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左侧用户区
新课程学习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打印此文
 松江一中.net > 一中风采 > 园丁礼赞 > 教师个人网站 > 区教坛新秀专题网站 > 宋爱军 > 学习感悟 > 新课程学习 >> 正文
退一步思考
更新时间:2012/6/12  作者:生物教研组 宋爱军  阅读:5167次  
退一步思考法
教学有效性是所有教师追求的目标之一,其中的实验教学因为其特殊性,尤其注重即时效应,凡担任物理、化学、生命科学的教师一定深有体会。一节实验课结束,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对实验技能的提高这两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有两者皆“会”者,有“会”一者,当然也有两者皆不“会”的等。任何一种情况的出现都有其成因,可能与教师的授课方式有关,也有可能与学生自身原因有关等。
我认为,一个成熟的教师势必会在课后反思一堂实验课的得失,反思哪些细节的实施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的。从学生角度分析,笔者认为出现无效教学时,如果是学生的问题,则常见的成因有两点 :一是学生对理论和实验两部分内容联系上的脱节,二是学生只停留于对动手操作实验的表观兴趣上,意识不到通过实验来验证原理的探究性乐趣的存在。针对以上情况,笔者通过几年实践 ,总结出了一种能够大大提高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方法——退后一步思考法,即暂时撇开书本上已有的实验方案和步骤,思考利用各种资源如何设计出一个简单的实验并进行验证。这种策略的实施关键在于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相互间可以辩论,最后达成共识当场操作,旨在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探究目的、带着期待的心情全身心的投入实验。
操作步骤:
1、课前布置一项任务:针对新学的理论或原理等设计一个实验,要求有思路,有材料、仪器和试剂等,将方案写在笔记上。
2、教师根据具体情况提供实验设计的模板或部分提示性的关键词。
3、课上3分钟交流,推荐出最简单、最有效、最易操作的方案。
4、操作验证。
5、教师总结、点评、表扬。
教学案例:高一年级生命科学实验3.1探究植物细胞外界溶液浓度与质壁分离的关系。课前布置学生针对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设计一个简单实验,3分钟交流时,很多学生都想到了要制作临时装片,但要制作几个,答案很多,大家各执一词,讨论热烈。最后在教师指导下得出结论:只需一个临时装片,既符合变量唯一原则,又符合自身对照原则。学生心服口服,坦然接受并很开心的开始操作验证。如果按照书本提示,学生不用多思考,只需按部就班,缺乏探究的乐趣。




  • 对不起,只有注册用户才能发表评论!请登录

  • 沪教Z2-20100035号
    沪ICP备11030667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3786号
    执行时间:656.25 毫秒 | 查询数据库:12 次   
     

    招生信息



    专题网站



    信息公开



    新闻直播



    视频资源



    小剧场直播



    101直播



    电子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