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超市中的条形码隐含了商品的哪些信息?生物体内有没有类似的条形码呢?
Q1:遗传信息在哪里?
Q2:人们是如何发现遗传物质的?
组织学生讨论
Q3:DNA和蛋白质,究竟哪一种是遗传物质?
Q4:有没有更精确的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方法?
Q41:为什么选择噬菌体做实验材料?噬菌体属于哪一类生物?它的生活特点如何?
Q42:它的组成成分有哪些?结构如何?元素构成?
Q5:如何用同位素标记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Q51:构成子代噬菌体DNA和蛋白质的原料是什么?
Q6:DNA结构如何?有何特点?
Q61:DNA的基本组成单位?基本单位的组成成分?结构式?
Q7:造成DNA分子多样性的原因是什么?
Q8:什么是基因?与DNA有何关联?有何功能?
|
每个人体内蕴含的遗传信息相当于条形码
遗传物质:核酸(DNA和RNA),主要位于细胞核内
一、遗传物质的发现
1.染色体的发现
资料 :1879年,弗莱明发现一种染料可以显示细胞核内的丝状物,他观察到细胞有丝分裂时,这些丝状物会发生形态的变化,可以在亲子细胞之间延续.后称之为“染色体”。
² 染色体成分:DNA和蛋白质
² 遗传物质的特点:
(1)分子结构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2)能自我复制,使前后代具有一定连续性
(3)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4)能储存大量的信息
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² 证实:DNA是遗传物质的第一个和最重要的证据
3.同位素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
噬菌体:细菌类病毒,寄生在特定的活细胞内,由DNA和蛋白质构成,结构简单
蛋白质:含CHONS
DNA:含CHONP
具体步骤:吸附——注入——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组装——裂解释放
实验结论:噬菌体的蛋白质没有侵染,DNA是遗传物质
都是由细菌提供的
二、DNA的分子结构
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由一份子磷酸、含氮碱基
碱基、脱氧核糖构成;
碱基:AGCT
1.脱氧核苷酸的连接方式
² 磷酸与脱氧核糖相连
2.两条链之间的连接方式
²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与T配对,G与C配对
3.结构特点
(1)双链反向平行
(2)双链间碱基互补配对
(3)空间结构:双螺旋
三、蕴藏在DNA分子中遗传信息
² 构成DNA的脱氧核苷酸(碱基对)的数量和排序多样
基因:是携带遗传信息,并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² 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
联系生活实际,大胆猜想
复习
阅读材料
讨论
阅读与思考
识图复习
对照鲁宾的实验,小组探究讨论,完成学案
填表总结(学案)
以小组为单位搭建DNA分子模型,结合彩图分析总结
结合学案自主完成
再次拼接模型
画出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图
分析图6-9
|
从熟悉事物引入,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知识
温故而知新
通过介绍,了解遗传物质的发现历史。
拓展知识,感悟科学家在探究过程中勇于探索的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
认识到选择噬菌体为实验材料的原因
明确标记的依据
了解实验的具体步骤
充分理解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证据
动手体验,记忆深刻
从组成延伸到结构,从微观到“宏观”,循序渐进,便于学生接受新知识。
体验DNA分子的多样性
加强理解和记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