道这一刻我已经拥有了怎样的精神钙质,我也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做,才能像大江健三郎所说的那样‘靠近先生,哪怕只挨近一点点!’下课铃声响起的时候,我擦干了眼泪,挺直脊梁走出了课堂”。能得到同行如此深情的肯定,我深刻地感受到正是源于对鲁迅作品的广泛阅读,使师生丰富了文化积淀,产生了更多的共鸣,课堂才会精彩纷呈。当然,更欣慰的是,在“网络文化”恶搞之风盛行的今天,学生获得了对美与善的领悟和把握,培养了学生对人类千百年来代代相传的美好心灵和美好情感的特殊感受。丰富的阅读,才能使师生在课堂上心灵呼唤心灵,情感激发情感,智慧启迪智慧。读书使课堂更精彩!
虽然再富有想象,也估计自己不可能在孤岛呆上一个月,去系统地一字不拉地通读《鲁迅全集》。但经常读读鲁迅先生的经典作品,还是能让自己的精神补一点钙,让自己日趋弯曲的脊梁重新挺直的。
2008年3月
 




  • 对不起,只有注册用户才能发表评论!请登录
  • >> 查看所有评论

        没有任何评论

    身心若空灵 读书方有成——记松江一中白丁读书沙龙第一…
    2011暑假读书活动
    智慧,引领成长
    图 书 馆 简 报(二) :读书改变人生, 共建和美校园
    岁月如歌,跨越美丽
    孩子早期的德行塑造
    利用心理学知识化解学生心中难题
    让教师成为学生的“自我对象”
    师爱与智慧并存才是真正的教育
    教育·成长·感悟

    沪教Z2-20100035号
    沪ICP备11030667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3786号
    执行时间:125.00 毫秒 | 查询数据库:13 次   
     

    校园开放日



    专题网站



    信息公开



    新闻直播



    视频资源



    小剧场直播



    101直播



    电子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