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创建契机,筑高质量平台
——2009学年度松江一中教学工作计划
2009学年是学校创建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最关键的一年。迎接创建挑战,抓住发展机遇,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是学校本学年度工作的重点,也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点。学校始终把创建工作视为推进发展的重要机制,为此,学校在制订2009学年度松江一中教学工作计划时,努力做到两个结合,一是将学校教学工作与学校创建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推进学校的创建工作,二是将学校教学工作与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紧密结合起来,实现学校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学校在创建工作中始终坚持“为每一位学生成才打好基础,为每一位教师发展搭建平台”的办学理念,遵循不断强化内涵建设、不断求得自我完善、不断提升办学品位的发展思路,以实现学生成才、教师成功、学校成名的教育理想。经过多年创建,学校在许多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和新的发展,但同时也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就学校教学工作而言,这些新的问题和挑战,体现在课程方案、学科建设、教学有效性、教师专业化水平等方面。所以,2009学年学校教学工作将会结合创建工作,从发现的问题入手,通过“制订《松江一中课程方案》”、“打造强势学科”、“课程标准校本化实施”、“学案”等具体举措和载体,逐步解决课程和教学问题,推动学校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
一、加强课程管理,制订“松江一中课程方案”,进一步建构并完善学校课程框架。
整体建构学校课程框架,重视学校课程资源的建设和与学校课程框架相匹配的校本教材的研发,探索适合学校、教师和学生发展的课程实施途径,实现课程建设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
1、根据国家课程方案和学校办学理念制订《松江一中课程方案》,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框架,建立符合“为每一位学生成才打好基础”的校本课程体系,以课程改革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2、确保三类课程的高效实施,形成系列,形成特色。
优化基础型课程,提高基础型课程的教学质量,发挥基础型课程在教学活动中的基础性,促进学生基本素质发展,为每一位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丰富拓展型课程,注重课程的多样性、选择性和层次性,使每一位学生都有适合自己个性发展需要的课程;拓宽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加强学生的文化底蕴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完善研究型课程,为培养学生实践、综合、研究等方面的能力提供载体,满足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需要,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打好基础。
创造性地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充实一些特色校本课程。在开好现有校本课程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学校课程的开发和完善。积极拓宽学生学习的渠道,开发和创设学生参与实践的资源和条件,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社会实践活动课程系列。
3、注重学校课程资源的建设和与学校课程框架相匹配的校本教材的研发。
充分利用家长、社区以及松江大学城的资源,努力开发、积累、整合、丰富和完善学校的课程资源。同时为教师、家长和学生参加学校课程建设提供条件,特别是鼓励教师拓宽专业领域,编写适合学生发展需求的校本教材,并逐步形成系列。
4、加强和完善课程规划与开发、课程实施与评价、课程资源建设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引导教师积极参与各种制度的建设,参与课程管理,提高管理的透明度和实效性。
二、制订“松江一中课程标准校本实施细则”,增强课程执行力,提高教学有效性。
学校认为,应该将课程标准的内容和要求,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统筹组合,形成校本化实施细则。校本化实施细则,既有利于课程执行,又有利于因材施教。所以,在建构和完善校本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制订“松江一中课程标准校本实施细则”,其根本目的就是增强课程执行力,提高教学有效性。
《松江一中课程标准校本实施细则》包含学情研究、教材研究、学习内容与要求的落实、校本课程设置、学科传统项目、学科创新项目等内容。细则的内容作为指导和检验教学的依据。制订细则的主体是教研组,主要步骤如下:
第一阶段,组织学习阶段。在教研组长的组织和带领下,学科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深刻领会课程理念和设计思路,明确课程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熟练掌握三类课程的内容与实施要求。
第二阶段,制订细则阶段。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和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将课程理念、目标、内容与要求转化为可以操作、行之有效的做法。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负责对三个年级进行全面统筹和科学规划,并组织备课组教师制定分年级课程实施细则。
第三阶段,细则实施阶段。实施的主体是以备课组长为核心的教师工作团队。备课组长要充分发挥组内成员之间的协同作用,帮组和督促团队成员按要求实施课程细则。对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备课组长和相关成员,应及时组织讨论,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完善课程细则,逐步提高课程细则的质量和实施的效益。
三、加强教研组建设,以“打造强势学科”为抓手,提高校本教研实效性。
“打造强势学科”是学校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是学校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的需要,也是学校创建市实验性师范性高中的需要。“打造强势学科”是一个聚人心、建愿景、献智慧、勤反思的过程,是共同学习、团队协作、集体实践的过程,也是提高校本教研实效、加强教研组建设、提升学科整体水平的一条有效途径。
学校认为的强势学科具有以下一些特点。首先体现为较显著的学科成绩,即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勇于改革,善于创新,积极探索教与学的方式,学科在会考、高考、竞赛、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优异的成绩。其次体现为有一定数量的基础厚实、具有专长或特色的学科教师。学有专长或教有特色的学科教师,是建设特色学科,形成学科特色的关键,也是推动学科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再次体现为有一定影响力的学科特色,即学科建设的某些方面(如课程建设、课堂教学、学科研究、师资培养等)能代表本校或本区可以起示范和辐射作用,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打造强势学科”是学校推进教学工作的重要举措,但最终需要通过教研组去打造和落实。教研组在推进“打造强势学科”的过程中,以教师为本,以“学科”为载体,最终实现教师发展、学科提升的目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研组需要根据教师的特长、学科的特点和自身的优势,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主要内容如下:(1)组内讨论,达成共识,找出学科发展的目标和实施的途径;(2)学科组制订1年或三年“打造强势学科的工作计划”;(3)学科教师根据教研组的工作计划制订“个人发展和工作计划”;(4)教研组每学期安排若干专题活动对两个计划执行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诊断、反思、归纳和总结。
四、以“学案”为载体,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所谓“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学案是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之间的中介,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之间的桥梁,是教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一份好的学案是立足于学情、基于课程标准、源于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的教学内容的重组、深化和延伸,是经过优化了的师生共同探索知识、方法和规律的过程,是引导学生学会建构知识网络、形成知识体系的过程,也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自觉学习,以及合作、探究和创造性学习的载体。
学校倡导,积极推进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改革,大力营造教有创新、学有创见的教学氛围,使课堂教学真正实现主体性、创新性、活动性与民主性的有机统一,不断优化教与学的过程,基本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转变,稳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让学生学会学习是“为每一位学生成才打好基础”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主要目标是:树立适应时代的学习意识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丰富的基础知识,打好“成才”的基础。学校将以“学案”为载体,落实办学理念,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各教研组将根据学案的要求和学科的特点,精心编制学案。编制的学案主要由学习目标、知识准备(预习内容)、问题或探究、概念形成、典型例题、方法归纳、当堂练习、反思小结、拓展视野(课堂链接)、分层作业等部分组成。
2009年8月
在荆棘中跋涉,在探索中收获
上海市松江一中
去年我校创建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规划评审会上,评审组组长顾志跃老师曾经这样说过,“评审是促进学校素质教育优质化的重要举措,创建是为了实现学校的内涵发展。一所学校的创建规划通过评审,标志着即将又有一所新学校诞生。”近一年来,他的这番话经常启发我们展开着具体深入的思考:优质化和内涵发展的新学校,应该是一所怎样的学校呢?
