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写作课堂教学“互动”模式探究
摘要
高中英语教学旨在提高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而“写”这一方面的能力很容易被教师和学生忽视,或者在现阶段教师寻找不到较好的教学方法提高写作课堂的教学效果,往往教师仅通过要求学生背诵范文,机械地背单词和词块,批改学生的语法和拼写错误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效果甚微。
本论文主要采用理论和实证相结合的方法,旨通过探索和研究英语写作课堂教学中的互动模式,打破了以往对于英语写作课堂教学只局限于理论上研究的局面,将许多教育学者、心理学者和社会学者比较成熟的关于互动的研究理论运用到了英语写作课堂实践中,将互动理论和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并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讨论和研究,真正体会到在实践教学中,互动和英语写作教学之间的关系。
基于上述理论, 笔者首先做了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了解到学生对英语写作的恐惧心理和希望提高英语写作水平的迫切愿望。进而施行了一个准实验教学,本实验从2009年3月至2009年6月,历时4个月,利用所任教的两个班级的90名同学, 分成两个班级,每班45人。其中实验班使用所互动模式的英语写作教学,对照班则接受的是传统英语教学。实验班和对照班在试验开始和试验结束时各接受了一次写作测试。实验采用SPSS13.0(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对两次测试数据进行了分析。根据数据分析,作者进行了反思,及时吸取经验教训以改进今后的教学,并为将来的相关研究提出了参考建议。最后,本文指出了此项研究的局限性。
关键词:英语写作;课堂教学;互动模式
Abstract
English teaching in high school is aimed to enhance students’abilities to listen, speak, read and write. However, writing is usually neglected by teachers and students. Maybe some teachers have difficulty in finding out the appropriate teaching method to raise efficiency in writing class. In this case, they more often than not refer to som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For example, they may require students to learn model essays and words by heart. Some teachers depend on correcting grammatical and spelling mistakes in student’s esssays. Actually, what they have done is of little effect.
This paper combines theory with experiments and aims to apply the approach of interaction in writing class. It is no longer limited in theory. Instead, it introduces many interactive theories proposed by some advanced educators, psychologists and socialists to classroom teaching. The author hopes to call people’s attention to this issue and stimulate further discussion and research. With joint efforts, we can demonstrate the function of interaction in teaching writing.
Based on the above mentioned theories, the author makes a preliminary survey.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students are concerned about their writing and they desperately desire to improve the present situation. Thus, the author introduces a pilot study conducted by applying interactive approaches one class of Senior 3 students from Mar 2009 till Jun 2009. In this experiment, we have 45 stud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45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classes lie in that the experimental group is a class in which interactive approach is highlighted as the main vehicle of teaching,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is a class in which the traditional English teaching method has been employed. A pretest and a posttest of writing are conducted for both groups at the beginning and the end of the semester respectively. The data of these tests are processed by the software SPSS13.0. After analyzing the results from the experimental study, the author has reflected on herself, which makes it possible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in the future teaching. Meanwhile, the study will benefit those who will do relevant research in the near future.
In the end, the author points that this approach will be effective if properly used. However, there is something to be desired in this study.
Key words: writing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interaction
第一章 绪论
1.1 本文研究的意义
根据新《上海市中学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英语课程改革必须关注并培养学生适应现代社会所要求的英语能力,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语言交际的机会,帮助他们掌握恰当的交际方式,促进思维的发展。”二期课改新课程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尊重个体差异,提高学生多元文化下的交际能力。所有这些新理念的实施都离不开英语课堂教学“互动”的实践。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有这样的教学体会:教学活动是师生进行交往、沟通,把教学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优化“互动”的方式,即通过调节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人与文本之间等各方面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媒介的互动,强化人与人,人与环境的信息交流,实现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继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以便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因而,本课题旨通过探索和研究英语写作课堂教学中的互动模式,打破了以往对于英语写作课堂教学只局限于理论上研究的局面,将许多教育学者、心理学者和社会学者比较成熟的关于互动的研究理论运用到了英语写作课堂实践中,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并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和讨论,使本课题研究更加完善和成熟,以便在大量理论的支撑下,真正应用于实践教学。本课题的研究也试图引起思考,是否可以改变传统的枯燥的写作教与学的方法,(如背诵范文,机械地背单词和词块),而是在英语写作课中,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屏弃写作课就是单一训练写的能力的想法,而是体现英语语言学习听、说、读、写能力的统一结合,使课堂成为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发展的最佳途径,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促成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发展。
1.2 英语写作与互动模式国内外研究现状简析
