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松江一中
闁烩偓鍔嶉崺娑㈠触瀹ュ繒绐�
閻庨潧妫涢悥婊堟晬閿燂拷
濡ょ姴鐭侀惁澶愭儘娓氬﹦绐�

校园霸凌举报信箱
网上选课 问卷
信息公开
发表文章
百度搜索
管理平台
联系我们交通指南友情链接
学校地址:上海市松江区松汇中路601号
学校邮编:201600
联系电话:(021)57822996
电子邮箱:sjyz@sjedu.cn
学校网址:www.sjyz.sjedu.cn
* 校长信箱* 支部信箱
关于本站网站地图版权申明更新缓存
 


折叠
左侧用户区
教学动态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打印此文
 松江一中.net > 教学探索 > 教学动态 >> 正文
高考后的思索
更新时间:2001/5/9  作者: 站长  阅读:2476次  
高考后的思索 陈小丽 1996年高考中,我以全省文史类第二名的成绩考入北大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系。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主要是由于我在勤奋复习功课的同时,采用了一些得力的措施,借此机会和大家谈一谈,供同学们参考。 首先,我想谈谈在复习阶段的一点心得: 一、提高单位时间的利用率,切忌空耗时间不作功。现在很多同学为了考上大学,真是作到了惜时如金:早上五点钟左右就开始学习,晚上加班加点开夜车,课堂学,课间学,吃饭时间还在学……这种精神着实令人钦佩不已,但不值得提倡。因为,人是活生生的人,不是工厂里的机器。人脑需要充分的休息,而不能超负荷运转。如果没有足够的睡眠时间,无疑会导致大脑疲乏,不容易集中精力接受或反馈信息。在高考复习阶段,各种知识点、各种新的讯息每天都空前频繁地刺激着我们的大脑神经,如果大脑疲乏就会使我们反应迟钝,使记忆、反馈速度下降,实际上是时间用的不少,成效却不显著,因而我们不能盲目追求复习时间的绝对值,而应着力提高时间的利用率,即在精力充沛的情况下学习,这样我们的每一分钟都会有新的收获,真是事半功倍,诸君可试为之? 二、不耻下问,“有疑而不问,非真能好学者也。”平时里很多同学总是缄口不问,究其原因,或是羞于问,怕“贻笑于大方之家”;或是不屑于问,认为一点小问题算不了什么;或是文“疑”饰“难”,用渊博的外套将自己包装起来。但是,无论何种原因,在高考复习阶段,我们都必须勤于问,敢于问。任何一点知识模糊都会影响到整个知识体系的架构,都可能影响到考场的发挥。高考是一次综合全面的测试,课本中的任何知识点都可能涉及到。任何试图侥幸回避知识点的想法都无异于守株待兔。因此,我们决不能有“这个问题不会考吧”这样的想法。所以必须在学中质疑,在问中求得真知。当然,这种“问”又建立在“思”的基础上,三思而后问,思之不得即问,决不能死钻牛角尖。 三、立足于“本”,博览群刊。近几年来,随着高考题型的变化,很多同学抱怨“根本没学过这种题型”。其实,深究起来,高考中的每一道题都源于课本,考的都是书上的知识点,题型的变化也不过是换汤不换药。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必须使自己立足于课本,而且高出课本,具有灵活应变的能力,这也是高考测试的目的之一。特别是在高考复习阶段,更不能忽视课本,应把课本放在首位,力求把其中的知识能搞清、搞透。我在高考前就紧抓课本不放,别人都在热衷于做名校的模拟题,而我却是把书本前后过了多次,然后作一些辅助性的试题。当然,在立足于“本”的基础上还应多看一些报刊、杂志,从好的刊物里可以吸收一些关于语文、历史、政治的最新观点,语、数、外学习等刊物又可以开阔我们的眼界,熟悉各类题型。 四、题海战术。在众多舆论大肆批判这一战术时,校领导却向我们阐释了它的要义:题海战术的关键是跳出题海。如果跳入海中无法跳出,最终会被茫茫题海淹死。掌握这一要求后,我在复习课本的同时练习了大量的题目,但又不是为做题而做题。我在做题的同时不断总结规律,摸索各种题型的一般作法。熟练掌握后又针对具体题目寻求更为便捷的解法。