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松江一中.net > 学生天地 > 智慧大道 > 探索频道 > 史海钩沉 >> 正文 |
精神力量从哪里来
|
更新时间:2001/5/9 作者: 阅读:3793次 |
|
精神力量从哪里来
有一位演员在今年“两会”期间的一个联谊会上讲了个故事,说是艺术家们来到长征时曾牺牲了两万多名红军战士的江西兴国演出,他们在当地采访了30多名少年儿童,发现“‘红军县’的少年儿童居然不知道这段历史”本报3月15日曾报道。于是报纸发表言论疾呼:不可失去精神力量要为孩子们灌注“精神力量”,当然可以向他们讲述“红军县”的历史,因为这历史过去曾“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但是,哪个地方养的孩子必须先学好哪个地方的历史,不学就说人家“失去精神力量”,是不是有点太狭隘了呢比较之下,让这些孩子们了解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的脉络和走向,和了解本地的历史,至少是同等重要的事。假如这30多个孩子不了解辛亥革命,不了解五四新文化运动,不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不了解“反右”和“文化大革命”,不了解改革开放,不了解文艺复兴,不了解启蒙运动,不了解美国独立战争和《独立宣言》,不了解法国大革命和《人权宣言》。人们会担心他们“失去精神力量”吗国家对“红军县”的孩子们实施国民教育,是为了把他们和全国的孩子一起,最终都培养成共和国的合格公民,而不是要把他们培养成某个地方的“多好的群众”。
用“红军县”的历史给孩子们注入“精神力量”固然是很重要的,但现实中存在的种种社会丑恶现象,如贪污受贿、徇私枉法等等可能会有力地消解掉孩子们来之不易的“精神力量”,这更是值得警惕的。那些烈士们当年抛头颅洒热血并不是为了让后人记住自己,实在是希望后人能开创一个新的时代。如果我们多少年后仍然不懂或不愿懂“德先生”和“赛先生”为何物,那我们就是记住了烈士,烈士也会寒心的。
摘自4月20日《中国经济时报》作者张金岭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