西方教学互化“互动”的方式,即通过调节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人与文本之间等各方面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媒介的互动,强化人与人,人与环境的信息交流,实现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向有关;西方教学互动理论认为,学习是交流和合作的过程,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互动是教育工程的基本特征,是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环节。
国内关于师生互动的研究主要有:吴康宁等人把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相结合,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把师生课堂互动行为划分为两组类型:第一组有师个互动、师班互动和师组互动;第二组有控制服从型、控制反制型和相互磋商型。
而对于英语写作的研究,只局限于方法的指导,词的积累和范文的学习。周颖超认为,采用“交流—互动”教学模式来组织课堂教学,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激发学生语言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师生互动作用,加强学习合作,在师生的语言交流、互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努力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王家瑾运用系统工程分析方法,构建了师生课堂互动行为类型模型:正向互动型和反向互动型。如程菁华提出“培养词块学习和运用意识,提高学生写作水平”。⑴ 张爱忠提出:英语写作能力必须有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即训练策略;要分成不同的训练阶段,达到循序渐进的效果,每一阶段都要应用不同的写作重点策略(巩固写作、操练型写作、模仿型写作和交际型写作)。
国内外的教育学者、心理学者和社会学者已经对互动理论和英语写作教学进行了不少研究,并且已经为我们提供了许多经验和理论基础。但是对互动性质分类研究较多,对不同的英语课堂教学适合何种互动研究少;互动的诱因研究多,对互动的具体实施研究得少;对师生互动研究得多,对生生互动研究得少;而对于英语写作课中的互动模式探究更是缺乏研究。大多数对于英语写作课的研究都局限于理论层面上,如教师应扩大学生写作的词汇量,尤其是词块;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交际型写作。但是研究者没有深入地研究在实践中如何应用他们的理论,即如何在英语写作课堂中通过扩大词块的量和进行交际型写作。
1.3 本论文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国内外的教育学者、心理学者和社会学者已经对互动理论和英语写作教学进行了不少研究,但是对互动性质分类研究较多,对不同的英语课堂教学适合何种互动研究少;互动的诱因研究多,对互动的具体实施研究得少;对师生互动研究得多,对生生互动研究得少;而本课题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在于它着眼于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部分,即更细致地研究了英语写作课堂教学中互动教学模式,并注重实际操作和运用,具有可推广性。
1.4 主要概念的界定
课堂教学是一种社会交往活动,教学内容是通过教学参与者相互作用共同完成,这个教学交往过程就是教学互动。所以,教学“互动”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参与者之间通过教学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相互依赖的社会交往活动。“我们根据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和结构主义等学派在教育心理学、学习心理学和教学论中的研究成果,并确认了教育对象生命的整体性和能动性,在结合优秀教师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优化教学互动为特征的互动式教学模式。它是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的过程。即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媒介的互动,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模式。”⑵互动的教学模式能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激发学生语言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互动教学模式深刻颠覆了传统师生之间的对象性关系和教学的单向传输形态,把课堂教学看作是师生交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是传统的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权威角色,而是学生的辅导者、学习环境的设计者、意义建构的合作者和促进者”⑶。因此,互动教学模式是全面把握“教学动态的过程与发展”⑷,使课堂教学由单维走向互动,注重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1.5 本文的核心观点
互动是师生双方或生生之间在一定的课堂教学环境中所发生的各种形式、各种性质、各种程度的心理相互作用或行为的相互影响,是师生双方或生生之间以平等对话为基础,以认知互动、情感互动、价值互动和行为互动为内容,以谋求共同发展为目的的社会性互动。互动式教学理念是一种改变课堂教学中教师绝对权威的主导地位,创造出师生平等、合作、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师生在知识、情感、思想、精神等方面的相互交融中实现教学相长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它的本质是平等与相互尊重。互动式教学理念的进步在于它促进了单向交流向双向交流的转变;它推动了不对等的交流向平等的交流转变;它促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向主动接受转变;它使学生由接受向创新、创造转变;最重要的是,它使学生由单一知识教育向综合的素质教育转变。本课题拟研究在英语写作课堂教学中的互动教学模式,在时间上分成三个阶段:写作前的互动、写作中的互动和写作后的互动;同时分成了两个维度:师生之间的互动和生生之间的互动。
1.6 本文的研究目标(拟达到的研究效果)
通过英语写作课中互动模式的探究和实践,激发学生对写作课的兴趣。用较客观的评价系统证明,通过互动模式的英语写作课堂教学,研究对象(学生们)的英语书面表达能力有明显提高。
1.7 本文的基本框架及基本内容
第一章 绪论
1.1 本文研究的意义
1.2 英语写作与互动模式国内外研究现状简析
1.3 本论文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1.4 主要概念的界定
1.5 本文的核心观点
1.6 本文的研究目标(拟达到的研究效果)
1.7 本文的基本框架及基本内容
第二章 互动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及相关研究
2.1 互动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2.2 互动教学模式的国外研究现状
2.2 互动教学模式的国内研究现状
第三章 英语写作课堂教学互动模式探究
3.1 英语写作课堂教学研究现状
3.2 我校英语写作课堂教学现状调查
3.2.1 教育测量法、教育实验法、质性方法之访谈调查法
3.2.2 调查分析
3.2.3 调查小结
3.3 英语写作课堂教学互动模式探究
3.3.1 写作前互动
3.3.2 写作中互动
3.3.3 写作后互动
第四章 实验的设计
4.1 实验目的
4.2 研究对象
4.3 研究方法
4.4 实验教学大纲设计
4.5 无关变量的控制
4.6 研究过程
第五章 英语写作课堂教学互动模式探究的具体实施
5.1 合理选择实验对象
5.1.1 教师方面
5.1.2 学生方面
5.2 合理选择写作题
5.3 具体实施
5.3.1 写作前的互动
5.3.2 写作中的互动
5.3.3 写作后的互动
第六章 数据分析与讨论
6.1 数据分析
6.2 教学反思及启示
第七章 结论
7.1 本研究结果的价值和意义
7.2 实验的局限性
第二章 互动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及相关研究
近年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都在尝试进行教学模式的探索,但还是不能跟上教育发展的需求和步伐。教师常常会感到难以灵活地把握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不是教师的主导作用没有发挥好,就是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得到体现,这促使我们去摸索,处理好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关系。
互动包括教师与全体、部分或个别学生之间的不同性质的互动,也包括学生个体间、个体与小组或全班、小组与小组间的互动。在这种互动中,我们不仅要关注“积极性”,更要把握住有效性和高质量。学生进入教学的初始状态,是教学能否对学生发展起作用的基础性资源,也是课堂上师生交互作用的起点。教师应在课前、课中和课后,把自己的心思不仅仅放在教材、教参和教案上,而是努力放在研究学生上,才能把学生在课堂中的活动看作是对教的过程的积极参与和教学过程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才会把学生当作课堂教学的共同创造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知识的“呈现者”、学习的“指导者”
纪律的“管理者”、同时也是信息的“重组者”,收集和处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新信息,使教学过程真正体现“动态生成”。教师以其教的动力调动、激发学生学的动力。学生以学的动力出动教的不断更新,教与学形成互动,促进教学相长。
2.1 互动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教学最佳结合说 “教是为了不教”揭示了教育所追求的最高目标