一段时间下来,我作题速度及准确率大为提高。1996年高考中,其他同学都反映时间挺紧,但我对各科都感轻松,一般都检查了一到两遍,特别是数学,我答完题后又重新验算了一遍,这些都归功于正确地掌握题海战术。 以考带练,以练带考。寒假过后刚刚开学,我校领导就开始推行这一方针。我们可以说是两周一大考,一周几小考。各科都频繁地安排各种考试、练习,要求我们每个人都以对待高考的态度来对待这些大大小小的测试,并且在练后又要不断地总结错误原因。几个月下来,我们都可谓是久经沙场的老将,许多自己疏忽的知识点通过练习得以巩固,许多易忘的知识在练习中着实记住了。同时,这种练习和考试结合的方法还大大加快了复习的进程,提高了所学知识反复的频率,也为我们加强心理素质的练习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 \pnb0接下来我想谈谈关于各科复习的问题,包括“团体战术”及各科的一些复习方法。 一、团体战术。我在高考中之所以能取得较好的成绩,主要是我采用了“团体战术”。这一战术的理论基础是“木桶原理”也就是说一只由许多木片钉成的木桶用来盛水,而各木片长短不一。木桶的盛水量并不取决于长木片,而是由短木片决定。我们的学习也像是用这样的木桶来盛水。我们的总成绩并不取决于优势科目,而是看自己弱科与他人的相比是否占优势。要想在高考这样空前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就必须及时弥补自己的弱科,在各科都较强的情况下发展自己的优势科,这样各门功课就形成一个团体,合力出击。有些同学深知自己的弱科会在高考中拖后腿,但他们却采取了回避挑战的态度,全力发展优势科,试图以此在考试中占据优势地位,结果往往是优势科没有提高多少分,弱科却“损失惨重”。这也从反面说明了采取“团体战术”的重要性。从我个人而言,数学、英语、语文算是优势科,历史、政治成绩平平,它们无疑是我的弱科。在校领导“团体战术”思想的启发下,我在复习阶段每天都花大量的时间看历史、政治,同时对其他三科也毫不放松。这样,在高考中虽然我没有一科成绩能挤入全省前三名,但由于各科都占优势,所以总分列于全省第二。 二、关于各科的一点复习经验及方法,这里也包括一些应试的技巧。 学文科的同学一般数学是较头疼的科目,而我对数学却情有独钟,这主要是由于自己采用了一些得力的技巧、方法。“题海战术”应用在数学复习中效果尤为明显。高三分科后,文科班许多同学都担心自己的立体几何。数学老师在给我们总结了有关公式、定理后,让我们做大量的典型题,并总结了各种题型的一般解法。一个月过后,我们对立体几何题已经能游刃有余了。同时在复习过程中还应建立起大量的数学模型,力求看到一道题就立刻判断出它属于何种模式,然后采取这类题的一般解法即可。特别是在高考场上,采用这种通过一般模式的一般解法来解决试题,往往会节约大量的时间。平时还应把一些普遍意义的命题记下来,有利于客观题的解答。 英语的复习没有什么技巧可言,要点是多读、多背、多练、多总结。每天都要背一定量的单词,每天都要朗读已学过的课文。同时要多找一些测试题来做,并总结出各种语法现象。在高考复习阶段,还应每日都坚持写一些应试类型的短文,必要时可以背一些典型的应试文,从而使我们在高考场上做应试文时心里有谱,临阵不慌。 很多同学都认为语文考试题“游离”于课本,于是干脆不复习,等到高考时再跟着感觉走,结果失分不少。其实,语文试题所测试的仍是课本上的知识点。我们在复习时,最好能把高中以来的课本都细细过一遍。要把课下注释的词、成语、典故等记得滚瓜烂熟,许多精典段落要背下来。同时多做一些高考类型的题,总结解题方法。语文试题中作文算是重头戏。在复习过程中要采取一些固定的模式。像议论文,我们一般采取“五股文”的形式,即概括材料、提出论点、分析论证、事例论证、深化论点。采用模式作文并不同于过去那种束缚人思路的八股,而恰恰是为更清晰地反映出我们的思路。 政治、历史一直被认为是死记硬背的科目。随着试题形式的变化,使许多持有这种观点的同学在考场上手忙脚乱,倒背如流的知识在新颖灵活的试题面前不知所归。政治、历史日益成为文科生的难题,尤其客观题失分严重。