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3日至25日我校派出10位教师参加了在上海举行的全国中小学名师工作室发展论坛学习。
在上海建平中学主会场,我们聆听了原建平中学校长冯恩洪的《建设三个课堂,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报告,其中第一个课堂是指国家课堂,提出要善待差异,崇尚离开原起点的教育,翻转课堂追求卓越。卓越课堂的标准:问题是教学的起点;小组是能力的平台;展示是生成的关键;导学是教师的水平。第二个课堂是研究性课堂,留出时间和空间给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并进行论文答辩,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第三个课堂是隐性课堂,创造适合学生的德育,如校园的绿化、果化、知识化、科技化,营造具有生命温度的教育环境,培养人格魅力的教师团队,帮助学生积累积极的情感,改革师生之间的伦理谈话。现任建平中学校长杨振峰作了《翻转课堂:思考与实践》报告,他让我们观看了一段关于翻转课堂的视频,然后从对传统课堂的反思谈起,就为何翻转,如何翻转进行阐述。他提出翻转课堂翻转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理念和师生的角色。翻转课堂是为了打造高效的课堂,使个性化的学习成为可能,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了终身学习能力,使学生学会分享与交流,并在讨论中触发创新。当然翻转课堂要基于现代信息技术,丰富课前学习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我们还聆听了顾泠沅《课堂事业中的教师及其指导者》报告。
在南汇中学分会场,我们聆听了南汇中学校长王海平作的《上海市双名工程浦东新区教师培训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微课程与导学案的开发与研究》报告,还观摩了课堂教学和课堂解析及讲座等,其中最有收获的要数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杨玉东作的《聚焦教学行为改进的校本研修技术——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报告。他生动清晰地给我们解释了什么是课例(以课为例讲道理),课例有哪些要素(背景与主题、情景与描述、问题与讨论、诠释与研究),教我们如何利用四要素作为梳理课堂教学改进实例的框架,即研究什么?围绕研究,课堂中发生了什么?针对研究,如何改进?通过研究,对一类课有何启发?他还运用实例让我们就别人的课例研究进行评析,从而巩固自己对课例研究的认识。通过杨教授的讲座让我们感到课例研究并不深奥,这样的教科研非常亲民,课例研究随时都可以进行。所以与会教师一致认为有必要邀请杨教授到学校给我们每一个老师讲讲课例研究那些事儿。
为期三天的培训学习,我们的老师每天起早摸黑赶赴会场学习,认真聆听专家讲座,拓宽了教学视野,增长了科研的技能,总之受益匪浅。同时希望能有更多的机会给老师走出去学习,也希望能听到更精彩的报告,让我们一起更新教学理念、改进课堂行为、追求卓越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