--- 人的主体性是人的历史发展的结果。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确立和奠定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而学生的自主性不是天生的,也不可能在后天自己形成,主要依赖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影响。教师在这一演变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他应该要精心设计教学,讲究教学方法,使教师能从教学演变到指导,学生从学会到会学,教与学在这一互动过程中达到统一。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统一的互动活动过程,师生应合为活动的统一主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发挥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帮助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能力。当然,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教师的主体作用应当随着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的发展而相应产生变化。理想的动态变化过程应当是,教师的主体作用逐渐减少,学生的自主性相应逐渐递增,但双方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总量可以是恒定不变的,这就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最佳结合点。只要存在教学过程,必然存在教师与学生的相互作用,而前一个教学过程是后一个教学过程的前提,师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就是在互动中不断向前行进的。
支架理论 俄国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学生的认知发展可以通过与更有能力个体(如父母、教师、更优秀的学生等)的相互作用而得以促进(皮连生,2004)。这一发展是借助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实现的。“支架”理论是在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布鲁纳、伍德、麦瑟等人提出。支架理论打破了教师的一言堂,实行教学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教师的引导逐步让学生实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教师可以做学生的支架,不同层次的学生之间也可互为支架,取长补短。
人境交互决定说 当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班拉图的“交互决定论”认为:“人的心理机能是由人、行为和环境这三种因素之间连续不断的交互作用所决定。”“人的内部因素与行为也能作为交互决定因素而相互起作用。”“正因为人和环境两种影响是作为相互依赖而不是各自独立的因素起作用,所以在社会交往中,一个成员的行为会引起另一个成员的特定反应,反过来这些特定的反应又促进了交互的对应反应,从而共同形成社会环境。”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是认知、行为和环境诸多因素之间的持续不断的交互作用的结果。学生凭借交互的观察学习,同时选择、组织并转变着作用于他的刺激物。互动式教学就是要通过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人与教学中介的互动,来实现学生与环境的交互影响作用。互动式教学属于“活动式”教学,非常重视学生的经验及其兴趣的作用,把学生的主体活动的组织与创造放在突出的地位来加以考虑,但也注重教师对文化知识的系统传授。“交互决定说”指出了学习是由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决定的,互动式教学是“传授式”教学和“活动式”教学的有效结合。
师生统一主体说 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应该处于什么关系,是教学理论发展过程中一直争论不休的问题.历史上, 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教师中心说”和以杜威为代表的“儿童中心说”对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随着教学理论的不断发展,人们提出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思想。随后,教育理论界又提出了“教师主体论”、“学生惟一主体论”、“双主体论”等理论。我们认为,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的活动过程,教师与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是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统一主体,它不属于“教师主体论”,也不同于“学生惟一主体论”,而是“师生统一主体说”。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辨证统一,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方而独立存在。教师闻道在先,具有专门的科学文化知识、思想品德素养和教育技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居主体地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缺乏自主认识和自主实践的能力,必须求助于教师才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但是,教师必须遵循教学过程的规律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教学,发展学生的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被发展和受教育的对象。由于受到学生学习动机、兴趣和价值观的推动和支配,学生对外界信息有选择性;而教学过程又受到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认知结构、情感意志等因素的制约,因此学生对教学过程有制约性。可见,学生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教与学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决定了交互活动过程的认识和实践者---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成为统一主体。
2.2 互动教学模式的国外研究现状
在国外的教育理论中,有关课堂互动的研究成果颇丰,在西方教育社会学中,师生课堂互动行为是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这一领域自20世纪70年代产生以来,发展速度很快,在互动类型的分析方面呈现出不同学科的学者以多学科方法相结合研究的特点,产生了诸多研究成果。西方教学互化“互动”的方式,即通过调节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人与文本之间等各方面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媒介的互动,强化人与人,人与环境的信息交流,实现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向有关;西方教学互动理论认为,学习是交流和合作的过程,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互动是教育工程的基本特征,是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环节。比较著名的有爱德华霍尔的互动理论,认为,无论是口头语言还是书面语言,都存在着互动,互动是生活在集体中的一种功能;帕森斯(Parson)提出师生互动行为模式与教师的价值取向有关;艾雪黎(B.J.Ashley)运用社会学理论和方法,把师生课堂互动行为分成三个种类:教师中心式、学生中心式和知识中心式;朗克尔(Runkel)利用信息反馈的原理,解释师生行为的相互影响;利比特与怀特(R.Lippitt&R.K.White)从师生关系角度,将其划分为教师命令式、师生协商式和师生互不干涉式;布鲁纳主张以主动、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索活动,发现客观知识体系中的逻辑结构,从而实现对知识的深入掌握,发展学生的能力。这里的合作方式,实际上就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体现。弗兰德斯(Flanders)的“课堂社会互动模型”,奥苏贝尔的“学与教”理论等,分别从交际、社会学、师生关系及合作的角度论述了教育中的互动行为。
2.2 互动教学模式的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关于师生互动的研究主要有:吴康宁等人把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相结合,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把师生课堂互动行为划分为两组类型:第一组有师个互动、师班互动和师组互动;第二组有控制服从型、控制反制型和相互磋商型。夏惠贤认为,根据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和结构主义等学派在教育心理学、学习心理学和教学论中的研究成果,确认了教育对象生命的整体性和能动性,提出了互动式教学模式,把教育活动看作是师生进行一种生命与生命的交往、沟通,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的过程。
第三章 英语写作课堂教学互动模式探究
3.1 英语写作课堂教学研究现状
