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苛求在功利上成为名师,我更希望做平凡岗位上学生眼中的名师,做自己眼中的名师,这是我要的人生,这是我要寻找的精彩。 教了十年语文,我不停追问自己,当初为什么选择做语文老师。英语也好,数学也罢,一是一,二是二,唯一的答案中透着干净利索,决没有“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千回百转,浅唱低吟。母语教学,谁都能说上几句,谁都很难说好她。脑海中总有一幅情景萦绕,挥之不去:坐在第一排的初一小女生,仰着脑袋全神贯注地盯着语文老师,深怕漏掉一个字。在他的嘴里,我认识了一个个经典人物,他为我展示了一个令人神往的世界。从此我懂得语文是给人想象和希望的学科。 身在职校,平常参加学习的机会极少,我知道不能埋怨学生和环境。面对不同特点和基础的学生,我应该找到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我一直不放弃我的追求。这次有幸参加由周菊妹老师领导的课堂教学研究室感触颇深。 一、 神往于普教的教学氛围 由于职教和普教的教学要求不同,我们几乎不参加普教的教研活动。职教系统的教研活动只有我们和城市科技学校,两校合在一起听课就是所谓的区级公开课。参加了周菊妹首席教师研究室后,几次普教教研活动给了我很深的震撼,深深感到只有在这样的团队和教研范围中教师才能真正的成长。 很多人会说职教很轻松。的确,这里更多需要的是老师管理课堂的能力。但是如果你想成长,你一定要在普教中锤炼。有时我会想,如果当初我不是在会考中因数学低2分而未能进入本科学习,我现在也会像松江二中高师预备班毕业的很多同学那样或回到母校,或进入竞争激烈的普教,累并快乐着,因为被逼也是福。如果说当年我是以2分之差而败北,如今则是十年光阴所造成的距离。 二、 反思于自己的被动和慵懒 人生能有几个十年,第一个十年我还在清醒的抱怨,我怕在接下来的第二个十年、第三个十年我都不再有想法了。我知道成才靠自己。可是我是怎样浪费我的时间呀。只是完成工作而已,从不主动学习。总是叹息没时间,一旦真的有空余时间又不能定下心来读些东西。虽说读书是我业余时间最享受的事情,但那也只限于看看《读者》、《收获》等,专业书籍根本看不进。 三、 困惑于如何提升自我 一定要杂。教学中我越来越发现语文老师应该是多面手。特别是为提高职校生的听课兴趣,你得成为历史兼地理等各科老师,你得会讲故事,会哄人。为了上好一篇课文,需要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甚至是细枝末节,才能有所取舍地讲给学生听。看各类书,接触各类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一定要走出去。抓住机会多参加教研活动,多听课,多听讲座。普教也好,职教也罢。关键是听了要消化,不是做纯粹的听课机器。学会思考,学会学习。 一定要看专业书籍。无论是如何的枯燥乏味,坚持看总会有收获。如果我还想把书教好,这是我必须走出的一步 一定要上公开课。这几年我们都没有好好上过一节公开课,哪怕是校级的。即便是这样的现状,我们也要坚持在自己组里面上,认认真真的备课,认认真真的讲评。 我是一个做事刻板不会圆滑的人,我只愿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语文教师这个称号,我渴望着被逼的感觉,我希望把书教好,我更愿在研究室这个团队中快速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