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语文教研组围绕着“个性化教育的学科经验与探索”这一核心主题开展了教研组集体研讨。语文组的老师们各抒己见,群策群力,热烈地讨论了如何基于松江一中学生具体情况展开个性化教育,回顾语文教研组在以往的教学经验中所采取的若干体现个性化教育特点的具体举措,如面批面授、诗歌创作比赛、文言小才子选拔、课本剧、辩论赛等等形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提供学生展示自我语文素养的舞台。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讨了语文组在推进个性化教育中存在的困难以及还需要继续完善的方向:王静老师认为在推行个性化教育的过程中可能会遭遇学科局限性,要试着从学生兴趣角度入手,基于兴趣,提供个性化教育支架。秦凤老师则提出我们现在还存在着一些需要思考的问题,如“如何推广个性化教育的覆盖面”;“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如何提升自我的教育观念”等等。会场讨论氛围浓厚。
最后,通过集体学习《老喻对话<未来学校>导演徐立:凉水井中学的教育改革之路,给我们哪些启示?》一文,借导演徐立先生的话指出教育工作存在的一些弊病:“我们国家‘教书育人’的政策真的很好,然而我们看到的只有教书没有育人;我们说一切都是为了孩子,然而我感受到的是一切都是为了孩子的成绩。”语文组教师再次达成了共识:要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人”,光是在学科教学方面是远远不够的。基本的学科教学保障了每个学生得到基本且均衡的教育,而个性化教育则能为学生提供一个更为辽阔的平台去施展拳脚,让其在某一方面走得更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