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谈谈梦想与远方,这是与我们每个生命息息相关的话题,希望今天能够给大家带来更多其它的内容。
梦想和目标的区别?
同学们,十六七岁是启梦的最佳时期,儿时的梦想大多不切实际,再大一些又多了许多现实的压力。虽然此时的你们,会觉得“理想”这个词太鸡汤了,但你们一定拥有一些青涩和胆怯的想法,或是过程中纠结不安的故事。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在大家这个年龄阶段,个体对有关自我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诸如理想、职业、价值观、人生观等的思考和选择)都开始了思考。
在这里,老师想先问大家几个问题
“是不是所有人都有梦想?”
“是不是所有人都有目标?”
“是不是必须要有这两样,还是仅有一个就够了?还是就算没有也可以活得很开心?”
梦想是人生宏观意义的把握,目标是具体清晰的执行过程,这两者都对人生有重大意义。但是,是不是都必要就因人而异了,毕竟每个人有不同的活法。
所谓的人生理想不是通过反思发现的,是通过与外部世界的互动引发的。这个过程可能是凌乱的,偶然的、低效的,这是因为我们无法预测自己的注意力将被什么吸引,也无法简单逼迫自己喜欢什么。心理学研究发现,哪怕是那些所谓的成功人士也不是一下子就能寻找到自己人生的最高目标的,对有些人来说,这个过程只是一瞬间的顿悟,对更多人来说,可能是一个曲折而漫长的过程。
“探索”和“耐心”的重要性。
那么,我们该具体如何探索呢?
接下来请大家跟着老师的引导来试试生命线。“如果你80岁了,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很遗憾我们今天无法现场互动,如果你接下来自己去体验这个过程,相信你会发现:
1、人生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期待,也承受着不同的压力,自由与责任相伴。
青年人有成家立业的压力,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老年人可能会有病痛的折磨。每一阶段都需要经营和守护。
2、人生是一个连续的整体,每一个历程的起点建立在之前的基础上。
如果你对80岁自己的期待是“能够扣篮”,但前几个阶段却从未提及锻炼身体,维护健康的行动和计划。那你需要对人生连贯性有更多的体验和理解。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各部分都不是割裂独立存在的,如果你想在下一阶段坐享其成,前一阶段必须要付出些什么。
3、提早规划,更能看清未来潜在的机会和可能的失去,平衡好当下的生活。
建议大家回家自己画画生命线,在完成之后,请你重新回顾这条生命线,圈出每一阶段最重要的任务和事件。在此时你很可能会很纠结,觉得每一项都很重要,那你也需要知道“平衡”是每一个阶段都需要用到的人生智慧。譬如你很孝顺,期待在80岁时,父母仍然能够健康在世。但回顾前几十年的生命线中,多重在拼事业,没曾想到陪伴父母。当发现现在看似稳稳的“拥有”本质上也是不确定的时候,我们要学会更懂得珍惜。
“
远方从脚下启程
从生命线可以看出,我们对于未来生活的期待是一个相对理想化的描述,很可能是受到了周围熟悉群体的影响(家人、同学、朋友或者明星等)。因此,远期的期待仅代表我们在这一阶段眼界所及中的最佳选项,但今后的可变因素还很多:可能是外界出现的不可控因素,也可能是由于自我探索深入后,发掘了新可能。
相较而言,近期的目标与计划——日复一日的坚持,点点滴滴的进步能赋予我们一些稳定的因素,可能是性格、是习惯或是对待事物的态度、你的人生格局。
知乎大V采铜老师在《精进》一书中写道:最终带你走向目的地的,可能并不是某一个选择,而是那些你不会改变的东西。
目标分层计划
生命线是探索未来人生的工具,但是真正开启梦之旅的则是脚踏实地的行动。建议大家根据近期/中期目标完成目标分层计划图。大目标一定要拆分成阶段性小目标,否则我们无法从努力中获得一丝一毫的成就,成就感是需要被量化的。例如完成一项课题是一个大目标,查阅5篇文献则是一个小目标,总是将注意力放在大目标的实现上会容易让我们丧气,转化成阶段目标后更则易达成。
需要注意的是:
多尝试不同的可能性
由于我们对未来自我的想象都是从过去的经验中总结出的,这可能会将我们的计划局限在过去固有的评价之中。大家还有许多未被发掘的潜力,你们可以选择自己最想拥有的品质,通过各类活动去锻炼自己。尝试可能会犯错,可能会遭遇失败,但失败是包含信息的,甚至比成功包含的信息量更大。因为成功常常由多种合力促成,由于因素太多,所以很难找到确定的因果关系,而从失败找到败因则容易许多。除此以外,还能让他们变得更有韧性。
如果在尝试的过程中,慢慢发现了某件事带来的丰盈感和满足感超过了付出,它日日夜夜萦绕在心头,那么可能正是这次尝试唤起了我们内心深处最强烈的渴望,从而帮助我们找到理想的种子。
坚持做培养“核心能力”的事
成长不是突击,是一种生活方式。比如健康管理、时间管理的能力,再比如自律、坚毅的品格,这些看起来是老生常谈的字眼往往是我们最容易忽略的,也是最难坚持的。因此,对那些未来一片迷茫的人来说,把计划的目标中加上这些底层核心能力是明智的选择。
因此,一个好的计划需要既有坚守的部分,让它们变成使我们的人格基石;又要保持着开放的心态,接纳人生随时可能出现的新的可能,慢慢探索我们更多的未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