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现存古建筑有8万多处,其中木质古建筑占三分之一以上。在地域分布上,南方多于北方。北方的木质古建筑主要集中在山西、北京等省份。南方的木质古建筑主要集中在云南、贵州、湖南等省份。从大量案例来看,我国古建筑主要面临火灾风险、水浸风险、腐蚀虫蛀风险及人为破坏风险等。火灾风险尤为突出,这与我国古建筑特点有关。一是我国古建筑材料大量采用木质,具有易燃性。二是建筑造型不利于扑救。三是院落布局加剧火灾蔓延。四是性质及使用功能决定风险隐患大。五是地理位置偏远不利于消防车进入。
关键字:保护 ; 风险隐患
一、 研究问题
(一) 研究目的
经过对秀南街的实地考察,我们发现秀南街的古建筑似乎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看到这些带有过去老松江记忆的建筑,我们进行了实地的访谈和调查:
1)了解秀南街古建筑历史
2)通过问卷及访谈的形式调查居民对秀南街古建筑保护的看法
3)了解政府关于秀南街古建筑保护与未来发展的政策
(二) 研究意义
呼吁大众保护历史文化建筑 古建筑是凝固的艺术,是时代发展的见证,是历史文化的缩影。尤其是集浓郁文化品位、清晰性格特征、良好形式美感为一体的中国古代建筑,更是世界古建筑的优秀典范。但由于自然因素及人为因素,昔日具有江南水乡风情的秀南街的古建筑早已变得破败不堪。所以希望通过这次课题,引发更多人对古建筑的保护意识,保留上海原有的风貌,体现上海的独特魅力,使现代化城市建设与古建筑保护发展这二者之间得到一个平衡。
(三) 核心概念
了解古建筑现状,探讨对于秀南街古建筑的保护和未来发展。
二、 研究背景和文献综述
(一)研究背景
现如今我们生活在21世纪这个发达的时代,我们从电视,网络,书籍上都能了解到古建筑的相关信息,从百度上搜索古建筑也能查到许多关于古建筑保护的标题,因为它们反映了国家历史的辉煌,表现了过去中国的文化艺,虽然人们对与古建筑以及采取保护措施,但人们对它们仍不够重视,因为观察到我们现在生活的环境,似乎仍有一些古建筑是被遭到破坏和毁灭的,有些也依旧濒危。试问如果我们对此做出足够的重视,那又何必一直强调要保护、守护历史建筑呢?
(二)相关研究成果
1.《浅谈古建筑保护与可持续旅游发展》--刘博
我国文化自上下5000年流传下来,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古代建筑作为我国灿烂文化发展见证者之一,具有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不可言喻。对于我国而言,古建筑因其风格多种多样,艺术价值高的特点非常受我国旅游业的重视,目前我国对古建筑的旅游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内蕴含的人文精神的开发,意图依靠其体现的时代烙印和传统文化抓住游客的兴趣。本文深入分析目前旅游业中古建筑群开发存在的问题,并且找出合适的解决手段,希望能够给相关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带来一些建议。
2.《浅谈古建筑修缮保护理念和技术》--史波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审美能力的提升,越来越多新颖的建筑设计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出来,给城市建设增添了许多色彩。现代的生活方式造就许多新式的建筑设计方法,相同的,传承上千年的古典建筑设计,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现今建筑设计的发展,但是部分古建筑由于一些原因受到了破坏。本文主要从正确认识建筑修缮保护理念,对古建筑围护方案进行优化,通过保护和修缮,有利于进一步保持古建筑原有的风貌,实现中国历史文化的再现和传承进行了分析。
3.《古建筑保护与利用刍议》--李庆玲
如何在持续开发利用中尽可能保存其原有价值,是古建筑保护与利用要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古建筑保护的重要指标及保护等级的划分原则,分析了不同的利用方式产生的不同效果,并讨论了古建筑开发的约束条件及对不同保护等级的古建筑在利用上的限定。
