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高三六班
课题组长:尹若溪
课题组成员:陈昕玫 高明泽 毛梦玥 郁文杰 尹若溪 张乐乐 庄烁
总撰写:庄烁 张乐乐
指导老师:郭永馨
摘要:
本研究报告以南杨村为例,分析了南杨村养老状态,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访谈调查等研究方法了解公民对新农村养老的了解、体验和感想、对养老医疗等问题的看法与建议,借此以观新农村养老体制现状。接着分析其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良建议,从而呼吁大众关注以南阳村为代表的新农村养老体制建设,还要宣传国家对于新农村养老的重视,使人们对政策的理解更加全面和深入,给予老人更多的关爱,真正促进新农村养老体制发展。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养老;关爱与宣传
一、研究问题
(一)研究目的
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作为占全中国百分之三十六的群体,农村人口无疑是我国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又有的老年人,随着城市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年劳动力迁往城市,农村老龄化日益严重。为了让农村老年人吃饱穿暖,安享晚年,国家推出了一系列制度保障,例如新农村养老保险和新农村建设等等。为了深入了解新农村关于老年人的一系列养老保障制度,也是更进一步了解我国的优良制度。
1、分析南杨村养老状态:
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访谈调查等研究方法了解公民对新农村养老的
了解、体验和感想、对养老医疗等问题的看法与建议,借此以观新农村养老体制现状。
2、分析其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良建议,从而呼吁大众关注以南杨村为代表的新农村养老体制建设。
3、宣传国家对于新农村养老的重视,使人们对政策的理解更加全面和深入,给予老人更多的关爱,真正促进新农村养老体制发展。
(二)研究意义
1、从政府采取的措施,南杨村的实地考察以及大众对于新农村养老制度的了解情况,有目的,有策略地针对现有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新农村养老制度。
中国有着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十四多亿的人民,想要自给自足就必然依靠种地,而全国有着65.5亿亩的农村土地面积和50979万的农村人口,而其中四分之一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这便意味着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面临重大挑战,相对于城市的经济发达和医疗设施的完善,农村在许多方面都较为落后,所以农村的建设和养老问题相对于城市来说,在一些方面仍然需要改进。这不仅仅是对于农村老年人口的关爱和照顾,同时也是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的部分体现。当养老生活得到保障,不必为了老年生活而担忧时,便能够让更多人意识到我国的优越制度,从中产生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2、通过调查问卷得到的数据分析大众对于新农村建设和养老制度的了解情况以及对于新农村养老制度取得的成效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我国已经发布了新农村建设和养老制度的相关内容,虽说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这只是一个大方向,其中一定会遇到各式各样的困难和阻碍,这就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实情设计新的相对应的解决办法。同时我们也需要让更多人知道并了解有关新农村建设和养老制度的知识,让老百姓切身体会到国家的制度优势和保障措施。使得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从而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
(三)研究假设
虽然政府对于农村建设和养老日益重视,并且采取了一系列保障农村养老生活的措施,但可能忽视了当地实际情况,并未结合当地特点真正落实“精准”建设、“精准”养老。从而导致百姓并未感受到制度的优越性,配合的积极性减弱,加大制度落实难度和实行速度。
(四)核心概念
