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的化学夏令营中,很荣幸体验了如此丰富多彩的活动,初次在实验室尝试,如同进行了一场大考验,复习回顾基本操作+学习新的操作方法,稍不留神就可能导致实验误差。尽管实验步骤已写的很明确,但实际操作起来仍然存在多多少少的问题,不过在老师的帮助以及全队成员的努力下,成功的做完了所有实验。总而言之,在本次化学活动体验中,我获得了快乐+体验+成长,让我体会到纳米级别的小分子竟然能有如此巨大的魅力。世间万物皆因纳米而成。 (韩欣涛)
短短的一日纳米科普夏令营结束了,这是我第一次走进大学实验室,接触在学校中从未见过的仪器和设备,学习磁性纳米粒子的相关知识。实验室没有空调,这一天虽然又热又累,但也非常的充实且有趣。志愿者们也都非常的耐心,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让我们了解实验的步骤和原理,带领我们制备磁性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合成苯甲酸铕以及探究它的性质。此次的活动开拓了我们的视野,给日常的学习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曹相)
今日的纳米化学夏历营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应该就是上午对于纳米级别的四氧化三铁的制备,称量,溶解,利用磁子搅拌,控温等等步骤,包括实验因为步骤错误产生的无法正常沉淀的问题的分析(还有尝试抢救试剂哈哈哈),以及带领我们的老师对于实验室中种种器材与其作用的介绍——上了锁的,要是炸了能送一栋楼的人去修仙的危险试剂的保险柜;一看就不是用来吹头发的吹风机(实际是用来烘干仪器的);导师用的超大号过滤仪器,虽然大约6个小时挤在小小的没有空调的实验室的确很热,但是等实验产物真正出现之后,成就感也是满满的了。(黄文祯)
感谢学校给我们这样一次机会来到上师大进行化学研究。今天的一天很充实,从早上七点二十到校开始,我们便开始了征程。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路程,我们成群结队走进了上师大的校园,校园很美丽环境很整洁,来到实验室后研究生志愿者们很亲和,他们非常热情地与我们攀谈,了解我们当下的校园生活。一天的时间做的实验不多,但我们从中学到的东西却远比我们所想的多得多。从实验的准备,实验的操作和最后的收尾,无一不能锻炼我们的专注力和耐心,虽然两个实验中我们都遇到了一些困难甚至也有做错的地方,但志愿者叔叔积极引导我们,将我们重新引回正轨,这也锻炼了我们克服挫折的能力。还有一个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午休后教授的讲座,虽然时间不长,但给我们科普了当下先进的医疗技术——磁性纳米粒子。教授从粒子的研究到粒子的分析给我们逐一进行讲解,这令我们被我国当今的技术研究领域深深震撼。(金乐心)
在今天的化学实践活动中,我们与一位生活中“常见”的朋友见面了,它便是磁石。早在战国时期,《吕氏春秋》便有它的身影:“慈石召铁,或引之也。”而我们今天所制取的磁石,还有一个特点:细,在现代科技的帮助下,我们小组得以制取了纳米级别的磁石粉末。尽管实验过程可谓艰辛,但当成果出来的那一刻,一切都是值得的。此外,我们还对配合物进行了探究,在老师的细心教导下,我们明白了配合物的基本性质与定义,制备了苯甲酸铕并对其进行了荧光性质的表征。本次化学实践活动充实而富有教育意义,让我收获良多,可谓是一次现象级的教育活动。(杨司俊)
今天,我校联合上师大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化学学习,我们在上师大进行为期一天的化学纳米材料课程学习。
早上到达上师大后,同学们在多功能教室中进行了划分实验小组,并跟随着研究生志愿者进行小组实验。我们小组在第一项实验过程中,在配备溶液时,拿错了溶质,并且错误地将实验进行下去。直到第三步才回过头来发现错误。而后,研究生学长带着我们重新又速成了一遍实验,跳过了许多步骤,但最终的成品依旧不亚于别的小组。中午我们在上师大进行用餐休息,在这之后,学习了新兴纳米材料的性质和配合物的性质,并在下午进行了配合物的配置,实验过程中,小组成员认真参与实验,使得这次实验并未出任何差错,速度也是数一数二。总而言之,在本次化学夏令营活动中,我们学习了纳米新材料的性质和配合物的配置,为后面的学习铺路。(张俊超)
这次去上海师范大学之日虽短,但留给我的感受却是令人回味无穷,受益匪浅。其让我印象深刻之点有二:其一,本次行程填补了我对于想象的大学与实际大学之间的空隙,简言之,就是能更加深刻地了解大学的真实情况,包括大学的环境与氛围,实验室的条件,并使自己的人生目标进行重新规划;其二,这趟大学之旅的实验部分,也让我懂得了凡事成功总是来之不易的,克服的困难也是数不甚数,不论是实验室的环境亦或者是实验的方法。踏进校园的那一刻,一切外界的杂音仿佛都被两旁的梧桐所过滤,留给人们的,只有一片静谧。我们穿梭于树荫时间,沿着道路来到了我们的目的地——化学实验楼。在经过简短的介绍后,我们便跟随着自己的导师前往实验教室,在实验过程当中可谓是经历了一波三折,其中就包括把药品弄错导致我们又在导师的帮助下体验了一波极速版实验过程(最后结果还是喜人的,得到了纳米级四氧化三铁),还有称量后想让固体溶解,结果玩脱了,洒出来等等,面对着导师无奈与辛酸混杂着的复杂表情,我们不由得感到深深无力。再者就是实验的环境,这虽不必多说,体验过便知道,稀缺的实验设备,拥挤嘈杂的过道,闷热的环境(有时不开风扇是为了防止吹散药品),漫长的等待时间。离校后,走的路上,陆老师曾对我说,这就是大学实验室的环境,有时一个实验要等半天,诚然这是事实,但我想,人们总不可能白白让自己找罪受,或者,这只是在旁人看来白白受罪,同学之所以参加这趟旅程,不为别的,也许只为对于化学实验的喜爱,当我们看到经过“千辛万苦”而得到的实验结果,并“满载而归”时,就会觉得,不虚此行。(周宇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