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松江一中.net > 学生天地 > 名师答疑 >> 正文 |
关于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考核评估方法的思考
|
更新时间:2001/9/11 作者: 阅读:3566次 |
|
关于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考核评估方法的思考
朱培湘,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局教研室
考试,作为教育评价的方法之一,它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一方面以确定学生的学业合格与否,甄别等第级别为目的,另一方面又在教学、评价、调查的循环往复中发挥着有效的反馈作用。现就此问题作些分析和思考。
一、考试方法改革的进展及效果
上海自1994年起全面实行思想政治课考试方法改革,以开闭卷相结合的方法代替了全闭卷的考试方法,跨出了考试改革的第一步,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效果。考试方法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很明确的,应该有利于促进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负担。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将开闭卷相结合考试与全闭卷考试相对照,后者显然已不适应,而采用开闭卷相结合的考核方法,即对一些必要的基础理论仍实行闭卷(30分钟完成,占40%),而对大部分知识侧重于运用能力的考核实行开卷(60分钟完成,占60%)。这种新型的考试方法最大的一点就是有利于提高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好地体现了思想政治课运用分析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为了适应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上海自1992年起,先在23所课程教材改革试点学校进行开闭卷相结合考试方法的改革,首次打破了几十年来沿用考核学生知识积累的单一的全闭卷考试方法,在取得局部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再进行面上的推开实验工作。三年的实践证明,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的会考中采用开闭卷相结合的考试已被广大师生所接受,从连续几年进行的追踪调查情况来看,大多数师生认为这一改革使学生从死记硬背的桎梏中脱出来,符合中学思想政治课考法改革的方向。
1994年春高中思想政治课毕业会考第一次实行开闭卷相结合的考试方法后,据对156位高中政治教师的问卷调查,对这一考试方法表示支持的有127人,占82%。另对当时参与这一考试后已升入大学的60 位学生的追踪问卷调查,持支持态度有38人,占63%;1995年秋,在第二次采用这一方法后,据对某区98名高中政治教师的调查,所持态度如下:(1)持支持态度的90人、占68.7%;(2)持无所谓态度的37人、占28.2%;(3)持反对态度的4人,占3.1%。
1997年5月曾对本市2257名高中学生开展问卷调查, 在“考试形式的倾向性意见”一项选择中, 赞成采用开闭卷相结合的考试方法的有1067人,占47%,在对312 名高中教师的问卷调查中主张采用开闭卷相结合考试方法的有208人,占66.03%。
三年的改革实践,使我们清楚地看到实行这一考试方法的确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它已得到广大师生的认可,他们认为这一改革符合上海市课程教材改革的目标,符合中学思想政治课改革的方向,其主要表现在:
1.有利于促进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一个核心问题就是要从应该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注重平时教学、注重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但原来的全闭卷考试,学生应付考试的法宝就是死记硬背,这种陈旧的考法难于与整个教学改革相配套,难以发挥正确的导向作用。实行开闭卷考试后,由于注重对学生理解运用能力的考核,不是死记硬背所能奏效的,这就给教师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提出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转变观念改进教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学中不能满足于讲清某章某节的基本知识,而是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融会贯通,培养学生理解、归纳的能力;不能满足书本知识的传授,而要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关心国内外大事,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适应开闭卷相结合考试方法的改革,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观点,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使考试方法与教材教法改革相配套形成良性循环。随着开闭卷相结合考试方法的完善,相对全闭卷来说它在促进思想政治课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改革中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将会越来越显示出来。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
