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松江一中.net > 一中风采 > 学校刊物 > 一鸣 >> 正文 |
《孙子兵法》—谋攻篇
|
更新时间:2001/12/1 作者: 阅读:8323次 |
|
<题解>
《说文》:“虑难曰谋。”又曰:“攻,击也。”李筌曰:“围城曰攻。”“谋攻”,即谋划如何主动进攻敌人、战胜敌人。
本篇主要论述如何运用谋略以夺取胜利的“全胜”战略问题。“上兵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孙子所追求的军事艺术的最高境界,也是全篇的中心思想。孙子认为“百战百胜”并非用兵的最佳手段,高明的战争指导者应该做到“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也”,从而实现战略上的“全胜”。同时,孙子认识到“不战而屈人之兵”这一原则的实现并非易事,所以他也立足于通过战场交锋来争取胜利。为此,他也提出了一系列正确的战术运用方针:“十围”、“五攻”、“倍战”、“敌分”、“少逃”、“不若避”。在本篇中,孙子还指出不谙军事的君主干预军事活动的危害性,强调了“知胜”的五个基本条件,并在篇末揭示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著名军事规律,这一规律直至今天仍具有重大的启迪意义。
1.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2.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辒,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闉,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3.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4.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5.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6.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兵疑矣。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
7.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8.故曰: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译文
孙子说:一般的战争指导法则是:使敌人举国降服为上策,而击破敌国就略逊一筹;使敌人全“军”完整地降服为上策,而击溃敌人的“军”就略逊一筹;使敌人全“旅”完整地降服为上策,而打垮敌人的“旅”就略逊一策。使敌人的“卒”完整降服为上策,而击败敌人的“卒”就略逊一筹;使敌人的“伍”完整地降服为上策,而打败敌人的“伍”就略逊一筹。因此,百战百胜,并不就是高明中最高明的;不经交战而能使敌人屈服,这才算是高明中最高明的。
所以,用兵的上策是用谋略战胜敌人,其次是挫败敌人的外交,再次是击败敌人的军队。下策就是攻打敌人的城池。选择攻城的做法实出于不得已。制造攻城的大盾和四轮大车,准备攻城的器械,费时数个月才能完成;而构筑用于攻城的土山,又要化费几个月时间才能竣工。将帅克制不住自己忿怒的情绪,驱使士卒象蚂蚁一样去爬梯攻城,结果士卒损失了三分之一,而城池却仍旧未能攻克。这就是攻城带来的灾难。
所以,善于用兵的人,使敌人屈服而不是靠交战,攻战 敌人的城池而不是靠强攻,毁灭敌人的国家而不是靠久战。一定要用全胜的战略争取于天下,所以,自己的军队不致于疲惫受挫,而胜利却能够圆满实现,这就是以谋略胜敌的原则。
因此,用兵的原则是,拥有十倍于敌的兵力就包围敌人,拥有五倍于敌的兵力就进攻敌人,拥有两倍于敌的兵力就设法分散敌人,兵力与敌人相等就要努力抗击敌人,兵力少于敌人就要退却,兵力弱于敌人就要避免决战。所以,弱小的军队如果一味坚守硬拚,就势必成为强大敌人的俘虏。
将帅是国君的助手,辅助周密,国家就一定强盛;辅助有缺陷,国家就一定衰弱。
国君危害军事行动的情况有三种:不了解军队不能前进而硬使军队前进,不了解军队不能后退而硬令军队后退,这叫做束缚军队;不了解军队的内部事务,而去干预军队的行政,就会使得将士迷惑;不懂得军事上的权宜机变,而去干涉军队的指挥,就会使得将士产生疑虑。军队既迷惑又心存疑虑,那么诸侯列国乘机进犯的灾难也就随之降临了。这叫做自乱其军,自取覆亡。
预知胜利的情况有五种:知道可以打或不可以打的,能够胜利;了解多兵或少兵的不同用法的,能够胜利;全军上下意愿一致的,能够胜利;以有备之已对付无备之敌的,能够胜利;将帅有才能而国君不加掣肘的,能够胜利。凡此五条,就是预知胜利的方法。
所以说:既了解敌人,又了解自己,百战都不会有任何危险;虽不了解敌人,但是了解自己,那么,有时能胜利,有时会失败;既不了解敌人,又不了解自己,那么每次用兵都会有危险。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