写作是普通高中阶段英语学科教学需要训练的语言技能之一。随着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和语言学的发展,人们对写作本质的认识也不断深入。写作本质上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是以某种特定的目标为导向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作品是这个内在的认知过程的外在产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也对高中阶段的英语写作教学提出了具体的目标要求和教学实施建议,体现了关注过程的写作教学理念。Flower et al (1981)对写作过程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写作认知过程模型,揭示了写作过程中的认知心理活动。其模型包括三个部分:“写作过程”、“作者的长期记忆”及“任务环境”。“写作过程”为核心要素,又可分为:“计划”(即“思想的开发”、“思想的组织”及“目标的设定”)、“语言表达”(即将思想转化为文字)和“修订”(即评估与修改)。国内研究写作认知过程的学者在各自的论文中都对这个写作认知过程模型作了详细介绍(如万静然,2008;王俊菊等,2005)。Cherry Campbell(2004)也提出了在写作中由结果教学法向过程教学法的转变,认为写作前要搜集资料、酝酿论点及分析问题,并突出了学生之间的讨论在写作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有关写作的另一项成果是Zamel对其写作班上的学生进行个案研究,在对其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如下结论:“高级写作者懂得写作是‘思考—写作—修改’的持续的相互作用。”他认为写作是“发现与赋予意义的过程。”还有一项重要研究是Raimes的“自省法”(think aloud)研究,通过对被试的观察,她得出如下结论:写作是“计划—组织—写作—修改”的多次反复的过程。“程序写作教学法”是由英国学者Arthur Brookes & Peter Grundy在《英语写作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一书中提出的。它强调写作教学的真实性、趣味性和实用性,并把写作划分为两个阶段,七个程序:(1)动笔前的准备阶段:选题、构思、拟提纲;(2)写作阶段:起草、评价、修改与重写。吴萍(2007)对高中英语写作技巧和常见模式进行了探讨,认为要加强学生词汇、语法、句型教学及操练,同时也要指导学生写作技巧:审题、列提纲、扩展成文和检查修改。此外,她还提供了几种类型的写作模式,如议论文、记叙文和书信写作。喻华国(2008)认为,英语写作是体现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高中英语作文应该注意1.审题。2. 用词用句精练、到位、准确。3. 行文连贯。4. 尽量避免基本的语法错误。5. 依据事实发表观点。
写作的认知理论改变了我们对于写作的传统认识,即写作是语言实践形式。上述研究对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是,我们应该把英语的写作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的认知过程,而不能只追求最终的成果。可以通过头脑风暴、小组讨论、同伴批阅等互动活动来代替传统的教师布置作文题—学生独立完成英语写作—教师批阅(主要关注语法而非作文的思想性和逻辑性)。应该在英语写作课堂教学中,通过多维度的互动,帮助学生拓宽思路,取长补短,使学生在完成作文之际,对相关话题的认识也得到升华。
3.2 我校英语写作课堂教学现状调查
3.2.1 教育测量法、教育实验法、问卷调查法
高中英语写作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们:
感谢你能参加这次调查问卷,这次调查目的是了解我校高中学生的英语写作现状,调查的结果仅用于英语写作教学研究。请阅读下面各题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如实选择合适的数字填写在括号内,
1=非常赞同 2=赞同 3不赞同 4=非常不赞同
1. 我认为英语写作是高中英语学习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
2. 我对英语写作有着浓厚的兴趣。 ( )
3. 我认为自己的英语写作水平很好。 ( )
4. 我很明白如何才能提高英语写作水平。 ( )
5. 我提高英语写作水平的方式主要是背范文。 ( )
6. 我了解高中英语写作的基本题材和体裁。 ( )
7. 我每天至少花半小时练习写作。 ( )
8. 我非常清楚如何才是一篇好的英语作文。 ( )
9. 在写作前我会列提纲。 ( )
10. 我总是在写作前与我的同学展开讨论。 ( )
11. 在写作中我会运用曾经学过的词组和句型。 ( )
12.在写作中我会关注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并适当运用关联词。 ( )
13. 在写作后,我总是仔仔细细检查一遍,修改以后再交给老师。
( )
14. 在课堂中通过和其他同学的讨论可以提高英语写作水平。
( )
15. 我认为教师面批作文是最有针对性的提高方式。 ( )
16. 我常和老师探讨自身作文存在的问题,并力求进步。( )
3.2.2 调查分析
题号 |
非常赞同 |
赞同 |
不赞同 |
非常不赞同 |
学生数 |
百分比 |
学生数 |
百分比 |
学生数 |
百分比 |
学生数 |
百分比 |
1 |
|
|
|
|
|
|
|
|
2 |
|
|
|
|
|
|
|
|
3 |
|
|
|
|
|
|
|
|
4 |
|
|
|
|
|
|
|
|
5 |
|
|
|
|
|
|
|
|
6 |
|
|
|
|
|
|
|
|
7 |
|
|
|
|
|
|
|
|
8 |
|
|
|
|
|
|
|
|
9 |
|
|
|
|
|
|
|
|
10 |
|
|
|
|
|
|
|
|
11 |
|
|
|
|
|
|
|
|
12 |
|
|
|
|
|
|
|
|
13 |
|
|
|
|
|
|
|
|
14 |
|
|
|
|
|
|
|
|
15 |
|
|
|
|
|
|
|
|
16 |
|
|
|
|
|
|
|
|
3.2.3 调查小结
3.3 英语写作课堂教学互动模式探究
写作活动是人类表现自我和交流思想感情的一种基本方式,是英语教学“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之一,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其技能,还应通过写作课的学习,促进其语言综合能力的提高,而对于已积累了一定英语知识的高中学生来说,这种能力犹为重要。但长期以来,英语写作教学一直是高中英语教学较薄弱的环节。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逐步实施,写作教学开始受到重视。如《新世纪英语》课本中,除了课文内容之外,非常清晰和有条理地呈现了写作练习教和学的步骤。写作是学生英语学习积累到一定程度后能力的一种输出形式,也是英语高考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此,怎样提高写作课的有效性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在我看来,除了常规的英语写作教学方法以外,要非常注重互动在整个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学生的写作过程上,而不是仅仅着眼于最终的写作成品。而互动模式的基础理论是交际理论,即写作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群体间的交际活动,而不是个人的行为。因此,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互动要贯穿于整个写作过程,老师在过程中起辅导的作用,旨在培养学生对写作学习的兴趣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这种教学过程中,新的课堂教学关注的是在师生对话性实践的基础上唤起学生知识建构的主体意识和能力。教与学交互作用过程中师生共同的活动历程已经取代了单维的教师教学活动,在英语写作课堂教学中,也要全面把握教学动态的过程和发展,注重师生之间的多维互动,学生在多维度的互动中潜移默化地了解怎样写好英语作文。写作应该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在互动中不断接受建议,改正错误,不断完善的过程。可以把重点放在帮助学生写作行为的实践方面,如谋篇布局、寻找素材、讨论方案,撰写提纲或润色和修改文章等方面。
在英语写作课堂教学过程中,互动模式能起到调节教和学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和自主性。在英语写作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写作知识的传授者,是学生学习写作的启发者和引导者。教师是英语写作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者,因此决定了写作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发展过程,而学生也可能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有着自己的想法和感悟,并在动态地发展着。从这个角度来说,教师与学生在某种意义上是教学过程中的矛盾。互动模式的英语写作课堂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调整了师生之间的关系,使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相互作用,促进了双方的发展,尤其培养了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和自主性。