4.《古建筑保护现状以及有效对策分析》--张媛文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一些地区的古建筑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为了加深对传统建筑保护与建设的理解,文章展开了研究,首先阐述了古建筑的保护现状和存在问题,然后对传统古建筑的保护及利用策略进行了细致分析,希望对传统古建筑的保护有一定的启发。
三、 研究过程
(一) 研究设计
为使研究内容更具体,我们以小组形式走访秀南街古建筑,采访秀南街居民,以网络问卷形式调查居民想法,以论文形式得出研究结论。
(二) 研究对象 秀南街
(三) 研究方法
1. 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也称为"书面调查法",或称"填表法"。用书面形式间接搜集研究材料的一种调查手段。通过向调查者发出简明扼要的征询单(表),请示填写对有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来间接获得材料和信息的一种方法。 共计发放80份(有效)网络问卷,为随机调查。以电子问卷形式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分发给社会各阶层,请示填写答案,问卷所得数据用于结合论文分析,统计图所用数据全部依据问卷结果。
2.访谈调查法 访谈法是指通过调查者和受访人面对面地交谈来了解受访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心理学基本研究方法。 主要对被拆除的历史建筑附近居民进行访谈交流,了解对历史建筑拆除的普遍看法。3.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科学认识的方法。 通过指搜集、鉴别、整理与历史文化建筑有关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分析研究,得出有助于课题的结论。
4.实地考察法
实地考察法指为明白一个事物的真相,势态发展流程,而去实地进行直观的,局部进行详细的调查。 前往一些历史文化建筑进行实地踏访,查看现状。
(四) 研究路线

四、 研究发现或结论
(一)实地考察
在2019年2月11日,我组成员来到秀南街进行实地考察情况如下
(1)秀南街全景

秀南街在松江市河的南岸,江市河交汇的小河,西至玉树路。具有江南水乡独有的韵味。
(2)沈氏大小姐楼

上图为沈氏大小姐楼,由于周围动迁的缘故许多居民已搬离秀南街,在房屋拆除的过程中,围墙外堆积了许多垃圾,地上也有许多碎玻璃未被及时清理,周边未搬离的居民对以此也颇有怨言,但也无人主动清理。以上现象说明在人们对于古建筑的保护方面仍需有所加强。在关注古建筑保护的同时也需关注周边环境。
在调查过程中,根据秀南街居民周先生所说秀南街中许多古宅有着悠久的历史,部分建筑也颇具特色,这些建筑都值得被保护,让后代看到记住传承,不被历史抹去,这也是秀南街老居民们所希望看到的。
(3)琉璃窗
上图为琉璃窗,雕刻的技艺精巧,选材优良,具有一定艺术价值,在当时已经属于比较高的工艺水平。
在秀南街中保留了民国时期松江区各个显赫家族的古宅,这些古宅的建筑风格、设计的样式和对风水的讲究,提供给了我们一定的历史研究价值。
(4)杜氏旁系宅
上图为杜氏旁系所居住的地方,从图看出,杜宅窗户两长三短,据居民周先生说明此为阳宅,如果是要放棺木的房子,那么窗户应该是三长两短,据此可知当时的人对于风水十分的重视。
(二)问卷分析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询问了80名受调查者“是否留意过古建筑”与“古建筑是否需要被保护”的问题后,其中留意过古建筑并专程去参观的人数占比为91.25%,仅有8.75%的人未曾留意过古建筑。其中97.5%的受调查者认为古建筑需要受到人们的保护,。认为其是政府的责任的人数占比2.5%,无人认为古建筑不需要被保护。从此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人存在保护古建筑的意识。
接着我们对于“保护古建筑相关政策的了解程度”和“对于现今古建筑保护的满意程度”进行了调查,数据显示68.75%的人对于相关政策都有一定的了解,有31.25%的人对于此类政策并无了解,而其有可能导致人们在有意无意中加入破坏历史建筑或是文物等的行列,同时也说明人们对于相关政策的了解还有所欠缺。而对于古建筑保护的满意程度而言,有95%认为其有一定的效果,仅有5%的人认为其没有效果。其也能反映近年来,政府对于古建筑保护方面有一定成效。

