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松江一中.net > 教学探索 > 二期课改 >> 正文 |
我校研究型课程的探究
|
更新时间:2001/11/25 作者: 沈剑虹 阅读:3583次 |
|
在全国上下落实中央关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决定之时,上海市第二期课程教材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其中,研究型课程,已经成为课程改革的一个新亮点。
大家知道,研究型课程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同学们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它的学习载体是从同学们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提出课题或项目;它的基本内容是在课题研究和项目的全过程中获得的体验、经验等内隐知识:它的基本教学形式是由教师指导,由同学们自主学习。它具有探究性、实践性、主体性和民主性四大特点。实践证明:研究型课程,是培养同学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我校开展研究型课程,始于一九九九年。在学校党政领导下,在教科室和教导处的共同配合下,我们在研究型课程方面已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同学们以火热的激情,旺盛的精力,务实的行动,科学的态度,踊跃参加,积极投入。校园文化琳琅满目,学生课题红红火火。师生的辛勤汗水,结出了丰硕的甜果。三年来,列入校级重点课题105项。在已经结题锝62个课题中,有46个课题获得了一、二、三等奖,获奖率达到74%,其中一等奖、二等奖占了27个。在第三批学生重点课题评审中,高三(11)班陈慧慧的课题《中学生环保知识调查报告》和高三(4)班戚夏凤的课题《中学生寄宿生活的调查》从中脱颖而出,这两篇调查报告,选题适中,能密切联系社会生活,精心设计问卷,获得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然后由此及彼,去伪存真,展开分析,最后得出结论。这两篇课题论文都荣获一等奖。获得二等奖的有:高三(8)班储沈平的课题《关于超市顾客分布不均原因的调查》、高三(3)班 俞杰的课题《文人朱自清》、高三(3)班赵金辉的课题《关于当代中学生理想》、高三(4)班颜愉愉的课题《健脑类补品是你进步的阶梯吗?》、高三(8)班顾德叶的课题《中学生理想道德理想现状的调查》、高二(1)班陆花丹的课题《走进人力车夫》、高二(8)班朱敏强的课题《走进鲁迅》、高二(7)班蒋钱军的课题《上海的根——松江》等8篇课题论文或调查报告。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每一个学校,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研究型课程正是根据江泽民同志的要求,针对不同资质、不同程度、不同特点的学生因材施教的个性化的课程。我们一定要扎扎实实沿着这条路走下去。
探索研究型课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只是刚刚起步,在选题上,同学们还存在面过大,内容过空的缺点;在研究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有些同学未能按时结题或不了了之。我们希望:随着研究性学习力度的加大,在老师们的指导下,在同学们的努力下,研究型课程一定会结出更多更好的果实。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