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松江一中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校园霸凌举报信箱
网上选课 问卷
信息公开
发表文章
百度搜索
管理平台
联系我们交通指南友情链接
学校地址:上海市松江区松汇中路601号
学校邮编:201600
联系电话:(021)57822996
电子邮箱:sjyz@sjedu.cn
学校网址:www.sjyz.sjedu.cn
* 校长信箱* 支部信箱
关于本站网站地图版权申明更新缓存
 


折叠
左侧用户区
二期课改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打印此文
 松江一中.net > 教学探索 > 二期课改 >> 正文
素质教育观下的基础英语教育
更新时间:2001/5/24  作者:   阅读:2478次  
素质教育观下的基础英语教育 李少伶   摘 要 素质教育能否在基础英语教育中得以顺利实施,关键是施教者必须清楚地认识素质教育的几个本质特征并在教学中加以体现。关键词 素质教育 基础英语教育 主体性 二十一世纪,我国中小学教育必将以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作为实现中学教育目的重要途径之一的英语教育,我们考虑更多的是“在认识上应如何适应素质教育思想;在理论上应如何体现素质教育思想,在实践上又应该如何落实素质教育思想”。①本文将以素质教育的主体性、全体性、全面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等几个基本特征为出发点,结合“应试教育”在教学中暴露出的一些弊端,谈谈如何在素质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来搞好基础英语教育。 一、主体性 主体性教育是素质教育思想的核心,因为人的发展既不能由父母包办,也不能由教师代替,人的发展从根本上说是主体性的发展。“没有主体内在潜能的开发,没有外在文化知识经济发展主体的内化,人的发展是不可能的”。② 教育是教师和学生双方作用的过程(即人作用于人的过程),其核心关系是教与学的关系,因此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也就是说主体的发展,不仅不否定教师的作用,而且把教师也视为并列的活动主体,且发挥着指导者的作用。教育中的这种‘双主体性’决定了教师要负教的责任,学生要负学的责任,只有双方的主体作用都得到充分发挥,教育才能收到最佳效果”。③然而,考察我们当前的课堂教学实践,则不难发现受“应试教育”、“升学教育”的影响,教师把持课堂的现象仍然存在,其根源就在于忽视了学生主体作用的正常发挥。这种状况既阻碍了教学改革的开展,也阻碍着素质教育的实施。 英语教育应该如何发挥这种“双主体”作用呢?在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引导者、促进者,是言语交流活动的共同交际者,也是教学方法的探索者、研究者。教师进行的一切教学研究活动都应该在考虑教学目标和教学目的的基础上,以学生的需要,学生的能力,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以能够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为前提。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①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灵活选择教学模式。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四种言语活动是相互联系和促进的,教师根据不同学习阶段和不同教学对象对听说读写进行有侧重或平衡的综合训练。 ②重视师生间情感沟通。英语教学中具有大量的言语交流活动需要学生积极参与,而语言的交流离不开情感交流。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语言教学课这一有利条件,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尊重学生发表的看法,理解学生学习中的顾虑和难处,关爱学生,信任学生,给学生提供“安全感”。在宽松和谐的语言学习气氛中,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增强自尊,从而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目的。 ③启发学生积极参与言语交流活动。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关键。英语教学中,从造句到看图说写,从讲故事、情景对话到角色扮演、即兴发表见解都是启发学生想象力进行创造性活动的有效途径。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体现英语教学的交际性特征,加大师生间、学生间言语沟通的面,做到用中学,学为了用(learn by doing,learn for doing)。外语教学的意义就是在这种“使学生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中真正获得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④ ④做好学法指导。教学是教学生学,外语课是使学生掌握外语,学生掌握外语必须靠自己去学,这是学生主体性的根本表现。简单说来,就是“学生愿学,能学,可以不走弯路地学”。 ⑤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认为主要就是表现在,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被动接受式的“要我学”转化为主动进取式的“我要学”,最终走上能自我教育式的“我会学”的路子。总之,“我们提倡学生主体,并不排斥教师指导;只是教师指导的作用在于实现学生主体而学生主体又反过来活跃教师的指导活动,两者相互为用。对于学生来说,可以因教师的指导作用而发挥更好的积极性,学习上不走弯路;从教师说,可以收到教学相长的进步”。⑥所以发挥师生的双主体作用是素质教育落在实处的根本。 二、面向全体性 “应试教育”使学生遭到不平等的对待,只注意少数学生,忽视了多数学生,特别是歧视差生的现象在许多学校仍不同程度地存在。这完全违背了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面向全体学生,对每个学生负责。英语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主要学科当然应面向全体学生。随着国家对外开放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英语作为交际工具已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日渐发挥作用,懂外语已成为衡量现代人的标准之一,每个未来的普通公民在中学阶段都应打好一门外语的基础。每个学生,无论将来干什么,如果缺少能基本运用一门外语的能力,必将影响到个人才能的全面发展。因此,英语教师一定要面向全体,努力使每个学生的学习都基本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目的和要求。 当然,面向全体不等于“齐步走”、“一刀切”,“因材施教”指的就是既要面向全体,又要承认差异。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抓中间,而不放两头,知人善教,好、中、差分别要求,如对外向型学生,要利用其善交际之长以带动班上的言语交流活动;对内向型学生,则要鼓励积极参与,大胆张口。