师生互动,即在写作课堂教学中把个体学习、小组学习、班级学习适当结合起来,改变传统的教学空间(即教师和学生的空间关系),使过去的师生单向交流转变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的多维度、全方位的和谐互动。互动模式的写作教学过程充满着很多不确定因素,具有一定的不可预测性。要形成和谐有效的师生互动,教师就应当要有能力把握这种不可预测性,使之成为有效的教学资源,而这又取决于教师驾驭课堂的教学的能力,需要教师积累知识经验,丰富教学修养,运用教学机智。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不断学习、注重反思、提高修养、深入研究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和充分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样,教师才能在写作课堂教学过程中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提高课堂教学中的应变能力。获得这些能力的主要途径就是波斯纳提出的“教师成长=经验+反思”。他揭示了教师在对已有的教学经验进行反思的基础上,应该再次回到教学实践中去,这样教师能够更加有效地运用教学机智,达到真实有效和谐的师生互动,确实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同时,互动教学模式的英语写作课堂教学要真正形成师生互动,教师必须进行弹性的教学设计。教师在备课时要有周密的预设,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做到游刃有余地巧妙引导。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要留出弹性空间,教师既要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也要了解预设的写作课堂教学目标与最终的实际结果可能会不一致。在不同的写作课堂教学中,尽管可能产生多种多样的情况,但如果教师有充分的预设,可以及时将教学方案进行重新整合,使之更适合下一步的教学。新课程要求教师从“执行教案”走向“互动”,在互动的英语写作课堂教学中,互动双方是平等的,教学活动的完成是合作互助的。有效的互动是一种情感的交流,思维的碰撞和智慧的启迪。
生生互动就是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开展小组学习、组际交流、组际辩论和组际竞赛等活动,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竞争和合作型的互动交流。在英语写作课堂教学中,互动模式中的生生互动能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乐趣,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下,通过相互讨论和共同探索,取长补短,逐步掌握学习的基本能力,并学会创新。日本教育家恩田彰认为,所谓创造力,是产生出符合某种目标或新的情境的解决问题的观念,或是创造出新的社会(或个人)价值的能力。在互动模式的英语写作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在各种层面的讨论和探讨时自由地发表自己对于作文某个部分的意见和建议,而这种意见和建议的提出是基于每个学生个体的独立的有目的的思维活动,这就是一种创造性的表现。互动模式就是通过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来激励这种创造性的发展。
为了使教师与学生在英语写作课堂教学中处于和谐和发展的互动状态,使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达到最大程度的参与,要求教师要适当采用具有“教学互动”特征的策略。1.全员参与 对于在英语写作上有困难的同学,教师应该允许他们进行先期的准备工作;在对学生的写作互动前制定要求时,不能以高层次的学生作为衡量标准,而是要考虑到各层次同学的实际情况,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的全员参与互动。教师应当让学生了解互动的方式,如小组互动能通过交流和合作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在学习过程中不再有权威和压力,能有效促进学生的责任感。2.师生情感基础 教师应当以诚待人,通过各种渠道与学生建立较浓厚的情感基础,使英语写作课堂教学中的互动顺利进行。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小组讨论时,态度要亲切,不能让学生产生畏惧,缩短与学生之间的身体和心理上的距离;在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时,教师要非常认真地倾听,尊重他们的想法;要时刻记住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不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允许他们有自己对于英语写作的不同看法。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3.3.1 写作前互动
在学生落笔写作之前,教师可以指引他们进行一些相关的前期活动,学生的动是以教师的动为基础的,教师应做好指引工作,消除学生可能会遇到的障碍,提供有可操作性的素材。所谓“指引”是针对教师在写作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地位而言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活动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写作能力的提高主要依赖于学生自己的实践,而这种实践必须在教师的指引下才能进行,教师的地位和角色要由单一主体向双重主体之一转变。首先,教师要精心选择作文题,既要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息息相关,又要让学生有话可说,这就要求教师能通过平时师生间的互动,对学生有较深的了解。其次,教师让学生一起阅读作文题,并给予每位学生思考和讨论的时间,提供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机会。“学生之间的信息交互为教师节省了时间,使教师能够把精力集中在写作的指导上。”(Keh,1990)学生之间的交流可以在一种轻松的环境下提供真实的读者,有助于学生总体语言能力的提高。在学生有了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开始以小组讨论,确定文章主旨、用以支撑主旨的分论点、选用好词好句和把握整个文章的脉络结构。学习小组的编排不能随意,要充分考虑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补性,让具有不同性格特征、思维特质和能力倾向的学生组成小组,并使每个小组的综合能力水平和知识视阈基本保持一致,构成竞争态势。小组可由四人组成(优等生1人,中等生2人,学困生1人),每隔一段时间,根据小组的进步情况,要进行重新组合,保持“同组异质,异组同质”。在英语写作课堂上,小组讨论一般控制在15分钟左右,小组内的成员必须有明确的分工,各小组每个成员按照老师的要求对英语写作题进行交流和探讨,其中一人兼任记录员,另一人兼任发言人,其余成员还要做好准备,对本组的发言进行补充和进一步的解释。在小组讨论期间,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参与各个组的活动,在组内学生遇到困难时,进行适当指导,但不能讲解和包办过多,相信学生能凭借集体的力量,通过互动完成任务。此后,老师请几个小组的发言人分别向全体同学展示本小组的写作构思,在此过程中,教师和其他同学可以对该方案发表自己的意见、建议、肯定或是否定,并说明理由,通过生生和师生间的互动,使全体学生在不断的思考中对如何写好一篇作文有具体的认识。老师将各小组展示的方案中得到师生肯定的部分汇总在一起,让学生们自由选择自己欣赏的部分并应用到将要写的文章中去。学生们在小组内与组内成员相互合作,既减轻了心理压力,在愉快的气氛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同时,通过同伴之间的合作互助活动,把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了小组之间的竞争,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最后,老师也可以将自己认为好的文章主旨、用以支撑主旨的分论点、将选用的好词好句和整个文章的脉络结构供学生参考。整个交流的过程是一种对话教学的互动模式,它不但在教学的目标观、过程观和课程观方面彰显了时代气息的新理念,而且教师角色、学生角色以及师生的关系都在悄无声息地发生着变化。它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向“师生共同探讨”转化,通过实践、参与、合作、交流和体验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掘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互动式”写作教学过程中,语言信息的输入是教师和学生相互交流、共同参与的,形成了“学习共同体”,达到了教学相长。要使这种写作课中对话教学的互动模式起到作用,首先要建立民主、平等的观念。教师不应以知识的权威者自居,不能对学生存有偏见和歧视。教师要从情感的角度进入学生的心灵世界,让学生在一种精神之域的交往中体验到平等和民主。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得好:“教育之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教师亲善友好、感情真挚使学生更易融入课堂参与互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互动使英语写作课堂成为学习兴趣和自信心的“加油站”。这样在师生互动中,双方在相互理解和沟通中都能获得新的经验和知识的扩展。要倡导每一个学生都能真实地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要让每个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排除焦虑与不安,教师也必须投身于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与学生形成合作伙伴以及“共同学习者”关系。
3.3.2 写作中互动
