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研究报告以秀南街为例,介绍了秀南街的历史和目前状况,以及松江政府对保护秀南街这一带有浓厚历史风味的文化遗产所提出的保护工程,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研究方法了解当地居民对改造秀南街的想法及对延续秀南街这一风土人情的建议,借此以观百年古街的延续状态形势。本研究不仅呼吁大众延续以秀南街古镇为代表的百年古街的风貌,更要延续的是古街居民的深厚乡情,更让我们的祖国延续“文明国家”的真谛。
关键词:文物保护;文化延续;保护与传承;文化自觉
一、研究问题
(一)研究目的
秀南街位于上海松江老城西的“仓城”,是松江目前难得保存完好的老街。经过一系列安置动迁的过程后,秀南街上的居民大部分已经搬离,仅剩少数故土难离的老人还在留守,不愿离开。政府也采取了措施对秀南街进行重新翻修,使秀南街的各种文化风貌得以保留,使秀南街仍能承载着古街老人的乡情,保留文化最美的部分。让中国古色古香的文化艺术令人熟知,延续老街,延续的是一段历史、一种风情、更是一种情怀。
(1)了解秀南街的现状和政府对其进行的修筑改造计划。
(2)通过进行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方法了解人们对以秀南街为代表的百年古街的认知、态度和保护意识。
(3)通过以上方面进一步分析得出以秀南街为代表的百年古街的延续情况
(4)提出怎样来延续以秀南街为代表的这样的风土人情的看法和建议,希望它们能保持积极的、乐观的延续状态。
(二)研究意义
⒈从政府采取的措施、秀南街实地反馈与人们对古街传承的看法发现以秀南街为代表的百年古街在延续过程中存在的缺漏之处,从而号召民众、反馈意见,有针对性地改善提高。
秀南街作为松江保存较好的老街,是松江古建筑的一个见证,也是老松江人回忆往事的地方。生活在秀南街的居民们住的房子饱经风霜,度过了时间的摧残,历史的斑驳。而现如今政府已做了关于如何改造秀南街详细的策划,为秀南街的延续提供了重要的基石。那些熟悉且具有独特魅力的历史文化建筑、街景环境最能激发人们对自己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它为后人留下宝贵的文化财富,增进社会凝聚力,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更促进国家的文化延续与发展。同时,秀南街被设为文物保护点,老街的历史和故事,更是城市不可多得的财富。所以政府的举措有力地对这些文化进行保护和延续。之所以要对其进行保护,是因为它是民族文化的象征,具有很高的艺术、精神、研究、欣赏、历史人文价值。然而人们对于古街传承的真实想法、政府措施的可行性与及时性、秀南街本身存在的不可控性仍是秀南街延续状态的最大不定因素。我们希望能够看出其存在的缺漏,为秀南街长久地延续多一份保障。
⒉通过数据结论的呈现唤醒人们对秀南街等古街的延续的关注、重视。
政府已经对秀南街的改造作出了规划,我们也应该为延续秀南街的人文风貌献出自己的一份力。文物的传承最终需要依靠的载体是人。文物本体的保留与相应政策的颁布仅能保障其最基本的“形”的延续,但其内在的“神”方为古韵延续最核心的一环,唯有把握住了“神”,方能保障生生不息的灵魂延续,这亦是老街传承的关键意义所在。作为传承的载体,亦作为传承的最终受益者,唯有用数据结论触动了人们的心,方能对古街进行最长久、积极的延续。旧时的精神文化、真挚乡情才得以永生不息。
(三)研究假设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涌入,人们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转变。建设者渐渐地更加关注能够带来商业利益最大化的实体,而消费群体则出于攀比的心理或喜新常理等原因将更多的目光汇集于新潮时髦的场所,对于古街这些“枯燥乏味”的地方毫无兴趣。也许人们心中都深谙传承的重要性,却不愿实际意义上作出些贡献。秀南街的延续状态不容乐观,仅靠政府的改造计划与人们的“心中明白”仅仅只能做到让秀南街维持正在延续的样子罢了,实则延续最关键的部分——人并未融入其中。
