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松江一中
鐢ㄦ埛鍚嶏細
瀵嗙爜锛�
楠岃瘉鐮侊細

校园霸凌举报信箱
网上选课 问卷
信息公开
发表文章
百度搜索
管理平台
联系我们交通指南友情链接
学校地址:上海市松江区松汇中路601号
学校邮编:201600
联系电话:(021)57822996
电子邮箱:sjyz@sjedu.cn
学校网址:www.sjyz.sjedu.cn
* 校长信箱* 支部信箱
关于本站网站地图版权申明更新缓存
 


折叠
左侧用户区
党员风采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打印此文
 松江一中.net > 一中风采 > 南湖风 > 党员风采 >> 正文
2004年感动中国的优秀共产党人(十)维护生命的使者 李素芝
更新时间:2005/1/11  作者:转载   阅读:4999次  

  李素芝,男,汉族,50岁,山东临沂人,西藏军区总医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少将军衔。1976年,李素芝放弃了大上海优越的生活工作条件,主动申请到西藏边防工作。扎根西藏28年来,李素芝通过精湛的医疗技术,良好的医德医风,为推动西藏卫生事业的发展,为促进汉藏民族团结做出了重大贡献。李素芝在西藏赢得了“高原一把刀”的美誉,西藏人民则亲切地称他为“门巴”将军,门巴在藏语中就是医生的意思。


  “你站在地球之巅/操起信念手术刀/擎着‘三个代表’明灯/你把/对官兵的热肠/对人 民的忠心/对高原的赤胆/一一写就/你把/理想的升华/奋斗的历程/生命的价值/字字镌刻……”

  这是今年7月,一位听众在成都军区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先进事迹报告会上,听了西藏军区总医院院长李素芝的事迹介绍后,即席写下的一首诗。

  这是人们对李素芝在地球之巅艰苦奋斗28年的最高褒奖。

  扎根“世界屋脊”28年,李素芝主刀成功地实施大小手术近9000例,为被伤病折磨的边防官兵和藏族同胞驱走了病魔;他在地球之巅主持开展新技术、新业务134项,其中16项创造了世界医学奇迹,32项属国内首创,34项填补了西藏高原医学空白,获得科技成果奖20项,发表高原医学论文205篇……

  从大上海到西藏高原,李素芝在登上“世界屋脊”的同时也实现了人生信念新的飞跃。全心全意为边疆军民服务、全心全意为部队战斗力服务,成了他一生的神圣追求

  把李素芝一生的命运同“世界屋脊”紧紧联系在一起,缘于28年前的一次普通门诊。

  那天,一位西藏边防军人因病来到刚毕业的年轻军医李素芝所在的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普外科。李素芝一见,就被他脸上的“高原红”所吸引。

  “你怎么跑这么远来看病呢?”“西藏除了缺氧外,还缺医少药。交通闭塞的边防一线,有的重症患者在就医的半道上就走了……”

  说这话时,那位边防军人眼里闪着泪花。此情此景,在年轻的李素芝内心深处引起了巨大震撼。刹那间,他感受到了来自“世界屋脊”的强烈呼唤,感受到了边疆军民的殷殷企盼。

  一连几天,李素芝潜心调查和思考西藏边防医疗保障的情况。他从医学资料上了解到,西藏是高原心脏病、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等高原疾病的高发地区,许多高原疾病的防治至今仍是世界级的医学难题。

  每看一份西藏的医学资料,似乎西藏高原就召唤李素芝一次。这天深夜,李素芝铺开稿纸,写下了充满激情的“我的志愿”:到祖国最需要的西藏边防去!

  写完申请,他才突然想起这么大的事居然没跟父母和女友商量。作为老党员的父母支持他,同在一个医院工作的女友郭淑琴更干脆,也向院党委递交了进藏申请……

  向西,向西,向西……李素芝坐在卡车上颠簸着,翻越了一座又一座雪山。在翻越海拔4700米的雪吉拉山时,跑了一天的李素芝终于撑不住晕倒了。驾驶员连忙给他掐人中,醒过来的他又爬上车上路,一口气跑到了边境线。

