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一中1—5年教龄青年教师教育工作三年行动计划
(2008年————2010年)
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将取决于教师的素质提高。加强对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培养和培训,是我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方面,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因而也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任务。近年来,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大量新教师充实到我校教师队伍中,为我校教师队伍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根据《上海市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十一五”规划纲要》精神,按照《松江区1-5年教龄青年教师教育工作实施意见》(沪松教人〔2008〕115号)文件相关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松江一中1—5年教龄青年教师教育工作三年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思想为指导,根据松江区1-5年教龄青年教师教育工作实施意见,开展模块式校本研修,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努力造就一支适应素质教育要求,满足我校优质教育需要的师德师风好、专业素养高、业务能力强、整体发展均衡的青年教师队伍。
二、教育目标
1、提高青年教师认知能力,特别是育德能力和教学能力,成为一名智慧型教师;
2、形成骨干教师梯队,使更多的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为教坛新秀、学科名师,在区内乃至全市中小学的教育教学中崭露头角;
3、整合各种培训资源,发挥骨干在群体中自我教育和引领作用,促进本校教师专业发展;
4、加快青年教师成长进程,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整体素质。
三、教育管理与对象
1、成立教育领导小组
组长:谭海岚 副组长:沈利华
组员:李军华 孙庆红 朱利剑陆为明
并设立教育工作小组
组长:李军华
成员:陆为明 陆晖 吴超峰
教育工作小组具体负责行动计划的实施和教育工作的管理、检查和考核工作。
2、教育对象:本校教龄1-5年的青年教师。
四、教育内容:
根据青年教师的成长特点、教育要求,教师教育要紧紧围绕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教学技能、课堂实践能力、人文与专业素养、理论与研究水平等五大内容,通过模块式校本研修方式,开展1—5年教龄青年教师培养工作。
五、具体行动
模块式校本研修立足点在“校本”,研修主要分为公共研修与自主研修两大模块。公共研修主要是学校组织的面对全体青年教师进行的校本研修;自主研修主要是青年教师根据自主的发展需求和特长而进行的校本研修。
(一)、公共研修模块
具体做法有:
(1)组建班级研修
1—5年教龄青年教师组建成一个班级,由工作小组组长担任班主任,班级中选定班长、学习委员等班干负责管理班级研修工作。通过研修活动,整合各种培训资源,发挥骨干在群体中自我教育和引领作用,以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教学行为改进为抓手,提高认知能力,特别是育德能力和教学能力,并使模块式校本研修逐渐形成课程化。
(2)教育理论学习
设立“一中教育论坛”,聘请校内外知名教师、专家学者和有关领导来校讲学,进行教育理论、师德修养、职业意识等方面的培训。同时“论坛”也论坛为青年教师学习交流提供平台。
(3)教育能力实践
学校坚持每年一次的业务知识考试;举办“三字一话”(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普通话)比赛;充分利用市教委对教师全员培训的有效资源,开展“说课”和课堂教学评优活动;进行教案、案例和小论文的评比等。从而提高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促进其专业发展。
学校强化主题研修、课例研修和追踪研修等校本研修活动,催生青年教师实践智慧。每学期召开一次关于开展备课、说课、上课、作业、命题等课堂教学“五环节”的专题研究、讨论、培训和交流,提高全员质量意识。
学校坚持每年暑期举办班主任工作专题培训,提高德育意识和育德能力。学校组织青年教师外出考察学习1次,参加德育和教学研讨。
(4)人文素养培育
开展读书征文、读书沙龙系列活动,为青年教师提供教育专著,每年认真阅读一本与教育教学密切相关的书籍,并撰写至少2000字以上读书笔记。
开展“走进高雅艺术”活动,组织青年教师到上海大剧院、上海音乐厅、东方艺术中心、逸夫舞台等观看欣赏各类经典演出。
举办不同主题的青年教师演讲会、演唱会以及“师生同乐”文艺表演等活动,努力培育青年教师的人文素养。
(二)、自主研修模块
具体做法有:
(1)目标激励
要求制定个人三年发展规划(内容包括现有基础、发展目标、具体措施、政策支持等)。明确自我发展目标与行动策略,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进行调整、修改和完善发展规划。
(2)台阶跨越
鼓励青年教师攻读硕士学位,提升学历层次。
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市、区骨干教师培训班(骨干班主任培训班、青年素质营训练班、名师研修班等)。
鼓励青年教师申报区、校的“绿叶工程”。
(3)特色发展
鼓励青年教师根据自身的特点和特长,自主研修,个性化地、有特色地发展,加快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崭露头角。
在课堂教学方面,青年教师积极开设市、区、校级研讨课,对落实“三维目标”和“两纲”精神、探索“有效教学”、优化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充分地研讨,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高。
在课程开发方面,青年教师根据具有的特长,开设书法、篆刻、摄影、合唱、舞蹈、健美操、智能机器人、陶艺、分子实验、跆拳道、心理健康等研究型、拓展型课程。
在教科研方面:三年中完成校级以上课题1个,不断加强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体现有较强的教研能力;三年中至少在区级以上杂志发表文章1篇,能具有一定的教科研能力,针对教学实践,开展科研活动和教育创新,成为教育改革和研究的探索者、实践者。
六、考核评价
学校将青年教师教育工作纳入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整体工作中,每学期对1—5年教龄教师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优秀比例不超过20%;每三年评选“优秀学员”一次。教师的考核结果须放入教师业务档案,并作为新教师转正、年度评优、骨干培养、职务晋升的主要依据。
上海市松江一中
2008.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