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松江一中.net > 教学探索 > 二期课改 >> 正文 |
历史选修活动课的素质教育功能
|
更新时间:2001/5/24 作者: 阅读:2428次 |
|
历史选修活动课的素质教育功能
章年海
历史教学可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和自修课,又可分为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潜课程。历史选修活动课指选修课中开设的活动课程。
如何发挥历史选修活动课的素质教育功能是当前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一大课题。陋文试从历史选修活动课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处理好选修活动课与必修课、与高考的关系,如何解决师资设备困难等几个方面来阐述发挥历史选修活动课素质教育功能的一管之见。
一、历史选修活动课的素质教育价值
历史选修活动课有着素质教育的特殊功能。它不仅是学校历史总体课程设置中必不可少的三大板块之一,有助于历史学科课程与潜课程价值的实现,而且对学生个体素质的发展有着学科课程与潜课程无法替代的作用。
历史选修活动课有助于实现历史学科课程的价值。从某种意义上讲,历史学科课程严密的逻辑结构,庞大的知识体系,容易使天真烂漫的青少年过早地承担起成年人的负担。而历史选修活动课的活动性、自我总结性,则使学生学习气氛相对轻松。历史学科课程知识包容量大、难度高,没有相当的认识能力与认知水平是很难学好的。而历史选修活动课的主要内容是学生的实践活动,学生有更多的操作体验机会,获得第一手直接经验,从而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与认知水平。
历史选修活动课对实现历史潜课程的价值有很大的帮助。历史潜课程是通过学校教育环境,诸如校友的雕塑、中外古今历史人物的挂图等,有意无意地给学生以教育。但历史潜课程对学生的教育功能是隐性的,非公开的,零散的,潜移默化的。历史选修活动课是有意识地、有计划地向学生提供范例和实践条件,让学生去感知、认同和领悟其中的教育意义。
历史选修活动课对学生个体素质的发展有特殊功能。历史选修活动课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广泛地涉猎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总体素质,如收藏课涉及的知识除历史知识外,还有物理、化学、音乐、书法、绘画等知识。历史选修活动课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不仅表现在历史能力上,更重要的是还表现在日常生活能力上。历史能力包括识记历史知识,理解重要历史概念,整理归纳历史知识的综合能力,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对重大历史事件人物的比较能力及评价能力,以及准确清楚的表达能力等等。日常生活能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自学与科研能力、组织交往能力。
历史活动课在培养如上能力上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可以收到历史学科课程所不能收到的效果。
二、必须处理好必修课与选修活动课的关系
必修课是中学生必须完成的法定学业课程,一般也是学科课程。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和中心环节。选修课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通过自行选定且在中学阶段应该完成的学业课程,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和必要环节。活动课强调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实践活动,是一种发现教育。它可以在必修或选修课中开设。必修课为选修活动课提供知识基础;选修活动课是对必修课知识的应用与发挥发展。两者关系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在历史教学中,开设选修活动课对促进学生学习历史的自觉性,拓展学生学习历史的思路,增强学生利用必修课知识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拓宽教师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等方面的思想教育途径,提高学生总体素质等有着重大意义。