探究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性,新农村养老取得的成效以及需要改进的方面,呼吁大众多多关爱老年群体的同时多了解相关养老政策。
二、研究背景和文献综述
(一)课题背景
随着时代的发展,部分农村也赶上“潮流”,不断地为村里的老人们谋取更大的养老利益。以南阳村为代表,近些年来它进行了新农村养老体制建设,大力的宣传也让更多的公民们加深对当前新农村养老制度的理解。尽管这类制度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但对此仍有些许不足之处在等待着大众为其提出建议并引起高度重视。
(二)文献综述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政策》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国家为了减轻农村居民养老负担而出台的一项养老保险制度,随着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政策的出台与实施,越来越多农村居民积极主动地参保,而由于大部分人参保都是由所在村社区代为办理的,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政策并不是十分的了解,这正需要大力的宣传使更多的民众群体理解这些新政策。但是随着时代发展,新农村养老各种政策层出不穷,所以让新政策的受众面变广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三、研究过程
(一)研究设计
为使研究内容更丰富、多元化,我们选择南杨村为研究对象,以小组形式探访南杨村,领略新农村风貌,采访村民实际感受,并以网络问卷形式调查了解市民看法,以论文形式得出研究结论。
(二)研究对象 南杨村新农村建设现状及村民养老的实际感受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通过对政府对新农村养老政策的解读、百度等搜索类app、书本、南杨村当地保存的文字记载等方面的资料搜集,我们对其进行了筛选并鉴别真伪与适用性,再进行资料的整理,最终完成对南杨村的初步认知。 2.问卷调查法 共计回收116份有效问卷,以电子问卷的形式分发给了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上海市民,请示填写答案,回收后进行基本数据的统计并详细分析数据,结果用于论文分析。 3.访谈调查法 采访了南杨村的两位老人和一位年轻人,通过问答的形式更加真实详细地了解到南阳村新农村养老建设现状以及村民对其的直观感受与想法
研究路线

四、研究发现或结论
(一)实地走访
我们小组于2月9日前往新浜镇南杨村进行实地课题研究,研究情况如下:
1.村民们的日常运动情况
  图1 图2 图3
南杨村的村前和村后分别设有两处健身器材,据悉,村民在平日里经常在此处锻炼身体,一些简单的健身器材让村民们得到了许多乐趣,同时也在锻炼的过程中强身健体,增进邻里感情。
2.南杨村老人的精神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

在进入南杨村时,最瞩目的,就是各类关于社会主义思想宣传的宣传栏和宣传牌等,而等到走到村子内部时,关于毛泽东毛主席的风采展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在展览的画面中,可以生动地了解到毛主席的生平经历,村民们会定期举办学习社会主义思想的活动,也会有青年党员来到村里给村民们讲解,丰富了村民们的精神世界同时也加强了他们对于法治社会和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
南杨村老人的日常生活一角

南杨村中每一处角落都溢满了浓浓的生活气息,老人们会在河边洗衣服,在花园里种植蔬菜,坐在屋檐下晒太阳闲聊……村里画在墙上的农民画也不乏提醒老人生活细节,饮食习惯等内容。此外,许多户人家中都饲养了小狗,小狗能为他们看家护院,同时也陪伴了他们,以此来慰藉儿女都离家的寂寞与相思之情。
南杨村老人的娱乐活动

在村子里有一个老年活动中心“幸福老人苑”,在老人苑中分别有一个老年活动室、一个法治文化教学点,一个健康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室和一个阅览室。春节期间,村里的老人都喜欢聚集在这里一起聊天喝茶阅读,给原来略显冷清的村子增添了许多烟火气。同时,在这里,老人不仅能接受到定期的法治教育,也能学会怎样的饮食和作息规律能让自己拥有健康的身体。
(二)数据分析
对于公民对关于新农村的养老保障问题的了解和态度,本组采用网络问卷的形式向公民采集意见,最终收集116份有效问卷。
受调查者的基本情况统计:
1受调查者的男女比例较平均,男性比例略大2其年龄分布跨度大、分布不均,其中00后占比最大,70前占比最小3受调查者的职业以学生和朝九晚五的工作者为主,剩余中有17.24%为自由职业者、2位退休人士参与调查4受调查者中除8.62%为曾在上海游玩过外,近半数户籍地为上海,42.25%的受调查者与住在上海15年及以上或于上海学习/工作,其生活均与上海有较为密切的联系或对上海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受调查者的基本情况统计:

老人的经济来源和养老资金:
从问卷结果看,170.59%的农村老年人养老资金充足或较为充足,18.82%的农村老年人养老资金并不充足,相对而言,只有10.59%的农村老年人养老资金较为短缺,说明随着国家经济财富的增长,老人退休生活的养老资金足够充足,能够支持其生活。250.59%的农村老年人经济来源为自己劳动所得,76.47%的农村老年人是依靠子女的接济扶养,还有69.41%的老年人的主要经济来源是依靠政府提供的退休金。这表明老人的经济来源是多样的。在老人自身经济供养能力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的过程中,依靠子女接济自然地成为第一经济来源,这是老年人退休生活的最重要支柱,这对65岁以上的老年人来说尤其如此。低年龄的老年人有能力继续靠自己劳动,以劳动收入为经济来源。退休金则是大部分老人均能够获得的一部分资金。
老人对新农村养老体制的态度和体验:

从问卷结果来看,大部分老人在新农村养老体制的推行下,有了较为安逸的生活,并且对此也持着积极和支持的态度。由此可见,国家对于农村的大力发展和建设的确使得越来越多的农村老人能够安享晚年。但令人惋惜的是,依然有占35.29%的老人对新农村养老制度持否定态度,且有29.41%的老人认为所住环境并不适宜养老,这足以说明我们现行的养老政策并不完全符合社会现状。例如,虽然养老保险已经普遍推广,但对于大部分老农民来说,却只能享受所谓的“低保”,在物价飞涨的年代,“低保”并不足以支撑他们的正常生活。故如何使新农村养老体制更加贴合农村老人的生活,让他们真正能够老有所养,是我们如今迫切需要解决的。
受调查者对新农村政策的了解和态度:
从问卷结果来看,大半的受调者对于新农村的养老政策缺乏了解,而仅有28.45%的受调者对于政策很了解,令人可惜的是,有10.34%的受调者对于该政策一无所知,这足以说明国家对于新农村养老政策的宣传和推广的力度还有所欠缺。有75.85%的受调者对于该政策持支持和肯定的态度,这说明了新农村的养老政策还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大多数人对于该政策积极响应。但仍有小部分受调者持反对或严重反对的态度,排除掉受调者对于该政策了解少的情况,仍有部分受调者对于政策中的部分持有不满。故如何使政策达到人民利益最大化仍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新农村关于老人的医疗体制是否健全:

近半数的受调查者认为老人的医疗体制很健全,又有31.76%的受调查者认为比较健全。现在国家统一实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了报销看病的服务机制,同时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根据各地经济发展和财力情况给予合理的补贴标准。但分别有16.47%和10.59%的受调查者认为新农村关于老人的医疗体制不健全或很不健全,这也反映了城乡医保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异地看病报销、跨身份看病服务等等制度还没有得到完善。
总结:从问卷的结果来看,大多数老人的养老环境舒适,对新农村的建设和养老政策的改革比较满意,其养老资金较为充足,经济来源渠道多样,医疗体制比较健全。所以看出新农村建设和养老政策的升级改革是相对成功的,政府和国家对老年人的退休、养老生活重视。但同时反映出人们对新农村政策虽然持支持态度但了解不够,应该加强人们对国家相关政策的认识和了解。
(三)访谈过程
【问1】在老人眼里,现在的养老环境是否舒适?
【答1】整体来说是非常舒适的。南杨村在几年前刚刚进行过新农村的建设,进行了大量的环境治理工作,不断完善对于公共设施的建设和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环境优美,民风淳朴。村里注重于保护传统文化,至今保持着原始的村落格局,保护的同时也致力于创新,墙上一幅幅赏心悦目的农民画便是最好的印证。邻里之间都相识多年且关系良好,平日里可以通过运动等方式联络感情。且村委会很注重对于精神文化的建设,不仅开设了毛主席的个人展,还在村里的宣传栏等多地宣传法治思想,同时开创了法治文化教学点和阅览室等。
【问2】老人对于新农村医疗体制的满意程度高吗?
【答2】非常高。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推行以来,在全国的普及速度很快,南杨村也不例外。一般情况下老年人在生病时回去村中心卫生室或者镇卫生院就诊,分别报销60%和40%,报销力度非常大,曾经“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已经让许多老年人无需担心。且除了自己去医院就诊的情况外,村里还会定期安排医生上门给老人检查身体,进行测血压等基础检测来确保老年人的身体状况。
【问3】老人对于新农村的养老体制满意程度高吗?