(四)核心概念
探求人们对古街传承的态度、古街实景、政府对古街的规划、看法,判断百年古街的延续状态,提出建议,呼吁人们重视古街文化、关心其延续状态。
二、研究背景和文献综述
(一)课题背景
随着时代的迅速发展,一部分具有浓厚老上海建筑特色老街古镇纷纷被拆除,重建为高楼大厦,虽然不断有人在提倡要保护文物古迹,但部分商家仍为了迎合时代变迁古建筑改造成现代化建筑。虽近年来国家对保护文物工作日渐重视,但保护文物古迹还是要落实到每个人的行动中,要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二)文献综述
⒈《地方文物保护管理对策》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国劳动人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智慧创造了一个个辉煌的历史,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具有历史价值、观赏价值和研究价值的文物。而这些文物是人类历史的见证者,是非可再生资源,承载着当时人们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独有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风俗习惯等各种信息,为我们研究当时人们的生活提供了珍贵的资料。所以,我们必须做好文物的保护工作和管理工作。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文物的保护与管理情况不容乐观,很多人都缺乏文物保护意识,还有一些文物管理者对文物的保护力度也不够,导致文物的破损和流失。随着当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文物保护工作变得尤为重要。保护文物是我们每一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下面笔者就对文物的保护与管理作进一步地分析。
⒉《历史文化名城继承与延续》
历史文化是人类在生存与繁衍过程中形成的对世间万物的认识、在特定地域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价值准则、精神信仰等的总和,并作为一种城市规划的观念渗透在从古到今的城市营建中。本文将以四川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广汉市为例,追溯城市的历史记忆,挖掘广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找寻历史文化传承与现代城市营建的契合点,探讨城市历史文化在现代文明中的继承与延续之路。
三、研究过程
(一)研究设计
为使研究内容更具体准确,我们选择秀南街为落脚点,以小组形式走访秀南街,观察秀南街居民和风貌,以网络问卷形式调查了解市民看法,以论文形式得出研究结论。
(二)研究对象
秀南街及秀南街外周边风貌
(三)研究方法
⒈文献研究法
通过对街道负责人对秀南街的讲座、百度等搜索类app、书本、秀南街当地遗留的文字记载等方面的资料搜集,我们对其进行了筛选并鉴别真伪与适用性,再进行资料的整理,最终完成对秀南街的科学认知。
⒉比较研究法
通过对比秀南街几年前的图片与现场采集到的图片、对比秀南街内外景象等,探求秀南街今昔变化内外差异,以获阶段性延续状态。
⒊问卷调查法
共计回收136份有效问卷,以电子问卷的形式分发给了不同身份、年龄段的的居民,请示填写答案,回收后进行数据统计并分析数据,结果用于论文分析。
(四)研究路线

四、研究发现或结论
1.实地走访
我们小组于1月28日前往松江仓城秀南街进行实地课题研究,研究情况如下:
(1)秀南街一瞥

这经历了数百年沧桑的秀南街长约700米,有58处区级文物保护点。这条一个多小时就能走完的老街,是明清松江城市发展的重要见证。虽然它并不似从前那般繁华,却仍具有一幅淡雅恬适的美丽景色。
(2)百年商行

银光商行的招牌还在,但它的墙面却早已斑驳不堪。这家具有跨时代意义的商行陪伴着秀南街居民走过匆匆岁月。