一、一纸整改:驱动学校走向规范
2009年9月21—22日,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规划评审组专家对我校创建规划进行了认真地评审,并给予了认可。正当大家认为“规划评审已经通过,创建工作将进入正常快速通道”的时候,12月17日,学校收到市教委基教处和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评审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原则同意通过松江一中创建“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规划评审的通知》,该通知在肯定我校创建工作的同时,也指出了我们存在的问题,“评审中发现,你校课程计划的执行与市教委的规定有较大差异,双休日还有大面积补课的现象。作为创建‘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学校,应在规范办学行为上作出表率。因此,请学校举一反三,认真整改不规范的办学行为,整改后方可提出中期评审申请,否则视作放弃创建‘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不再进行中期评审”。这一纸整改通知,在校内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每周43节课,超过市教委规定的35节课,是事实;高三年级周六进行整班补课,是事实;高三年级研究型课程虚设,也是事实。以前看似习以为常的一些办学行为,因确确实实的不规范而将学校的创建工作逼到了十字路口。
没有任何退路可言,十年的创建心血岂能白白东流!于是,学校立即组织中层以上干部、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和广大教师对评审组的意见进行认真的研读、分析和反思。大家一致认为,不规范的主要表现在于超课时和周六补课,如果周课时数从每周43课时调整为35课时,周六取消整班补课,整改的主要问题可以得到解决。但是我们也担心,缩减课时,取消周六补课,高三家长能理解吗?学生和教师会习惯吗?高考升学率出现滑坡怎么办?学校社会声誉暂时受损事小,一茬学生的前途受损事大,学校如何面对学生与家长!
面对这个情况,学校分别召开专家顾问团会议,充分听取专家们的意见。经过反复的研究与讨论,最终大家达成共识:第一,整改有利于规范学校办学,规范是学校发展的基础和必然;第二,整改不等于不要教学质量,不要升学率,规范办学与升学率并不矛盾,关键是要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解决问题的最优化对策就是提高课堂教学效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第三,整改迫使学校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可以预见,整改成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学校的优质发展。基于规范和科学的提高,是学校高品质发展的必然追求。外部的监督,只有转化为学校自身的需求,才能真正成为改进学校教育教学的动力。所以,作为正在创建“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学校,理应在规范办学方面做出表率。学校在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制订了整改方案,并立即执行。
1、主动整改课程计划
所谓整改课程计划,就是严格执行市教委的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生发展为本。
(1)调整课时和课程安排。其一,将原来的周课时数从43节调整为35节,按要求开足、开齐所有课程,并保证学生每天参加体育锻炼一小时;其二,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市教委的有关规定,课外适时安排学生开展社团活动、体育活动和自主学习活动;其三,开设“学科门诊”。我们组织教师放学后在教学楼的公用教室“坐诊”,帮助学生释疑解惑,还可以通过“出诊”的方式,上门帮助“学困生”化解学习问题,树立学习信心,掌握学习方法。
(2)精心统筹三类课程。即在保证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符合规定配置的基础上,在市教委准许的调整空间内,高一年级适当向基础型课程倾斜,以基础型课程为重心进行拓展和研究。高二年级向学科类自主拓展课程倾斜,夯实学科基础,提高学科研究能力。高三年级将三类课程有效整合,提高综合素质和跨学科研究能力。
(3)停止周六整班补课。09学年第二学期开始,学校以小部分“学困生”为对象,以学生自愿参加为前提,采用补缺补差方式,帮助“学困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掌握有效学习方法,不断提高学习信心和学习成绩。
2、举一反三规范工作
2010年1月,市教委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本市中小学教学工作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文件强调学校要规范办学行为,强调教师要规范教学行为。
我们理解,规范就是按规律做事,按规定和要求做正确的事和正确做事。规范是质量的基础和保证。规范不仅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而且有利于养成良好习惯,提高工作与学习效能。基于以上认识,借着整改契机,学校再次认真修订了《松江一中教师工作规范》。
《松江一中教师工作规范》包括职业道德、教学常规、育德职责、规章制度等四个大项二十七个小项。特别是对教学常规部分,我们结合备课、上课、作业、辅导和考试评价等教学五环节,每一环节都作出详细的规定和要求,使得老师们完成各环节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二、课程改革:提高实施整体效应
规范意味着一切要按规定和要求来做,意味着学生课堂上课时间少了而课余时间相对多了,如何做好“一少一多”这篇文章,将直接决定未来松江一中基础教育的质量。唯一的出路,就是要不断提高学校的课程领导力和课程执行力,突显课程实施的整体效应。
1、编制校本课程计划
学校根据“为每一位学生成才打好基础”的办学思想,制定了校本课程计划。制定的课程计划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课程要素的统筹,三类课程的整合,逐步形成研制、实施、反思、修正、完善的课程建设制度,发挥学校课程计划整体规划、整体安排、整体实施的作用,实现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造的课程目标,为学生成才打好基础。
2、国家课程标准校本化
课程标准是课程方案的具体体现,是课堂教学与考试评价的重要依据。学校实施国家课程标准校本化,是提高课堂教学针对性和有效性的重要举措。
国家课程标准校本化需要经历对国家课程标准再次学习、理解和深化的过程,结合教材将课程标准转化为具体教学活动的过程。2009学年,学校做出规定,教研组校本研修的任务之一就是各学科以备课组为单元,将国家课程标准细化成校本实施细则,厘清基础、拓展和研究的内容,明确实施的途径、操作的方法与手段。今年暑期,学校要求各教研组构建以教研组长为核心的教师工作团队,进一步整合、统筹、完善各学科《松江一中课程标准校本实施细则》。学校最终将形成《松江一中课程标准校本实施细则》、《松江一中教学单元(章节)备课细目表》、《教案》和《学案》等上下贯通的教学资料系列,以满足教与学的需要,为提高教与学的有效性,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帮助。