【答3】非常高。在养老体制改革之前,老人们都秉承着一种“养儿防老”的心态,大多数老年人维系正常生活都需要子女的接济或是赡养,而在改革之后,老年人的退休金有所提高,基本可以保证独立生活且部分有富余,且在改革之后,政府持续不断地完善基础公共设施来保证老年人居家养老的舒适度,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使其幸福感和满足感不断提升。
【问4】对于年轻人而言,退休后愿意在新农村养老吗?
【答4】较愿意。目前来说,新农村养老虽然存在一定问题,如:购物不方便,物流不发达等,但是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都较为完善,随着国家发展必定会制定出更符合国情的政策,这些问题也会逐步得到解决,且新农村生态环境优美,民风淳朴,居住舒适。
由此,我们得出了老年人对于养老环境、医疗和养老体制和年轻人对于新农村养老的看法。
五.分析和讨论
(一)对于以南阳村为例的新农村养老体制建设现状的分析
南杨村是上海新时代农村的一个缩影,而就仅仅是这一个看似不起眼的村落,拥有着完善的新农村养老体制,是新时代农村养老的见证。随着城市的发展,南杨村的老龄化逐渐加深,农村养老问题也成了迫在眉睫的问题;而随着新时代农村的建设,农村养老不再是一个难题,以南杨村为代表的农村也焕然一新,老人们展开笑脸的同时也对养老体制有着更高的建要求与建议,同时市民们对于养老体制的态度也成了一个要点。我们小组进行实地考察采访并以查阅资料、制作问卷等形式对南杨村新农村养老体制进行了具体分析。 ⒈新农村建设使得养老环境更加舒适
在实地考察采访的过程中,一位老人指出随着近几年如火如荼的新农村建设,农村的环境变得越来越优美,墙上一幅幅美丽的农民画、干净整洁的河道、路旁郁郁葱葱的植物使得老人们心情都变好了。新农村建设在注重环境的同时也照顾了老人的精神生活,不仅没有对原本的村落格局进行改动,而且以举办毛主席展览、设立普法栏等方式丰富了精神生活。 ⒉新农村养老体制充分满足老人养老需求 南杨村的老人有着较为传统的“万事都节约”“养儿防老”等观念,这使得老人们对于医疗、赡养等问题有着极大的关心。新农村养老体制的设立充分照顾到了老人的情感。根据老人的口述,南杨村自从推行合作医疗制度后,“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彻底根治,老年人的医疗费基本报销,定期体检也得到落实。同时老年人的退休金也是逐年增加,社区的公共设施建设和养老服务优化也不断地提升着幸福感和满足感 ⒊年轻人对于新农村养老有向往与认同 在对一位青年的采访中,其对于新农村养老有着一定的向往与认同,这位青年指出虽然农村相较于城市有着交通、购物不便等问题,但是农村有着淳朴的民风和优美清新的环境。他相信随着国家对于新农村建设的重视,新农村将变得更加美好 4.部分市民对于新农村养老体制了解不深 在受到农村人民一致好评的情况下,面向上海市民的问卷却有着不一样的评价与认识。从中可以表明一部分市民对于新农村养老体制并没有深入地了解,即对于新农村养老体制建设的宣传没有到位,使得一部分市民对其有误解。同时也能反映新农村养老体制建设是任重道远的事业,需要精益求精 (二)解决方法 1.加强宣传教育 在建设新农村的同时也要注重舆论阵地的建设。以南杨村为例,可以通过设立宣传栏,举办参观活动,开展主题演讲等形式对新农村建设,尤其是新农村养老体制建设进行全方面真实的介绍与推广,由此实现对于民众的宣传驾驭,使得人民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国家政策的良好效果 2.听取人民呼声 作为新时代的干部,应当学会听取人民的呼声。农村的管理部门应当定期向民众听取意见和建议,并且随时对民众的问题进行解答。人民所需的,才是干部要做的。民众对于政策有着直观的感受,因此只有听取人民的呼声,为人民办实事,才能使得新农村养老体制建设更加完善
六、建议与结语
(一)研究缺陷
1、仅以南杨村为代表进行实地考察,并未联系附近其它乡村,缺乏普遍性。 2、由于时间限制,并未进行深入了解,只是选取几家作为代表了解新农村
建设和养老制度的特点。同样缺乏一定普遍性。 3、在收集调查问卷时仍有部分受访者并不了解新农村建设和养老制度,以
至于收集到的数据精确度和完善度有所影响。
