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松江一中.net > 教学探索 > 教科研 > 科研论文 >> 正文 |
为了民族的创新
|
更新时间:2001/9/25 作者: 孙彬彬 阅读:10623次 |
|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教育纲要》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面向提高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自己的特色”。《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可见,将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才,即开展素质教育,是我国学校教育目前面临的直接问题。李岚清副总理指出:“素质教育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本质,它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出发,以全面培养受教育者高尚的思想品德情操、丰富科学文化知识、良好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较强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以及健康的个性为宗旨,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存、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协调发展。”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认为:“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基础的教育”。
当今世界政治风云变幻,国际竞争上日趋激烈,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世界范围内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也可以说是人才的竞争。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人才的培养依靠教育,基础教育又是为人才成长打基础的阶段,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基础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跨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才的奠基工程,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应该成为教书育人的楷模。俗语说“名师出高徒”,在当前,教师的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素质教育与教师素质关系十分密切,只有具有良好素质的教师,才有可能担负起培养和谐发展学生的重任。)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办好学校,对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有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在当前的形势下,作为一名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提高自身素质。
一. 做一名有思想的教育工作者,明确教育思想。
教育学博士朱小蔓教授认为,教育思想,包括建筑在这一基础之上的教育信念、教育理想,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前提,即把握着方向,又提供着动力。没有科学的教育思想,就不会有教育热情,就不可能形成教育乐观主义,就只能做一个教育工匠。“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教师的教育行为,总是受一定的教育思想支配,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进行的。”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思想指导下的教育行为。当前,教师就应自觉、认真学习素质教育的文件、资料,树立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观念。使素质教育变成我们的教育意识和自学行为。目前,还有一部分教师的观念没有更新——你搞你的素质教育,我要坚持我的题海战术,或片面地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多做实验、多搞点活动,唱唱歌、跳跳舞,甚至把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反复都归罪于素质教育。这是非常要不得的。这种错误的观念不改,素质教育就无法很好的推选或是仅仅是一种表面的素质教育。
作为教师要认清“应试教育”的弊端,明确素质教育的特征:
1.从指导思想和培养目标看,“应试教育”是片面追求升学率,重知识轻德育和体育,忽视乃至压抑学生的个性发展。素质教育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注重全面打好基础、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2.从教育对象看,“应试教育”是一种“选拔”教育,为了升学、应试,保少数人,忽视大多数学生,而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孩子都接受义务教育。
3.从教学目的看“应试教育”只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传授,而素质教育不仅限于给学生坚实的知识和培养继续学习的方法,更重视培养人的行为和能力,并能深入精神生活之中。
4.从作业内容和形式看,“应试教育”偏重于重复性,巩固知识的作业,作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作业形式多样,不仅重视巩固性的书面作业,还要设计富于个性和创造性的活动作业、行为作业,并把课外阅读纳入培养健康的个性之中。
5.从考核、评价看,“应试教育”把分数当做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而素质教育则确立社会实践的评价权威,认为学生质量高低最终要接受社会实践的检验。考核不只是检测学生,同时也是教师诊断、反馈教学效果,改进教学的手段。
明确了素质教育特征,教师应在素质教育要义指导下,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不断探索适合学生的务实教学模式,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二.提高教育能力。
教师的教育能力包含教养能力和教学能力两个方面。人教养能力是对授教育者的价值取向、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辅导、促进的能力。教师这一社会角色的社会责任是很特殊的、十分重大,当前我国社会处于急剧变革时期,教师很难把握一些社会要求的轻重,如今的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很高,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压力,现代教育要求教师要具备广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再加上教师的社会地位问题、劳动报酬问题等等,都有可能影响教师的价值取向和心理问题,继而就影响到学生。作为教师就必须注重自身政治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的提高,坚定地站在党的立场上,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2.教学能力
教学能力是指教师达到教学目标,顺利从事教学活动的本领,广义上说,它泛指教师在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课外辅导、学生成绩的考核和评定等工作环节中所体现的水平,狭义上说,是指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创造性、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这一共同活动的过程中,要通过一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为中介相互发生作用。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构成了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基本因素。教师的教学能力也就表现在教师与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相适应而显示出来的最佳效能。
因此,教师要具有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能力,了解分析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还有要驾驭教材的能力,针对学生的年龄、心理、性别的不同特点,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手段。有效地组织教学。不同的教师采用同一份教案,实际教学效果可能大相径庭。教学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教师应加强教学能力的自我培养,尤其是青年教师更应注重:①勤奋学习。学习接受外界信息、开阔眼界、提高认识,增长才干的过程。如今的学生眼观四路,耳听八方,从各种渠道获取信息,视野相当开阔,就目前的形势,教师仅有“一桶水”已经不够,最好有几桶各种各样的“水”。②勇于实践教师必须勇于投身于教学实践才能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在实践中接受磨练,不断提高。
三.培养教育资质。
教育资质强调的是对教师人格特质和人格品质的要求。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具有鲜明的职业特征,教育者应当具备一定特殊条件,甚至包括一些先天素质。从人格特质看,从事教育工作的人,需要具有较强的感受能力,情绪稳定、注意力强,善于内省,乐于人际交往。就人格品质的质而言,教师应当公正、宽厚、仁爱、自信、有责任感、有事业心等。
在此,学校应当为教师创造和谐、宽松的人际环境,营造公平竞争的工作环境,多从生活、工作等方面关心教师。作为教师,也应学一点基本的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保持心境平和宁静,同时注意培养广泛爱好,注重自身的个性修养。
世纪之交,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换的过程中社会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面临着一个新的角色学习、角色规范、角色适应和角色创造的问题。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让我们以江泽民总书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一段话共勉:“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应该当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应该用自己的好思想,好道德,好作风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所有的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都要自觉地加强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政治和道德修养。”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