3、积极探索“自学学问”有效途径
“自学学问”是学校实验项目《松江一中“四自”教育的实践与研究》的子课题之一。所谓“自学学问”就是要使学生在高中三年的学习生活中学会制订学习规划,自我督促,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与习惯,其核心就是学会自主学习。
课堂有效性取决于教的有效性和学的有效性,任一偏颇,课堂有效性都将会造成缺憾。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增强课堂有效性的重要途径。为此,我们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培养学生学习的计划性。每年高一新生入校,为了学生更好地自我发展和自我监控,学校要求每一位新生制订个人成才计划。为了做好此项工作,学校邀请华师大教授与学生对话,辅导学生如何根据自身的特点、发展现状和发展目标,科学合理地制订好阶段性的个人成才计划,并根据发展过程的实际情况,不断修正和完善个人成才计划。
(2)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09学年开始,学校积极探索“学案”的编制与教学,开展基于“学案”的课堂教学展示和评比活动,申报《基于“学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践研究》区级课题。“学案” 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自觉学习,以及合作、探究和创造性学习的重要载体。学校开展“学案”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能。今年暑期,学校集中两周时间组织全体教师修改、梳理和完善编制的“学案”,以期开学后,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基于“学案”的课堂教学。
(3)培养学生学习的互动性。学校每年利用高二年级学生赴南京考察契机,请上一届学生(高三学生)到各个班级介绍考察经验,提供学生跨年级合作学习的平台。学校发挥高三选修班学生专业知识特长,到高一、高二和高三班级,给学生介绍有关热点问题和热点项目。如长江隧道开通之际,学校安排地理班学生分赴各班,介绍有关长江隧道以及崇明岛开发方面的地理知识。为了做好此项工作,地理班学生分头收集资料,一起分析、整理、研究资料,共同完成讲稿和多媒体演示稿,全校学生共同分享了合作学习的成果。另外,许多班级利用课余时间,利用学生之间的差异,组织“兵教兵”活动,为同学们答疑解惑。
三、创建工作:提升学校教育品质
“改革未必导致进步,但进步必须在挑战中改革”。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只有让教育适合学生,才能让学生适合教育。令我们略感欣慰的是,经过半年多的认真整改,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并不像有些人所担心的那样有所滑坡,而是有所巩固,有所提升。今年,我校高考本科达线率比去年略有上升,这既使我们增强了深化改革的勇气和信心,也为学校进一步发展积累了经验和财富,激励我们不断提升学校的教育品质。
1、学校更有朝气
“择高处立,向宽处行”。“让学校做得更好”的校园精神,让学校教改之路越走越宽,变得更有生气和朝气。规范办学,使教学双方都获得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满足了教师与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和要求。教师有了研究课堂的极大动力,学生有了成才的强烈愿望,这也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师生更添智慧
教育是一个传递智慧的过程,智慧的传递需要教育工作者的智慧。教师能根据教学时间的变化、教学内容的变化、学生特点的变化,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必将成为教育活动的创造者和不断提升学生智慧的智慧者。“学案”导学、“学科门诊”、“兵教兵”等“少教多学”的举措,为传递智慧架桥、接力。智慧为师生长远发展、学校可持续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3、教育更富创造
“教育就是创造”。学校教改大环境迫使教师不能再一成不变、墨守成规。“少教多学”、提高效能、探索途径,需要教师创造性地工作;强调对人的关注和重视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也需要教师不断创造,否则就无法胜任。因为任何教育改革最终都需要落实到教师的教育活动中,所以学校课程改革为教师工作的创造性提供了更多机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终教师在创造中彰显活力,更富创造,为学校发展增添无穷动力。
“为每一位学生成才打好基础”
松江一中2010学年学校课程计划
上海市松江一中是松江区的重点高级中学。目前已通过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规划评审。学校占地80595㎡,建筑面积32044㎡;现有36个教学班,学生1400余人,教职工178人。学校是“二期课改”实验基地,先后获得了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普教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上海市中学生行为规范示范校、上海市科技教育特色学校、上海市中小学艺术教育特色学校、上海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上海市教育科研工作先进集体、上海市群众体育工作先进集体、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上海市花园单位等荣誉称号。
一、学校背景分析
(一)办学优势
1、经过百年办学历练,学校积淀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学校创办已有100多年,虽校名历经嬗变,校址历经变迁,但一中传统一以贯之,一中文化一脉相承。特别是在创建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过程中,学校传统、办学经验得到梳理和传承,学校发展目标定位日益清晰;办学思想逐步成熟并达成共识。自强不息、同舟共济、不断进取、追求卓越的精神凝聚成“和美奋进”的学校文化。 “和美奋进”鼓舞着一中人奋然前行,干群同心,师生和谐,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具有良好的教育教学工作基础。
学校德育工作网络基本健全,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深入人心,德育资源丰厚,讲求德育与课程融合,能够和家庭、社区相互联系开展学生教育活动,德育活动丰富多彩,“四自”教育生动有效。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学生生动活泼,行为规范。校风淳正,受到社会好评。
