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左侧用户区
优质教案集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打印此文
 松江一中.net > 一中风采 > 园丁礼赞 > 教师个人网站 > 区学科名师专题网站 > 鲁福力 > 教育资源 > 优质教案集 >> 正文
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更新时间:2010/2/26  作者:政治教研组 鲁福力  阅读:16612次  
 

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松江一中政治组:鲁福力

2006327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理解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及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能比较分析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与普通省市、特别行政区的异同。

2.过程和方法

    运用讲解法和问题教学法学习、理解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运用比较方法理解民族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的异同;运用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以我国的国情和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两个角度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必要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正确认识与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树立全局观念,通过分析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体会这个制度对民族关系的处理,坚持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以及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意义。

二、重点: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

    难点:理解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复习提问)

请同学完成“操作平台”P49

教师设置情景提出问题:

现在我们每个同学都要用钱买东西,在我国,大家使用的是人民币,身上装钱的同学请你随便拿出一张纸币来看一看它上面有我国的几种文字?

学生回答:我国现在使用的第四套人民币上都印有汉、蒙古、维吾尔、藏、壮5个民族的文字。

教师提问:请大家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为什么 5种文字要印在同一张人民币上,同一张人民币为什么要印上 5种文字?通过这一现象你能得出哪些启示?

学生回答(略)

教师言:一张人民币上印有5种文字,这虽然是一个很细小的现象,但它却说明了一些重要道理,既说明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同时也说明我国坚持各民族在语言文字上的平等,是我国坚持民族平等原则的,个具体表现。他还向我们说明了什么?它还说明我国坚持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什么呢?上面印有4种少数民族的文字,我国有5个民族自治区,除宁夏回族自治区外,还有4个,即内蒙古自治区、藏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因回族通用汉语,所以只印有4种少数民族的文字。

那么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为什么要实行这一制度呢?这是我们今天学习的问题。

讲授新课

    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板书)

    提问:

1.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

2.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板书)

学生: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在第51页第一自然段黑体字。

含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教师:民族区域自治的概念文字不多,但内涵丰富,说到底是国家统一领导和民族区域自治的关系问题。国家统一领导和民族区域自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祖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都是中央人民政府领导下的一级地方政权,都必须服从中央统一的领导,必须保证国家政令在民族自治地方的贯彻执行,这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大前提、总原则。

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质是要在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内,使有着一定的聚居区的少数民族有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内部地方事务的权利,保障少数民族的平等地位,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保证各个少数民族按照自己的政治、经济、文化事业,促进民族发展和繁荣,巩固祖国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大团结。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宪法》第112条、《民族区域自治法》第15条)

自治机关作为统一国家中的一级地方政权机关具有二重性特点:

既是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方政权机关,行使同级一般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的机关,又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少数民族自主管理、当家作主、行使自治权利的机关;既是行使管理国家权力的权力机关,又是管理地方行政事务的行政机关;既主要是保障自治民族享受和行使自治权的机构,又同时是保障自治地方内其他民族享受民族民主平等权利、共同繁荣的机构。

民族区域自治有别于一般的民族自治、地方自治(区域自治)和行政自治。民族自治机关不仅仅是自治民族的机关,它体现的是自治地方内各民族的平等权利,当然首先是自治民族自主治理的权利。因此,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个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包括本地区内部)事物的权利的精神,体现了国家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

民族自治机关是指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但民族自治地方又不同于一般地方,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具有两种性质:它既是一般地方国家机关,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同时又是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它除了可以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外,还可以根据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赋予的自治权,根据当地具体情况,自主管理本地区的政治、经济、财政、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3个行政级别。我国现有159个民族自治地方,包括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4个自治县(旗)。

讲到这里,清同学们思考两个问题:一是联系已经学过的“一国两制”内容,对比民族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的共同点与区别;二是联系联邦制的特点,说说民族区域自治和联邦制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派代表发言。)

教师归纳:

第一个问题:特别行政区是解决国家统一,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的方针政策。二者都是国家统一领导下的地方行政区域,但自治权的程度不同、内容不同。一个是“一定的自治权”,一个是“高度的自治权”;一个是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一个是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自治权不等于国家主权,自治权要在维护国家主权下行使。