写作前的准备活动之后,学生们通过课堂内师生和生生的互动,已经有了自己的或是从老师和同学处学习到的文章主旨、用以支撑主旨的分论点、选用的好词好句和整个文章的脉络结构,可以顺利地进入真正写作的阶段。“课堂上的交互氛围能为写作提供审稿者和反馈,从而有助于精确地表达想表达的内容。”(Brumfit,1984;Rivers, 1983)教师可以采用让学生作为回家作业完成作文的形式,也可采用在课堂内进行作文实践的方式。我认为采用后者较好,能体现限时写作的优点。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整篇文章的写作,亦或是要求各个小组分别写文章的不同部分,即:Introduction,Body或是Conclusion,然后汇总在一起。国际学习科学研究领域有句名言:“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更能学得好。”当一个人用多种感官去记忆某事物时,他对该事物的印象就会更深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让学生的本身的手、眼、脑、口等多种感官进行互动,共同参与知识的内化过程,既有助于知识的掌握,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激励学生努力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在此期间,教师根据师生间的互动,了解学生情况,根据学生学情分配给不同的小组以不同的写作内容。尽管写作时我们要求学生能静下心来,进行深入的思考,将学到的知识以文字的形式输出。但在互动的写作课堂教学中,学生们在遇到困难和困惑时可以向老师提问,也鼓励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和帮助。在写作过程中,教师作为中介者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是互动的一种主要形式,活动前讲授、进行活动、结束活动和提供反馈是有效组织小组活动的四个重要环节。在小组讨论进行的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巡查、指导,必要时教师可介入活动,倾听学生的建议、交流思想。教师作为中介者要创设互动环境,环境既是构成英语写作教学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支持和促进英语写作的重要场所。首先,教师应根据不同的互动活动采用不同的座位安排模式。其次,应优化学习小组的构成。由于学生的语言水平参差不齐,在分组方式上应以“异质”分组为主,辅以“同质”分组。要营造和谐的情感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老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决定采用竞争型还是合作型互动课堂组织形式。
3.3.3 写作后互动
在课堂教学中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完成写作后,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检查文章内容是否合适,语言是否流畅自然,组织结构是否合理,再和他们一起检查语言错误,并找出错误的原因和规律,让学生自己改正。教师也可以将某些组或某些同学的作文以幻灯片等形式进行展示,也可以请该组或该同学自己展示,并可采用多种方法对其评价。新课程强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及时的和过程性的评价,首先,课堂评价要有针对性和指向性,必须紧紧追随学生的学习需要和特定的写作情境,而非笼统回应,要对学生的英语写作具有改进和帮助作用,或让学生了解自己目前的英语写作现状,或对学生在英语写作上有个性化的方向性指导。其次,为了保持和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使他们成为学习主体的成就感,教师应当及时捕捉动态生成的信息,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恰当的鼓励性评价,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语,“成功带来的愉快是一股强大的力量,想当一名好学生的愿望就是依靠这股力量。”这样有利于促进学生融入课堂互动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参与的深度和广度。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中面对全班当场评价,在此期间,其他同学也可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想法,形成师生和生生互动。教师应该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贴近每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因材施评。这不仅可以缓解学生思想上的压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要选择正确的评价方式,过多的表扬或批评都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表扬或批评要恰到好处,促使学生乐于接受批评并不断提高自己。对于写作基础较好的学生除了肯定之外还要给出改进意见;对于写作基础较差的学生,则应有意识地在以后的活动中给予适当的帮助,采取鼓励与指导相结合的方式,使用激励性的语言使该生树立自信心,并用商量的口气予以指导。教师在评价中要以一颗宽大博爱的新正确评价学生,多一些鼓励,多一些喝彩,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让他们在老师的引导下,愉快地进行英语写作,点燃学生对于英语写作的希望之火。教师也可以在课内或课外面批作文,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这样的评价更直接、人性化和高效。学生可以感受到教师真诚、善意、热情的帮助,容易被感动,激发起学习写作的动力。在面对面的信息互动过程中,学生也可以问老师生成性的问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和老师一起对自己的作文进行探讨。这种互动的方式具有很高的针对性,因为每一位同学的错误都是不一样的,非常符合“学生个性化学习”的理论。通过这种面谈的方式,学生在完成写作任务的过程中得到了教师的具体指导,而不是在上交作文后得到一个笼统的评价。面批作文需要占用很多时间,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可以选取某些学生的某些写作段落进行快速面批,而学生和写作段落的选择也要精心考虑。这种方式是解决学生写作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最有效的方法,也体现了写作课的个性化教学。学生在课堂写作中,通过和教师之间的个体的面对面的互动,在实践中逐渐了解一篇好文章不仅需要语言无误,更重要的是内容充实,文体恰当,拓展有序。同时,教师也要做好准备,不断提高在写作教学过程中与学生面谈的能力。教师也可让学生相互批改,形成生生互动,学生在此过程中“以人为镜”,照出了许多自己不曾意识到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为了确保所有的学生都能认真地修改他人的作文,教师应该密切观察每个学生的进度,了解他们的困难和需要,以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这种方法产生了多层面的互动,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了丰富和正确的反馈信息。
第四章 实验的设计
4.1 实验目的
互动模式是否在高中英语写作课堂教学中有影响作用?
4.2 研究对象
高三年级学生,共两个班级。为了尽量不受无关变量的干扰,我选择两个在各方面都相差无几的物理和政治A层次班级进行实验。首先两个班级都进行前测,内容包括:1) 高中英语写作情况问卷调查;2)英语写作水平测查。然后进行实验,其中物理实验班级专门运用互动模式进行英语写作课堂教学,而另一个对照班则按照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
4.3 研究方法 (教育实验法)
学校: 教师: 年级:
学生课堂学习行为与态度
备注:课堂观察关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过程---达成什么目标、怎么达成;呈现什么内容、怎么呈现;采用什么方法和手段;师生的互动方式;师生的评价反馈;课堂管理;考察师生的相互关系及作用
师生互动及评价反馈
(1)对学生的整体引导
A经常鼓励和赞扬学生的好的表现和做出的努力
B 对课堂全局和所有学生都有一个很好的把握
C 平等对待不同性别、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
D 妥善处理学生心不在焉的行为
(2)对学生进行精细评价
A 不同层次的学生是否知道他们在课堂中的表现
B 教师对他们使用不同的反馈方法,学生知道如何做出努力
C 对学生容易产生的错误进行重新组织和结构化处理,加强学
习指导的针对性
D 通过问答不断地对学生的理解有一个判断,指引下一步的学
习
(3)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运用能推动学生有效学习
A 学生的观点和经验被充分重视
B 使用多样的活动方式和提问技巧
C 注重学生参与,认真聆听学生并给予恰当的回复
D 采用必要的教学方法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E 教学设计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热情、动机和注意力
4.4 实验教学大纲设计
测试材料分为前测和后测。前测试卷:
1)高中英语写作现状调查问卷。
2)英语写作水平测查试卷,用于测量被试实验前的写作水平,根据学生的调查问卷,参考高考模拟卷。
后测试卷:
英语写作水平测查试卷,用于测量被试实验后的写作水平,根据实验的具体实施过程和效果,参考高考模拟卷和前测的写作试卷的难度,并且在题材和体裁的选择上也要和前测的写作试卷较接近。
实验采用高中新世纪高三教材上下册中对写作的指导为主,结合2009版中级英语高考模拟试卷对英语写作的建议和写作练习,在写作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互动模式的应用,对实验班学生进行训练。
4.5 无关变量的控制
为了确保本次实验的科学性、真实性和可推广性,应该尽量控制无关变量对其他实验变量的干扰和影响。
1.由实验实施者本人担任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教学工作,教师本身有较好的业务素养和对本次实验要求的严格执行,即在实验班中进行互动模式的英语写作课堂教学,在对照班级进行传统英语写作教学。
2.在选择实验班和对照班级时,尽量保证学生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和较好的学习态度,两个班级英语水平相当,两个班的周课时数相同,两个班分班时人数基本相同。
