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松江一中.net > 学生天地 > 智慧大道 > 探索频道 > 史海钩沉 >> 正文 |
渴望真话———刘少奇的一次下乡调查
|
更新时间:2001/5/9 作者: 阅读:8663次 |
|
渴望真话———刘少奇的一次下乡调查
60年代初,刘少奇同志来到湖南农村作调查,乘坐的仅仅是一辆篷布吉普车。根本没有人想到这是共和国主席出巡的座驾。湖南省委最初拟派一位省委书记陪少奇同志一起下乡,并专派一辆卡车装着席梦思、沙发、办公桌。还有其他生活必需品,人到哪,家具和生活用具带到哪。但这些都被少奇同志严肃地制止了。他说,“我这次下乡调查研究,如果按你们那样安排,怎么和老百姓打成一片……穷讲究,摆阔气,高高在上,群众心里会怎么想哪个还敢向你讲真话啊”来到宁乡县王家湾后,堂堂共和国主席办公和下榻的场所竟是在一座臭气熏天的养猪场里。白天,他走东家,串西邻,四处找乡亲访贫问苦;晚上,在两张小桌子拼成的办公桌上,一盏油灯下,汇总各类调查数字,去粗存精,去伪存真……少奇同志说,“下面的报告和干部的话,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有的根本就不可信。如小麦产量放卫星,报上登出来,高兴了几天,就不相信了。有些反面意见,吞吞吐吐,也不完全可靠。我们看省委的报告,省委又听下面的,省委的报告也是不能全信的。”正是不轻信不满足下面汇报,而注重于脚踏实地的亲身调查,少奇同志在湖南农村的44天里,走门串户,多次找贫苦农民座谈,甚至走进厕所,“像农夫也像医院的化验师,伸手去拨弄一团粪便”,以了解老百姓是否吃糠咽菜,才终于使得他发现了大跃进和大办食堂引发的一系列恶果,发现了天华大队假先进典型的严重问题。少奇同志听到了群众的真话,首先是他渴望真话。听到真话后,他毅然撤消食堂,平反冤案,并为以后党中央制定的一系列经济调整政策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
摘自《渴望真话———刘少奇在1961》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