(3)部分区级文物保护点(大部分为达官绅士居所)
这里曾经是达官绅士的聚居地,多旧时大院。现今的秀南街,街上虽仍随处可见老宅,高低错落,粉墙黛瓦,有颐园、杜氏宗祠、赵氏宅、许威宅、雷瑨宅等古宅。“过去,老街可热闹了!像这户沈家的老祖宗在清朝官拜工部大学士,再往前走,住在这里的还有民国时期的上海邮政局局长、开米行的大老板……”在一座座老宅前,周卫根如数家珍般地介绍着它们的前世今生,“这座老宅是沈氏小姐楼,这房子是沈小姐在上世纪30年代盖的,还常在这楼里举办些聚会什么的,可热闹了!”秀南街所怀的民俗风情甚多,那满街的乡情共同汇聚成了秀南街最美的风情。
虽然这些宅子还在,但随着时代的变迁,秀南街早已繁华不再——弃置的窗棂和门框、锈迹斑斑的门钉、铁皮和信箱、断裂残缺布满青苔的小路和青石瓦片,凌乱的电线,随处可见的小广告……时间总是无情的,我们不禁感到惋惜。
(3)部分衰落细节

布满青苔的小路、锈迹斑斑的信箱、凌乱的电线、半空电线上久置的塑料袋、随处可见(甚至贴至保护单位旁边)的小广告揭示了秀南街年久失修、少有人来往、至今已鲜有人居住、一片萧条的现状,同时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居民对秀南街风貌不在意或不作为、贴小广告者对文物漠然、相应管理单位对其不甚重视的态度。
2、数据分析
对于公民对秀南街等古街的态度,本组采用网络问卷的形式向公民采集意见,最终收集136份有效问卷。
(1)公民对于秀南街的初步认知与态度

从问卷结果来看84.93%的受调查者对秀南街的印象是虽然现在的秀南街比较破旧但布局尚可,自然景致宁静清丽。并有90.44%的受调查者愿意去游览。这表明了人们对文化的传承有一定的积极性,秀南街的延续不仅仅是政府的单向支持。
选项 |
小计 |
比例 |
应该搬离,为响应政府老城维修改造的决策共筑更美秀南街 |
42 |
30.88% |
应该搬离,秀南街房屋设备陈旧,影响生活质量,缺乏安全保障 |
26 |
19.12% |
不应该搬离,秀南街承载着回忆,对其怀有浓厚的乡情 |
51 |
37.5% |
不应该搬离,居民的相继离开可能会加快秀南街的衰败 |
17 |
12.5% |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
136 |
|
(2)受调查者对当地居民搬离秀南街所持态度
过半的受调查者认为不应该搬离,秀南街承载着回忆,对其怀有浓厚的乡情,而有近半的受调查者认为应该搬离,应该响应政府老城维修改造的决策共筑更美秀南街。有26人考虑到安全保障这一块。确实,通过我们小组实地走访的情况来看,凌乱的电线和布满青苔易滑倒的小路和断裂残缺青石瓦片对于现在仍居住在秀南街的老人,是不小的安全隐患。也有12.5%的受调查者认为不应该搬离,居民的相继离开可能会加快秀南街的衰败。这是对秀南街延续的一大影响因素,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年轻一辈已经搬离秀南街,我们小组进行实地走访的时候,并没有看到很多户人家,除了一些已经已经被标注上“拆”字的,其他大部分也处于长久无人居住的情况了,我们小组也只是在实地走访的过程中看到几位老人。
超过半数的受调查者出于己身安全和情怀的个人层面作为决策依据,而剩余的受调查者则是出于对古街发展的考虑为依据。古街最富意义之处是载有乡情不假,但对于纯粹出于古街发展考虑的公民占少数的现象不禁让人担心随着人口的迁出,人们日后的那份浅薄的乃至虚无的情怀是否足以支撑古街继续延续下去。
(3)对秀南街老城改造所持态度

76.47%的受调查者认为值得改造,秀南街历史悠久,人文气息浓厚,建筑风格等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也有不到20%的人保持中立,极少一部分人认为不值得改造。
可见大部分人们心中尚存一份对文化传承的责任感,而本次问卷采集对象87%的群体为90、00后,这样的数据对比可见新一代公民对古街文化传承的淡漠。
(4)对于政府对古街的保护工作的看法

在受调查者的角度来看,近半数认为政府的工作到位,居民亦积极配合,但有38.36%的人认为政府的工作相对到位或相对欠缺,居民配合力度不够或是不够重视。但有12.33%的人认为政府工作有些欠缺。