思想政治课考试的命题,在全闭卷的考试中也在逐步注重能力的考核。但是,重知识轻能力、重记忆轻运用的现象难以根本改变。学生主要通过死记硬背应付考试,压抑了学生能力的发挥,挫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行开闭卷相结合的考试方法后,由于注重对考生能力考核,开卷的试题,大多在教材上找不到现成的答案,而要求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具备较强的审题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运用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同时由于减少了记忆内容,也为师生把主要精力放在能力培养上创造了有利条件,学生不是把复习的主要精力放在背几个基本概念上,而是更注重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上,促进学生平时要关心国内外大事,收集与教材内容有关的资料,更积极地投入到社会实践中去,这不仅提高了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更体现了对学生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的教学目标要求。
3.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
高中思想政治课毕业会考内容较多、大小知识点一般在100条以上,再加上时政近百条目,全闭卷考试要求学生记忆,不少学生不求甚解,实行开闭卷相结合考试方法后,闭卷中所要求学生记忆的内容大大减少,闭卷条目基本上是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理论,主要是一些定义、概念或原理,而那些带有阐述性和知识性较强的则放在开卷中。这样,学生就不必花很多时间去死记硬背,减轻学生过重负担是显而易见的。况且,开卷考可以带书、带复习提要,进考场从心理角度讲,或多或少可缓解学生考试时紧张的心理状况,减轻学生过重的心理负担。
总之,三年的实践证明,高中思想政治课实行开闭卷相结合的考试方法改革后,方向是正确的,成效是显著的。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这也是不可忽略的,因为这会影响改革的进程,影响考法改革的深化。
二、考试方法改革后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存在的问题
(1)片面理解开卷考
实行开闭卷相结合的考试方法后,部分教师和学生片面理解开卷可以看书抄书,因而放松了教和学,有的教师甚至把开卷内容作为闭卷内容让学生背;有的教师把运用分析题做标准答案让学生去背。而有的学生认为开卷就是抄书,故平时不认真复习,考试时不求答案正确与否,只求抄得越多越好。这样的教和学都曲解了考试方法改革的目的和指导思想,这不是以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目标,而是陷入了应试的怪圈中不能自拔。
(2)考试内容仍基本局限在认知领域
中学思想政治课不同于其他学科,有其特殊性,这是由思想政治课的教育目标和基本任务的特殊性所决定的。
思想政治课的教育目标,要求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三者的统一,因此,思想政治课既要对学生进行比较集中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的教学,又要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载体,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教育,因此,思想政治课的成绩评定,同其他学科必须有所区别。它既有智育的评定要求,更要有德育的评定要求。思想政治课是体现着理论教学要求的思想品德教育,这就要求运用智育与德育相统一,知情行相统一的价值观来判断评定学生通过学习所达到的教育目标的程度。
但是,相当长时期以来,由于受升学指挥棒的影响,人们判断和评定学生的思想政治课学习成绩,往往只是根据其书面考试成绩,虽然当前实行了开闭卷相结合的考试方法,但考核主要局限在学生的认知领域,有的学生尽管在试卷上答题头头是道,可是在实际表现中却往往言行不一致,大大削弱了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这表现在思想政治课的考试上,考试内容偏重于认知领域,答案评分采用踩点得分法,忽视了情感领域和行为领域,无法体现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德育学科,它所具有的独特的思想素质教育的要求。
2.原因分析
首先,在人们的观念中,评价一个学校的优劣主要还是看升学率,虽然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教育行政部门淡化了这个观念,但社会上还未完全摆脱这种长期以来已成定势的评价标准。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进入升学率高,教学质量好的重点中学就读,对学校来说高考升学率可能是50%或60%,但对家长来说就是100%的期望值。其次,从对教师个体评价来说,有的学校领导把评职称、评先进、期末工作考核都与会考高考成绩挂勾,在年级里给每个班级排名次,这给教师造成很大思想负担和精神压力,教师在自尊心的驱动下,也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走上了一条一味追求分数和升学率的道路,正是由于评价一个学校一个教师的优劣主要还是在升学率上打转,因此无论是校长还是教师都不敢怠慢和放松,况且在几十年的教学过程中,应试教育已被领导、教师、学生甚至家长接受,而且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措施,教师操作起来得心应手,而实施素质教育、能力培养目前还处在不断研究探索之中,要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现素质教育目标要求的考核制度,需要一定的时间,而考试却是年年要进行。因此,袭用老方法,套用老经验就成了教师的首选方案。
三、对深化考试改革的几点思考
开闭卷相结合的考试方法优越于全闭卷考试,然而它所暴露出来的不足之处又引发了我们的思考。中学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德育学科,有着它独特的思想教育素质教育的要求,如何全面考核评价学生,真正体现一个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水平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的科学文化素质水平,已成为一个新的课题摆在我们面前,对此应有一条新的思路和一种新的探索,即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知识方面的考核评价、更要对学生进行思想素质、能力素质的考核评价,目前尚未建立一套完整的系统的评价目标体系,为了深化改革,推进研究和探索,谈几点思考。
1.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
评价离开了教育目标就不能成立,这就意味着评价方法不是固定不变的,意味着具体的分析教育目标并追求实现这种目标的过程,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