然后我们又对于“古建筑的保护与城市发展是否相关”与“对于居民搬离古建筑的看法”,受调查者中认为其中没有矛盾或存在可以协调的矛盾的人占比98.75%,仅有1.25%的人认为其中有无法协调的矛盾,而对于第二个问题人们的意见参差不齐,但其中51.25%的人认为当地居民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能够理解其行为,同时也48.75%认为其和古建筑的保护存在一定的冲突。

最后,我们对于“人们对于古建筑现有的保护措施的看法”以及“古建筑对于城市的价值”进行了调查,其中认为其保留了原有的文化内涵的人占比54.67%,同时仍有21.33%的人持有相反意见,这表明部分古建筑保护措施仍存争议,而关于古建筑对城市的影响和价值这一方面,受调查者中认为丰富城市文化内涵及传承历史文化的较多。
五、 分析和讨论
(一)对于古建筑的保护
1、 古建筑保护更重在防
据居民所说,我们了解到老街太窄了,只能勉强驶过一辆小轿车,居民通行不便,一旦发生火灾,消防车很难进入无法及时营救,导致人员伤亡;秀南街的建筑以木结构为主,且已有上百年历史,容易发生坍塌事故,安全隐患不小。古建筑一旦损失不可再生,决定了“防”重于“赔”。古建筑都是无价的,也是不可复制的,给古建筑购买保险并不能保障文物和古建筑在面对火灾等破坏性事件时不被损坏。因此,古建筑风险管理更重在事前防范,秀南街需在道路方面有所改善,同时也需对房屋进行加固。
2、政府应加强宣传并有所规范
根据我组问卷调查的结果,居民对于政府保护古建筑的政策并不了解,这有可能导致古建筑在保护方面的问题,而身为政府应加大对于这些政策的宣传力度。同时为了加强立法建设在古建筑保护方面的权威性,必须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立法建设。它是规范一切行为的保障,贯穿于古建筑保护的整个过程,更有利于维护古建筑的风貌。
(二)对于古建筑的未来发展
1、翻新与保护时需保留其原有特色
在对于古建筑翻新的过程中,应注意保留其原本风貌,且在加入现代化元素的同时也要注意与古建筑相融合,在“修旧如旧”的基础上进行,探索名人名居其中所蕴含的历史文化,让每间房子都有故事。在对于古建筑保护时要遵循保持与周围环境一致性原则,为了使得古建筑中修复和补缺部分能与原有部分形成整体,应与周围环境保持协调、和谐一致,保持原有的艺术和信息价值。
2、适当开发旅游业
随着政府对于古建筑的重视,在未来越来越多的古建筑将要发展为旅游景点。但是,更多的旅游景点被关闭,造成这一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游客的不当行为,所以要加强对于景点的管理,要有相应的惩罚措施。 同时,要定期对景点进行检查与修缮工作,确保游客的安全。
六、 建议或结语
(一) 课题不足
(1)问卷的发放数目不多,做问卷的受访者大多数都是松江人,年龄段分布较为集中。
(2)访谈的对象并不多样,年龄段单一。
(3)有许多古宅未能深入探访。
(二) 启示
建筑是人们了解一个城市的重要象征,因为它们能够反映历史的风貌和地方特色,也承载了曾经的一段历史,无论那个城市变成了什么样子,它们都不会改变的,并且始终矗立在那里,所以它们都应该被政府宣传,被政府重视,被好好的保护着,可是现在竟然有些建筑正在遭受破坏和拆除,这让此历史建筑的存在价值大打折扣,也无法充分的发挥其历史意义,所以,我们应该改拆除为修缮,变破坏为保护,努力守住历史遗留给我们的“宝藏”,让历史铭记于心。
参考文献
1.《浅谈古建筑保护与可持续旅游发展》--刘博
2.《浅谈古建筑修缮保护理念和技术》--史波
3.《古建筑保护与利用刍议》--李庆玲
4.《古建筑保护现状以及有效对策分析》--张媛文
5.部分参考百度
附录
问卷调查反馈
问题 |
选项 |
人数 |
比率 |
1.您的性别? |
男 |
25 |
31.25% |
女 |
55 |
68.75% |
2.您的年龄? |
0-21岁 |
22 |
27.5% |
22-40岁 |
38 |
47.5% |
41-60岁 |
20 |
25% |
60岁以上 |
0 |
0% |
3.您所处的地区存在古建筑吗? |
存在 |
63 |
78.75% |
不存在 |
8 |
10% |
不清楚 |
9 |