如我们开设我国古代陶瓷鉴赏这一选修活动课,讲我国的陶器发明于新石器时期,可以利用必修课认识半坡与河姆渡人制作的陶器。再加以发挥指出这种陶器无论是烧制技术,还是彩釉图案都说明经长期积累经验到母系氏族公社繁荣阶段各方面都已走向成熟。进而讲制陶工艺,陶器各期型制、用途、特征,并进而指出随着技术娴熟到秦汉时期人们已能制作瓷器。讲瓷器时可以利用必修课中唐时邢州的白瓷、越州的青瓷方面的知识,进一步讲解东汉末年浙江等地出现青瓷。到唐代,浙江的青瓷制作技术已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进而让学生通过实例总结唐代瓷器的特征。还可以利用北宋制瓷业必修课的定窑白瓷、汝窑青瓷、景德镇瓷的课本知识,进一步讲北宋五大名窑钧窑、汝窑、官窑、哥窑、定窑的知识。然后学生自行总结发现钧窑色彩斑斓绚丽,为元代彩陶时期的到来创造了条件。哥窑创造了用纹片装饰的先河,开片大、纹路粗的称“冰裂纹”,呈铁色,开片细小的称“百圾碎”,呈浅黄色,因而有金丝铁线,紫口铁足的特色。然后又进一步总结我国古代瓷器从东汉到两宋,一般为单色釉,称为素瓷时期。釉色有白、灰蓝、鲜红、暗紫、绿、褐。装饰有划花、绣花、印花、锥花、堆花、暗花、法花、嵌花。进而讲解型制与用途以及古瓷的鉴别方法。
历史选修活动课可以加深学生对学科课程的理解,如辽朝瓷器吸收北宋瓷器特点,器物造型上又表现出独特的民族风格,说明辽宋夏金时各族经济文化的交流和民族融合。活动课是一种发现教学。它让学生掌握一定知识并在实践活动中加深认识、应用和发展。笔者在讲完古陶瓷鉴赏之后,布置作业,对学生家中的瓷器进行鉴别。结果有的同学发现了珍贵龙泉窑青瓷盘。还有的同学在古玩市场上识破了作伪的明代青花碗。然后体验到新瓷与古瓷的本质区别,增强了学生对历史必修课重要性的认识。经过上述讲解与活动,巩固并加深了必修课的课本基本知识,培养了学生学习历史课的兴趣,又使学生学到了瓷器陶器鉴赏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可见必修课是选修课的基础,选修课是必修课的应用与发展,两者各有千秋又相得益彰。
三、必须处理好选修活动课与高考的关系
选修活动课不以升学考试为目的,特别强调提高学生素质和让学生亲自参加活动,有加强素质教育的特别功能。高考是高等学校录取新生的选拔性考试,是我国录用人才的重要途径,故高考侧重于对考生文化素质的考核。既然历史选修活动课以提高学生总体素质为己任,当然对学生高考复习亦大有裨益:
第一,历史高考命题终将跳出历史课本,必然要把触角延伸到应用知识的领域。而历史选修活动课是必修课基础知识的应用与发展。如近年上海高考试题里出现一张印错邮票,而该邮票上的人物画像是张衡,这就是对课本知识的灵活运用。
第二,选修课是必修课的应用与延伸,必然增强高考应试能力。如唐三彩是汉代低温釉陶发展到唐代的著名艺术品,体现了唐代人工陶塑艺术的高超水平。近年来,各地模拟试题中频频出现唐三彩是瓷器的错误选项,迷惑性很大。若修完古陶瓷器鉴赏这一选修活动课,就不会把唐三彩误认为是瓷器了。但若把历史选修活动课变相为历史高考复习课,那么选修活动课一切特色都被抹煞,它那特有的素质教育功能就无从发挥了。若把历史选修课看作与高考毫无关系,那是没有意识到选修课的价值与地位。
四、上好选修活动课困难不少但并非高不可攀
绝大多数教师受过大学严格的专业教育,在所教的必修课这一领域学有所长,教亦得心应手。但是,在选修课的教学上,一般教师没有受过专业训练,有些学校又缺乏教学设备,手头又没有现成的资料,困难较多。然而,只要教起来再学,边教边学,选择与自己专业接近的课目,确定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教学目标,绝大多数教师是能够开好选修活动课的。
首先,确定适当难度的目标。选修课不同于必修课,无须用高考成绩作为最后评判的尺度,只要能给学生一定的实用性知识,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也就完成了教学任务。
其次,选择与必修课接近的课目作为选修课课程。就历史课而言可开设的选修课很多。如收藏入门、古钱币鉴赏、古陶瓷器鉴赏、古金玉器鉴赏、古书画鉴赏、地方名人、地方交通路线与地名的演变、农家风俗及历史渊源、地方城镇特色、历史成因及其发展前景、山水画探源、历代文人笔下的梅兰竹菊等等。
再次,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弥补缺乏实物设备与文字资料的缺陷。电脑引入教育领域后,教育事业发生了重大的飞跃,因特网上有各科所需要的信息,电化教学设备的实物投影可以把各种图片放大,就古陶瓷鉴赏课而言,国家珍藏大量珍贵瓷器等信息与民间流散宝贵陶瓷器皿资料,陶瓷技术的产生与发展,现代人作伪方法与识别鉴定都可以从电脑中获取。
选修活动课应低难度,多活动,重实践。开课前必须了解学生在必修课所学的历史知识与所讲的选修活动课有联系的知识。推测所开课程还需补充哪些知识,尽量降低难度,循序渐进。要使学生既运用了必修课中的知识,又获得了必修课中学不到的新知识,并掌握一定的实践技能,使学生感到学有所成,有所得。
选修活动课是学校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三大板块之一。长期的应试教育使选修活动课有所冷落,实在是当前历史教学的一大缺憾。选修活动课不仅可以促进必修课的教学,有益于高考,有助于实现学科课程和潜课程的价值,提高教师必修课教学水平,又给学生一技之长,可让其终身享用,任课教师从中也受益非浅。陋文粗浅无华却冀有所获:借素质教育的强劲东风,恢复选修活动课在学校教学中本来应有的地位。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