课程建设初见成效。初步形成了由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组成的学校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加强常规教学的监控管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学校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教育成果显著,体艺工作频出硕果。教育科研水平提升迅速,近年连续获得好成绩。
3、拥有一支政治素质良好、业务素质过硬、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管理团队和教师队伍。
领导班子团结进取,求真务实,中层干部服务意识强烈,工作作风踏实。广大教师具有终身从教的奉献精神和爱生如子的无私情怀。近几年来,一批成熟型的教育教学骨干正崭露头角,是学校发展的主力军;一批新教师在积极进取的学校氛围中茁壮成长。
4、具有优美的校园环境和良好的教学设施设备。
(二)存在问题
1、学校课程领导力的有限性。尽管作为二期课改实验基地,我们在课程建设方面进行了大量有益探索,但课程体系还不够完备。在基础型课程校本化实施方面需要有新的突破,拓展型课程开发需要有新的思路,研究型课程建设需要有新的举措。针对学生发展差异,课程建设需要加强针对性和适应性。
2、传统教育价值观的影响。在家长、社会仍把高考率作为评价学校主要依据的情况下,教育质量很难真正聚焦于学生素养、能力的提高,制约了三类课程的全面推进。
3、教师的专业水平制约了课程建设。教师在时间、精力、能力等方面的准备相对不足,影响了学校课程建设的水平。
4、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存在很大差异,为数不少的学生缺乏学习动力,目标意识薄弱,增加了课程建设的难度。
二、课程目标
课程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学生,尊重差异,为每一位学生成才打好基础。要使学生:
学会做人——树立科学的、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公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做一个“大方的人、大气的人、大写的人”。
² 大方的人——行为方正、举止文明、遵纪守法、身心健康。
² 大气的人——心胸坦荡、自立自强、坚毅勇敢、合作诚信。
² 大写的人——爱党爱国、关心社会、担当责任、人格健全。
学会学习——树立适应时代的学习意识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基础性学力和发展性学力,打好“成才”的基础。
学会创新——树立实践和创新意识,养成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具有独立思考和操作、主动探究的能力,有较强的意志力、进取心和判断力等创新人才所必须具备的心理品质特征。
三、课程结构
依据国家课程方案,根据学校“为每一位学生成才打好基础”的办学理念,学校整体建构“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校本课程框架。
重基础——夯实成才的基础。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突出三类课程中基础型课程的地位和作用,二是突出三类课程(基础型、限定拓展型、研究型)中基础的部分。
多样化——促进个性发展。主要是指课程类型有基础型、拓展型和研究型;课程的内容呈现基础性、拓展性和研究性。多样化的课程,有利于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
有层次——满足个体需要。主要是指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与研究型课程中体现不同基础要求的部分,也就是不同的课程水平。
综合性——实现发展目标。主要是指学校综合课程类型,综合课程内容,学校课程在分化的同时呈现一定的综合,注意学科领域、学科科目、学科内容之间的综合与迁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为成才打好基础。
(一)学校课程总体框架
松江一中三类课程总体框架
(二)学校拓展性课程框架
松江一中拓展型课程框架
松江一中2010学年拓展型课程一览表
类 型 |
领 域 |
科 目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限定拓展 |
综合实践领域 |
军训 |
学农 |
社会考察 |
科技参观 |
南京考察 |
成人仪式 |
社区志愿者服务 |
学科领域 |
语文、数学、英语等 |
专题教育
班团活动 |
廉洁教育、生命教育、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国防教育、民防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毒品预防教育和环境教育等 |
自主拓展 |
学科类 |
自然科学领域 |
航天科技、趣味化学实验、化学与生活、数理化思维拓展训练、TI图形计算器的应用、思维游戏、神奇之光、植物组织培养、核反应堆与核电站、走进植物世界、数学史话等 |
物理
化学
生物 |
人文科学领域 |
走近文化名人、修养与礼仪、空中英语、科普英语、投资理财与债券、旅游地理、古诗文拓展、社会热点问题探索、汉字寻根、英语阅读、英语听力、营养与健康、法律常识等 |
政治
历史
地理 |
技术领域 |
Flash制作、多媒体制作、DV制作、程序设计、智能机器人、摄影、摄像等 |
|
艺体领域 |
舞蹈、合唱、器乐、健美操、篮球、足球、跆拳道、排球、乒乓、武术等 |
活动类 |
社团活动 |
篆刻、根与牙、管乐队、文学、影评、话剧、健美操、辩论、国是、街舞、桥牌、围棋、珠艺、合唱、体育训练、动漫与文化、创意速写、OM头脑奥林匹克、DV、学生电视台、兵器大观、机器人、英语沙龙、影评社等 |
校园文化活动 |
科普艺术节、读书节、体育节、民俗节庆活动、仪式典礼等 |
体育活动 |
田径(跑、跳、投)、球类(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跳绳、操类(广播操、健美操)、健身、拔河等 |
(三)学校研究型课程框架
松江一中研究型课程框架
松江一中2010学年研究型课程一览表
年级 |
类型 |
内容 |
高一 |
主题研究 |
了解家乡、认识家乡、热爱家乡主题研究 |
专题研究 |
自然科学类、人文科学类等。 |
高二 |
课题研究 |
结合兴趣和生活经验以及学科出发,进行综合性课题研究等。 |
高三 |
专题研究 |
自然科学类、人文科学类等。 |
四、课程设置及说明
(一)课程设置与课时安排
松江一中2010学年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一览表
年级
周课时
课程 科目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说明 |
基
础
型
课
程 |
语文 |
3 |
3 |
3 |
(1)生命科学:上学年高一已开设1课时,因此本学年高二开设2课时。
(2)艺术:①本届高三在高一、高二时已开设艺术课2课时,已超过规定的课时要求,所以高三不再开设艺术课。②本届高一开设艺术课0.5课时,到高二时再开设2课时,到高三时再开设0.5课时艺术课。
