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蚤的悲哀”跳蚤算得上世界跳高冠军。科学家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们拍打放有跳蚤的桌子,跳蚤迅即跳起,高度是其身长的一百倍以上。然后给跳蚤罩上一个玻璃罩,这一次跳蚤碰到了玻璃罩。连续多次后,跳蚤改变了起跳高度以适应环境,每次跳跃总保持在罩顶以下的高度。接下来逐渐降低玻璃罩的高度,跳蚤都在碰壁后主动的改变自己的高度,直到玻璃罩接近桌面,跳蚤无法再跳。最后,把玻璃罩打开,在拍打桌子,跳蚤仍不会跳,已变成爬蚤。跳蚤并非丧失了跳跃的能力,而是由于一次次受挫学乖了,麻木了。玻璃罩已经不存在,但它却丧失了“再试一次”的勇气。科学家把这一现象称之为“自我设限”。 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跳蚤变成爬蚤,是因为环境这一外因已通过内因发生了作用。玻璃罩已经罩在了跳蚤的心灵上,行动的欲望和潜能被它自己所扼杀!在人生的道路上,许多人在人生追求遭到挫折失败后,奋发向上的热情、欲望被“自我设限”压制封杀,既对失败惶恐不安,又对失败习以为常,丧失了信心和勇气,渐渐的养成了懦弱、自卑、不思进取的精神面貌,从而不断的降低自己的期望值,最后变的无所作为。解除“自我设限”,要重视内因,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克服麻木不仁、随波逐流等不良习惯。 “快鱼法则”大鱼吃小鱼以往被视为常理。在海洋世界里,小鱼确有被大鱼所吃的情形,但往往是那些游得比较慢的小鱼。大的不一定就是强的,小的也不一定就是弱的。体小且有残疾的盲鳗可以吃掉海上霸王——鲨鱼,创造小鱼吃大鱼的奇迹。在信息社会的市场竞争中,经常是不论大小快慢,“快鱼吃慢鱼”的事时有发生。人们把市场竞争中的这种不快即死的现象称之为“快鱼法则”。 一切事物都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发展着,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因此,要站在事物前进的立场上,积极培养创新精神。当今世界各方面的发展越来越快,慢走一步,差之千里。只有遵循“快鱼法则”,树立不进则退,慢进也退的理念,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比尔 盖茨说:“微软公司离破产永远只有十八个月!”微软公司之所以成为全球it业的霸主,靠得是技术创新、自加压力,使之成为永远的“快鱼”。
“鲨鱼方式”一般的鱼有储气的鳔便于上浮与下沉,在水中游动自如。鲨鱼无鳔,只有不停的游动才能避免下沉。鲨鱼天生少一个生存条件,却能成为“水中霸王”,而一般的鱼多一个生存条件,命运却不见得怎样好,有的被鲨鱼吃掉,有的人条件欠缺,但不畏强手,奋力拼搏,创造生存条件,结果变劣势为优势,出奇制胜,成为强者。人们将这种生存的方式称之为“鲨鱼方式”。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自身包含着矛盾双方可以依据一定的条件向它自己的对立面转化,条件是可以改变的。鲨鱼比其他鱼少了一个生存条件,但通过创造条件,实现了劣势向优势转化。客观分析自身的条件,努力克服不利的条件,促使事物向有利的方向发展,这就是“鲨鱼方式”给我们的启示。
“苍蝇突围”美国康奈尔威克教授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拿一只敞口玻璃瓶,瓶底朝光亮的一方,放进一只蜜蜂。蜜蜂在瓶中反复的朝着光亮的一方飞,屡次失败,最后只好绝望的等死。但是当他放进一只苍蝇时,苍蝇虽然也朝着光亮的一方突围失败,但它又朝着不同的方向尝试——向上、向下、面光、背光。它们常会一头撞上玻璃,但最后总能从瓶口飞走。 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与活动,人类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积极的进取精神、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是其重要表现。“苍蝇突围”的方式值得借鉴。自古成功在于不断的尝试,成功的人也就是比别人犯的错误、遭受的失败更多的人。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和挫折,需要我们勇于实践,不断尝试,努力改变现状,实现“困境突围”。 “豪猪距离”豪猪在冬天为了暖和而互相靠拢时,总是保持一定的距离。因为它们身上有刺,挨的太近,身上刺得痛;挨的太远,有冻得难受。人际关系中有时也需要保持一定 的距离,艺术创作中更有“距离产生美”的规律,人们用“豪猪距离”来 类比之。 量变只有在一定范围和限度内,事物才能保持其原有的性质。当我们需要保持事物性质的时候,就必须把事物的量变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坚持适度的原则。“豪猪距离”启示我们,在日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必须把握分寸,防止和克服不顾分寸、盲目乱干的思想和行为。 “老鼠贪欲”老鼠掉进米缸,饱餐一顿而不愿离开,又吃了几天,本可以就此罢休,跳出缸去,但它仍舍不得那白花花的美食,一直吃下去,直至米缸吃空,胀得不能动弹,再也跳不出去了,结果自取灭亡。以后 “老鼠贪欲”警示那些欲壑难填、贪得无厌、越陷越深的贪婪之人。