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松江一中
校园霸凌举报信箱
网上选课 问卷
信息公开
发表文章
百度搜索
管理平台
联系我们交通指南友情链接
学校地址:上海市松江区松汇中路601号
学校邮编:201600
联系电话:(021)57822996
电子邮箱:sjyz@sjedu.cn
学校网址:www.sjyz.sjedu.cn
* 校长信箱* 支部信箱
关于本站网站地图版权申明更新缓存
 


折叠
左侧用户区
展开
左侧用户区
升旗仪式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打印此文
 松江一中.net > 一中风采 > 校园文化 > 升旗仪式 >> 正文
我以我力振中华
更新时间:2016/5/30  作者:语文教研组 刘芸  阅读:2732次  

    这几天,在新闻、网络上炒的颇为热闹的是一则关于“荫余堂”的新闻。当年一栋叫做“荫余堂”的老宅在面临被拆除的厄运时,被美国人买了下来,运到美国大受欢迎。国内媒体为此激动了一番,说荫余堂远嫁,是中美文化交流的新成果。可是,一栋在中国面临被拆除的老宅,为何在他乡能焕发异彩。最可笑的是,新闻一出就有人站出来说,希望能在其原址上仿建一座“荫余堂”。

    突然想起,我曾看过一篇文章,其中说到:西方人认为二十年后,中国将是世界上最穷的国家。他们所说的穷,并不是指经济,而是指国民素质。因为他们看到的中国是一个不断丢弃祖先遗留下的文明,转而是疯狂爆发自身的劣性的国家。回头想想这“荫余堂”的故地仿建不就是这劣根性的体现么?

    在当下社会的快速发展中,我们似乎已无暇顾及自己的精神世界,无暇顾及这个社会的精神构建。因此,种种不平,种种不善,各种戾气丛生,各种不安叠现,此刻的中国啊,请你停一停你的脚步,等一等你的灵魂。请到传统文化中去寻得属于自己独有的良药吧!

    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在那上古神话中,我们获得着战胜磨难的精神力量;在儒、道思想中,我们体悟着现实与理想的平衡之道;在《诗经》、在《离骚》、在历朝历代的笔墨之中,中华民族的精神被打磨、中华民族的思想在沉淀,中国人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文化在形成。建立在忠、义、礼、智、信基础上的传统文化,外化成为每个国人举手投足间的温文尔雅。这不正是我们曾有的骄傲,也正是我们此刻急需的良药么?

    你看,在我们的校园中,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已经开始萌芽:写春联、贴春联、包元宵、吟诗会……而现在,以松江一中语文组为先锋军,更是开启了传统文化的寻根之旅。我们在中国传统文化系列微课程中,通过一部部文学文化作品打开一个个典型时代的文化之门,关注其中各种文化现象:战争文化、民俗文化、仕宦文化、儒道文化、甚至连饮食医药服装文化皆有涉及。通过这样的探究与发现,我们寻到自己思想的根、精神的根、气节的根,通过传承与发展,依着文化之根的托举,我们在成长。成长为大方、大气、大写之人;成长为实现强国之梦的栋梁之才。这就是我们在传统文化中寻根的价值和意义。这就是我们担负起传承发展文化的动因和力量。

    同学们,请不要忘记,我们是一群有理想、有冲劲、有能力的青年,请不要忘记,我们是一群在传统文化精华浸润着的文化人,我们应该也必须凭借自己的知识、才能、理想来引导这个社会走向良性的发展。

    也许,有人会说,我不过是一个高中生,我能做什么?不,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一点小小的力量也许不能改变什么,可是许多小小的力量在一起,就一定能改变这个世界。同学们,要知道,你对传统文化的发扬可能力量有限,但你的传承却有着无可估量的价值和意义。要知道,你就是松一,你就是上海,你就是中国!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你我有责!





  • 对不起,只有注册用户才能发表评论!请登录
  • >> 查看所有评论

        没有任何评论

    红楼一梦——记高一年级第一次“一览学生讲坛”之传统…
    中秋文化——记第二次“向先贤问道”传统文化微讲座
    顾绣文化——记第一次“向先贤问道——传统文化微讲座…
    向先贤问道--记松江一中传统文化知识微讲座海选活动
    松江一中中华传统文化课程简介
    高一1~5班;6~10班中华传统文化课2简介
    我校在上海市“我与中国传统文化”征文中喜获佳绩
    《少年日报.we时代中学校园周刊》专题报道我校传统文化…
    花灯璀璨春意闹,上元狂欢笑脸盈——松江一中辛卯年庆…

    沪教Z2-20100035号
    沪ICP备11030667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3786号
    执行时间:109.38 毫秒 | 查询数据库:13 次   
     

    招生信息



    专题网站



    信息公开



    新闻直播



    视频资源



    小剧场直播



    101直播



    电子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