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松江一中.net > 教学探索 > 教学动态 >> 正文 |
教学的第一课,职业的第一步
|
更新时间:2001/11/25 作者: 钟梅芸 阅读:4017次 |
|
刚出大学校门时,我对自己的教学生涯充满了自信。凭着扎实的专业功底,幽默风趣的语言和提笔就能画个画,张嘴就能唱首歌的本事,教几个学生还不简单?可是从上第一堂课起,我就认识到教书远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要想教好,让学生学好,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配合和相互适应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堂英语课,我信心十足地走进教室。看着台下学生一双双注视的眼睛和一张张或许是由于紧张也或许是由于好奇而微微张开的嘴,我的内心充满了兴奋和激动。带着微笑,我用英语作了简短的自我介绍。看到有的学生在听的过程中不停的点头,我想他是在不经意间告诉我他能听懂。一开场就有学生跟我有这样的交流,给了我不少的鼓励。随后我让学生依次介绍了他们自己。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参差不齐,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他们都很认真很诚恳地在用英语描述自己。有的学生在表达的时候闹了一些小笑话,我适当地帮他们圆了圆场。课堂气氛变得很活跃,很轻松,学生原先紧张的情绪也放松下来了。接着我谈了一些高中阶段学习和生活的个人见解。也许是自己的情绪也被调动起来了,我的话越说越流畅,速度也越来越快。当我讲到自己上高中时遇到的一些趣事时,满以为他们会哄堂大笑,可是只有一部分学生哈哈大笑起来,有的学生在问了同桌以后也笑了起来,而有的只是跟着气氛笑了起来。对此我倒也不是很在意,心想他们有一点点听不懂也是很正常的。最后我充满激情地对英语学习提了一些建议和设想,话的内容比较严肃,所以学生的表情也严肃起来。可是点头呼应的学生越来越少,大部分学生只是茫然地看着我。我问他们听得懂吗,有的点点头,有的不知所措。我也有点茫然起来,他们怎么越来越听不懂了呢?一开始不是好好的嘛!也没容我多想,下课铃就响了。在我转身离开教室时,听到学生一片松气的呼声。
回到办公室,我仔细回想了整堂课的过程,觉得课堂内容设计得挺好,我的表达也很流畅,而且语言也不乏轻松幽默,表情也很丰富。实在看不出我的课上得有什么不好,可是学生怎么会听不懂,跟不上我的思路呢?于是我请了几个学生来了解一下情况。他们一致反映说,老师在课上英语说得太多,说得太快,他们听不大懂也来不及思索。英语课上老师讲英语不好吗?这是我的第一个反应,挺不服气的。语速么,大概是快了点,那也是上课情绪高涨的自然反应呀。我心里这么嘀咕着。可是转念一想,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如果他们听不懂老师上课所讲的话,那这个老师的上课就是一个失败。想到这里,我冷静下来,开始耐心地询问他们平时是怎么学英语的。他们说平时很少听英语,口语的训练也少,听说能力较差,所以现在一下子不太习惯我这种“英文”课。听到这里我豁然开朗。他们的话给了我一个提醒。是呀,他们才进高中,学英文还处于初级阶段,再加上他们以往学习习惯的影响,要他们一下子接受我的教学方式确实有些困难。而且我也不能任凭自己的情绪来上课,应该时时照顾到学生的反应,做相应的调整。
那么怎么做才能让学生听懂我的课并跟上我的思路呢?根据自己学英语的经验和教学法中所讲的理论,学英语,必须有一个英文环境,好比学游泳要在游泳池里学一样。所以首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英文环境。在课上,我保持英语授课的方式,只是适当地放慢我的语速,注意学生的反应,对话语中较难的词句做适当的解释。同时,鼓励学生尽量用英语来思考和回答问题,多让学生参与,讨论热门话题,发表个人见解,组织简短对话,排演课文小品等。这样,学生时时刻刻处在一个英语的氛围里,听英语,说英语,用英语,对英语不在那么陌生害怕。课后,我时常与学生交流教与学的感受,倾听他们的想法,采纳他们的意见,也适当地提出目标和要求。在这样一个很人性化的师生关系下,彼此不断增进了解,促进教与学的效果。另外,我也常给学生推荐一些英语书刊杂志,广播电视节目,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原汁原味的英语,了解各国的风俗人情。也常把一些精彩的英语文章贴于教室,并注上一些个人的观点和想法,鼓励学生多动笔练练自己的写作。这样,慢慢地,在几个月里,学生不知不觉跟上了我的思路,师生在课上的交流也越来越默契,课堂气氛也越来越活跃,学生对英语的兴趣也提高了不少。还让我惊喜的是,期间组织的一系列活动还培养出许多辩论、演讲和表演的小能手,而这些学生又间接地带动了其他学生的课堂活跃性。
现在我对教师这份职业有了较深的认识,这份认识与上第一堂课是分不开的。那是我教学实践中碰到的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它让我深刻地体会到在教与学的过程之中,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配合和相互适应是多么的重要。在漫漫的教学路上,还有许多等待解决的问题,还有许多需要掌握的知识也还有许多未知的挑战。我将永远保持一颗对工作的敬业心,对学生的爱心和对事业生活的上进心。借古人屈原一句话来写照我的体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