  把他迎进卫生队铁皮房的,是军医何启财。此后,他俩朝夕相处,同去连队巡诊,一起切磋医疗技术。

  那天下午5点左右,李素芝经历了高原生涯中最刻骨铭心的时刻。一名战士得了急病,李素芝与何医生赶去急救。在回来的路上,他们坐的车翻下了山崖。当李素芝抱着病人爬出车厢时,发现何医生的头撞到岩石上已停止了呼吸。此时此刻,失声痛哭着的李素芝真正明白了,“为国捐躯”在边防竟是如此地具体实在。他第一次感受到,边防军人的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联系得那么紧!此后不多久,某边防连战士李刚在国防施工中头部受重伤,生命危在旦夕。送拉萨救治已来不及,李素芝果断站了出来:“马上实施开颅手术!”

  在临时搭建的简易手术台上,李素芝创造奇迹,把年轻战士的生命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

  这破天荒的高原开颅手术,使李素芝名声大振。一道命令,他被调到了西藏军区总医院。

  今年春节,一个拜年电话把李素芝的思绪拉到10年前的那个寒冬。

  1993年12月14日,班长张明带着11名战士巡逻在雪线,当到达第4个山口时,一场雪崩突然袭来。3天后,严重冻伤使张明双臂失去功能,必须截肢才能保住生命。

  时任外科主任的李素芝,含泪为张明做了手术。尽管手术成功了,但张明面对失去双臂的残酷现实,产生了轻生念头。

  李素芝住进了张明的病房,24小时守护在他身边,为他测血压、量体温、喂饭。李素芝无微不至的关怀,使小张重新树立起生活的信心。

  10年过去了,身残志坚的张明已实现完全自立,移交地方安置后,办起了养殖场,组建起温暖幸福的小家庭。

  “把守国门的一线官兵,天天在奉献,时时在牺牲,为了他们,我们再难的手术也要做,再贵的药品也要用!”从医生到院长,随着岁月的流逝,李素芝对西藏边防军人的爱,越燃越烈。

  8年前的初春,当院长不到3天的李素芝带医疗队到海拔4810米的岗巴营巡诊。在山上的3天时间里,李素芝和哨所官兵同吃同住,一道站岗巡逻,仔细记录着每位官兵在特殊环境中的生存数据……28年里,李素芝爬雪山、翻达坂,在他的具体指导下,西藏边防一线干部战士建起了健康档案。

  100面锦旗,1000条哈达,记录着李素芝在10多万公里的巡诊中与边疆人民结下的血肉之情:我要用自己每一次出诊,为军旗多添一点光彩、为党多赢得一份人民的信任

  年轻的李素芝又一次巡诊,来到西古村孤寡老人达珍的小屋里。重病缠身的达珍老阿妈行动已十分困难,仍吃力地支撑着身体把青稞倒进锅里。煮熟后,她又双手递到李素芝嘴边。看着眼前的老阿妈,李素芝感到达珍多像自己的母亲啊!



  此后,那间小屋成了李素芝的牵挂,去巡诊的次数也越来越多。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我要用自己每一次出诊,为军旗多添一点光彩、为党多赢得一份人民的信任!”

  2004年10月22日上午,西藏军区总医院办公楼门口。那曲牧民达瓦多吉捧起李素芝的双手,虔诚地贴在自己的脸颊上。旁边,他16岁的女儿吉吉扯着李素芝的衣角,脸上写满幸福的笑容。

  在吉吉家的墙中央,挂着李素芝的照片。半年前,李素芝为吉吉免费做了“结肠替换食道”手术,把这个花季少女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为藏胞服务,李素芝是快乐的。拥有李素芝,藏胞是幸福的。

  吉确是那曲申扎县牧民。2001年8月的一天,李素芝带领医疗队来到他家巡诊,检查结果令他吃惊:吉确的3个女儿都患有先天性心脏病!

