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阻击战,心理“防疫”要跟上
2020年的开启似乎并不顺利,每个中国人都希望重启它,但是我们知道,没有重启,只有面对,积极面对才是真正能够做的。究竟该如何度过这段时间呢?除了做到居家隔离、少聚会、勤洗手、戴口罩等国家倡导的自我防护措施外,我们也需要做好疫情期的心理建设,学校为大家准备了一份疫情期心理健康贴士,帮助广大师生以积极健康的心态携手度过这段特殊的时光。
一、对疫情信息的关注要适度。
面对疫情,我们不必总是刷屏,适度掌握疫情动态具有重要意义,它增加我们的掌控感并能规避一些风险,但是过度关注则会增加恐惧感。因此在关注疫情信息时,如果你控制不住地长时间的寻觅疫情信息,焦虑不安的检索相关信息,要觉察自己可能伴随的恐惧和焦虑情绪。如果有,甚至伴随躯体反应,那么需要停止疫情信息的搜索与阅读,实在想要看,只看官方权威报道,并限定每次关注的时长。
二、照顾好自己,关怀自己。
居家隔离的日子,我们有好多事情可以做,切换到让自己感觉到轻松、愉悦、安稳、被关怀的状态。可以是居家运动项目;可以是与亲人朋友的通讯互动;可以是家庭互动游戏;可以是看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可以是了解家族的历史;可以是泡个热水澡;也可以是允许自己哭泣不安;也可以是允许自己发呆,告诉自己,一切都能克服,办法总比困难多。总之,看看自己当下的情绪需求什么,接纳自己的情绪。
三、有意识地调节情绪。
严峻的疫情防控阶段,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情绪,有的人面对疫情很容易消极沮丧觉得大难临头,有的人则会对控制疫情抱有十足的希望,其实,疫情是我们自身心态的折射镜,看得出我们是乐观还是悲观,看得出我们是积极归因还是消极归因。当你沮丧绝望恐慌的时候,看看这时你情绪背后的思维模式,换一个积极的角度去考虑,调整悲观的思维模式。问自己,还能想到其他的结果吗?更好的结果的支持证据什么?可以试着把它列出来。
四、设定目标,让生活逐步恢复正常。
从我们知晓疫情到现在,大家在家休息隔离已经很长时间,我们每个人的心理也都经历了很多的变化,你此刻的情绪中或许还有烦躁和无聊。当生活无序时烦躁感无聊感会更多的产生。疫情的进展含有不少未知和不确定性,生活的稳定有序对于应对未知和不确定性很重要。因此我们需要给自己设定目标,为自己制定一份规律的生活时间表,从假期无序的作息中逐步过渡出来。给自己安排好工作、学习、休息、娱乐、运动、进餐、家务、特长、交往、创作等具体的时间表,可以放很多自己想要的大小目标进去,会让这段时间更充实,并获得我们都期盼的掌控感!
五、需要时寻求专业疏导预防危机。
如果遇到一些特殊的心理转变,大家要认真积极的应对,可以寻找专业帮助。大家随时可以学校心理老师联系咨询,另外,松江区未成年人心理辅导中心为同学们提供24小时热线咨询,大家可以按需拨打联系。另外,上海市各大高校心理咨询中心都提供心理疏导服务,对象是全体人员,老师和同学们都可以按需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