(3)劳动技术:高一年级在区劳技中心集中学习一周,共完成35课时。高二年级在区劳技中心集中学习一周,完成35课时;本校每周安排1课时,完成34课时,合计学年完成69课时。 |
数学 |
3 |
3 |
3 |
外语 |
3 |
3 |
3 |
物理 |
2 |
2 |
|
化学 |
2 |
2 |
|
生命科学 |
|
3 |
|
科学 |
|
|
2 |
思想政治 |
2 |
2 |
2 |
历史 |
2 |
2 |
|
地理 |
3 |
|
|
社会 |
|
|
2 |
艺术 |
0.5 |
2 |
|
体育与健身 |
3 |
3 |
3 |
劳动技术 |
(1) |
1+(1) |
|
信息科技 |
2 |
|
|
周课时数 |
25.5 |
26 |
18(19-1) |
拓
展
型
课
程 |
学科类 |
7 |
7 |
15 |
见(二)说明。 |
心理健康 |
0.5 |
|
|
|
体育活动 |
课外 |
学校统一安排,每周2课时。 |
社团活动 |
课外 |
学校统一安排,每周2课时。 |
班团活动 |
1 |
1 |
1 |
|
社区服务
社会实践 |
每学年2周 |
高一:学军、科技参观、社区服务等;
高二:学农、南京考察、社区服务等;
高三:松江社会考察、社区服务等。
|
周课时数 |
8.5 |
8 |
16 |
|
研究型课程 |
1+(1) |
1+(1) |
1+(1) |
见(二)说明。 |
晨会或午会 |
每天20分钟 |
用于时政和各类专题教育活动。 |
广播操、眼保健操 |
每天约40分钟 |
|
周课时总量 |
35 |
35 |
35 |
每课时按40分钟计。 |
(二)说明
1、学科拓展
(1)高一年级学科拓展共计7课时。5课时为班级共选,有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五门学科各1课时,拓展的学科内容整合进基础型课程;2课时为个人自选的学科拓展。
(2)高二年级学科拓展共计8课时。3课时为班级共选,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学科各1课时,拓展的学科内容整合进基础型课程;5课时为个人自选的学科拓展。
(3)高三年级学科拓展共计15课时。9课时为班级共选,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学科各3课时,拓展的学科内容整合进基础型课程;6课时为个人自选的学科拓展。
2、研究型课程
学校采用分散使用和集中使用相结合的方式实施课程计划。分散使用是指各年级每周安排1课时,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专题研究和课题研究。集中使用是指每学年安排一周时间,学校对学生进行统一的指导和培训,内容包括如何撰写开题报告,怎样开展课题研究,如何书写研究成果等,以及安排学生进行主题研究,并将研究成果进行展示和交流。
(1)高一年级集中学生以“了解松江”为主题开展研究。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资源优势自主选择研究的内容。研究的内容可以是松江的历史变迁、文化名人、建筑工程(塔、桥、路)、自然环境(山、水、植被等)、宗教文化、城市规划、新城风貌、产业布局等,也可以是其中某一主题中的具体内容。例如班级可以选择研究“松江文化名人”,也可以选择研究 “松江文化名人”中的董其昌、程十发、“二陆”等。
(2)高二年级可以自主选择研究课题,以小组的形式开展课题研究。选题的范围和内容开放而不受限制,自然科学类、人文科学类、综合实践类等某一方面的内容均可以选择进行研究。
(3)高三年级的研究型课程,学生主要结合学科学习内容开展专题研究。
五、学校课程的实施
(一)基础型课程的实施要求
1、继续完善《松江一中课程标准校本实施细则》,不断优化基础性课程。做到“三五并举,提效保质”,即把高中三年作整体规划,明确各年段目标,分段递进,持续发展;注重教学五个环节的落实,在规定的课时安排内提高教学效能,保证教学质量。
2、以《学科课程标准》和《高考考试手册(说明)》为依据,继续探索与实践“松江一中教学单元(章节)备课细目表”。以备课组为单位加强教学研究,集体备课,对教学内容按单元(章节)进行整体思考,分析教材内容、学生情况,确定授课方式和学生学习方法,明确学生评价方式和内容。
3、规范“学案”的编制与教学。本着“以学定教,以教促学”的原则,教师编制“学案”,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导航、学习总结、自测练习(分层)等环节。学生根据“学案”自主学习,教师根据“学案”组织教学,探索教与学的模式,变教师教案执行为学程设计,变教师灌输教学为学生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益。
4、尝试课时作业布置情况记录单使用,要求教师注明作业来源、选题依据,并试做作业,估计学生完成时间和质量,最后通过作业情况反馈,分析其存在问题,在教学中进行改进。课时作业布置情况记录单使用有利于教师精选作业,既控制作业的量,为学生减负,又提高作业的质,同时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5、开设“学科门诊”,进行学生个别辅导。要求各学科教师利用每天15:05~16:35的课外活动时间到公用教室进行学科门诊,为学生答疑解惑或为学困生进行个别辅导,满足学生的差异性需求,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时间和空间。“学科门诊”要求作好记录,为改进教学提供参考。
6、课外分层辅导,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针对部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学校周末开设学科基础补习班,采用老师提出建议名单,学生自愿参加的形式,免费为这部分学生进行学科基础补习,为每一位学生打好基础。
(二)拓展型课程的实施要求
1、学科拓展。教研组根据《松江一中课程标准校本实施细则》和学科课程标准,确定本学科在各个年段开设的拓展型课程系列。学科拓展分为限定拓展和自主拓展两类,限定拓展要符合本年段本学科对学生整体学科要求,自主拓展要结合学科提供多样课程,学校提供的课程必须大于班额数,以满足学生对该学科某些领域兴趣的需求。教师根据《松江一中课程标准校本实施细则》,结合学校特点、学生情况、教师个人特长等申报综合拓展课程,并撰写课程说明,包括内容简介、课时安排、评价方式等。
2、活动拓展。政教处和年级组根据学校办学思想以及德育教育的规划,整体设计和安排各年级的社会实践活动和专题教育和班团活动。
3、学科拓展中限定拓展,按原来教学班实施教学,教师必须有备课教案,备课组负责整理讲义,编制成校本教材。自主拓展,教导处根据所申报科目进行审核,批准的科目在校园网“网上选课”中进行公布,组织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课,并进行统计编班。自主拓展采用“走班制”的形式组织教学,要求任课教师根据选课学生名单加强点名管理。自主拓展课每学期初选报一次,每位学生在自主拓展1(语数英学科方面拓展)和自主拓展2(所有学科方面拓展)中各选一门进行拓展学习。自主拓展课的任课教师必须有备课教案,并整理讲义,编制成校本教材。
4、活动型拓展课主要以年级或班级形式组织,由班主任根据政教处或年级组要求进行管理。政教处或年级组必须有活动型拓展课的活动方案和每次活动过程性资料的积累,形成松江一中活动型拓展课校本资料。
(三)研究型课程的实施要求
1、由教导处安排课时、指导教师、地点等,安排好开题指导、中期检查和课题结题评审等工作。