  听说要接他们去医院做手术,吉确和他的3个女儿都躲得远远的。

  李素芝有些急了:“再拖下去,会丢性命的!”回到医院,李素芝又安排两名医生专程到那曲做工作,最终吉确只把他最小的女儿德吉央宗带到医院。

  手术签字时,李素芝看出了吉确的心思,对他说:“手术费、医疗费、生活费给你全免。”手术做得非常成功。几天后,女儿就能下床走路了。吉确简直不敢相信,在他生活的这片土地上,竟然有这等奇事:开刀能治病,还不收钱!接着,他带上大女儿、二女儿主动找到李素芝,把自己的希望全部托付给了“金珠玛米”。

  为了让成百上千的达珍老阿妈、吉确得到及时治疗,28年来,李素芝外出巡诊的路程达10多万公里。在李素芝家的柜子里,珍藏着藏胞赠送的100面锦旗和1000条洁白的哈达。在他眼里,这是一生最珍贵的财富。

  李素芝也许不知道,78岁的色拉寺住持江白,几年来,每天不忘双手合十,为自己许下的3个弘愿虔诚祈祷……

  1998年以前,身板硬朗的江白一直不相信现代医学,偶尔小病小痛就诵经“消业”。这年5月,他病倒了。来寺院巡诊的李素芝,把病重的江白推进了总医院的手术室。

  康复后,江白逢人便说:“解放军是心诚的,相信科学错不了……”他恨自己悟得太晚,想想解放军对自己的恩情,江白对众僧说:“我们帮不上什么忙,就许3个愿吧:一愿共产党为国为民万世留芳,二愿伟大祖国繁荣昌盛,三愿藏汉民族团结坚如磐石。”

  在拉萨娘热乡,藏胞到总医院看病,每次都会拿着李素芝亲笔签发的免费医疗证。但作为李素芝的“忘年交”,21岁的旦增是个例外,他经常自己掏钱。他说,他的钱是李素芝为他“挣”的,看病花钱是一种报答。

  旦增是个孤儿,8年前,李素芝救了他一命,为他申请减免了一万元医疗费。李素芝还自掏腰包送他学驾驶,帮他买拖拉机。很快,旦增成了村里脱贫致富的带头人。现在,他成立了一支工程包工队,像李素芝当年帮助他一样,他带领左邻右舍走出高原闯世界。

  据统计,当院长8年来,李素芝为资助穷困藏胞捐款4万多元,带领其他院领导帮扶25个特困户脱贫致富,解决了30多个贫困群众的就业问题。

  藏族同胞忘不了:多年来,李素芝让总医院义务承担了西藏区内医科院校的临床教学和实习指导任务,为牧区免费培训530余名民族医疗骨干;他亲自签发的7500多个免费医疗证,使看不起病的藏胞就医有了保障;在灾区那曲,他奔走80多个日日夜夜,抢救伤病员上千人……

  2004年1月16日,影像诊断及介入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高科技设备———数字减影机,在总医院安装调试成功。当天,李素芝组织首批心脏血管造影术前讨论。他说:“首批5例手术由我来做。再过几天就是春节,一定要在春节前把5例手术完成,让患病的乡亲过个放心年。”1月17日上午10时,李素芝穿上铅衣,在射线中工作了120分钟,才完成了第一例手术。接着,又实施第二例、第三例……一天连续5台手术,放射性反应倍增,李素芝的白血球急剧下降,全身无力,恶心呕吐……

  上千次实验上千次失败,在攀登高原医学科技高峰的征途上,李素芝百折不挠:服务边疆军民,不仅要有一颗赤子之心,还要尽快提高科技素质和医疗水平,力求有妙手回春之术

  当年,一份《高原先天



  • 对不起,只有注册用户才能发表评论!请登录
  • 推优公示
    2004年感动中国的优秀共产党人(九)模范人民调解员 曹…
    2004年感动中国的优秀共产党人(八)“飞行校长”李建…
    2004年感动中国的优秀共产党人(七)生命路标 张全林
    2004年感动中国的优秀共产党人(六)自强模范 王树明
    2004年感动中国的优秀共产党人(五)一心为民好干部 周…
    2004年感动中国的优秀共产党人(四)知识分子的楷模 马…
    2004年感动中国的优秀共产党人(三)鞠躬尽瘁好书记 牛…
    2004年感动中国的优秀共产党人(二)人民的好卫士 任长…
    2004年感动中国的优秀共产党人(一)当代工人杰出代表…
    新闻日历 
    ------1
    2345678
    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
    23242526272829
    30------

    沪教Z2-20100035号
    沪ICP备11030667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3786号
    执行时间:108.89 毫秒 | 查询数据库:14 次   
     

    招生信息



    专题网站



    信息公开



    新闻直播



    视频资源



    小剧场直播



    101直播



    电子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