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一中走过了100多年的风雨历程,虽名称历经嬗变,校址历经变迁,但一中精神一以贯之,一中文化也一脉相承。学校之所以能够一次次面对挑战,一次次迎难而上,不断进步,有两条基本法宝:一是信念坚定、自强不息、不屈不挠、不断超越的奋进精神;二是齐心协力、同舟共济、团结和谐、共襄共荣的和美文化。我们将其概括为:“和美奋进”——这是我校精神文化的核心内涵。
“和”,就是干群之间和顺互敬,教师之间和睦互助,学生之间和乐互学,师生之间和谐相长。“美”,就是物我皆美,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和”是美的基础,“美”是“和”的升华。
“和美”就是和美治校,和美明德,和美益智,和美健体;就是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协调发展。“奋进”就是科学奋进、智慧奋进、持续奋进、共同奋进。这既是我校的客观现实写照,也代表我们更高层次的美好愿景。而“奋进”是达成“和美”境界的精神动力。“和美”为“奋进”凝聚了力量,“奋进”又促进了“和美”的更进一步发展。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和美”的核心价值是“以人文本”。而学校的“两为”办学理念(为每一位学生成才打好基础,为每一位教师发展搭建平台)正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
学校“四自教育”(自育育德、自治治事、自学学问、自养养性)的目标指向是育德、治事、向学、养性,实施途径是自育、自治、自学、自养,合乎全面、和谐、可持续的育人要求,体现了“为每一位学生成才打好基础”的办学理念。可以说,“四自教育”既是学校优秀文化结出的硕果,同时又为深厚的学校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雕塑主体造形为一只巨掌托起一羽奋翼欲飞的海鸥。巨掌象征母校,放飞的海鸥象征走向社会的一中学生。海鸥展开的双翅形如英文字母v,寓意“胜利”;双翅跟上托的巨掌相连,又如汉语拼音字母y,代表着“一中”(y为汉语拼音“一”的打头字母)。雕塑主体采用不锈钢材料打制,底座用深色花岗石砌成,并嵌上一方铜牌。这座雕塑形象优美,主体与底座两大部分,色彩上二者冷暖对比相映,材料上不锈钢的光洁与花岗石的粗放相协调,造形上海鸥的活泼和底座的稳重相统一,整件艺术品不但能给人美的享受还能启发校友们深沉地思索。
这尊雕塑为校庆90周年(1994年)时校友捐建。她是一件艺术品,一座纪念碑,更是一中校园里一处弥足珍贵的文化景观。
三泖之畔,九峰之阳;庙前福祉之地,醉白名园之旁。云间书院,府中学堂;其础磐磐笃实,其象蒸蒸日上。精琢细磨,勤砥奋砺;前辈岁月如歌,吾侪再续华章。养德谨慎,治学刻苦;百年人才辈出,遐迩一中名扬。
春风雨露,古木新枝;适逢纪元更迭,规划校园新象。政府巨擘,四面运筹,八方鼎助,更赖自强。一载工程磅礴,十幢大厦生光。
通衢居中,南北畅达,名曰“放飞”,寄寓育才之理想。“放歌”环路,绕园一匝,载欣载喜,希冀人生之欢畅。复有东西走向五道,或平直,或蜿蜒,由北而南次第而名之,曰“和风”,曰“和雨”,曰“和同”,曰“和济”,曰“和美”;风雨同济美,唯和谐是望。
一览园内,人和景祥。溢诗意而芬芳葱郁,游文心于翰墨书香。有松梅竹菊,又芭蕉海棠;碧波池涵,纤纤游鱼嬉戏;幽径竹荫,莘莘学子徜徉。
此乃一品之校园,当育一品之人才。推“四自”并举,崇以人为本,仰德才兼备,尚规圆矩方。德立于衷,美形于外,薪火传承与时俱进,戮力同心再创辉煌。
春华秋实,桃李芬芳;云林再修,玉出昆岗;成才得于斯,十鹿九回望。
修园盛事岁在丙戌,赋文寄情铭志不忘。
[2006年9月完稿,2010年5月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