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隔壁打印机的奥秘》
——杨健首席教师区级展示课复盘式研讨之“协同复盘”
《激光打印机墨粉中铁元素的探究》是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王灿为上海市化学新教材《第五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设计的一个项目化学习活动案例。如何在课堂中开展项目化学习?如何将新教材中提供的活动设计组织、融合进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松江一中、松江区化学首席教师杨健进行了尝试,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示范,从而进一步完善了《激光打印机墨粉中铁元素的探究》活动方案,并提供了鲜活的课堂实践案例。
首先,杨健老师为该项目化学习取了一个极具“吸引力”课题名称,对学生深入探究,解决问题具有强烈的驱动型。其次,杨老师通过精心设计,恰当的教学策略,富有智慧的追问,激发了学生不断深入思考,从而引发了学生从定性、定量两个角度去探究墨粉中铁元素的可能存在方式,不仅复习了Fe2+、Fe3+的检验方法,还复习了高中阶段学业水平要求最高的关于定量实验的设计和计算。
当然,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教研组老师听完课,纷纷出谋划策,认为要非常好的完成这样一个项目化学习,显然是不可能的,指出在课堂上要有重点的呈现,要有取舍,要明确本节课对教学目标的定位,把有些环节放在课外完成,课堂上呈现,比如:要让学生真正了解打印机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打印机中墨粉所在的位置;要给够学生讨论,充分解决问题的时间;定量测定实验可以采用在课前录像,课堂上只需对数据进行处理,等等。
通过对杨健这节课的磨课、复盘式研修,我们教研组认为可以以此项目化学习内容为载体,将《铁及其化合物》等级考的一轮复习设计成一个单元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复习的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