11.25% |
4.您在日常生活中,是否留意过古建筑? |
留意过 |
61 |
76.25% |
专程看过某些古建筑 |
12 |
15% |
没有留意过 |
7 |
8.75% |
5.您觉得古建筑保护和城市发展有冲突吗? |
没有冲突 |
38 |
47.5% |
有一定冲突但可以协调 |
41 |
51.25% |
有很大冲突且无法协调 |
1 |
1.25% |
6.对于居住于古建筑地区的当地居民大多在附近建新房或外出务工的情况,你怎么看(多选题)? |
为了更好的生活,可以理解 |
41 |
51.25% |
破坏了原来建筑内涵,不值得提倡 |
12 |
15% |
保护古建筑刻不容缓 |
30 |
37.5% |
古建筑阻碍社会发展,没必要保护 |
1 |
1.25% |
当地政府要采取措施保障人民生活和修缮古建筑 |
49 |
61.25% |
7.您认为古建筑需要被保护吗? |
需要 |
78 |
97.5% |
不需要 |
0 |
0% |
政府的责任,与百姓关系不大 |
2 |
2.5% |
8.您通过哪些渠道来了解古建筑的保护情况?(多选题)? |
纪录片等影视作品宣传及新闻 |
65 |
81.25% |
互联网 |
59 |
73.75% |
现场讲座等相关活动 |
9 |
11.25% |
报纸杂志等 |
32 |
40% |
其他 |
27 |
33.75% |
9您知道近年来政府对古建筑保护的政策进行了调整吗? |
很清楚 |
2 |
2.5% |
了解一点 |
53 |
66.25% |
不知道 |
25 |
31.25% |
10..你觉得这些政策对古建筑保护效果大吗? |
效果很明显 |
17 |
21.25% |
有一点效果 |
59 |
73.75% |
没有效果 |
4 |
5% |
11您认为古建筑被保护的价值在哪里?(多选题)? |
具有考古价值 |
53 |
66.25% |
艺术感,具有欣赏价值 |
47 |
58.75% |
具有文化底蕴,文化内涵 |
71 |
88.75% |
具有地区特色,是城市标志 |
64 |
80% |
具有经济价值,可发展旅游等第三产业 |
48 |
60% |
其他 |
3 |
3.75% |
12.您对古建筑传承与保护现状满意吗? |
很满意 |
4 |
5% |
基本满意 |
59 |
73.75% |
不满意 |
16 |
20% |
无所谓 |
1 |
1.25% |
13.你认为怎样开发并保护古建筑更合理 |
设为旅游景点,对外开放 |
19 |
23.75% |
限制人流量,定期维护 |
56 |
70% |
不对外开放,完全封闭 |
0 |
0% |
没什么想法 |
5 |
6.25% |
14..你认为现在对古建筑的保护措施如何
|
修缮建筑外形,丢失了文化内涵 |
18 |
22.5% |
虽有所损毁,但依旧保留了文化内涵 |
43 |
53.75% |
外在和内在都保护的好 |
7 |
8.75% |
外在和内在都未保护好 |
4 |
5% |
对此不太关注 |
8 |
10% |
15.你怎么看待古建筑改造出现的现代元素
|
很好,与时俱进 |
41 |
51.25% |
不好,破坏其本质 |
28 |
35% |
没什么想法 |
11 |
13.75% |
16.你认为古建筑对城市的价值体现在什么方面(多选题)
|
丰富了城市文化内涵 |
70 |
87.5% |
开发旅游业, 带来经济效益 |
42 |
52.5% |
传承历史文化 |
68 |
85% |
没有实际内涵 |
3 |
3.75% |
对此不太关注 |
4 |
5% | class=15 style="MARGIN-LEFT: 24pt; TEXT-INDENT: -24pt; mso-char-indent-count: 0.0000; mso-list: l1 level1 lfo1">六、 建议或结语
(一) 课题不足
(1)问卷的发放数目不多,做问卷的受访者大多数都是松江人,年龄段分布较为集中。
(2)访谈的对象并不多样,年龄段单一。
(3)有许多古宅未能深入探访。
(二) 启示
建筑是人们了解一个城市的重要象征,因为它们能够反映历史的风貌和地方特色,也承载了曾经的一段历史,无论那个城市变成了什么样子,它们都不会改变的,并且始终矗立在那里,所以它们都应该被政府宣传,被政府重视,被好好的保护着,可是现在竟然有些建筑正在遭受破坏和拆除,这让此历史建筑的存在价值大打折扣,也无法充分的发挥其历史意义,所以,我们应该改拆除为修缮,变破坏为保护,努力守住历史遗留给我们的“宝藏”,让历史铭记于心。
