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松江一中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校园霸凌举报信箱
网上选课 问卷
信息公开
发表文章
百度搜索
管理平台
联系我们交通指南友情链接
学校地址:上海市松江区松汇中路601号
学校邮编:201600
联系电话:(021)57822996
电子邮箱:sjyz@sjedu.cn
学校网址:www.sjyz.sjedu.cn
* 校长信箱* 支部信箱
关于本站网站地图版权申明更新缓存
 


折叠
左侧用户区
史海钩沉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打印此文
 松江一中.net > 学生天地 > 智慧大道 > 探索频道 > 史海钩沉 >> 正文
崇明硬汉沈付清
更新时间:2001/5/10  作者:   阅读:2539次  
崇明硬汉沈付清   本报记者 强荧 徐亢美 本报通讯员 刘海 袁文君   命运对沈付清老人似乎从来没有露出过笑容。这位家住崇明的老 农一生坎坷:3岁丧父,哥哥痴呆,妻子残废。15年前儿子又被一场 飞来横祸夺走生命,儿媳改嫁,抛下3岁的孙子与他相依为命。为了 维持这个风雨飘摇的残破家庭,沈付清做了他能做的一切:种地、扫 街、清垃圾……很多时候,他甚至只能靠献血得来的营养费维持全家 的生活,记者采访他时,沈老汉和孙子的全部积蓄只有21元。   然而,沈付清却从未向厄运低过头,靠着近于极限的“生命透支” ,他拉扯着孙子顽强地挺了过来。接受记者采访时,沈付清解释了自 己难以为常人理解的举动:我是一个共产党员,不能给党和政府添麻 烦!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真实得催人泪下,让人感佩,使人坚强… …现年69岁的崇明老汉沈付清,用他36年来近200次“献血”所得, 以及辛勤的劳作,维持着一个“老、弱、病、残、幼”集聚型的不幸 家庭。他在长期的生活逆境中,从未向政府伸过一次手。   8月21日星期一,记者驱车来到崇明县港沿镇,在村民的带领下, 终于在建联村的一排新式小楼群中找到了一所破落低矮的农舍,见到 了皮肤黝黑、脸上蛛纹密布的沈付清老汉。   沈老汉的家可以用“家徒四壁”来形容,墙上的唯一装饰是一个 陈旧的,里面装着他获得1981年“崇明县优秀共产党员”的奖状。夏 日从不着上衣、背脊驼得很低的沈老汉,用难懂的当地话说:“我是 一个共产党员,不能给党和政府添麻烦。”    坚强地撑起一个家   村民们一听记者进了门,几乎全村老少都来了,从他们片段的叙 述中,记者了解到了沈老汉悲壮的人生经历。   世间的厄运似乎伴着沈老汉的一生,撵都撵不走。3岁失父的沈 老汉,还摊上一个痴呆的哥哥,他娶了媳妇后有了儿子,却不料媳妇 又大病一场,被截去一腿。家里有两个病人和一个嗷嗷待哺的孩子, 他又“捡”回一个被弃的女婴,女孩抱回家时生下来才24天,沈老汉 为她起名“美新”,不堪重负的家,又添上了一张嘴。   村里人说,沈付清是条硬汉。他是庄稼地里的好手,还担任过生 产队长。但他再能干,一人的劳动所得,哪能维持这样一个贫病交加 的家庭。1963年起,他打听到“献血”200毫升可得18元的营养费, 于是,他悄没声地跑到当地南门镇的一所医院里去“献血”,一验血 是O型,他从此担当起合格的“献血员”。   他好不容易把捡回的女儿和儿子培养成人,给他们组成了家庭, 刚缓一口气的沈老汉大难又临。1985年的一天,镇上一家电器厂仓库 发生爆炸,正在厂里上班的儿子沈新发葬身火海。   还未从悲伤中解脱,沈老汉不久又遇一劫:儿媳妇弃下3岁的儿 子,改嫁同村人了。临走时搬走了家中所有稍微值点钱的东西,连“ 子孙桶”(马桶)都没留下。沈老汉说:“当时,正想一铁铲劈死她, 想到自己是党员,不能违法犯罪,就忍下了。”   长年卧病在床的老伴、傻子哥哥、孙子———两个病人一个幼儿, 沉重的生活重担都压在他沈老汉一人的肩上。他手头仅有的就是儿子 工伤死亡得到的4000元抚恤金,此时仅省下1200元,此外就是赖以糊 口的5亩责任田,以及他的鲜血。   但是不幸还未结束,媳妇改嫁后,老伴一气之下撒手人寰,接着 痴呆的哥哥也离开人世,1000多元钱如何应付死者的丧事,稚嫩的孙 儿如何养育,沈老汉走投无路,唯一的办法是:献血!   在与沈老汉交谈中,他拿出了一摞殷红的献血证。他告诉记者, 献血营养费最早是200毫升18元,去年是300元,而他从1963年开始每 年献血6至8次,每次200毫升到400毫升,总共献血近200次。家里病 人看病的费用,修房子用的椽子,和一架家里最值钱的电风扇……都 是来自“献血”的营养费。乡亲们说,有几次他晕倒田头,被大家送 往医院,医药费也是用他的血来偿还的。沈老汉在用坚强与不幸交战 中,也用鲜血写就了一封封“家书”。    “我这辈子只受过两次接济”   在港沿镇一段几百米长的路段上,每天清晨4点许,就能听到“ 刷刷”的扫街声。沈老汉打扫完这里,又到附近的菜市场和镇办企业 打扫一番。接着,他佝偻着腰,拉着小车将垃圾清运走,一直要忙到 夜半时分,几年来日复一日从不间断。