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松江一中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校园霸凌举报信箱
网上选课 问卷
信息公开
发表文章
百度搜索
管理平台
联系我们交通指南友情链接
学校地址:上海市松江区松汇中路601号
学校邮编:201600
联系电话:(021)57822996
电子邮箱:sjyz@sjedu.cn
学校网址:www.sjyz.sjedu.cn
* 校长信箱* 支部信箱
关于本站网站地图版权申明更新缓存
 


折叠
左侧用户区
地理课堂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打印此文
 松江一中.net > 专题网站 > 学科专题网站 > 地理课堂 >> 正文
如何让高中地理课堂充满活力
更新时间:2009/4/2  作者:网络 转载  阅读:3219次  

  地理新课程改革教材安排的知识密度很大,教材对所涉及的知识往往是点到为止,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加上高中生其心理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具有明显的独特性和过渡性,对现存的一切,对已成定论的事实,都要投以疑问的目光,但又不像儿童时期那样向人敞开自已的心扉,这样就难免使课堂教学沉闷、机械,缺乏生机与活力,师生的活力得不到有效发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让高中地理课堂充满活力更是地理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的重中之重。如何让高中地理课堂充满活力呢?通过近段的实践,我认为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引起注意:

  激发学生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说过:“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在于激励鼓舞”。地理是一门基础学科,学生只有真正投入并欣赏他的价值,享受到学习过程中成功的喜悦,才能喜欢地理而不是厌恶、害怕地理。因此,新课程提倡的不单单是给予,而是在给予的同时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亲自探究、尝试。

  在教学中,应注意设置各种情景,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热情。如学习密度流时,首先讲故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次战斗中,英军在直布罗陀海峡严密把守,将德国的潜水艇封锁在地中海,当时的监视仪器必须是对方的潜水艇发出声波才能探测得到,而德军却关闭了潜水艇发动机,悄无声息的飘出了直布罗陀海峡,绕到英军背后,突发袭击,给英国以沉重的打击。”德军潜艇为什么能顺利逃脱英军的封锁?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连接大西洋和地中海的直布罗陀海峡的海水流动,以及产生这种洋流的原因?世界还有哪些区域会发生这种情况?从而导入密度流的学习,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堂上,要达到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兴趣浓厚,还要善于抓住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来组织教学。如:大多数高中生都会对武侠小说感兴趣,而武侠小说里总会把一些武功秘籍、宝藏等说得很玄乎。如最近播出的《魔剑生死棋》,就说到要进入“棋王洞”,必须要等到“金星凌日”这一奇观时,洞门才能打开。那么“金星凌日”是一种什么奇观?大约多久才会发生?围绕这一话题,展开对金星的了解,认识“东有启明,西有长庚”,除了金星凌日,还有水星凌日,引入对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学习。学生兴趣盎然,既让学生学到了知识,又对学生看武侠小说进行了正确的引导。一堂课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的度过了。

  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和地理密切相关的东西,教学中注意把生活和地理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生活离不开地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最近,我计划在我家楼顶安装一太阳能热水器,大家思考一下,我的集热板应该朝向什么方向?”引入对太阳高度的学问,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探讨集热板应该和地面有多少度的倾斜角……他们会积极寻找答案,高效率的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得到锻炼和发展。

  一、营造师生一体化的课堂氛围,变师生为朋友

  课堂是师生共同学习的空间,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调节课堂气氛,放下所谓“师道尊严”,走到同学们中间,与他们共同探讨、活动。众所周知,“快乐大本营”最成功之处就是主持人与观众的距离近,他们面带笑容、语气随和,置身于观众的半包围中,与现场的少男少女们真正是近在咫尺,观众也不是单纯的欣赏者,而是直接的参与者。这种亲和力使观众全身心的投入其中,致使现场的气氛一浪高过一浪。同样在课堂上,教师也应该营造宽松、平等的课堂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才会情绪高涨、思维敏捷、思路开阔,对所学知识学得快、记得牢。

  要调动学生的情绪,让课堂活起来,教师应当好导演,驾驭好课堂,根据所教内容的不同,组织好不同的授课方式,让每堂课都能使学生如沐春风,如淋春雨,做到魏书生老师所说的“每堂课都要让学生有笑声”。当然,要达到这种效果,教师自身素质是很重要的,除拥有课堂的教学功底外,还要善于运用幽默艺术,用新颖独特的授课方式激起学生的兴趣。

  二、采用各种现代教学手段,变难为易

  地理教学中有很多的重要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是比较抽象的,看不见也摸不着,教师当然很难讲清,学生也难以理解,一堂课下来,教师口干舌燥,学生云里雾里,这样的课堂怎么会活起来?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变难为易,优化效果。

  ⑴充分利用教具的直观性和“小”的特点,把地理事物或现象置于学生的视觉感知范围内,形成表象,促进空间想象能力的形成。如:很多学生反映:对“时区”和“区时”感到难学,难掌握,特别是在钟点不变的情况下:“自东十二区向东进入西十二区,日期要减去一天”,从“西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减去一天”,和“自西十二区向西进入东十二区,日期要增加一天”,从“东向西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增加一天”这四句话,两种意思,难以理解,甚至认为,这四句话有错误。这时,和学生们一起利用一本书自制教具,将书本分开,装订线表示本初子午线,封面表示东十二个时区,封底表示西十二个时区,将书本合为圆柱,合拢的交界处的经度就是1800,即理想日界线。将合拢的部分面对学生,这样,学生就可以轻而易举的理解东十二区在1800经线的西面,西十二区在1800经线的东面。形象的看到从东向西和从西向东是怎么回事了。学生便不会被抽象的知识弄得头昏脑胀,问题不再是问题,难点其实是如此容易突破,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课堂气氛大为活跃。

  ⑵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化大为小”,“化抽象为直观”。计算机多媒体课件,通过其独有的神奇的表达和表现能力,把自然界许多抽象的事物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使人们的视野极大的拓宽。如:地球公转这个大范围、抽象的宇宙物质运动,通过多媒体投影,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知。多媒体课件还可把一些无形的地理现象直观表现出来,形成表象,如:大气运动,水循环运动等,通过它们,将问题“化大为小”,“化抽象为直观”,化繁为简,使课堂活起来。

  总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广大教师应根据现在学生的特征和现行教材的特色,争做有心人,致力于探索选择有效的地理教学方式、方法,让高中地理课堂活起来,四十五分钟将会开出灿烂的花朵,新课改才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 对不起,只有注册用户才能发表评论!请登录
  • 锚定目标 赓续前行——2023学年第二学期地理组第一次教…
    打磨高效复习课堂——高二地理组九月复盘记
    了解新疆 加深友谊
    《现代地理信息技术》—周慧瑛
    《中国的地域文化》—张瑞娟
    《珍贵的淡水资源》—周慧瑛
    《自然灾害》—孙庆红
    《寒潮》—周慧瑛
    《河水补给》—洪振艳
    《季风》—洪振艳
    新闻日历 
    ------1
    2345678
    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
    23242526272829
    30------

    沪教Z2-20100035号
    沪ICP备11030667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3786号
    执行时间:453.13 毫秒 | 查询数据库:13 次   
     

    招生信息



    专题网站



    信息公开



    新闻直播



    视频资源



    小剧场直播



    101直播



    电子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