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忆晨,蒋乐童,胡竣凯,陆皓蓝,朱思瑒,金玮烨,王文雍
【摘要】松江地处沪西南,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节点。地处浦南地区又是上海市三农工作综合试验区,集聚着万亩生态涵养林、湿地保护区等生态资源是松江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核心区域。而建设卓越的城市的现代化新郊区、新农村,是松江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定位。而历经一波又一波新农村的浪潮席卷的居民的想法,心理及满意度是其中的关键之一。而此次于松江区腰泾村的田野调查的重点则会在农村内老年群体于新农村发展浪潮下的影响展开。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完善;老年群体;社区福利;政策实施;生活感想
一、研究背景
在内循环浪潮开启之后,新农村建设是在我国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新阶段后面临的崭新课题,是时代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当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在农村,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社会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而因为人口迁移,我国农村常常出现劳动力外流与“妇老农业”现象,由于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老年人口占比较大,面对农业,农村实现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农村中老年群体的感受,想法,适应与否无疑是大家及其关心的问题,因此,我们的论文将由“腰泾村老年人于新农村浪潮下的影响”为主题展开。
二、研究目的:
探寻腰泾村老年人于新农村浪潮下所受到的影响与其现状,对其可能的原因进行剖析对其现状进行提出维持或改善的初步建议,为农村老年群体在当前环境下获得满足与幸福感。
三、研究意义
老年群体的权益保障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部分,还是乡村终身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环。我们要以党的十九大为指导,积极建设乡村建设战略,了解老年群体的想法与心愿,顺应老年群体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从而来增强农村生活质量,并且在此基础上可以丰富其精神生活与文化素养,真正推进“新”农村的实现与完善。
四、研究过程
1.老年人生活保障有限,生活满足感高。
新农村建设的政策落实本就使得农村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老年群体的生活状况自然也备受关注。在走访过程中,我们了解到腰泾村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比较闲适安逸。他们的主要来源为国家补贴与子女的供给。并没有独立为自己争取收入,虽然他们的经济收入较低,但其身在农村,所以生活水平、消费水平自然也较低,但他们凭借自己的亲身经历进行了今昔对比,我们从中了解到了农村经济的日益发展,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他们对当前的生活产生了满足感。
同时也应该聚焦到的问题是,老年群体已到了年迈的时候,他们在社会上已不能与年轻人竞争,没有办法获得一份好的工作,也不能为自己创造多一些的价值。然而,政府、子女、保险所能为他们提供的收入也确实有限,因此,老年人的经济供给还存在一些不足,有部分没有自己独立的经济来源,而这部分老年人的生活保障可能需要更多的关注。但总体上来说,腰泾村老年人有固定的经济来源,月收入水平尚可,而他们对自己的经济状况也较为满意,因此,可初步判断他们的生活保障处于良好状态。
2.老年群体的生活质量眼下并不容乐观。
老年群体的生活质量如何,在非常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其供养人的自身素质与责任感,在农村家庭养老模式中,农村家庭一般为三世同堂,老年人与家人的接触较多,享受着子女常伴,子孙绕膝的天伦之乐,使其身心愉悦,笑口常开。而在有些老人不与子女同住的家庭里,子女探望老人的频率参差不齐,即使农村老年人在生活上的自理能力较强,但我认为这在他们的心中是有着失望的裂缝的。同时,也有几户人家子女探望频率过低,令人着实有些担忧。
3.村内居委会支持丰富的文化生活,但参与程度过低。
大部分老年人的共识是,村内居委会组织的活动丰富,但实际上老年人参加的比例并不高,大部分为有时参与。而参加活动的群众多数为50岁以下的村民,农村老年人并不在其中,而只是作为一个观众的角色。
4.幸福感整体趋于良好,但部分仍需要改善。
老年群体的各种问题备受关注,其中作为评价老年人心理健康综合指标的主观幸福感在老年心理健康研究中占据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调研报名,腰泾村中大部分老年人的生活满足感是中等偏上的,当然,由于客观条件的不同,如家庭状况的不同和对生活的要求不同,势必会存在有着不同观点的老年人,如何提高这部分老年人的总体幸福感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
五.分析和讨论
建议开展农村老年教育活动。
我国老年人的人口比重已经在总人口数中呈现上升的趋势,上海的人口老龄化也愈发严重,老年教育则是终身教育的一部分,即为时代发展的需求,又对推动社会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并且农村老年人占治老年群体中的2/3,这代表着农村老年人也同样拥有终身受教育的权利,所以需要将农村老年教育工作的重心主要放在广大的乡镇,社区和农村之中,以便更好地满足农村老年人的学习和求知需要。与此同时,我国的社区教育起步比较晚,在党和国家的积极扶持下,现在已逐渐发展规划,并且逐渐走向成熟,为我们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推动力,并且由于社区教育的教育连续性,社会适应性和教育手段的多样性等优势,包括教育与社会各个部门的合作等方面,有利于构建人们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从而不仅能够丰富农村老年教育的内容与活动,还能积极发挥出主导作用,进一步增强老年教育的有效性。
在当下的经济发展背景下,很多农村的年轻人外出务工,老年人很大程度上可能会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要力量,这也能够帮助老年人重新找到自我的价值,这需要他们学习先进的现代化农业知识技术来提升他们的生存能力和自身致富的本领,可以说,这不仅仅是老年人自身的需要,也是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并且呢,老年教育是一种以教育活动为载体,但实质上是为了农村的老年人搭建了更多参与文化和娱乐活动的平台,这不仅能够为他们提供交流和沟通的条件,丰富他们的老年生活,并且可以帮助他们在晚年生活中更好地融入社会。这还可以增加他们的幸福感与生活质量还有,还可以,使得他们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并且为他们的身体状况提供指导,从而在很大程度上能够预防一些老年病的发生,更加增强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发挥社区教育中心优势,加强农村老年教育活动,能够丰富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精神文化,增强其晚年生活质量,与其人文素养,通过社区教育中心坚持贯穿党的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热潮,不断地强化其精神文明的建设,创新多样化且具有实用性,吸引力的教育活动,让老年人能够学有所获,学有所乐,尽最大满足不同文化背景和不同层次的老年人的学习需求,从而打造出幸福美好和谐的新农村。
参考文献:
1、 百度百科词条:新农村建设
2、 2016上海市松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3、 百度百科词条:农村老年教育
4、 解放日报、东方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