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下午,在“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为扎实推进“5-30-5互动有效课堂”建设,生物组张姝萌老师以“细胞呼吸”为主题,面向全区展示,课后进行了全体生物组的复盘研修。复盘研修过程由赵金萍老师主持,延安中学特级教师王石老师与本校张春燕副校长全程参与。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的精神,在“全面提升学生在校生活质量”的改革立意引领下,立足学校“三识”、“四自”教育实际,以实施新课程新教材、探索新方法新技术、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为重点,着力增强教育教学活动的整体性、系统化和实效性,不断提高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水平。奋力打赢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的“双新”实施示范校建设“攻坚战”和教育教学质量“保卫战”,努力对标成为老百姓口中家门口满意的高中。按松江区教育系统防疫办最新工作提示要求,本区内所有跨校活动停止,故本次展示活动改为线上云直播。
首先,张姝萌老师以葡萄酒的酿制视频为导入窗口,引起学生的兴趣与本节课主题。通过比较酿酒过程中的有氧、无氧的不同条件下BTB溶液变色的情况,逐步阐述细胞呼吸的条件、类别、过程和本质。在实验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复习实验设计的原则。课堂的最后5分钟,张老师结合生活中剧烈运动后肌肉酸痛、酿酒过程中首先通气、乳酸发酵等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总结不同类型细胞呼吸特点与区别。本堂课严格贯彻了“5-30-5”的设计思路,内容紧凑充实,学生专注投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复盘研修环节,赵金萍老师首先回顾了“5-30-5互动有效课堂”的推进历史与背景,在每一次研修过程中,无论是当事的张姝萌老师,还是与会的听课老师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收获。但每一次研修的结束并不是终点,而是一次次新的起点。
在点评环节中,生物组教师根据“5-30-5互动有效课堂”的不同阶段,分别进行了重点点评。李清梅、宫喜华老师认为:视频导入将微观的微生物发酵过程以宏观的形式展示出来,使之可视化,并且酵母菌酿酒视频和最后的思考问题相互呼应,使细胞呼吸贯穿其中;在由视频过渡到细胞呼吸过程中,张老师巧妙地引导学生从酵母菌的角度思考细胞呼吸的作用,过渡自然新颖。薛玮珏、杜秀锦老师指出:张姝萌老师教学过程中,语言流畅自然,发音准确清晰,基本功扎实;在回顾过程中,灵活借助已有板书,充分利用资源;设置问题导向明确,富有层次性;但本堂课节奏较快,可以适当放慢节奏,给予学生思考交流碰撞的时间。顾巧英、沙辉老师提出:总结过程中,重点明确,再次强调细胞呼吸不同类型中有氧、无氧的重要条件;通过思考问题,比较酵母菌不同呼吸方式产生能量的不同,及其对生命的意义,从而引导学生思考呼吸作用的本质;所选问题贴合实际生活,能够引起学生共鸣,并对其健康生活起到指导意义。另外,针对实验演示过程中,后排同学不易看清的情况,在场老师建议以“希沃投屏助手”投影的方式进行。

延安中学特级教师王石老师全程在线参与并点评。结合之前听课经历,王石老师认为:张姝萌本堂课相比以往更加严密、连贯;尽管语速较快,但语言饱含激情,且学生始终能够保持同步,语速较快反而能扩充课堂容量;本课从物质和能量两个方面分析比较细胞呼吸的过程与异同,重点明确;以视频、阅读、PPT、实验演示等丰富手段,充分锻炼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同时,王老师结合课程改革的趋势,指出:“新课标”更加重视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的核心素养达成,实验越来越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在细胞呼吸过程中,CO2浓度将以传感器测定,通入的空气首先将通过NaOH溶液吸收CO2;生命活动是世界上最复杂的运动,实验结果往往超出预期,这是十分正常的,要做到擅于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

最后,本校张春燕副校长评价认为:本节课以实验为主线,逐步展开细胞呼吸的主题,充分体现生物学实验科学的学科特点;课程教学严格体现“5-30-5”结构设置,视频的导入为教学提供新的支撑,选材合理,别具匠心。同时,张校长根据区展示课的特点建议,在PPT等画面上适当添加校徽等标志,体现学校特色和公开课特点。

随着“双月攻坚行动”不断推进,通过多次复盘研修,全体生物组老师对“5-30-5”课堂构建认识不断深刻,教学语言、教学方法等技巧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综合能力不断进步。 然而“双新”课改要求每一位老师不能仅仅满足过去的成就,我们必须牢牢学习把握新课标、新教材的要求,把每一天都当做新的起点,迎接新的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