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力是生活中几种常见的力之一,形变与弹力的学习以力的概念为基础,也是学习牛顿运动定律,以及整个力学、电磁学的重要基础知识之一。
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学习过几种生活中常见的力,比如拉力、压力、支持力等,对力的概念有一定的认识,但这部分知识由于要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心理和兴趣特点,与高中阶段相比往往是比较表面的、肤浅的,涉及面较窄。所以,这节课要实现让学生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达到新的认知,比如对微小形变、形变的分类等的认识;而且更要重视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让学生通过一系列活动,比如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分组交流讨论会等形式,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科学的探究过程以及伴随着知识形成过程中所应用的科学方法。
本节课的重点是弹性形变及弹力的特点;难点是如何确定弹力的作用点和方向。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形变及其分类。知道显示微小形变的方法。
(2)理解弹力产生的过程及弹力方向的特点。
(3)初步学会画出物体受到弹力作用时的受力示意图。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显示微小形变等实验,感受放大物理量等科学方法,感悟形变与弹力的关系。
(2)通过对简单实例的分析、探讨,认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出发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使用健身器械的过程,感悟生活中处处有物理,激发学习兴趣,懂得关爱生命的重要。
(2)在实际事例中,通过对弹力的分析与讨论,懂得物理学习需要细致观察、认真分析的科学态度;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自觉性,激发学习的热情。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弹性形变及弹力的特点。
难点:如何确定弹力的作用点和方向。
四、教学资源
1、演示实验器材:演示微小形变的实验(烧瓶、细管、塞子、激光笔、平面镜等)。
2、健身器械、弹簧、橡皮泥、钩码、砝码、海绵、铁架台等。
3、自制PPT。
五、教学设计思路
本设计的基本思路是:借境激疑→实验探究→巩固应用。通过学生体验拉健身弹簧的活动,创设情境引入主题,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通过显示微小形变的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微小形变客观存在,对形变达到新的认知;通过学生对拉弹簧的体验进一步发现形变的特点,促进对弹力产生过程及产生条件的理解;通过对实例的分析、讨论和小组交流,使学生在体验合作学习的基础之上初步学会分析物体所受到的弹力;最后,在整理本节课知识点的基础上对引入情境进行分析,既巩固本节课的知识,又为下一节课预设伏笔、做好准备。
本设计要突出的重点是:弹性形变及弹力的特点。方法是:通过显示微小形变、拉弹簧等实验,在学生体验、思考中认识弹性形变;通过对实例的分析、讨论和小组交流,使学生在体验合作学习的氛围中认识弹力特点。
本设计要突破的难点是:如何确定弹力的作用点和方向。方法是:通过建立情景对实例进行分析、讨论和小组交流,使学生在体验合作学习的同时,明确两物体的接触点就是弹力的作用点;物体所受弹力的方向就是使形变物体恢复原状的方向,使学生初步学会判断弹力的作用点及方向。
本设计通过学生亲身体验,激发学习兴趣,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在活动过程中建立物理概念;通过实验和实例分析,感悟物理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合作学习习惯;懂得关爱生命。