沈老汉为何当起清扫工,这里 还有一段故事。   乡亲们说,他太倔了,倔犟得使人帮不上忙。沈老汉家里平时吃 的菜都是地里自产的。中午时分,记者在他家的碗橱里见到的仅是两 碗清炒的洋芋。乡亲们说,他偶尔添点荤菜,那也是给长身体的孙子 进补的。村里家家都用上了液化气,唯独他家还用柴草灶做饭。村里 家家都用上了自来水,唯独他家还用着井水。他口袋里仅有的20元, 加上孙子袋里的1元钱,就是这家全部的积蓄。就是这样,这个老汉 还是谢绝了四邻八舍伸来的援手。   沈老汉说:这辈子只接受过两次接济:镇上缝纫店主沈美英见这 爷孙俩衣服破败,从孙子小峰4岁起,就主动揽下了他们的缝补活, 从没收取过一分钱。港沿中心小学老师徐光英在小峰学习期间,每年 尽量为他争取减免费,并督促孩子用功读书。今年年初天寒地冻,徐 老师还将自己新弹的棉被送到沈老汉家里。沈老汉接过棉被,老泪纵 横,回过头来对孙子喝道:“小子你听着,这么多人待我们恩重如山, 将来忘了就对不起爷爷,对不起社会。”   乡亲们还说,沈老汉不仅是个硬汉,还是一个大好人。哪家盖房 少了帮手,他准会主动上门。街道脏了,他会挥帚清除。不知有谁提 议,镇里不如请他担任清扫工,一来他认真负责,大家信得过;二来 他靠劳动得到报酬,或许能够接受;三来还能尽一份乡亲们帮助他的 心愿。在镇政府的说服下,沈老汉好歹接受了这份工作,但讲定:每 月工资只能300元。   晨起上街清扫,接着侍弄5亩责任田,一天胡乱扒点吃的,从天 色朦胧出门到夜幕降临回家,沈老汉的一年365天,天天如此。村里 人说,沈老汉是一头快散了架的老牛。    孙子的愿望:最想为爷爷装副假牙   乡亲们蜂拥而来,不光是为了向记者讲述沈老汉的一生,更出于 对他孙子沈峰的关心。乡亲们说,要叫沈老汉开口为孙子求援,难, 但无论如何该为这个在困境中挣扎的18岁男孩着想了。   沈峰3岁不见爹娘,天天大哭大闹,直吵得沈老汉心烦意乱,不 由火起,小子欠揍!巴掌高高举起无奈又轻轻落下。自己命苦,孩子 又何尝不是呢,于是又是哄又是骗,直到小峰在怀里睡着了,才去做 自己的活儿。   沈老汉不识字,不会讲故事,不会唱儿歌,但他想着法儿逗小峰 开心。沈老汉出去干农活时,路上让小峰骑在自己的脖子上看小鸟、 看小溪、看碧绿的田野,这时候小峰不想爹娘了。   小峰嚷着要看电视,但那年小峰的娘走的时候连电视机也扛走了。 沈老汉摸出180元,再借了200元买回了一台14英寸黑白电视机。这20 0元钱,第二年沈老汉献了血才还清。   冬去春来,寒暑易节,转眼小峰到了上学年龄。为攒足学费,沈 老汉到处给人打杂,脏活、累活,别人不愿干的他都干。   小峰身高1.78米、文静秀气、不善言语。据说,打从他3岁时, 生母将他扔给爷爷,卷走家产、改嫁他人后,他虽与亲娘同在一村, 但视如陌人。人们看到这个可怜的孩子经常独自一人在悄悄流泪。   村里人说,小峰是一个好孩子。7岁起就自己做饭,十几岁开始 经常帮爷爷干干农活,去年他初中毕业时收到了一所职校的录取通知 书,但他偷偷地把它烧了。他知道年迈的爷爷再也不堪重负,他不愿 看到爷爷的背驼得更低。   人们也曾听到沈老汉对孙儿说:“自己已经定局了,希望你要有 出息。只要你有出息,我做什么都行。”但他已尽其所能了,几乎所 有的村民都在担心小峰的前途:参军?上学?打工?他们帮不上忙。 为沈付清这个尝遍人间艰辛、不屈的老汉有个幸福的晚年,也为孩子 的未来着想,应该让小峰快点找份工作。他们请求记者,向社会呼吁, 让大家来帮帮这爷孙俩吧!   离开沈老汉家,记者问小峰有什么要求。这个18岁的男孩告诉我 们:如果他挣到了钱,第一件事,就要为用鲜血抚养他的爷爷配副假 牙,让爷爷能尝一尝人间甘甜。



  • 对不起,只有注册用户才能发表评论!请登录
  • 电影《八月一日》
    《我的1919》
    《东京审判》
    [面对面]崔永元:实话长征
    周恩来格言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是怎样写进党史的
    一家人竟有十个贪污犯 河南反腐败斗争出现新动向
    学会选择
    司法权地方化和行政化是有害倾向
    欧元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出口投资受影响储备货币要调整
    新闻日历 
    ------1
    2345678
    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
    23242526272829
    30------

    沪教Z2-20100035号
    沪ICP备11030667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3786号
    执行时间:164.06 毫秒 | 查询数据库:13 次   
     

    招生信息



    专题网站



    信息公开



    新闻直播



    视频资源



    小剧场直播



    101直播



    电子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