其中,可以看出政府对于古街保护相对而言比较重视,但仍有较大的上升空间,而居民自发或配合政府对古街保护的行为与意愿也有待加强。
(5)对老街意义的看法

绝大多数的受调查者都认为诸如秀南街这样的老街是有意义价值的,比如历史研究价值、老一辈人美好珍贵的回忆、布局整齐、房屋样式古典,具有建筑美且自然景致清丽。极少的人认为没有价值。
古街的历史研究价值和情怀传承皆是人们有目共睹的,也是古街延续的重要价值所在,同时,古街的建筑、自然景致皆是亮点,民众对古街的欣赏角度皆有所异。
(4)己身能够对传承古街做出的贡献

从此题来看,除了7.35%的人不愿意从己身做起延续传扬秀南街及如秀南街这样古街外,剩余的人都愿意通过不同形式的措施延续传扬秀南街等古街。
除了实地考察外,每种方式都有相应的人们愿意去做,相信在付诸行动后,古街的传承度定会迈上一个新高度。而对古街传承的不作为也不免令人担忧。
从问卷的结果来看,大体上人们从主观意识上对于秀南街这样的古街还是希望它能得以延续。而政府也在对秀南街进行改造。所以无论是我们人民的方面,还是政府层面都在为古街的延续献力。
五.分析和讨论
(一)对于以秀南街为例的百年老街逐渐繁华退却的原因分析
百年秀南街是明清时代兴起的松江仓城的一条古老街道,而就仅仅是这不大的仓城一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气息,是当年云间生活的见证。然而,在这百年的时间里,秀南街的居民逐渐减少,而里面的老住宅墙壁掉漆严重,墙面时常成块脱落,且各类黄色、灰色、褐色的痕迹爬上本洁白无瑕的壁面;而有的则更严重,窗户锈尽、木头腐朽,甚至被砌上了层层砖块,堵住整间屋子,面临着被拆掉的命运。我们小组结合调查结果与查阅资料对秀南街由盛转衰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⒈房屋陈旧,存在安全隐患
秀南街上的老宅多为清朝便已经开始使用了,有些房屋虽然看上去大体仍然完整,但实则不宜在里面久居,无论是从消防疏通还是建筑结构牢固而言,秀南街的安全保障还是不太到位的。对于一所民宅而言,若是过于陈旧,则不适宜再繁衍生息。渐渐地,居民随之减少,秀南街的发展也开始了滞后。
⒉居民与秀南街的情谊逐渐变淡
秀南街最早的民宅起源于清朝,其次便为民国时期。而现今与最初的情况不同,清朝、民国时期的人们大多都是无事便不外出,而由于大仓桥侧边也就是秀南街旁有个热闹的集市,即便外出,里面的居民也总在秀南街中转,秀南街亦养活了他们。而渐渐地,人们不仅仅满足于脚下这片土地,开始出去闯荡,与秀南街的联系便自然不如从前那般紧密;最初,秀南街中的住所都是由各个宅子的主人打拼出来的,对于他们而言自然是有非凡的意义。而一代传一代,一代又传给另外一代。中间隔的时代越长,与宅子的关系便越远,又如何谈起与秀南街的深厚情谊呢?
⒊人们价值观念的改变
外来文化一度席卷中国,而随之带来的,是人们价值观的变化。秀南街是一条老街,现今自然不似从前般繁华光彩,对于人们的吸引力便大大地降低了。而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丛立,建设者更加看重商业化的重利带来的经济效应;消费者对于商场、游乐园等新式娱乐方式显然比参观一条古街更感兴趣。而古街的陈旧与陌生更是让望而却步。这也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人们心中明白百年老街的重要性,却少有去参观一次、少有去主动传承。
4.居民保护意识不强
小广告贴得到处都是,瓷器渣子堆在墙角,悬在半空的电线缠着两只塑料袋,电线随意
凌乱地杂置……也许有受教育程度的原因影响,居民可能未认识到有些不文明的行为是需要防护制止的。更多的情况下,居民都只是在过日子,很少会去关心秀南街所含价值、也很少会主动联合起来一同守卫自己的家园。
5.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秀南街是一个以民居为主的古街,在科技信息快速发展的时候,秀南街不具备技术与能力,没能牢牢地紧跟着时代的步伐发展壮大,因而反丢失在时代的洪流之中。
6.法制理念较弱,执法不力