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不能靠“背”来掌握知识,要靠理解基础上的记忆。我们要练大量的选择题,反复研究自己出错的原因,学会寻找题目里面隐伏的玄机,学会灵活运用筛选法、反证法等逻辑方法来解决一些客观题目。对文科生来讲,要想在这两科上拿高分光作好客观题还不够,还要有一定的理论修养。我们应看一些重大会议的决议。经典性论述应背会,尤其对历史而言,应当背一些典型题目,这样不仅使主观题解答有模式可循,而且一些经典性理论的运用会使论述增色不少。 在答完题后,还要再仔细检查一下答案,特别是政治,历史两科的客观题更应仔细斟酌,我们这两科的优势往往是由于客观题失分少而形成的,一旦客观题失分过多,连及格都是有心而无力了。而且在检查语文、政治、历史题时如果有些答案模棱两可,除非有十足的把握,一般不要轻易改动。我今年高考就由于语文改错几道题而失分,至今仍遗憾不已。 下面我想就心理素质的训练谈谈个人的一点儿建议: 高考不仅是知识水平高低的较量,而且是一场心理素质的测试。我们当中不少同学知识掌握得很扎实、作题技巧也不错,但一到大考试就名落孙山;还有一些同学答完题后,踌躇满志,早早交卷,结果成绩很不理想。这就存在着一个如何提高心理素质的问题。 “题海战术”的运用中,我们要以对待高考的心态来进行练习。我们学校从进入复习阶段就采用“以考带练,以练带考”的战略。我们两周一大考,一周多小考,各类考试不断。起初我们还有些紧张,几个月下来后,个个都成了久经考场的老将,能够以对待高考的严肃心态来对待平时的大小练习。在高考时,我们如同平时练习一样,没什么紧张的感觉,自然没有发挥失常的现象。 如果在大大小小的考试中遇到棘手的问题,不妨安慰一下自己:“我不会,他们也肯定不会,如果我作出来就是我的胜利。”镇静一下自己烦躁的情绪,重新分析这道题,联系所学的知识点,能写多少就写多少,不要轻易留下空白。 如果考试时觉得非常紧张,可以适当采取一些措施来调整自己的情绪。例如,考试前几分钟可以放松一下自己。先进行一次深呼吸,但速度不宜过快,然后慢慢地呼气,反复三到四次即可达到放松的目的。 另外考前要把各种准备工作作好,防止到考场上因找不到钢笔等物而手忙脚乱;同时考试结束后不要对答案,以免干扰下一门的应试心理。考试前几天不要再做什么难题,要再把书本翻阅一下,作到胸有成竹。 总之,我们要通过各种训练使自己在面对高考时,能保持一颗平常心。 在考前的次数众多的模拟考试中,我们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如果遇到挫折,我们将如何对待呢



  • 对不起,只有注册用户才能发表评论!请登录
  • 第一位担任英国大学校长的中国学者杨福家对比中外教育…
    托利教授:美国是昨天,英国是前天,中国才是今天
    陈省身再登本科讲台
    牛津校长:中国入世高校也必须做出相应改革
    讲述两段重要人生学习经历-杨振宁“回首”成功路
    钱伟长:高等教育要培养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托利教授:美国是昨天,英国是前天,中国才是今天
    重智轻德,要不得!
    校长今天想什么?
    走出实践教育“课程化”新路
    新闻日历 
    ------1
    2345678
    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
    23242526272829
    30------

    沪教Z2-20100035号
    沪ICP备11030667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3786号
    执行时间:112.00 毫秒 | 查询数据库:14 次   
     

    招生信息



    专题网站



    信息公开



    新闻直播



    视频资源



    小剧场直播



    101直播



    电子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