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松江一中
閻€劍鍩涢崥宥忕窗
鐎靛棛鐖滈敍锟�
妤犲矁鐦夐惍渚婄窗

校园霸凌举报信箱
网上选课 问卷
信息公开
发表文章
百度搜索
管理平台
联系我们交通指南友情链接
学校地址:上海市松江区松汇中路601号
学校邮编:201600
联系电话:(021)57822996
电子邮箱:sjyz@sjedu.cn
学校网址:www.sjyz.sjedu.cn
* 校长信箱* 支部信箱
关于本站网站地图版权申明更新缓存
 


折叠
左侧用户区
教学动态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打印此文
 松江一中.net > 教学探索 > 教学动态 >> 正文
品苦方知甘味
更新时间:2001/5/9  作者: 站长  阅读:3588次  
品苦方知甘味 于洪淼 俗话说,苦尽甘来。高考也正是苦中蕴含了甜的东西。记得7月4号那天我的同学说的一句话:“一辈子里不会再有比高考更让人紧张的事了。”不是所有的同学都是最好的,但希望每个人都能在高考中显出最高水平。 现在,我想把我迎接高考的一些经验与大家分享。 先谈一下中国源远流长的语文吧。总的来说,我答语文选择题,是非常相信自己的第一感觉的,语文很大程度依赖于语感,或许会有一些这样的经历,你一看题,第一感觉是选择A,但再仔细琢磨,却发现B、C、D不同程度上也可以,那联系语境来说,可能A才是最恰当的一个。当然这并不包括看错题目疏忽大意之过。而现代文阅读则需细细品味,甚至如牛一样反刍,字词放在句中看,句子依靠段落看,段落则离不开整篇文章了。这几年作文多写议论文,我的应付方法是先提炼出两三个或更多的中心论点,择优、颖者,然后以它为中心辐射状的四散寻找分论点,多问些为什么?怎么样?所以我的作文结构大多是总分式扣并列式的。对中心思想的提炼,有绝招如下:可以从不同的人物上发表评论,可以选择人物的话中比较深刻的一句评论,还可以从某件事一分为二的评论,从反面立意等。作文还有一招:即多阅读一些范文。模仿是个有效的方法。至于对开头的一二题,我称呼它为“下笔威”,内容可真不少,往往考前准备了一大套,却还会碰上稀里糊涂的字、词、音,真让我觉得得不偿失,所以后来我就不是特别重视。 我认为数学是一门特美而惊人的学科,它的平衡性、迂回性,吸引了我三年后的注目。每碰上一道难题,会引起我莫大的兴趣,好象有一种剥下层层伪装找出明珠的胜利感,这是平时做题的悠闲,而在紧张的考试中,我的这些方法也许对诸位有些帮助。第一,对一道字很多的题不必害怕,字越多,则条件越多,即解题越易。这种题只需从中找出些列式条件。如果还差一两个时,就再读一遍题吧,会找出它的。第二,就是那类简短的题目了,这种题看着讨人喜欢,其实它是“面善心坚”的拦路虎,对付它一要敢去啃,二要能旁征博引,多想些解题的基本方法,去凑一下。第三,做完试卷后,要看一下有没有什么知识点没碰到啦,因为一般说来,有水平的老师必然会使高中三年的知识点都能在一张试卷中显显影子,计有解几、立几、三角函数、数列、二项式、归纳法数学应用题等。今年,那道应用题最后计算到(1 +1%)10时,我的脑中一片空白,不知如何解决,等到晚上盘算时,才发现原来整张试卷别处再未出现二项式的内容,天哪,它明明是个二项式的标准形式嘛,可是回天乏力了。 学习英语的经验是:集中搞突击可以迅速提高水平。如一次二个星期的专攻英语周期会令你获益匪浅。使用一本既有分门别类的单元,又有综合练习的参考书。在做单元练习之前先做一部分习题,再有针对性的对它复习,然后再做余下的习题。别忘了把一些心得记到笔记本上,要知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同时每天可做一两篇完形填空或阅读理解,这两个重头戏可会影响一次考试成绩呢。 历史、政治则有一句秘言:“死去活来,得意忘形”(即超越对知识的死记硬背,能灵活运用,得其真意而不硬记单个知识点)。要善于寻找线索,善于联想,由此及彼,以期达到一幅洋洋大观的有机知识体系。套用一句卖油翁的话:无他,但心熟耳。 我的优势科目是英语、数学,可以说是比较有利的吧。但是这两门科目也有一放松即显颜色的特点。在平时,平均起来我每天大约花半小时左右复习一门,而把大部分时间放在历史、政治上。这些科目我觉得是需要由量变才能引起质变的,没事就翻看历史,好比看故事。对了,如果能把一些课余看杂书看到的历史知识与书本结合,不仅书本知识更牢固,对考试中的分析理解题也大有好处。到了大型考试前十天左右,就把精力转移到英语、数学。但要注意,所谓的优劣势并非一成不变的,既不能恃优而散漫,也不能对较差的科目丧失信心。一天之中不可能各科兼顾,但我觉得以三天为一周期,必须对各科或多或少浏览一下,看上一两个知识点,做一个现代文阅读,总之保持对它的熟悉感。 与此同时,不免要碰上公私矛盾的解决问题,不管对谁而言,官方那如海的习题都令人头痛。我觉得如果这一天做了官 方的历史试题,那历史就少看一些或挪一下时间,或将一些较容易的试题就不做了。