2、学校将研究型课程每周2课时进行校本化实施,其中1课时安排在学期末最后一周集中进行,还有1课时安排在周课时内。研究型课程对于各年段有分层要求,高一年级主要是采用班级主题研究以及教师指导下的专题研究,了解和体验研究的方法和过程,完成某些专题的研究型学习和主题研究;高二年级能以小组形式结合自己的兴趣和生活经验,或者从学科出发,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试图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案,可聘请指导教师指导课题研究;高三年级能独立地对学科学习进行专题研究。
3、研究型课程学习每学期初选择一次,学习过程中,学生课题组长做好研究记录,指导教师做好指导记录,教导处进行定期检查。
六、学校课程的学生评价及课程评价
(一)学校课程的学生评价
1、基础性课程的评价
基础型课程的评价由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两部分组成。
过程性评价采用等第制,内容由学习表现、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三部分组成,分为优、良、合格、需努力四个等第,采用他评(教师或同学评价)方式,记录在《上海市学生成长记录册》中。
结果性评价采用分值制,100分为满分。大考50%,中考30%,平时成绩20%。
对于学习成绩优秀或进步明显的学生给予“松江一中学习明星”“松江一中学习新星”荣誉称号。
2、拓展型课程的学生评价
基础型课程的评价由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两部分组成。
过程性评价同基础型课程。
结果性评价提倡实施多元评价,根据科目性质不同,采取考试、研究报告、成果展示、表演、小结形式,采用分值制、等第制、互动留言形式进行自评或他评,记录在《上海市学生成长记录册》中。
3、研究型课程的学生评价
注重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同基础型课程。教导处组织人员对课题研究的方案、中期报告、研究成果进行评审,对优秀学生课题进行表彰,并送区级学生课题研究评比。
(二)学校课程的评价
基础型课程的教学评价通过每学期进行的学生对教师教学工作的网上问卷、学生代表座谈会、学生成绩质量分析进行评价。
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评价通过学生问卷形式进行评价,同时分别结合校本教材的开发和学生课题的得奖情况综合评价。
松江一中2008学年第二学期教导处工作计划
指导思想:根据区教育局基础教育科和区教师进修学院2008学年第二学期工作要点,根据学校“三五并举,提效保质”教学思想,聚焦课堂教学,落实教学常规,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努力争创上海市试验性示范性学校。
一、 聚焦课堂,落实教学五环节
1、继续以“我的精彩一课”摄像课为抓手,以课题研究为引领,聚焦课堂,形成“组本”研训项目。
2、组织研读学科《课程标准》,各教研组制定校本实施方案。
二、完善课程设置
1、继续优化基础性课程,发挥课堂教学是教学教育的主阵地作用。
2、积极开设拓展性、活动性课程,在原有高一、高二人人参与,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自由选择的基础上不断增设新的课程,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余地。本学期继续拓展学科竞赛类课程以适应学有余力学生需求。
3、继续开展学生课题研究性,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自主发展。
三、为师资队伍建设搭建平台
1、充分利用学校名师工程资源,在一对一带教学校名师的基础上,加强教研组建设指导,营造良好教研氛围,以课题为引领,研讨、探究、实践、反思,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2、围绕教学五环节,积极开展校本研训,开展特色教研组争创活动。
3、结合市、区中青年教师教学评比活动,推荐、组织教师积极参加教学评比,展自我风采,扬学校校名。
4、关注1~5岁青年教师研修班学习,加强教学指导和管理工作。
5、举行传统学校教师专业化考试,检验教师专业化水平。
四、教学服务
1、继续优化图书馆服务项目,新书介绍、资料查询、索引,服务广大师生员工。
2、充分利用优良的学校硬件设施,实验室、语音室、计算机房,积极为二期课改服务,提高设备利用率。
五、相关考试工作
组织好各年级的期中、期末考试、月考以外,组织好地理、生物、物理、化学、历史结业考、高三毕业考,高三高考。还要协助做好中招考试及新高一的招生工作等。
六、相关条线工作
1、积极开展科技、艺术活动,筹备红五月科普艺术节。
2、继续深入规范学校语言文字工作。
3、继续推广体育拓展项目,确保体育三课二操二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举办春季校园运动会,积极备战区学生运动会。
2009年2月
松江一中2008学年第二学期教导处工作小结
本学期我校正处于努力争创上海市试验性示范性学校过程中,全校上下统一思想,一是不断学习和修订创建规划文本,二是在教育教学方面不断提升品质,为创建打好基础。
1、聚焦课堂,落实教学五环节。继续以“我的精彩一课”摄像课为抓手,以课题研究为引领,聚焦课堂,形成“组本”研训项目。本学期共开设各类公开课80节,都进行摄像,刻录成光盘给执教老师,让教师和教研组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或校本研训,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2、深入学习学科《课程标准》,做到人人研读,找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措施。结合学校争创实验性示范性学校规划要求,各教研组根据学生情况,结合教师能力,制定学科课程校本实施方案。
3、继续完善三类课程设置。继续优化基础性课程,发挥课堂教学是教学教育的主阵地作用,聚焦课堂进行校本研修,如英语组开设了同课异构展示活动,语文组开设不同课型展示等;积极开设拓展型、活动性课程,除高三任课教师外每位教师开设一门拓展型课程或指导一个社团活动。同时为了满足学有余力学生需求,学校还拓展学科知识,举办学科竞赛班;本着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自主发展的思想,学校开展丰富多彩学生课题研究,除高三任课教师外几乎每位教师都要指导学生课题研究。以上三类课程都纳入教师考核内容之中。
4、为师资队伍建设搭建平台。充分利用学校名师工程资源,在区教育局牵线搭桥下,为我校配备了5位上海市特级教师带教我校名师,在一对一带教的基础上,特级教师还加强对教研组建设指导,营造良好教研氛围,并以课题为引领,研讨、探究、实践、反思,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同时也使我校师资队伍有较快的发展,今年我校共有5位教师被批准成为上海市名师基地成员。
5、积极组织好各级各类教学评比活动。我校参加市中青年教师教学评比活动1人,包卫老师获上海市一等奖。我校参加区中青年教师教学评比活动5人,赵玥老师获区中学体育与健身学科一等奖;顾朝晖老师获区中学英语学科二等奖;刘新文老师获区中学拓展型课程二等奖;陆奇老师获区中学体育与健身学科三等奖。我校还积极组织1~5龄青年教师教学评比活动,曹素玲老师获中学数学学科一等奖;倪菊兰老师和杨溢老师均获综合一组(理、化、生、科学)学科二等奖,我们还组织区教坛新秀展示活动等,推荐、组织教师积极参加教学评比,展自我风采,扬学校校名。