4.6 研究过程
整个实验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结果分析阶段。准备阶段主要是实验研究课题的确定、确定理论依据、有关文献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和前测试题的确定;实施阶段为实验的主体部分,分为确定研究对象,进行实验前测、实施阶段和实验后测;结果分析阶段主要是对实验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进行反思,总结实验的价值和意义,指出实验的局限性。本实验从2009年3月开始到2009年6月,为期4个月。
第五章 英语写作课堂教学互动模式探究的具体实施
5.1 合理选择实验对象
5.1.1 教师方面
为了避免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由实验者本人进行两个班级的写作教学,既有利于教师及时收集实验数据,又可以完全根据实验要求准确实施。教师应在实验班中进行互动模式英语写作课堂教学,而在对照班中进行传统英语写作训练。
5.1.2 学生方面
为了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在选择学生时,必须将他们的学习态度等干扰因素考虑在内,
5.2 合理选择写作题
《课程标准》是指导整个高中英语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它从宏观上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到微观上具体的课堂教学实施建议都为教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目标。《课程标准》在语言技能的内容标准中指出:语言技能是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组成了语言技能。因此,写作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课程标准》对高中英语写作的目标作出了明确的描述:。。。。。。。。。。。。高中英语写作题的选择应立足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选定符合学生英语实际水平和能力的写作题材,便于学生在实际英语写作课堂教学中,有能力形成真正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在原有的知识水平基础上稳步提高,帮助学生在成就感的内驱力下,产生对英语写作的兴趣。
与教材相结合 英语教材是英语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具有时代性、发展性、科学性和思想性,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和认知发展水平。高中英语教材的每个模块都是围绕一个话题展开的,其语言真实、内容广泛、题材多样,是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技能训练、方法指导和思维培养的最重要的媒介和载体,它本身就是一个丰富的英语写作题材库,几乎涵盖了《课程标准》所要求高中学生必须掌握的所有话题。
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 写作是表达思想和传递信息的重要交际手段,脱离了生活实际,学生就没有了思想的源头,传递信息更是无从谈起,写作就是空中楼阁。教师在选定作文题材时,务必要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积极为学生创造学习和使用英语的机会,写自己、同学、老师、家庭、班级、学校、真人真事和真情实感。在选择作文题时,以学生耳熟能详,有话可说的议论文,记叙文,书信或图片为主,引导学生关注自我体验,自我成长过程,关注他人,关注生活。作文题的选择要注重学生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价值导向,引导学生从关注自己的成长、关注自己的认识与生活的体验开始,学会关注他人、环境和社会。如“学校举行集体舞比赛,你是否参加,并谈谈看法。”这样的作文题,一方面能使学生思源广阔、行文流畅、言之有物,而避免矫揉造作,这正是写作本质的回归,认识到学生作为写作主体的重要性,在写作过程中作为学习者和思想者的学生,能借助这样的写作题培养思维能力,积极参与生活和体验人生。另一方面,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可以不断激发学生用英语进行书面表达的兴趣,多次成功的体验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学以致用和学有所得的成就感使学生乐于写作,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
与社会时事相结合 关注时事是写作永恒的主题,古人主张“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文章合为时而著”。《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的总体描述中指出:学生“能就国内外普遍关心的问题(如环保、人口、和平和发展等)进行交谈,表明自己的态度和观点;能利用各种机会用英语进行真实交际;能关注时事,具有较强的世界意识。”《课程标准》附录四的“话题项目表”也明确列出了世界与环境和热点话题等涉及社会时事的话题,而且每一个话题对其具体内容也作了细化。因此,选择写作题时,要关注现实中的他人,理解他人,帮助他人;关注现实中的生活和现实中的热点。如“环保塑料袋”的写作题涉及了现实中的环保。书面表达题材与社会时事相结合,引导学生关心更大范围的社会动态,放眼世界,拓宽视野,增强社会责任感。这样的作文题能要求学生立足现实,审视现实,思考现实生活。
与思维能力相结合 议论文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记叙文需要学生具有形象思维能力,应用文要求学生考虑语言和体裁的适切性。语言与思维的联系非常密切,英语写作是一种高强度的思维活动。因此,在选择写作题时,要充分考虑发掘学生的思维潜能。好的作文题,能促进学生的思辩能力,如“要求学生对给出图画中的圆规和铅笔的长处和短处做出思考”,图画简洁明了,提示寥寥数语,但却能培养学生辨证地看待生活。
5.3 具体实施
5.3.1 写作前的互动
写作前进行互动,丰富写作内容。我选择了与学生生活和学习有关,学生有话可说的作文题“成功的途径”。首先,教师要求学生认真审题,确定文章主旨。然后,我按照座位将学生分成每四人一组,讨论用以支撑主旨的分论点、选用支撑分论点的好词好句和把握整个文章的脉络结构。要求每一组学生全体参与讨论,指定其中的一人为记录员,一人为发言人,四位同学在讨论的过程中要各抒己见,并说明各自想法的理由,但要达成最终统一的认为最好的方案。讨论时间为6分钟,在此期间,我不断主动参与各小组学生的讨论,学生也举手向老师寻求帮助。6分钟过后,我请几组学生的发言人将方案用投影的方式向全班展示,并对该方案进行解释。如一组同学认为:文章可以分成三段,引入段、分论点段和总结段;分论点为(1).going abroad (去国外)(2).setting up in business(创业), 相应的好词好句有widen their horizon 拓宽眼界,live on one’s own独立生活等。在学生将该小组的方案呈现完后,我请其他小组的同学发表看法。有同学指出,该小组同学的好词好句都能较有力地支撑分论点,但分论点本身不是很妥当,尤其是“去国外”,这并不是大多数人所承认的一定会成功的途径。他们认为,成功的途径应该指努力、坚持或创新精神等个人的品质。而发言人及其小组也作出了回应,认为途径应该是具体的怎么做,而不是抽象的品质。我随之进行点评,肯定了同学们的积极参与,并赞同“去国外”不是很好的分论点,但是指出成功的途径可以是抽象的品质也可以是具体的行为,但是一定要是大多数人所认同的成功途径。最后,我将学生们好的方案进行梳理,并展示自己认为较好的分论点和相应的好词好句。通过师生间和生生间的互动,学生对文章的写作框架有所了解,从各组的交流中摘录了自己喜欢的好词好句,并明确怎样选择分论点。
写作前的互动丰富了学生的写作内容,在互动的写作课堂教学中,写作不再是写作者个体的行为,而是包括教师在内的整个班级的交互活动。因此,学生个体不再是闭门造车,而是通过小组活动或班级活动集思广益,提高了写作兴趣,参与了写作构思过程,丰富了写作素材。同时,写作前的互动帮助学生有效改正写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小组的互动,小组成员之间进行先期讨论,并将好的建议保留,不好的建议说明理由后放弃。在这个讨论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就起到了有效帮助解决学生写作中已存在的问题的作用。而通过各小组的展示和解说,教师的评价,学生又可以以人为镜,照出许多自己不曾意识到的问题,及时改正。
5.3.2 写作中的互动
写作中渗透互动,提高合作能力。由于时间的限制,更由于在写作前的互动中,学生在选择分论点时出现了问题,我要求学生在课堂内限时完成body段的写作。我将学生重新分组,仍然是四人一组,但其中一至二人有相对较好的写作能力。同学们根据写作前互动过程中的习得,重新调整自己的写作方案,并开始成文。在写作时,可以向同组的同学寻求帮助,我也不断地观察,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这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他人写作中的长处,学生常常不会刻意去背诵作文书上的好词好句,因为他们觉得这比较枯燥和乏味。但是,在互动的写作课堂中,通过小组和班级活动,每位同学都各抒己见,最终得出好的分论点和恰当的好词好句。由于这是自己参与而得到的结果,并且都是身边的同学鲜活的例子,学生就会主动摘录,主动学习。同时,互动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在整个写作过程中,学生相互请教、相互探讨。从写作前以座位安排的四人一组到写作中根据学情安排的四人小组,个人提出自己的想法,集思广益,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尤其在写作前,要求各小组展示写作方案,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为了团队而群策群力。
5.3.3 写作后的互动