保护秀南街这一类古建筑需要多管齐下,尤其是要依法管理。但在法律或规章制度理念尚未深入人心的古街,对于犯的错误不能够即时得到管理与规范。有时甚至是破坏秀南街文化和建筑的行为却无人制止无人惩治。弊端越积累越多,反馈到表面的衰败便也越来越多了。
(二)解决方法
1.加强法律维护
许多人因为法律的不强制性惩罚而使得秀南街墙壁上出现那些“痕迹”的现象越发猖獗。
早在1913年,法国就成立了《保护历史古迹法》,是世界上第一部保护历史文物的现代法律。可见不仅我国,国外对于文物的保护也在不断加强。对于我国文物保护的法律需要继续完善,一方面高层领导人需要商讨出合适的方法,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举办讲座来加强民众的法治理念,以便配合法律的执行。如此,双方共同合作,有效维护法律。
2.政府出资出力
政府应该抽出部分资金对秀南街的建筑损毁进行合理的弥补和完善,也应该派部分的人定期对秀南街的建筑状况做一个考察反馈,以便及时对秀南街实施保护措施,达到一种快速发现快速解决的高效方式。
3.大力向民众宣传松江秀南街的文化古韵
对于在松江生活或工作的民众,要了解并清楚松江的历史文化,因此对于松江秀南街这一类古建筑,需要向那些民众宣传这里蕴含的古韵,可以通过政府举办关于秀南街的文化传承活动,比如专家系列讲座,学生的志愿者活动等,可以在学校利用每周中午的空闲时间向学生普及相关内容,或以竞赛答题的模式让学生全面了解秀南街;还可以进行海报,报纸,书籍等的宣传,电视及媒体的传播等,让更多喜欢待家里的民众了解关于秀南街的文化,让它继续传承松江文化,展现松江悠久的历史,由此让秀南街延续下去。
六、建议或结语
(一)研究缺陷
⒈没有对秀南街当地现居居民进行访谈调查,缺少对延续状态起到一定作用的居民想法的第一手资料。
⒉仅以秀南街为例代表其余不太知名的百年老街略显片面,缺少代表性。
⒊由于交际圈的关系,尽管努力尝试过寻找更多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地区的人,但最后数据的采集对象所占比重相差仍然较大。
⒋由于技术受限,数据分析时没有对特定身份的人进行各类选项的分析,缺少针对性。
⒌对于选项“其他”皆无人填选,对于古街少有多样化认知的采集。
(二)结语
若说松江是上海之根,那么仓城无疑就是松江之根。而提到仓城,便是绕不开那曾坐拥仓城市井繁华的秀南街了。那汇集着清代与民国时期的老民宅的秀南老街,已经走过了漫长岁月。昔日的白墙黑瓦渐渐地攀满了青苔细纹,站在大仓桥上遥望这仓城一隅,细细地感受着老城韵味。在科技发展、高楼丛立的今天,施工拆迁改造不断,我们渴望能够留下这样一条百年老街,这样一条充满人文历史气息的祥和宁静老街,这样一条承载着浓浓乡情的老街。一张张“不可移动文物”的铭牌被钉在老民宅门旁,这预示了秀南街本体会一直延续下去的命运。但总有些房屋因为过于破旧会造成安全隐患等原因被砌上层层砖块与水泥,用红油漆大大地写上“拆”字。没有一座建筑是不朽的,老街的延续最终要依靠的是精神的不朽,是情感的不朽。希望正处于改造阶段的百年老街能够再次焕发出新的活力,更多的人民能够看到并读懂一条老街如陈年佳酿般的醇厚斑斓的非凡韵味,长久地延续老城风貌。
参考文献
[1]《上海松江--仓城秀南街》 新浪博客
[2]《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意义》 百度知道
[3]《历史古迹法》 中国经济网
[4]《秀南街的人文记忆》 秀南街讲座
[5]《漫步百年秀南街,寻访仓城的旧时模样》 松江报
[6]另有部分资料来源于百度搜索
【附录】 问卷数据反馈
问题 |
选项 |
人数 |
占比 |
1、您的性别? |
男 |
41 |
30.15% |
女 |
95 |
69.85% |
2、您的年龄? |
70前 |
6 |
4.41% |
70后 |
3 |
2.21% |
80后 |
9 |
6.62% |
90后 |
7 |
5.15% |
00后 |
111 |
81.62% |
3、您的职业? |
学生 |
115 |
84.56% |
政府、居委会、文化保护单位工作者 |
2 |
1.47% |
教师 |
2 |
1.47% |
企业、单位工作人员 |
13 |
9.56% |
退休人士 |
2 |
1.47% |
自由职业者 |
2 |
1.47% |