(二)结语: 时光如溪流般静静地流淌,带走了昔日的青葱岁月。没有人能够抵挡老去,因此养老也是所有人关心的问题。在城市日新月异、车水马龙的映衬下,农村似乎成了没有新意的养老场所。但是伴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如火如荼,新农村养老制度也焕发了新的光辉。从南杨村出发,走在希望的田野上,乡间阡陌相交的田园风光令人陶醉。美好的环境、淳朴的民风、完善的制度使得老人们的生活安定富足。这样一个充满生机的村庄,这样一个充满关爱的村庄。村庄内的毛主席纪念馆仿佛寄托着老人们对热火般青春的回忆。过去的辉煌已经落幕,但国家从未遗忘这些曾经的中流砥柱。新农村养老体制的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处处为老人们的实际生活着想,这使得老人们由衷地感叹“共产党真好!”。“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新时代光辉道路的指引下,新农村养老体制建设必将不断完善,为新时代增墨添彩!
参考文献
[1]《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政策》
[2]《我国养老保险缺口现状及弥补方式研究》
[3]《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推进的若干问题与对策建议》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4]《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研究》
【附录】 问卷数据反馈
问题 |
选项 |
人数 |
占比 |
1、您的性别? |
男 |
60 |
51.72% |
女 |
56 |
48.82% |
2、您的年龄? |
70前 |
12 |
10.34% |
70后 |
24 |
20.69% |
80后 |
19 |
16.38% |
90后 |
17 |
14.66% |
00后 |
44 |
37.93% |
3、您的职业? |
学生 |
45 |
38.79% |
朝九晚五的工作者 |
49 |
42.24% |
自由职业者 |
20 |
17.24% |
退休人士 |
2 |
1.72% |
4、您与上海的关系? |
户籍为上海 |
57 |
49.14% |
居住在上海15年及以上 |
32 |
27.59% |
于上海学习/工作者 |
17 |
14.66% |
曾经在上海游玩过 |
10 |
8.62% |
5、您的居住地? |
城镇 |
84 |
72.41% |
农村 |
32 |
27.59% |
6、您家老人的住地? |
城镇 |
31 |
26.72% |
农村 |
85 |
73.28% |
7、 您与老人关系是否融洽? |
很融洽 |
37 |
43.53% |
比较融洽 |
21 |
24.71% |
不融洽 |
20 |
23.53% |
很不融洽 |
7 |
8.24% |
8、 您每天陪伴老人的时间? |
不足1小时 |
28 |
32.94% |
1~2小时 |
25 |
29.41% |
2~3小时 |
12 |
14.12% |
3~4小时 |
7 |
8.24% |
多于4小时 |
13 |
15.29% |
9、老人的养老资金是否充足?
|
很充足 |
23 |
27.06% |
比较充足 |
37 |
43.53% |
不充足 |
16 |
18.82% |
很不充足 |
9 |
10.59% |
10、老人的经济来源? |
靠自己劳动获得 |
43 |
50.59% |
子女接济 |
65 |
76.47% |
退休金 |
59 |
69.41% |
11、老人的养老环境是否舒适?
|
很舒适 |
35 |
41.18% |
比较舒适 |
25 |
29.41% |
不舒适 |
19 |
22.35% |
很不舒适 |
6 |
7.06% |
12、新农村关于老人的医疗体制是否健全?
|
很健全 |
35 |
41.18% |
比较健全 |
27 |
31.76% |
不健全 |
14 |
16.47% |
很不健全 |
9 |
10.59% |
13、新农村是否有老年活动室等丰富老人精神生活的场所? |
很多 |
25 |
29.41% |
比较多 |
35 |
41.18% |
有点少 |
17 |
20% |
非常少 |
8 |
9.41% |
14、老人对于新农村养老政策的满意程度 ?
