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党小组冯莹老师选取做“四有”教师要“有仁爱之心”的角度分享了作为一名教师为何必须以仁爱之心对待学生,以及该怎样具体践行仁爱之心。
“仁爱精神是儒家精神核心之所在,也是成为一个好老师所要具备的。因爱人,而互爱,教育从而拥有生命的温度。教师工作每天面对的是一个个个性不相同,思想感情不相同的孩子,要想顺利地开展教学工作,要想成为一名被学生认可的教师,教师就需要用仁爱之心去教育和感染学生。以仁爱之心去关爱每一位学生,使他们能够快乐地学习,快乐地成长。”

第二党小组徐艳老师结合自己作为一名年轻教师的成长历程,分享了她对于如何成为一名有影响力的好老师的理解。
“三尺讲台,三寸舌,三寸笔,三千桃李;十年树木,十载风,十载雨,十万栋梁,这是描绘教师的最朴实,同时也是最生动最震撼的语言。既然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就要热爱自己的事业,,虽然自己现在知识浅薄,经验不足,但在今后的工作中,做到关心爱护每一名学生,耐心对待每一位孩子,同时在教学管理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改进,相信在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感召下,我会在“四有”的路上努力追寻,成长自己,坚信选择,收获快乐!”
第三党小组吴伊敏老师从以身作则、加强德育、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带入课堂三个方面,分享了她的学习感悟。
“无论是何科目的教师,我们都受着千百年来中国优秀文化的浸润,都应当力所能及在教学中弘扬与传播优秀的文化传统。作文一名英语教师,在传播外国优秀文化的同时,我也注重在教学当中融入中国文化元素,教育学生‘不忘根、不忘本’。这也要求教师自身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正确的认识和深刻的理解,才能在学习上以及品德培育上给与学生正确的指引。”
第四党小组何佳老师从自身教与学的经验出发,分享了对于现代教育与“立德树人”的理解。
“德育教育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对学生品德的树立应该是每位教育工作者最重要的考题,它不仅仅是对学生品德测试,更是对老师教育工作的最根本的试题。做好‘立德树人’这道试题并不容易,它不是纸面上的题目能够有标准答案,它需要每位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丰富这道题目的答案。”
第五党小组单慧璐老师从基础教育文化自信,谈及教师的专业自信,分享了学习重要论述后为自己确立的教师成长愿景。
“我的专业发展愿景是努力成长为‘4C教师’。所谓4C技能,源于学生需具备的‘21世纪技能’,即(1)评判性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Critical Thinking & Problem Solving);(2)创造性与自主学习能力(Creativity & Active Learning);(3)沟通能力与合作精神(Communication & Cooperation);(4)跨文化理解与全球意识(Cross-culture Understanding & Global Awareness),可迁移为跨学科教学与全人意识。所谓身正为范,为了实现“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作为党员教师,更要以具备‘4C’的自己陪伴学生成为具备‘4C技能’的未来公民。”
第六党小组地力拜尔老师作为新疆部内派教师,分享了对于教育立德树人的理解,立志成为用爱心滋润学生心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好老师。
“今天,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总书记的话语声声入耳,作为教育战线上的一名工作者,我更是深刻体会到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我要与其他同志一道,用心、用情、用力抓好我校新疆部内高班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为松江一中的民族教育做出一份贡献,为全国一盘棋的稳定发展献出绵薄之力。”
会议第二个议程,姚立强书记部署下阶段党员同志学习与工作任务,至此会议圆满结束。
《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一书为做好新时代教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深刻领会其时代背景、科学体系、精神实质,深刻理解其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做新时代教师,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