总之,教师要从学习上,个性上发挥不同学生优势,做到既照顾全体,又培养个别。 三、发展全面性 英语教育因其教育的特殊性要体现素质教育的全面性是大有可为的。首先,初、高中英语教学大纲在教学目的的规定上,已明确提出英语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获得语言基础知识、言语基本技能和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方面的教育),这足以说明英语教育必须与思想教育相结合。其次,中学英语教学的内容和过程本身就是发展学习智力因素,提高认识素质的过程。如通过对语音、语法、语句、语篇的学习而发展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和记忆力;通过对英语语法结构,文学作品和语言逻辑问题的分析而发展其思维力和想象力。值得一提的是,研究表明,非智力因素对青少年的外语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成功的中学英语教学必然与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正确动机、浓厚兴趣和坚强意志紧密联系。因此,要体现素质教育全面性,这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此外,英语学科中大量开展的听、说、读、写言语活动对学生心理素质、交往素质也有促进作用。目前英语教学中大力倡导的“语言整体教学”(the whole language teaching)能较好地融上述多种素质的培养为一体,是一种值得认真研究和掌握的教学模式。 在英语教育中我们应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全面性特征,但全面性不等于全优生,“品学兼优”在任何时候都是少数。全面发展也不等于“平均发展”,在注重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同时,英语教育也应为有专长的学生提供应有的发展环境。 四、注重基础性 素质教育的基础性即指在教育内容要求上要从最基本最必需的,对今后发展有一定影响的方面去培育人,为他们学习做人和进一步学习乃至提高全民素质打好基础。换句话说,“基础教育不是直接出人才而是为未来人才的成长奠定基础的教育”。⑦ 本着素质教育的这一基本属性,素质教育向学生提供的只能是“基本素养”而不是职业素养或专业素养;是让学生拥有“一般学识”而不是成为某一专门领域的“小专家”。“应试教育”突出的则仅是考试的选拔功能,在其影响下,为了升学,应付考试,教师不得不把学生往“题海”里拉,让学生钻牛角尖,专门关注偏、难、深的知识点,教学要求被随意拔高,教学难度被无限加大,从而使教育忽视了最重要的一点———对全体学生进行最基本的素质教育,造成学生畸型发展,“高分低能”的现象很普遍。 英语作为基础教育中的三大基本学科之一应该给学生提供哪些最基本的东西呢?我认为《九年义务制教育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在教学目的中所提及的四个方面,正是英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即:掌握英语基础知识,获得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习能力。就英语基础知识来说,要求学习掌握正确发音,具有拼读能力,能用最基本的句型进行口笔头语言交流,切实掌握大纲要求听、说、读、写四会的基础词汇;在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方面,做到能听说最基本的日常交际用语(《大纲》已列出),能读懂简易读物、浅显的书信、报刊、说明、时刻表等,以及能写英文短信、留言、通知、日记等;此外,通过英语教育能培养学生的良好思想品德和学习习惯,使其具有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能力。上述所指不仅能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打好基础,而且能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好英语打好基础,为学生今后的就业也能打下一定基础。 五、着眼未来发展性 “素质教育的发展性,主要指培养和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知识与能力,把教育的重点转移到开发潜能、启迪心智、增强后劲上来”,⑧也就是说,教育要着眼于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的要求,其立足点就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面向”。“应试教育”则着眼现在,着眼于能考多少分,不关注现在的教育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多少价值。这种教育上的“短期行为”带来的自然只是“短期效应”,难以使学生在竞争日趋激烈的21世纪获得“生存能力”或立足之地。 着眼于学生未来发展的潜力,英语教育就要在教给学生知识,培养语言能力的基础上,加强语言交际运用能力的培养和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语言知识是“基础的”,具备的语言运用能力也只是“初步的”,要把英语作为交际工具用于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是远远不够的,而未来的工作和生活所需要的语言知识和某方面的交际能力更多的还是要靠学生今后去继续学习,不断练习提高。这种学习能否继续下去,关键就在于学生是否具有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或说“终身学习能力”,或说“学会学习的能力”。 要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主要指自学能力),关



  • 对不起,只有注册用户才能发表评论!请登录
  • 素质教育认识与实践讲座
    探索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哲学与教育经济学
    王蒙呼吁汉语保卫战
    创新教育的哲学思考——国家督学张志勇研究员访谈录
    济南教育局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不准出国留学
    教育信息化——教师必须跨过的一道门槛
    迟浩田:要把学生军训作为利国强军的大事来抓
    专家质疑:“外语学得太早-文理分得太开”
    台湾大学校园重开品德教育课
    北京办性教育展-中学生性教育增加避孕知识
    新闻日历 
    ------1
    2345678
    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
    23242526272829
    30------

    沪教Z2-20100035号
    沪ICP备11030667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3786号
    执行时间:3,656.25 毫秒 | 查询数据库:13 次   
     

    招生信息



    专题网站



    信息公开



    新闻直播



    视频资源



    小剧场直播



    101直播



    电子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