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松江一中
鐢ㄦ埛鍚嶏細
瀵嗙爜锛�
楠岃瘉鐮侊細

校园霸凌举报信箱
网上选课 问卷
信息公开
发表文章
百度搜索
管理平台
联系我们交通指南友情链接
学校地址:上海市松江区松汇中路601号
学校邮编:201600
联系电话:(021)57822996
电子邮箱:sjyz@sjedu.cn
学校网址:www.sjyz.sjedu.cn
* 校长信箱* 支部信箱
关于本站网站地图版权申明更新缓存
 


折叠
左侧用户区
读书征文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打印此文
 松江一中.net > 教学探索 > 师德建设 > 读书征文 >> 正文
一段关于自由的心路历程
更新时间:2008/3/28  作者:信息中心 包卫  阅读:3947次  
  ——读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
 
“除了自由和人类尊严的事业,我别无事业。”——《托克维尔回忆录》
 
阿历克西·德·托克维尔的名字是与法国大革命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是与对民主和自由的关系的思考联系在一起的,他的思想始终贯穿着对专制暴政的无比仇恨,对自由的不懈追求。他的两部著作——《论美国的民主》和《旧制度和大革命》绝对算得上是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的经典著作,而他本人也无可争议地被认为是自由主义的思想大师。而其中完成于青年时代的《论美国的民主》为作者一生的自由主义思想奠定了基础。
《论美国的民主》第一卷出版于1835年,年仅30岁的托克维尔在开篇就敏锐地向世人宣布民主是时代的势所必然,天意使然,将在全世界范围内不可避免地普遍地到来,未来的社会趋向一定是民主社会,平等是民主社会的本质。在那个时代,这是难能可贵的,并且我们特别要注意,托克维尔出身贵族,有此认识更显难得。但是,如果以此认为托克维尔崇拜民主那就错了,恰恰相反,托克维尔惧怕民主而热爱自由,“在思想上我倾向民主制度,但由于本能,我却是一个贵族——这就是说,我蔑视和惧怕群众。自由、法制、尊重权利,对这些我极端热爱——但我并不热爱民主。我无比崇拜的是自由,这便是真相。”
托克维尔对民主的惧怕并非空穴来风,在法国,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有它的体现和表达。从理论上来讲,民主社会中,人们彼此之间完全平等,拥有相同的政治权利,正是这种无差别的平等,使人们结成的国家权力和社会利益日渐突出,对单个人的权利和价值漠然视之。出现了“社会的利益是全体的利益,而个人的利益不足挂齿。”同时,民主的基本理论支点是大多数人总是对的,少数服从多数。这就导致多数派滥用权力压迫少数派。如果个人的意志和国家的意志不相符合,必须舍弃自我服从于大多数的意志,否则,国家将以全体人民的名义强迫你服从,不管这个所谓的大多数人的意志到底是谁的意志。这便是托克维尔所指的“多数人的暴政”。而在法国大革命中,雅各宾专政时期就曾对此进行实践。大革命时所表现的那种激进言行及血腥恐怖无一不是在人民主权的名义下进行的完全把国家神化成每个个体之上的神圣权力题。尽管托克维尔所处时代已是十九世纪中期,但对60年前大革命中的雅各宾派的实践仍记忆犹新。
如何在一个追求平等的民主社会里避免“多数人的暴政”,如何让民主和自由共存?托克维尔把视线投向了年轻的美国,看到了美国在争取民主,实现平等的过程中又确保了自由。通过考察,托克维尔认为由于自然环境、法律体系和民情的缘故,美国实现了高度的地方自治,享有思想、结社、言论、教育等等自由权利,这些都对民主社会中“多数人的暴政”起着积极的抵制作用,换句话说,在美国式的民主中,保留了平等,而用高度自治和人权战胜了民主所带来的多数的暴政,由促进了自由的发展。所以,必须用自由来克制民主的缺陷,自由是抵制民主专制制度出现的法宝,又是保证公民个人权利实现更大自由的推动力。
这便是1830年《论美国的民主》的发表。书名虽叫民主,但托克维尔对自由作了同样深入的探讨。
对于自由,托克维尔认识到这是一种与专制暴政完全对立的一种体制,也是人的一种生存状态,如美国,就每个人来说,必须形成对自由的追求和热爱的心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自由的实现。但问题是,一个民主的社会,是以平等为准绳的社会,是以最大多数人的福利为主要目标的社会。这样的社会也是一个人人小康的社会,为了得到自身的福利和每天看得见的好处,他们甘愿牺牲一切。“他们希望在自由之中享受平等,在不能如此的时候,也愿意在奴役之中享受平等。”在这里,托克维尔提出了一个重大而严肃的命题:你为什么而追求自由,难道人们可以以物质的满足为前提而牺牲自己的自由,甘愿忍受奴役?
托克维尔的命题就在他所身处的第二帝国即可印证。1852年路易·波拿巴正式建立第二帝国,他凌驾议会之上,手握全部立法、行政、司法大权,声称其目的是“为社会福利、国家安宁与繁荣服务”,实则人民毫无自由可言。然而就在这样的专制统治之下,法国的经济却有了较快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提高。可是,这对我究竟有何好处呢?托克维尔如是问道。在这个全能的政府面前,每个人都以自由为代价换来了物质的丰裕,但这不是每个个体应有的生命状态。
实际上,自由并非不能带来物质上的满足,但是你是追求自由的话,你不会为物质的享受而抛弃它。当人们仅仅为着物质的满足而追求自由的时候,恰恰指挥导致奴役,这就是一种历史的法则。托克维尔认为,人们在追求自由的过程中绝不应附加任何功利性的目的,追求自由就是为了自由本身,为了自由你可以干预清贫。相反,如果你心存杂念,沉溺于物质利益的享受,那么你只配受奴役。对每个人来讲,这种选择不啻是对心灵的洗礼。当我们探寻和质问一个民族应当怎样选择的时候,我们是否扪心自问,我们受否有勇气和良知去选择和追求自由。
读到这里,内心深处已经深深折服托克维尔的思想。是的,《论美国的民主》已经超越了单纯的政治思想理论著作,其蕴含的智慧,对于我们教师,对于我们的教育事业,足以使我们收获很多,很多。




  • 对不起,只有注册用户才能发表评论!请登录
  • 身心若空灵 读书方有成——记松江一中白丁读书沙龙第一…
    2011暑假读书活动
    智慧,引领成长
    图 书 馆 简 报(二) :读书改变人生, 共建和美校园
    岁月如歌,跨越美丽
    阅读使课堂更精彩
    孩子早期的德行塑造
    利用心理学知识化解学生心中难题
    让教师成为学生的“自我对象”
    师爱与智慧并存才是真正的教育
    新闻日历 
    ------1
    2345678
    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
    23242526272829
    30------

    沪教Z2-20100035号
    沪ICP备11030667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3786号
    执行时间:110.02 毫秒 | 查询数据库:14 次   
     

    招生信息



    专题网站



    信息公开



    新闻直播



    视频资源



    小剧场直播



    101直播



    电子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