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投影] 自然界中的氮循环
[问]
这张图大家一定很熟悉,它反映的是什么?
参与氮循环的主要有哪些重要的含氮物质?
[说明]由此可见氮及其化合物在自然界中是广泛存在的,也说明氮及其化合物在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关系中的重要作用。不仅如此,氮及其化合物在各行各业都有着广泛的用途,如目前四川汶川地震引起的堰塞湖险情,就要用到炸药,而炸药中就含有氮元素。……正因为重要,所以我们才要学习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
学生回答:
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用鼠标在图上圈出下列物质:
N2、NO、NO2、HNO3、铵盐、硝酸盐、亚硝酸盐
|
引出本节课的研究主题
感悟学习元素化学知识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能自觉主动地来学习。
结合时政,感悟学习化学的重要。 |
[投影] 突显出N2、NO、NO2 NH3、HNO3、NH4Cl
[说明]在这些重要的含氮物质中我们曾系统地学习这几种含氮物质的性质,
[问]
你能否写出这几类物质相关性质的化学方程式呢?
(鼓动:总共有5个内容,选择慢的组要写2个内容了。快选,看哪个小组选择快。我只给你们3分钟时间) |
学生分组讨论完成
(由于时间关系,每小组选择一种物质,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
复习已学过知识,为建构知识网络作铺垫 |
[投影]各小组的书写结果,组员补充。(其他小组的也可补充。) |
学生观看、判断书写的方程式是否正确
不正确的错在哪里,如何改正。 |
复习这些物质相关性质。 |
[投影]老师把你们每个组写的方程式整合在一起了,由于版面问题,我只能写出主要的常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学生观看 |
让学生有“多”的感官刺激,为建构简明科学的知识网络在思想上作好铺垫。让学生明确必须要掌握这些反应。 |
[问]刚一看到它,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
但仔细分析一下,这些含氮物质之间有联系吗?
有怎样的联系?能画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图吗?
(给你们5分钟时间够吗?) |
哇!这么多反应。头也大了。
有。
学生自由讨论尝试画出关系图
(老师巡视,搜集具有代表性的图) |
让学生感受建构知识网络的必要性,亲身体验建构的过程。
(完全放手,让学生随便画,发散思维。) |
[投影]学生画出关系图
[肯定赞许]非常好,这些都是我们梳理零散、杂乱知识的方法。
以气态氢化物-单质-氧化物-酸-盐为主线,向外延展成面(或网络),从而与更多的物质联系起来。
以化合价高低排列为主线,我们可以很容易看出哪些物质的化合价可以升高,哪些物质的化合价可以降低,从而将更多的物质有机地联系起来。
面对陌生纷繁的物质时,其实我们最常用的还是这种方法:“以点→面”,再进一步抽象出物质的内在联系。 |
让作者回答为什么这样画?
(注:在课堂上我选择了两张图:一张是黄天擎同学画的按化合价高低编排的金字塔形的关系图,很有创造性。还有一张是亓开画的也是以化合价高低排列的非常简洁的关系图:
)
根据物质的类别将它们联系起来;
根据元素的化合价将它们联系起来;
NH3 N2 NO NO2 HNO3
Mg3N2 N2O4 KNO3
NH4Cl AgNO3
↑ 还原剂 ↓
还原剂 氧化剂 氧化剂
以一种物质为点,向外延展成面;
…… |
学习归纳提炼化学知识的方法。
促使学生反思,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而将零散、孤立的知识彼此间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科学、简洁、系统化、结构化的知识网络结构。 |
[投影]以N2为点→延伸成面
以NO为点→延伸成面
(说明老师选择NO为点的原因)
明星分子—NO
NO在各种生化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NO承担神经系统递质的作用;
1992年NO因其神奇的生物活性被美国《科学》周刊评为明星分子。
目前对其神秘的生化特性正在探索揭示中,NO作为揭开生命科学大门的一把钥匙,为人类展示了十分美好的前景。
以HNO3为点→延伸成面
……
[投影]组合起来(动态)
进一步抽象出物质的内在联系。 |
|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扩大知识面。
|
[归纳]从刚才的讨论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含氮物质间的确存在着联系,自然界中氮循环的本质其实就是这些含氮物质间的相互转化。
[思考]我们都知道大气中氮的含量约为78%,假如你是一位预言家,你能否预言100年后大气中氮的含量呢?为什么?
其实任何物质之间都可能以某种方式联系在一起,比如自然界中的硫循环。 |
大气中氮的含量只有保持相对稳定,地球上的生物才能和谐共存,否则就会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是我们永远的责任。所以我们现在提出要“节能减排”。 |
感悟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联系。 |
[小结]今天我们这节课都学了些什么?谈谈你的体会。
[板书]
元素化学知识网络的建构
——《氮及其化合物》复习课 |
学到了元素化学知识网络的建构方法;
|
点明本节课的学习主题 |
[思考] 建构一个较为科学简洁的《氯气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网络,写出相互转化的化学方程式,并尝试寻找制取Cl2的可能途径。
|
|
为下节课做准备,同时巩固本节课所学方法,将学习延伸到课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