6、教导处相关部门做好教学服务工作。图书馆继续优化图书馆服务项目,新书介绍、资料查询、索引,服务广大师生员工。实验室、语音室、计算机房,充分利用优良的学校硬件设施,积极为二期课改服务,提高设备利用率。
7、规范、严格做好各类考试考务工作。组织好各年级的期中、期末考试、月考以外,组织好地理、生物、物理、化学、历史结业考、高三毕业考,高三高考。还要协助做好中招考试及新高一的招生工作等。
8、一如既往做好相关条线工作。积极开展科技、艺术活动,筹备红五月科普艺术节。继续深入规范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卫生教育工作等。继续推广体育拓展项目,确保体育三课二操二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举办春季校园运动会,积极备战区学生运动会。
2009年6月
松江一中二○○九学年第一学期教导处工作计划
指导思想:围绕着学校争创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学校工作,教导处对以往工作进行总结梳理,继续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优化教学五个环节,使教学工作不断走向精细化,提高教学效率,保证学校教育质量。
一、协助校长室制定学校课程方案,指导教研组继续完善松江一中课程方案校本实施细则,实施利用学案进行教学的实践。
二、做好各级中青年教师教学评比组织工作,组织各级各类教学公开课。
三、组织教师利用录播教室进行“我的课堂教学实录”拍摄,自己拍摄,并邀请同伴互助,进行反思,最后行为跟进。教研组也可以从教师实录课中发现共性的问题,确定问题解决行动研究方案,提高教科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发挥骨干引领、示范作用。督促各级学科名师、教坛新秀完成工作职责,开设公开课,发表文章,开展研究课题,指导带教等任务。
五、整合资源,积极开设三类课程。在不断优化基础课程的基础上,学校充分利用本校教师资源,并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在高一、高二年级开设自主拓展课和限定拓展课以及丰富的社团活动课,开设课题研究课。
六、其他常规工作
1、科学、合理地安排好课程表,做好课本发行、书报订阅等工作。
2、组织好各年级月考、期中和期末考试的出卷、阅卷、质量分析等工作,及时研究、指导、调控和改进教学工作。
3、组织各年级任课教师会、家长会和学生座谈会。学校、家庭共同配合,做好学校教育、教学工作。
4、做好教学常规管理和评价工作,促进教研组建设。
5、抓好学籍管理和学籍卡信息采集工作,做好各类教学资料的积累、交流等各项教务工作。
6、加强理化生实验室、语音室、计算机房的建设,做好教学仪器设备的添置和管理工作,更好地服务教学工作。
7、加强图书馆、资料室、阅览室建设,充分、合理地利用图书经费选购好图书,为广大师生服务。
8、继续做好体育工作,确保三课两操两活动,举办好校秋季运动会,增强学生体质。
9、坚持每日心理咨询值日。
10、组织好高一劳技学习。
11、做好学校语言文字工作,规范用字、用语,纯净学校语言文字环境。
12、配合基教科、青少年活动中心,积极组建“三团一队”以及各类科技活动小组,积极参加各项科技、艺体类的竞赛活动。
2009年9月
二00九学年第一学期教导处工作小结
学期临近结束,在此进行本学期的盘点,并对下学期进行展望。
取得的成绩:
1、梳理整理各种材料,为学校争创实验性示范性学校作准备。教研组制定各学科课程标准校本化实施方案和细则,教研组总结了本组校本教研特色,教研组整理出来已经开发成熟的校本教材。
2、本学期结合争创实验性示范性学校的学生培养目标,“自育育德、自治治事、自学学问、自养养性”,其中自学学问方面,学校组织以“学案”为载体组织教学,从开始的起步阶段比较粗放,逐渐走向规范、走向精细化。还有学生小老师的答疑活动,专题知识宣讲、学习互助小组等都充分体现了自学学问的理念。
3、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评比和展示课共计40节。有上海市中青年教师教学评比及市一等奖获得教师的展示课;区学科学会组织的中青年教师教学评比;上海市名师基地班成员展示课;区级和校级公开课等等。
存在的不足:
1、忙于争创实验性示范性学校准备,为教师发展搭建平台不够主动。
2、校级公开课过于集中在考核前,为充分发挥作用,对公开课的评价也未必真正落到实处。
3、拓展课和社团课、研究型课程方面,管理与协调方面存在不足,以教师经验型发展为主,学生自主性和选择性不突出。
4、有些高投入的学校设备未能得到有效的充分的利用,如录播教室和生物分子室、组培室的利用,还有图书馆由于搬迁导致未能及时开放等。
展望下学期,我们的工作设想:
1、搭建多种成才平台⑴教师专业发展平台:①名师及被带教老师的汇报展示、②学校教师教学评比、③学案设计和使用专项评比、④红五月“三字一话”比赛;⑵学生自信成才平台:①学科竞赛、②学习明星、学习新星和单科学习之星、③学科门诊。
2、强化规范意识,先计划后实施,减少随意性。如学校计划下学期第4周安排名师及被带教老师汇报;校级公开课学期初由教研组初步上报到教导处,尽量用录播教室上课、说课,然后参与校级教师教学评比;学科竞赛也在学期初早作安排,上报到教导处统一协调安排;学科门诊安排在公用教室开展答疑;教导处在下学期能到教研组一起听公开课的评价。
3、争创示范性实验性学校中的问题改善。学校校本课程计划的制定;选拓课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选择;高三年级开设研究型课程等。
我们在寒假中将作更为详细的计划,下学期开学下发给各位组长。
教导处
2010.1
松江一中2009学年第二学期教导处工作计划
本学期我校准备上海市试验性示范性学校中期评审的关键一学期。教导处在常规教学管理中,主要是围绕争创规划教学部分内容开展工作。
一、协助校长室制定学校课程方案,并组织实施。
根据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安排结合学校的情况制定松江一中的学校课程方案,根据市教委下发的课时数合理安排好学校三类课程的课时,确保三类课程的开展。安排好课程表,组织教师开发拓展课程、研究型学习的课题,以供学生自主选择。
二、指导教研组工作。重点学习各学科课程方案,根据学校特色、学生情况、教师特长,继续完善学科课程标准校本实施方案和实施细目表;以学案为抓手,规范学案格式,优化学案设计,并进行基于学案的教学实践研究,并进行展示;组织学习单元备课计划,让教师构建大有学科课程标准校本实施细则、小有学案、中有单元备课计划的教学层次目标。
三、组织好各级各类教学公开课。本学期我校计划组织“松江一中名师带教工程”教学展示、“基于学案的教学”中青年教师教学评比等活动。同时组织好区级和校级教学公开课,并充分利用录播教室,开展聚焦课堂的教学自我反思。
四、协助校长室、师资管理处做好师资安排和考核工作。审核教师工作量及各种教学津贴,每月统计教师各项结构工资。
五、负责课程计划落实和统筹开展全校科技、艺术、语言文字、体育、健康等教育活动。
六、负责安排和组织好各类考试。
七、负责学生升级、留级、休学、复学、退学、毕业的资格审查。
八、协调好教务室、实验室、图书馆等部门做好教学服务工作等。
2010年6月
松江一中2009学年第二学期教导处工作小结
本学期我校争创上海市试验性示范性学校规划通过后的一学期,也是备战中期评审的关键一学期。教导处主要工作紧紧围绕争创规划教学部分内容,落实实践和实施。