写作评价运用互动,促进思维发展。在写作的过程中,我不断地进行观察,发现一位平时写作能力较薄弱的同学在今天的写作中有了很大进步,达到了优质英语作文的要求。我为了鼓励该同学,激发他的写作兴趣,将他的body投影在屏幕上,一起朗读,让其他同学想想文章的哪些地方值得学习。在组际交流后,教师按一定的评价标准在内心里对各个学生进行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价。但教师不急于下定论,而是采取全班讲座的形式,通过学生互评,师生互评等途径来解决问题,采用当堂检测教学效果的方法,反馈迅速,校正有效,有利于提高英语写作课堂教学质量。同学纷纷发表意见,认为他的文章内容正确,语言丰富多变,结构紧凑,文章流畅。在发表意见的过程中,学生在进行主动的思考。此外,我也发现个别同学有用词上的问题,进行了个别指导。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互改作文,并不断进行观察。这种做法看似简单,但需要教师具有周密的计划和准备工作,并要求教师对整个写作过程有透彻的了解。在课堂教学中,为了确保所有学生都能认真地修改他人的作文,教师要密切关注每个学生的进度,了解他们的困难,随时给出指导,提供意见和建议。这种生生互动的形式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反馈信息,教师扮演的角色是助手、故障排除员和顾问,但学生的互改不能完全取代师生之间的互动。
写作评价中的互动能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互动的写作课堂教学中,每位学生都要参加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看法的同时要阐述理由,也要认真听取组员的想法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而在班级交流活动时,每位学生必须认真思考,给出恰当的评价。并且要说明哪部分不好,为什么不好,怎么改进;哪部分很好,为什么好,如何向该同学学习。整个过程中,学生都是在主动思考着,改变了传统的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反复的讨论、修改、评价中开拓思路,即完善文章内容,又促进思维发展。
第六章 数据分析与讨论
6.1 数据分析
6.2 教学反思及启示
写作课堂教学中的互动是为了达到优势互补,解决个体无法解决的疑难的目的,但无论是生生互动还是师生互动,都应该以学生个人独立思考、体验感情为基础。一旦脱离了学生独立学习的前提,写作的互动就如空中楼阁,落不到实处,达不到互动预期的目的。可以说,没有先期独立的思考,就没有后期真正的互动。因为学生必须要以自己的前认知能力作为基础,只有在学生思考达到一定程度再展开各形式和各层面的互动,才能达到恍然大悟的效果或者产生不同观点的冲突。
写作课堂教学的生生互动过程中,教师要当好调控者和促进者。在课堂互动过程中,教师要进行观察,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并进行适当的调控。如及时发现个别小组在互动中遇到的困难,为活动的顺利进行消除障碍;关注因为性格问题或是学习成绩的影响而未真正融入互动的学生,给予他们帮助、指导和鼓励。同时,在写作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中,教师要当好平等的参与者,要融入学生,缩短师生距离,创造和谐和轻松的写作课堂氛围,充分互动,提高课堂效率。
第七章 结论
7.1 本研究结果的价值和意义
着眼于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能力 英语写作课堂教学互动模式突出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学、小组讨论、组际交流等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使英语写作过程成为一个动态发展并不断生成的过程,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提高英语写作水平并培养了用英语思维的能力。
强调团结互助,培养学生的品质 英语写作课堂教学互动模式强调了小组讨论和组际交流,无论是在写作前的互动、写作中的互动还是写作后的互动,都不是仅仅根据个体的课堂表现,而是注重整个小组的共同努力,使得课堂教学成为教师、学生和环境之间多边多向信息传递的互动活动,使学生个体与群体之间相互联系,由此在学生中形成良好的人际氛围,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
英语写作课堂教学互动模式探究激发了学生用英语写作的学习动机,改变了学生面对写作无从下手的被动局面;使学生在写作课堂中通过多维互动丰富了语言和写作素材,培养了逻辑思维能力,拓宽了视野。有利于最大限度激发学生个人潜能,使学生从他人的智慧中获得启发,培养创造性思维。经过一段时间的写作课堂教学的互动,学生欣喜地发现,他们的书面表达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下面是部分高三学生的写作活动案例,通过这些案例的差异可以看到,通过互动模式的英语写作课堂教学,学生确实有了可喜的变化。
写作要求:请谈谈是否该追星
互动英语课堂教学前(预写) |
互动英语课堂教学后(重写) |
Nowadays, superstars are popular with teenagers. Many high school students like (选词不太好)their star. But they haven’t thought that superstars will cause negative results.(意义在逻辑上不成立)
First of all, superstars have become people’s favourites. Many high school students spend plenty of time waiting for a singer’s show. 再提一下消极的结果:影响学习,这样就紧紧围绕你的观点,缺失此句,让人觉得还差那么一口气.In addition, some celebrities haven’t received high education. Therefore, they(语言要委婉,不能说得太绝对,以免引起他人的不赞同) formed some bad habits, such as smoking, fighting, etc. Many fans are so crazy that they try to copy all behaviours and lifestyles from their idols, including the bad habits ! However, some celebrity (复数)opinions are worth paying attention to. They can be a force for good in relation to young people.(今天你是站在崇拜偶像会带来负面效果的立场来写这篇文章,在body的地方紧紧围绕你开头提出的观点,而不要提名人要注意什么,要根据文章的立场来用不同的方法和语气表达意义.解决方法:将这句放到最后一段,作为对名人的顺带提醒,但篇幅不能过长, 因为这不是今天的主旨.而且这个建议只能放在对teenager的建议之后,注意主次关系.
In brief, we might as well choose our idols and follow their good action. |
Nowadays, star-worshipping is popular with teenagers. Many high school students are desperate to worship their stars. But they haven’t thought that blindly worshipping superstars will cause negative consequences. First of all, superstars have become people’s all time favourites. It is not uncommon that many high school students spend plenty of time lining up for a singer’s show, which will cost students their precious time. In addition, some celebrities haven’t received high education. Therefore, some of them may form some bad habits, such as smoking, fighting, etc. Many fans are so crazy that they try to copy all the behaviours and lifestyles from their idols, including the bad habits !
In brief, blindly worshipping is not advisable.However, there is no denying the fact that some opinions of celebrities are worth paying attention to. We might as well selectively choose our idols and follow their beneficial aspect.
通过英语写作课堂教学互动模式的研究和实践,学生们在多维度的互动中,产生了对英语写作的兴趣,培养了学习的主动性,表现为写作水平的明显进步。这完全得益于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中,学生在最近发展区被充分尊重的前提下,各层次学生的语言在互动中不断在使用,素材不断在丰富,逻辑思维能力逐渐加强,与教师教学相长,与班级中其他同学取长补短,使个体的知识和能力在互动中分享为整体的知识和能力;使个体的缺点让整体学生引以为戒,避免走弯路。 |
7.2 实验的局限性
1. 本次实验选择了物理和政治两个A层次班级作为实验的对象,鉴于学生选择的不同学科,可能存在写作能力原本的差距。如由于政治班在文科方面的优势,可能原本教善于写作,并比物理班学生更具备写作能力提高的可能性和潜力,而这种可能性的存在会影响到实验的准确性和可参考度。
2. 此外,为了尽可能消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的影响,选择了同为A层次的两个班级。尽管通过实验证明,互动模式在英语写作课堂教学中有影响,但不能有力地证明在其他层次的班级中也一定会有相同的结果,或是不同层次的班级影响的程度会有所不同。而这种情况也局限了实验的可推广程度。
3. 实验并非是在两个班级中封闭地进行,教师无法做到时时刻刻观察学生,因此无法排除学生通过其他与互动模式无关的途径,提高了英语写作水平。而在实验结果的统计分析中,却无法将这种干扰排除,可能影响实验的准确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