|
很满意 |
26 |
30.59% |
比较满意 |
29 |
34.12% |
不满意 |
19 |
22.35% |
很不满意 |
11 |
12.94% |
15、您对新农村养老政策是否了解? |
很了解 |
33 |
28.45% |
不够了解 |
48 |
41.38% |
知之甚少 |
23 |
19.83% |
一无所知 |
12 |
10.34% |
16、您对新农村养老政策是否支持 |
很支持 |
55 |
47.41% |
比较支持 |
33 |
28.45% |
不支持 |
19 |
16.38% |
很不支持 |
9 |
7.76% |
style="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宋体; FONT-WEIGHT: bold; mso-spacerun: 'yes'; mso-font-kerning: 1.0000pt">⒈新农村建设使得养老环境更加舒适
在实地考察采访的过程中,一位老人指出随着近几年如火如荼的新农村建设,农村的环境变得越来越优美,墙上一幅幅美丽的农民画、干净整洁的河道、路旁郁郁葱葱的植物使得老人们心情都变好了。新农村建设在注重环境的同时也照顾了老人的精神生活,不仅没有对原本的村落格局进行改动,而且以举办毛主席展览、设立普法栏等方式丰富了精神生活。 ⒉新农村养老体制充分满足老人养老需求 南杨村的老人有着较为传统的“万事都节约”“养儿防老”等观念,这使得老人们对于医疗、赡养等问题有着极大的关心。新农村养老体制的设立充分照顾到了老人的情感。根据老人的口述,南杨村自从推行合作医疗制度后,“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彻底根治,老年人的医疗费基本报销,定期体检也得到落实。同时老年人的退休金也是逐年增加,社区的公共设施建设和养老服务优化也不断地提升着幸福感和满足感 ⒊年轻人对于新农村养老有向往与认同 在对一位青年的采访中,其对于新农村养老有着一定的向往与认同,这位青年指出虽然农村相较于城市有着交通、购物不便等问题,但是农村有着淳朴的民风和优美清新的环境。他相信随着国家对于新农村建设的重视,新农村将变得更加美好 4.部分市民对于新农村养老体制了解不深 在受到农村人民一致好评的情况下,面向上海市民的问卷却有着不一样的评价与认识。从中可以表明一部分市民对于新农村养老体制并没有深入地了解,即对于新农村养老体制建设的宣传没有到位,使得一部分市民对其有误解。同时也能反映新农村养老体制建设是任重道远的事业,需要精益求精 (二)解决方法 1.加强宣传教育 在建设新农村的同时也要注重舆论阵地的建设。以南杨村为例,可以通过设立宣传栏,举办参观活动,开展主题演讲等形式对新农村建设,尤其是新农村养老体制建设进行全方面真实的介绍与推广,由此实现对于民众的宣传驾驭,使得人民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国家政策的良好效果 2.听取人民呼声 作为新时代的干部,应当学会听取人民的呼声。农村的管理部门应当定期向民众听取意见和建议,并且随时对民众的问题进行解答。人民所需的,才是干部要做的。民众对于政策有着直观的感受,因此只有听取人民的呼声,为人民办实事,才能使得新农村养老体制建设更加完善
六、建议与结语
(一)研究缺陷
1、仅以南杨村为代表进行实地考察,并未联系附近其它乡村,缺乏普遍性。 2、由于时间限制,并未进行深入了解,只是选取几家作为代表了解新农村
建设和养老制度的特点。同样缺乏一定普遍性。 3、在收集调查问卷时仍有部分受访者并不了解新农村建设和养老制度,以
至于收集到的数据精确度和完善度有所影响。
(二)结语: 时光如溪流般静静地流淌,带走了昔日的青葱岁月。没有人能够抵挡老去,因此养老也是所有人关心的问题。在城市日新月异、车水马龙的映衬下,农村似乎成了没有新意的养老场所。但是伴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如火如荼,新农村养老制度也焕发了新的光辉。从南杨村出发,走在希望的田野上,乡间阡陌相交的田园风光令人陶醉。美好的环境、淳朴的民风、完善的制度使得老人们的生活安定富足。这样一个充满生机的村庄,这样一个充满关爱的村庄。村庄内的毛主席纪念馆仿佛寄托着老人们对热火般青春的回忆。过去的辉煌已经落幕,但国家从未遗忘这些曾经的中流砥柱。新农村养老体制的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处处为老人们的实际生活着想,这使得老人们由衷地感叹“共产党真好!”。“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新时代光辉道路的指引下,新农村养老体制建设必将不断完善,为新时代增墨添彩!