一、指导教研组工作。学期初根据教育局基础教育科、教师进修学院、校长室的工作精神制定教导处工作计划,通过教研组长例会,布置各阶段教学工作。工作重点是迎接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学校中期评审,要求教研组保留、整理相关材料。继续学习课程方案,完善学科课程标准校本实施方案和实施细目表,积极开发校本课程,提供丰富的研究性学习课题。以学案为抓手进行学案编制、规范学案格式、利用学案进行教学实践研究,并开展“基于学案的教学”中青年教师教学评比。组织学习单元备课计划,各学科组完成单元备课一个范例。
二、组织好各级各类教学公开课。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每年举办的市中青年教师教学评比、区中青年教师教学评比课、学校中青年教师教学评比,以及市、区、校级各级各类教学公开展示。我们做好组织和协调工作,安排好课时、教室,落实好休息室、欢迎牌、录像以及用餐等系列工作。今年我们学校还组织名师带教教学展示、基于学案的教学中青年教师教学评比等活动。教导处人员有空必去听课,听课后多和任课教师交流。
三、协助校长室、师资管理处做好师资安排和考核工作。做好师资力量安排和调整,我校年青教师多,请婚假,怀孕保胎的,还有病假的,我们都要即时进行师资的调动,以确保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教师教学状况,即时与教师进行交流,以便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同时也关心教师、职工的工作、生活和思想,做到了解、理解、协调。参与对教师业务能力的考核,为每学期的教师考核提供数据,并检查考核教导处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完成情况。审核教师工作量及各种教学津贴,每月统计教师各项结构工资。
四、负责课程计划落实和统筹开展全校科技、艺术、语言文字、体育、健康等教育活动。按照课程方案落实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三类课程,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基础型课程,丰富拓展型课程,不断完善研究型课程。安排好一年一度的红五月科普艺术节,校园春秋两季运动会以及各年级社会实践活动、劳技、军训等日程。
五、负责安排好每学期的学校各类考试以及实验操作考试,以及高中结业考试、毕业考试的考务工作。承担高考、中考以及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考点工作,初中升学体育测试考点工作等。
六、负责学生升级、留级、休学、复学、退学、毕业的资格审查。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跟家长进行个别沟通,做到事先告知,了解学生情况,共同探讨教育方法,并对这些学生集中开会,提醒和督促后进学生努力学习,争取进步。
七、协调好教务室、实验室、图书馆等部门做好教学服务工作等。
2010年6月
2010学年第一学期教学处教学工作计划
指导思想:以迎接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学校中期评审为契机,以松江区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以松江区中小学教学精细化管理专项督导指标为抓手,规范教学管理,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一、按课程标准结合学校情况制定校本化课程计划,保证三类课程有效开展。
根据市教委规定的课时数合理安排课时,在保证基础课时不超标的基础上,结合学校校情积极开设校本拓展课和研究型课程。拓展课要求教师撰写课程简介挂在校园网上供学生了解,并进行网上选课报名,我校拓展课分学科必拓课以及自主选择性拓展课,自主拓展课又分语数英拓展和综合拓展两类,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研究型课程分专题研究、主题研究和课题研究三个层面,采取集中和分散两种形式进行。集中研究主要安排在学期结束前教师阅卷时间,由学生自主组成小组根据松江版图,进行了解松江的主题研究。分散研究即在每周安排的一课时课堂内,高一和高三学生在学科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相关学科的专题研究,高二学生则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生活中的问题等自主选择课题,聘请指导教师进行课题研究。社团活动课程采用指导教师和社团学生制作宣传海报,在校园内集中时间进行摆摊式招生,以便学生更好了解社团,进行双向选择,同时允许学生在5周内进行调整,让学生能真正参加到喜欢的社团中去。
二、继续完善和实践学科课程校本化实施细则。
在上学期结束后的暑期中,我校组织教研组教师集中学习,总结上学期制定的学科课程校本化实施细则的实践情况,并进行修改完善。在本学期中将修改后的学科课程校本化实施细则进行再实践,不断反思再优化。
三、以“学案”为抓手,深入进行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
上学年学案的编制从摸索阶段不断走向规范化,各学科初步完成不同年级的学案集。本学期要使学案从规范化走向精致化,要评选出优秀学案进行表彰交流。还要让学案的实践更纵深化发展,推行基于学案的教学观摩课,探究如何让学案在教学中真正发挥作用,践行和规范基于学案的教学模式,在了解学生学习基础和问题基础上,以学定教,切实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四、继续开展学科门诊和学困生的补课等辅导工作。
在上学年学科门诊的经验基础上,继续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在公用教室进行学科门诊答疑活动,鼓励学生主动学习、自学学问,也能让学困生有解惑释疑的时间和机会。本学年在同一时间还开设学困生学科补差班教学,为学困生夯实学科基础,同时在教室还安排值班教师加强教室内学生的纪律管理。
五、试行教师作业布置单,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本学期由教学处初步设计出我校作业布置单,主要项目有布置的题目,题目的来源,学生完成的时间预算,作业达成度及分析,以及改进措施等方面,通过教研组长会进行探讨修订,然后下发到教师手中试用。作业布置单的使用主要促使教师精心选择题目进行布置,避免盲目题海战,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同时教师通过对作业达成度的分析和改进措施的制定中能有效反思,也会促进教学的有效性。
六、试行学习明星和学习新星评选制度。
为了表彰和鼓励学习成绩优异和学习进步明显的学生,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在学校每学期评选三好学生的基础上,在期中考试后各年级、各学科评选出若干总分和单科成绩突出和进步显著的学习明星和新星予以表彰。
七、其他。
营造浓厚教研组教研氛围,要求教研组活动专题化、课题化、制度化,聚焦课堂教学以研促教,开展课堂教学反思与重构专题活动,促进教师有效教研,形成教研组校本研修特色,争创优秀教研组。
积极利用一览讲坛平台,邀请专家到校开展论坛报告,拓展教师视野,开展校本研训;整合多方资源,丰富课程资源。
继续做好艺术、卫生、体育、科技、语言文字、信息等相关条线工作,充分发挥教务室、图书馆、实验室、语音教室等作用,服务于教学第一线,为争创工作而努力!
松江一中教学处
201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