第二个问题:将民族区域自治和联邦制进行横向比较,不是比优劣,而是运用学过的有关国家结构形式的知识,结合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从另一角度理解我国作为单一制国家,又是多民族国家在政治上的特点。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是中央统一领导下的地方自治政权,是以国家的统一为前提的,是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而联邦制下的共和国、州、邦等有自己的中央政权机关和宪法,甚至有某些外交权。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党和国家保证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基本国策。民族区域自治经国家宪法肯定之后,成为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政治制度。我国采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成功的,经过几十年的考验,证明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适合中国国情。

    从以上老师的讲解和同学能的讨论中我们可以终结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板书)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以国家的统一为前提的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的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通过自治机关来行使自制权

(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我国国情决定的(板书)

1.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依据(板书)

我国自秦汉以来,就已经形成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之间早已建立了政治、经济、文化的密切联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尽管在某些方面存隔阂和纷争,甚至出现过几个民族政权并存的错综复杂的局面,但是,从整个历史的发展过程看,分裂毕竟是短暂的,统一是长期的,而且一般地说,凡是统一的时候,国家就繁荣,而分裂时期正是各民族大融合时期。任何时期、任何情况都不能割裂国内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和思想感情上的密切关系。忽视这一基础,搞独立自治共和国,势必造成民族分裂,成为历史罪人。

我们可以把我国和前苏联进行比较。俄国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建立的时间比我国短得多,大约有400多年历史,俄国少数民族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50%,并且聚居比较集中,俄国少数民族地区资本主义比较发达,有的地区甚至超过了俄国东部地区。经过十月革命,许多民族实际上已经分离为不同国家,所以十月革命后,苏联采取了联邦制,以便把各国联合起来。我国的国情和前苏联不同,在我国适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近代以来在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中形成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基础(板书)

我国各民族人们在长期的反对封建剥削和压迫的斗争中,在共同反对侵略的斗争中,特别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形成了一个同仇敌代、团结奋斗的革命整体,结成了同的政治基础。今天,各族人民面临着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共同利益,各族人民只有团结在统一的国家内,才能更好地发展经济和文化,实现共同繁荣。以上说明,实现民族区域自治,是根据我国的国情和各民族的共同愿望作出的正确选择。

3.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格局,各地区资源条件和发展的差距,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现实条件。(板书)

我国有56个民族,汉族人口众多,少数民族人口少,地大物博,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各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交往频繁,联系密切,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分布状况。全国没有一个民族单独居住的地域,全国各省市和70%以上的县都有少数民族居住。这种分布特点,使各民族在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面的联系进一步加强,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一个民族已不是一个独立的经济单位,形成了民族合作的条件。这种状况是我国建立民族区域自治的客观条件。

四.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板书)

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教材作了简要分析,同学们可以在阅读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并做出归纳和补充。

第一,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证了少数民族管理国家大事和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民主权利。

第二,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捍卫国家的统一与安全。这个问题实质上是讲国家统一和民族区域自治的关系。

(学生讨论略。)

教师:维护国家统一和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维护国家统一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又为维护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既有利于国家的集中统一,更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调动少数民族干部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的积极性,最终也有利于巩固各民族的大团结和国家的集中统一。

第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事业。

我国汉族人口多,经济文化比较发达,但资源不足,活动空间狭窄;少数民族地区资源丰富,地域辽阔,但经济文化落后。

因此,各民族经济具有很大的互补性。少数民族地区可以在国家的扶持和全国各地的支持、帮助下发展经济。这些年来,党和政府组织发达地区对民族地区对口支援,对贫困落后地区减免税收,都收到明显的效果。但从根本上说,主要还是靠民族地区少数民族群众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走自力更生的发展道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正是有利于把国家的帮助和少数民族的自力更生结合起来,在国家和汉族人民的帮助下,提高民族地区自我发展的能力,加快自身经济的发展。

总之,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体现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国家大事和地方事务的主人翁地位,调动了少数民族的积极性,协调了民族间的关系,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民族区域自治问题。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重要的政治制度也是国家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学生阅读48页)

实施这一制度是由我国的国情决定的,它保障了各少数民族享有充分行使管理本地区各项事务的权利。50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很大的优越性,今后必须进一步加以完善。 

 





  • 对不起,只有注册用户才能发表评论!请登录

  • 沪教Z2-20100035号
    沪ICP备11030667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3786号
    执行时间:31.25 毫秒 | 查询数据库:12 次   
     

    招生信息



    专题网站



    信息公开



    新闻直播



    视频资源



    小剧场直播



    101直播



    电子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