参考文献
[1]《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政策》
[2]《我国养老保险缺口现状及弥补方式研究》
[3]《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推进的若干问题与对策建议》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4]《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研究》
【附录】 问卷数据反馈
问题 |
选项 |
人数 |
占比 |
1、您的性别? |
男 |
60 |
51.72% |
女 |
56 |
48.82% |
2、您的年龄? |
70前 |
12 |
10.34% |
70后 |
24 |
20.69% |
80后 |
19 |
16.38% |
90后 |
17 |
14.66% |
00后 |
44 |
37.93% |
3、您的职业? |
学生 |
45 |
38.79% |
朝九晚五的工作者 |
49 |
42.24% |
自由职业者 |
20 |
17.24% |
退休人士 |
2 |
1.72% |
4、您与上海的关系? |
户籍为上海 |
57 |
49.14% |
居住在上海15年及以上 |
32 |
27.59% |
于上海学习/工作者 |
17 |
14.66% |
曾经在上海游玩过 |
10 |
8.62% |
5、您的居住地? |
城镇 |
84 |
72.41% |
农村 |
32 |
27.59% |
6、您家老人的住地? |
城镇 |
31 |
26.72% |
农村 |
85 |
73.28% |
7、 您与老人关系是否融洽? |
很融洽 |
37 |
43.53% |
比较融洽 |
21 |
24.71% |
不融洽 |
20 |
23.53% |
很不融洽 |
7 |
8.24% |
8、 您每天陪伴老人的时间? |
不足1小时 |
28 |
32.94% |
1~2小时 |
25 |
29.41% |
2~3小时 |
12 |
14.12% |
3~4小时 |
7 |
8.24% |
多于4小时 |
13 |
15.29% |
9、老人的养老资金是否充足?
|
很充足 |
23 |
27.06% |
比较充足 |
37 |
43.53% |
不充足 |
16 |
18.82% |
很不充足 |
9 |
10.59% |
10、老人的经济来源? |
靠自己劳动获得 |
43 |
50.59% |
子女接济 |
65 |
76.47% |
退休金 |
59 |
69.41% |
11、老人的养老环境是否舒适?
|
很舒适 |
35 |
41.18% |
比较舒适 |
25 |
29.41% |
不舒适 |
19 |
22.35% |
很不舒适 |
6 |
7.06% |
12、新农村关于老人的医疗体制是否健全?
|
很健全 |
35 |
41.18% |
比较健全 |
27 |
31.76% |
不健全 |
14 |
16.47% |
很不健全 |
9 |
10.59% |
13、新农村是否有老年活动室等丰富老人精神生活的场所? |
很多 |
25 |
29.41% |
比较多 |
35 |
41.18% |
有点少 |
17 |
20% |
非常少 |
8 |
9.41% |
14、老人对于新农村养老政策的满意程度 ?
|
很满意 |
26 |
30.59% |
比较满意 |
29 |
34.12% |
不满意 |
19 |
22.35% |
很不满意 |
11 |
12.94% |
15、您对新农村养老政策是否了解? |
很了解 |
33 |
28.45% |
不够了解 |
48 |
41.38% |
知之甚少 |
23 |
19.83% |
一无所知 |
12 |
10.34% |
16、您对新农村养老政策是否支持 |
很支持 |
55 |
47.41% |
比较支持 |
33 |
28.45% |
不支持 |
19 |
16.38% |
很不支持 |
9 |
7.7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