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量变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因此,要重视量的积累。“老鼠贪欲”告诉我们“勿以恶小而为之”,凡是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的健康成长有害的、恶的思想和行为,我们必须坚决的制止,防微杜渐,力戒“老鼠贪欲”。 “毛毛虫思路”有一种被昆虫学家称之为行列蛾的昆虫,它们的幼虫——毛毛虫有列队尾随的习惯。法国科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引诱毛毛虫走上一个花盆的边缘,毛毛虫便沿着边缘围成一个圆圈爬行,离花盆不远处放有食物。毛毛虫一个随一个爬了数十个小时,最后又累又饿而死。如果有一个毛毛虫破除尾随的习惯向其他方向爬行觅食,就可以避免惨剧的发生。 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必须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创造性思维要求人们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面对实际,敢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它的一个重要的表现是,敢于打破常规,进行求异思维。数学家欧拉为求得12次方程的计算方法,夜以继日地工作,结果算得瞎了双眼。数学家高斯只用了一个小时就找到了这种计算方法。大家惊叹不已,高斯说:“一切都不用奇怪,要是我不改变计算方法,我的眼睛也会瞎得。”我们应以“毛毛虫思路”为借鉴,善于另辟蹊径,激发求异思维。 “墨鱼吐汁”海中的墨鱼在遇到敌害而逃避不及时,便从体内排出乌黑的“墨汁”。“墨汁”在水中迅速扩散,把对方搞得晕头转向,墨鱼从而溜之大吉。然而渔人见到墨汁而撒网,墨鱼就得乖乖就擒。人们据此以“墨鱼吐汁”喻指设下机巧反被机巧所害。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的存在。周围的事物是该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墨鱼吐汁”启示我们,联系是客观的,要正确认识和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事物联系的形式和作用是多样的,要具体的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包括直接和间接的联系、原因和结果的联系;要具体分析周围事物对自身的影响,既防范近处事物的威胁,也防范远处事物的威胁,趋利避害,克服顾前不顾后的错误倾向。
“懒蚂蚁效应”生物学家研究发现,在成群的蚂蚁中,大部分蚂蚁都很勤快,寻找食物、搬运食物争先恐后,少数蚂蚁却东张西望不干活。当食物来源断绝或蚂蚁窝被破坏时,那些勤快的蚂蚁却只会一筹莫展,“懒蚂蚁”则“挺身而出”,带领伙伴向它早已侦察到的新食物源转移。经济学家认为,蚁群中的“懒蚂蚁”更重要,而在企业中,注意观察市场、研究市场、分析市场、把握市场的人更重要,这就是所谓的“懒蚂蚁效应”。 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和发展的,正确认识、改造事物,必须把事物如实的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分析一个事物不仅要观察它的现状,还需要了解它的过去,预测它的未来。“懒蚂蚁”看到了事物的未来。因此,正确地把握了当前的行动。“懒蚂蚁效应”启示我们,思想不仅要随时跟上不断发展的事物,而且还要科学的预测事物发展的未来趋势。 “懒蚂蚁”善于运用头脑观察、分析事物,体现了思考在认识事物的本质与规律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的道理。它告诉我们,做一个善于思考的人比做一个只知干活而不知动脑的人更重要。
“野马结局”非洲草原上有种吸血蝙蝠,它身体极小,常叮在马腿上吸血,不管野马怎样狂奔、暴跳,就是拿这个“小家伙”没办法,不少野马被活活的折腾而死。动物学家发现,吸血蝙蝠所吸得血量极少,远不足使野马毙命,野马的死因是它自己的暴怒和狂奔所致。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因芝麻小事而大动肝火,暴跳如雷,以致因别人的过失而伤害自己,自食苦果,谓之“野马结局”。 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所包含的许多矛盾,其地位和作用是不平衡的。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但次要矛盾反过来也会影响主要矛盾的发展与解决。这就要求我们集中精力解决主要矛盾,学会统筹兼顾,恰当的处理次要矛盾。我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要分清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不重要的或者说是次要的,以便抓住重点,防止为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而无休止地消耗自己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避免“野马结局”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