参考文献
1.《浅谈古建筑保护与可持续旅游发展》--刘博
2.《浅谈古建筑修缮保护理念和技术》--史波
3.《古建筑保护与利用刍议》--李庆玲
4.《古建筑保护现状以及有效对策分析》--张媛文
5.部分参考百度
附录
问卷调查反馈
问题 |
选项 |
人数 |
比率 |
1.您的性别? |
男 |
25 |
31.25% |
女 |
55 |
68.75% |
2.您的年龄? |
0-21岁 |
22 |
27.5% |
22-40岁 |
38 |
47.5% |
41-60岁 |
20 |
25% |
60岁以上 |
0 |
0% |
3.您所处的地区存在古建筑吗? |
存在 |
63 |
78.75% |
不存在 |
8 |
10% |
不清楚 |
9 |
11.25% |
4.您在日常生活中,是否留意过古建筑? |
留意过 |
61 |
76.25% |
专程看过某些古建筑 |
12 |
15% |
没有留意过 |
7 |
8.75% |
5.您觉得古建筑保护和城市发展有冲突吗? |
没有冲突 |
38 |
47.5% |
有一定冲突但可以协调 |
41 |
51.25% |
有很大冲突且无法协调 |
1 |
1.25% |
6.对于居住于古建筑地区的当地居民大多在附近建新房或外出务工的情况,你怎么看(多选题)? |
为了更好的生活,可以理解 |
41 |
51.25% |
破坏了原来建筑内涵,不值得提倡 |
12 |
15% |
保护古建筑刻不容缓 |
30 |
37.5% |
古建筑阻碍社会发展,没必要保护 |
1 |
1.25% |
当地政府要采取措施保障人民生活和修缮古建筑 |
49 |
61.25% |
7.您认为古建筑需要被保护吗? |
需要 |
78 |
97.5% |
不需要 |
0 |
0% |
政府的责任,与百姓关系不大 |
2 |
2.5% |
8.您通过哪些渠道来了解古建筑的保护情况?(多选题)? |
纪录片等影视作品宣传及新闻 |
65 |
81.25% |
互联网 |
59 |
73.75% |
现场讲座等相关活动 |
9 |
11.25% |
报纸杂志等 |
32 |
40% |
其他 |
27 |
33.75% |
9您知道近年来政府对古建筑保护的政策进行了调整吗? |
很清楚 |
2 |
2.5% |
了解一点 |
53 |
66.25% |
不知道 |
25 |
31.25% |
10..你觉得这些政策对古建筑保护效果大吗? |
效果很明显 |
17 |
21.25% |
有一点效果 |
59 |
73.75% |
没有效果 |
4 |
5% |
11您认为古建筑被保护的价值在哪里?(多选题)? |
具有考古价值 |
53 |
66.25% |
艺术感,具有欣赏价值 |
47 |
58.75% |
具有文化底蕴,文化内涵 |
71 |
88.75% |
具有地区特色,是城市标志 |
64 |
80% |
具有经济价值,可发展旅游等第三产业 |
48 |
60% |
其他 |
3 |
3.75% |
12.您对古建筑传承与保护现状满意吗? |
很满意 |
4 |
5% |
基本满意 |
59 |
73.75% |
不满意 |
16 |
20% |
无所谓 |
1 |
1.25% |
13.你认为怎样开发并保护古建筑更合理 |
设为旅游景点,对外开放 |
19 |
23.75% |
限制人流量,定期维护 |
56 |
70% |
不对外开放,完全封闭 |
0 |
0% |
没什么想法 |
5 |
6.25% |
14..你认为现在对古建筑的保护措施如何
|
修缮建筑外形,丢失了文化内涵 |
18 |
22.5% |
虽有所损毁,但依旧保留了文化内涵 |
43 |
53.75% |
外在和内在都保护的好 |
7 |
8.75% |
外在和内在都未保护好 |
4 |
5% |
对此不太关注 |
8 |
10% |
15.你怎么看待古建筑改造出现的现代元素
|
很好,与时俱进 |
41 |
51.25% |
不好,破坏其本质 |
28 |
35% |
没什么想法 |
11 |
13.75% |
16.你认为古建筑对城市的价值体现在什么方面(多选题)
|
丰富了城市文化内涵 |
70 |
87.5% |
开发旅游业, 带来经济效益 |
42 |
52.5% |
传承历史文化 |
68 |
85% |
没有实际内涵 |
3 |
3.75% |
对此不太关注 |
4 |
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