4、您与松江的关系?【可多选】 |
户籍为松江 |
67 |
49.26% |
居住在松江15年及以上 |
31 |
22.79% |
于松江学习/工作者 |
42 |
30.88% |
曾经在松江游玩过 |
26 |
19.12% |
以上都不是 |
26 |
19.12% |
5、您与松江仓城的关系? |
听说过 |
41 |
30.15% |
去过 |
38 |
27.94% |
曾经或现今在仓城居住 |
3 |
2.21% |
曾经或现今在仓城工作/学习 |
2 |
1.47% |
以上都不是 |
52 |
38.24% |
6、您与秀南街的联系? |
听说过 |
40 |
29.41% |
去过 |
31 |
22.79% |
曾经或现今在秀南街居住 |
2 |
1.47% |
曾经或现今在秀南街学习/工作 |
0 |
0% |
以上都不是(若勾选此项,请跳至第10题) |
63 |
46.32% |
7、您对秀南街的印象? |
破旧不堪且不值得前往 |
11 |
15.07% |
比较破旧但布局尚可、自然景致宁静清丽 |
62 |
84.93% |
8、您的祖辈父辈可曾向您提过秀南街? |
提过 |
21 |
28.77% |
不曾提过 |
52 |
71.23% |
9、对于近年来政府保护秀南街方面而言,您认为当地居民与政府的配合度与积极度如何?
|
政府工作挺到位的,居民亦积极配合
|
36 |
49.32% |
政府工作相对到位,但居民配合力度不够 |
16 |
21.92% |
政府工作有些欠缺,但居民保护意识很强 |
9 |
12.33% |
政府工作相对欠缺,居民对其也不够重视 |
12 |
16.44% |
10、秀南街作为一处具有悠久文化历史的老街,若有机会,您是否愿意去游览一番? |
愿意 |
123 |
90.44% |
不愿意 |
13 |
9.56% |
11、渐渐地,由于各类主观与客观的原因,一户又一户的人家搬离了秀南街,对此,您怎么看?
|
应该搬离,为响应政府老城维修改造的决策共筑更美秀南街 |
42 |
30.88% |
应该搬离,秀南街房屋设备陈旧,影响生活质量,缺乏安全保障 |
26 |
19.12% |
不应该搬离,秀南街承载着回忆,对其怀有浓厚的乡情 |
51 |
37.5% |
不应该搬离,居民的相继离开可能会加快秀南街的衰败 |
17 |
12.5% |
12、政府正对秀南街进行老城改造,对此,你持有什么看法?
|
值得改造,秀南街历史悠久,人文气息浓厚,建筑风格等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
104 |
76.47% |
不值得改造,秀南街已经十分破旧且对社会影响不大,有些浪费资源 |
5 |
3.68% |
没什么看法,持中立意见,改造并无那么重要却也没什么较大损失 |
27 |
19.85% |
13、你认为诸如秀南街这样的老街有哪些意义价值?【可多选】 |
历史研究价值 |
110 |
80.88% |
老一辈人的美好回忆 |
110 |
80.88% |
布局整齐、房屋样式古典、具有建筑美 |
93 |
68.38% |
自然景致清丽 |
77 |
56.62% |
其它,如( ) |
0 |
0% |
没有价值 |
4 |
2.94% |
14、你愿意采取哪些措施去延续传扬秀南街等古街呢?【可多选】
|
主动去秀南街实地考察,领略当地风情 |
96 |
70.59% |
多向亲戚朋友介绍 |
66 |
48.53% |
在社交媒体上撰写文章传递给更多人看 |
53 |
38.97% |
帮忙拾起街道上随意丢弃的废品 |
54 |
39.71% |
主动与当地及其周边居民交流 |
44 |
32.35% |
主动向政府反映自己的建议 |
25 |
18.38% |
其它,如 |
0 |
0% |
不愿意延续传扬 |
10 |
7.35% | 0020_9 style="HEIGHT: 9pt; WIDTH: 13pt; VISIBILITY: visible; mso-wrap-style: square" type="#_x0000_t75" o:spid="_x0000_i1030">1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