历史、政治的大问题就写些提纲大略吧,时间就是分数嘛,估谅老师是会理解的。但是,我的意思并非针对一切的习题,尤其一些有代表性的典型题目,不仅不能如此,还得多加琢磨,勤加总结,把浩瀚题海中的精华取为己有。比如,历史那令人脑涨的问答题,它的最低阶段是“总结”、“概述”一类,则只是罗列史实;再者,理解某一史实,也许这一公式派得上用场,即背景十人物的社会地位+性质+意义。如果是某一历史人物评价另一史实时,注意要从这一历史人物代表的阶级加上一句评述,也许可为你多挣一分,最后再加上自己从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而做出的正确评价,就显得完整了。答题过程中要注意变换角度,某一知识点也许一百字就足够的了,节约时间为要,切记! 谁都知道“黑色七月”一说,那在这片黑云笼罩下的高三的滋味也就可想而知了。有一种由内心逐渐泛滥的厌倦,是可怖的高考,它仿佛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隔离了轻松欢乐。但,高考已在那儿了,十年八年的还不会撤销,那么,就让我们去适应它吧。借用一句话说:“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为了奋斗的目标,我们必须不怕苦累,但同时必须会自我调节。不怕苦累,自我调节,简简单单的八个字,却是我对高三的深刻总结。 是人,谁都会觉得苦,感到累,高三的沉重压力,窒人气息,如海习题,短兵相接,多苦多累啊!怕它吗?不,绝对不能。磨砺自己超越它。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我的话不相信,古代圣贤的话总该信了吧!作一个不怎么恰当的比较,你的苦有红军万里长征苦吗?如若不信,请读一读魏巍的《地球的红飘带》吧!我知道,语文的浩淼无际,数学的千变万化,英语的捉摸不透,历史的欲罢不能,政治的模棱两可,使人打心眼里累。可是,你就这么想吧,把所有的知识比作一块大饼,你加把劲啃掉一口,这饼就小一块。或者这么想,反正到高考还有这么多天,怕它,它也来,不如不怕;这么多天,不用功也是过,不如用功。不要让自己有后悔的机会。拿到题目时,不要愁眉苦脸,而要想到又有了一次测验自己的机会和发现自己不足的机会。对高考来说,重视一道错题比你作一百道习题也许更为重要。总而言之,苦的时候,你就笑一下,看会儿天,开阔胸襟,涤去苦意。 这就是自我调节。不会生活的人也不会学习。比如,每天早上赶往学校时,不经意间,发现枝头绽开了一抹新绿,这也许会给你带来一天的勃勃生机;课间也别老是呆在座位上,出去走走吧,清醒清醒大脑;午间美美地打个盹;体育活动课上,就尽情挥洒自己的汗水吧;晚上睡着前,可以自慰:啊,又过了一天,苦难的日子又少了一日。说到睡觉,我非常反对“睡前反思”,就是很多人提倡的睡着前在脑中放一遍今天所学的内容,我觉得它会引起神经衰弱。学的时候认真学,玩的时候痛快玩,既不影响高考,也不辜负青春。 接着,我想谈一些心理上的事。我觉得,高三尤其要能大心眼,千万别把谁惹了你一下尽放在心里。可能你嫌热要开吊扇,他则嫌闹;可能你爱静诵,而他爱大声朗读;或别人无心顶撞了你一下……人与人之间必然会存在摩擦,但与其斤斤计较,不如各退一步,以求心平气和。 常常有同学会自怨自艾,认为自己不聪明,水平不高。要知道,你能来到人世,就已经打败了数千名对手了。记住:相信自己!



  • 对不起,只有注册用户才能发表评论!请登录
  • 第一位担任英国大学校长的中国学者杨福家对比中外教育…
    托利教授:美国是昨天,英国是前天,中国才是今天
    陈省身再登本科讲台
    牛津校长:中国入世高校也必须做出相应改革
    讲述两段重要人生学习经历-杨振宁“回首”成功路
    钱伟长:高等教育要培养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托利教授:美国是昨天,英国是前天,中国才是今天
    重智轻德,要不得!
    校长今天想什么?
    走出实践教育“课程化”新路
    新闻日历 
    ------1
    2345678
    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
    23242526272829
    30------

    沪教Z2-20100035号
    沪ICP备11030667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3786号
    执行时间:99.61 毫秒 | 查询数据库:14 次   
     

    招生信息



    专题网站



    信息公开



    新闻直播



    视频资源



    小剧场直播



    101直播



    电子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